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往事依依》课件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
语
诗词背景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晚年任镇江知府
时,登北固亭极目远眺,只见滚滚长江,却难见中原故国, 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端。他从京口曾是三国东吴都城, 想到当年孙权仅十九岁便统帅万军坐镇东南,多次战胜强 敌的英雄业绩,对比眼前只图苟安的南宋小朝廷的昏庸无 能,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词。
事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和影响?用笔在文中画出来,填写表格。
段落 ②
时间 小时候
事件
看山水画、读 《水浒传》
感受和影响 身历其境,津津有味
④
学生时代
品《千家诗》 编织童年美丽生活花环
⑤
初中读书时 听国文老师讲课 深受影响,开阔眼界,
心与时代更加贴近
⑦
学生时代
听老师关于读书
的教导
铭刻在心,一生受用
话
品
语
《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 ,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 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 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 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
词
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旷,心情开阔。 油然: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的产生。 万端:(头绪)极多而纷繁,各种各样。 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依稀:模模糊糊。 凝注:凝聚,凝结。
任务一 话“依依”往事
任
任务二 品“依依”之语
务
任务三
悟“依依”深情
运用对比,突出几件往事在“我”心中的分量。照应标题, 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
品
语
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 有一排排大房子……
描写梁山泊的宏伟气势,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插图的喜 爱之情。
品
语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 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 。 作者连用四字短语或成语,简洁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祖国与家乡 的山川风物,用词典雅,意蕴丰富,节奏明快,饱含作者热爱祖 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作
于漪 (1929- ),女,江苏镇江人。1951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历任上海市杨浦中 学语文教师、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 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总工会执行 委员。特级教师。
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 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 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 录》等。
话
事
4.第5段中回忆了两位国文老师的课堂,两位老师的讲课情状有什
么不同?
比较 内容
朗读的特点 学生的感受
对“我”的影响
写两位国文老师讲课的 目的(好处)
第一位国文老师 第二位国文老师
把慷慨的感情融入动 把深深的感情凝注
作中
在眼睛里
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都被深深地感动了
从此爱上读辛弃疾 的词
对新文学更有兴趣
单
任务四
写“依依”美文
任务一
话“依依”往事
话
事
1.题目中的“依依”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往事怀有怎
样的情感?
轻柔的样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依依”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表明作者对往事充满着深 深的留恋之情。
话
事
2.朗读课文,读完说说作者在课文中回忆了哪些依依往事?这些往
写
本文选自《于漪全集》第20 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略有改动。于漪70岁高龄时,应 河南《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 部一再邀请,撰写了《往事依依》 一文。本文最初刊登在《中学生 阅读》(初中版)1999年第7期的 《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中。
字
chánɡ yánɡ
徜徉 狼b狈èi 逃窜cuàn
品
语
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 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运用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第一个国文老师讲课的情态,表现 国文老师被词中的情怀深深感染,慷慨悲歌的情状引发”我们 “的爱国情怀。
品
语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 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 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 如孙仲谋。
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学生开
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
作用。
话
事
5.请梳理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总领全文,点明几件往事对自己的影响。 第二部分(2—6):深情回忆看画、读书有关的几件往事。 第三部分(8):篇末点题,首尾呼应,再次强调美好的 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
任务二
悟
情
主旨点睛
本文通过对童年及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 胸怀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 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 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任务四
写“依依”美文
写
文
年华似流水。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令你难以忘怀的 “依依”往事呢?请拿起笔,写一写吧!500字左右。
板
往事 依依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
小时候看山水画、读《水浒传》
中间
学生时代品《千家诗》 初中时候听国文老师讲课
学生时代聆听老师的教诲
结尾:照应开头,点明中心
热爱自然、生活、 祖国 多读书、读好书
感谢观看!
THANK YOU
事
3.往事如梦如烟,散发着芬芳,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起 来的?
①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 ②开头第一段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 ③接着第2~6点,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品《千家诗》、 听国文老师讲课等。其中第三段为承上启下的作用。 ④最后,借老师之口,对前面的几件往事进行总结和升华,由事入 理,抒发感悟。
品
语
诗词背景 《南归》是田汉早期的一部浪漫主义话剧,作者运用浪
漫的想象,童话般地描写了春姑娘和流浪诗人辛先生、青 年农民李正明之间的男女感情,表现他们倦于现实人生的 苦恼与美好憧憬的幻灭,悲叹理想、现实间的冲突。剧作 弥漫着悲伤的气息,同时又交织着坚决的反抗。
品
语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 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 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品
语
"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 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 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品
语
引用《千家诗》中歌咏祖国四季风光 的优美诗句和描绘那五彩纷呈的世界的 精妙词语,具体表现阅读《千家诗》带 给“我”的美好感受和浓郁的生活情趣, 也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作者深厚 的文学素养,还能感受到作者爱祖国、 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情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
往事依依
于漪
学
➢ 1.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
富的情感。 ➢ 3.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
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新
成长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成长 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回首似水年华, 那如梦如烟的往事,散发着芳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于漪的《往事依依》,走进她的成长故事。
语言描写,写出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这也是读者想要 传达给读者的要旨: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任务三
悟“依依”深情
悟
情
文章结尾“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 “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深深的留恋 之情;
➢ 这些往事对“我”的成长意义重大,也将在今后不断催 “我”奋进,是“我”十分珍贵的记忆,因而,“金色的 回忆”一语也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的珍视之情。
juān
镌刻
pō
水泊
chán
婵娟
lòu
雕镂
zhūn
谆谆
miǎo
jùn
浩渺
险峻
xuàn
绚丽
liáo
眼花缭乱
kānɡ kǎi
慷慨
jué
角色
词
年华:时光,年岁。华,指时光。 历历:(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清楚楚的。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多形容水)。 身历:亲身经历。 重(chóng)读:重新读,再一次读。 风雨如晦(huì):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绚丽:灿烂美丽。
品“依依”之语ຫໍສະໝຸດ 品语本文的语言清新隽永,包含深情,请你找出最能打动你
的的句子或段落,加以品析。请用下列句式回答:
“最打动我的句子是
,因为
”
提示:可以从精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大量引用诗句增
强形象性等去品析。
品
语
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 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品
语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
运用神态描写写出第二个国文老师讲课的情态,并通过学生的 反应进行侧面描写,突出了老师讲课的感染力。
深品
语
南归 田汉 模糊的村庄迎在面前, 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 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 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