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_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7-06T15:12:30.0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作者:严镛[导读] 数学需要抽象思维有的时候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
严镛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西山街道塘角头学校
摘要:数学需要抽象思维有的时候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小学生不能够充分理解。

教师想提升授课效果,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数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到突破。

通过趣味性的授课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掌握已经学习到的新的知识。

本篇文章通过小学数学中趣味教学法入手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教学方法
引言:小学数学课程既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部分,也是将来其他众多科目的重要工具,同时对于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阶段的孩子还处在活泼好动的阶段,心智也不成熟不理解抽象数学知识。

有的知识教材还会对知识点进行简化,并不详细介绍知识点,会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

所以想让学生能够更加运用新知识,需要从教学方法做到突破,并且不断进行创新,通过趣味教学法让学生灵活掌握新知识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趣味性教学法的意义
1.1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授课模式通常采用的是灌输式教育,老师教学生死记硬背,直接把数学理论以及公式口头直接告知学生,让学习氛围并不活跃,十分沉闷,但是趣味教学能够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

1.2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小学授课中数学老师是进行数学授课的引导者,通过趣味学习法灵活运用,让数学教师在保证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能够提升数学素养以及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爱上数学,通过兴趣的引导孩子探究式学习,获得自信心以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3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趣味性授课方法与传统的授课方式并不相同,趣味教学法明确学生是授课的主体,对课程进行设计策划时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传统灌输式教育通常是老师教学生并不会往心里去,趣味教学中数学教师设计课程时要充分考量学生的学习基础,对于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孩子的个性特点,课程要能够与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状态相吻合提升教学质量,进行多元化教育。

授课过程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要能够理解教师的付出,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二、趣味性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1.根据课程内容组织相应的游戏活动
要使用趣味性教学法活跃课堂氛围,最好的方式就是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游戏活动。

小学阶段的孩子更加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所以课堂游戏要根据授课的内容学习的知识进行设计,不能够脱离课本。

让游戏能够与学习内容相匹配,让孩子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收新知识的洗礼,灵活掌握课堂学习内容。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这部分内容时,数学老师就可以根据内容设计小游戏,让孩子们组成四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中一个孩子负责用尺子量桌子的长度,另一位成员通过自己的手掌测量桌子的长度,之后一个小组成员用尺子量前一位学生的手的长度,最后统一由一个同学进行换算,并且和第一个小组成员测量的结果两者比较。

这样的小游戏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长度单位的使用方法,并且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同时能够让学习氛围更加愉悦,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

2.通过趣味教学方法化解课程难点
小学阶段的孩子心智并不成熟,对于文章中的难点知识并不能够完全理解,虽然很多教师会想办法简化教学内容,但是很多孩子依然会逃避难点知识的学习,无法集中课堂注意力,大大降低了课堂学习的效果。

因此在课堂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才能够让学生突破自己学习到新的知识。

通过趣味教学法能够解决这一难题,比如在进行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授课时,很多孩子在日常中接收的数字都是自然数,因此对分数往往难以形成直观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化抽象知识为形象知识,通过大量有趣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具体意义。

实际的道具可以选择火腿肠或者香蕉之类常常能够触碰的实物,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这样的信息工具。

虽然教学用具有的时候会容易超出预算,但是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更加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

采用多媒体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示出学生需要看到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授课情境,更加节省时间。

3.将趣味性融入自主探究教学当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课改也在紧跟社会脚步,很多小学采用自主探究的授课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学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

在趣味教学中可以把自主探究进行结合,通过孩子的个性特点作为切入点,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吸引孩子能够主动探究,避免孩子出现厌学的心理状态。

比如进行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授课时,数学教师通常会利用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统计图的授课,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老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事情,比如班级学生排与排之间佩戴眼镜的人数,中午在班级吃饭的人数等等,吸引学生主动探究新的知识,提升教学授课的效果。

并且对于进步较大的孩子教师应当及时夸奖,让学生更加自信。

结束语: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趣味性教学法,能够避免学生逃避学习的心理状态,同时能够带领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新的知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同时课堂要结合学习内容采用针对性教学模式,难点知识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进步,对于表现好的孩子给予肯定以及表扬,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对学习数学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李静.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剖析[J].求学,2020(28).
[2]刘晓华.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体会[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4).
[3]陈少明.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神州(上旬刊),2019,000(026):213.
[4]廖敬东.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方法初探[J].中外交流,2019,026(022):325.
[5]王晓强.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J].教育,2016(12):00213-002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