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四体积排除色谱SEC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体积排除色谱(SEC)法测定聚合物的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分子量的多分散性是高聚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聚合物的性能与其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密切相关。

体积排除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是液相色谱的一个分支,已成为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和结构的最有效手段。

其还可测定聚合物的支化度,共聚物及共混物的组成。

采用制备型的色谱仪,可将聚合物按分子量的大小分级,制备窄分布试样,供进一步分析和测定其结构。

该方法的优点是:快捷、简便、重视性好、进样量少、自动化程度高。

体积排除色谱在一段时期内常称为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凝胶过滤色谱(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GFC)、凝胶色谱。

从分离机理看,使用体积排除色谱较为确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EC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原理;
2.掌握Waters—510型仪器的操作技术;
3.掌握SEC数据处理方法。

二、基本原理:
体积排除色谱(SEC)分离机理认为在多孔载体(其孔径大小有一定的分布,并与待分离的聚合物分子尺寸可比拟的凝胶或多孔微球)充填的色谱柱里引入聚合物溶液,用溶剂淋洗,体系是处于扩散平衡的状态。

聚合物分子在柱内流动过程中,不同大小的分子向载体孔洞渗透的程度不同,大分子能渗透进去的孔洞数目比小分子少,有些孔洞即使大小分子都能渗透进去,但大分子能渗透的深度浅。

溶质分子的体积越小渗透进去的几率越大,随着溶剂流动,它在柱中保留的时间越长。

如果分子的尺寸超过载体孔的尺寸时,则完全不能渗透进孔里,只能随着溶剂从载体的粒间空隙中流过,最先淋出。

当具有一定分子量分布的高聚物溶液从柱中通过时,较小的分子在柱中保留的时间比大分子保留的时间要长,于是整个样品即按分子尺寸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流出。

色谱柱总体积为V t,载体骨架体积为V g,载体中孔洞总体积为V i,载体粒间体积为V0,则
V t=V g+V0+V i
V0和V i之和构成柱内的空间。

溶剂分子体积远小于孔的尺寸,在柱内的整个空间
(V 0+V i )活动;高分子的体积若比孔的尺寸大,载体中任何孔均不能进入,只能在载体粒间流过,其淋出体积是V 0;高分子的体积若足够小,如同溶剂分子尺寸,所有的载体孔均可以进出,其淋出体积为(V 0+V i );高分子的体积是中等大小的尺寸,它只能在载体孔V i 的一部分孔中进出,其淋出体积V e 为
V e =V 0+KV i
K 为分配系数,其数值0≤K ≤l ,与聚合物分子尺寸大小和在填料孔内、外的浓度比有关。

当聚合物分子完全排除时,K =0;在完全渗透时,K =1(见图4-1)。

当K =0时,V e =V 0;,此处所对应的聚合物
分子量是该色谱柱的渗透极限(PL ),商
品SEC 仪器的PL 常用聚苯乙烯的分子
量表示。

聚合物分子量超过PL 值时,只
能在V 0以前被淋洗出来,没有分离效
果。

V 0和V g 对分离作用没有贡献,应设
法减小;V i 是分离的基础,其值越大柱
子分离效果越好。

制备孔容大,能承受
压力,粒度小,又分布均匀,外形规则
(球形)的多孔载体,让其尽可能紧密
装填以提高分离能力。

柱效的高低,常采用理论塔板数N 和分离度R 来作定性
的描述。

测定N 的方法可以用小分子物质作出色谱图,从图上求得流出体积V e 和峰宽W ,以下式计算N 值:N =(4V e /W )2,N 值越大,意味着柱子的效率越高。

“l ”、“2”代表分子量不同的两种标准样品,V e,1、V e,2、W 1,W 2为其淋出体积和峰宽,分离度R 的计算为()
,2,1122e e V V R W W -=+,若R ≥1,则完全分离。

上面阐述的SEC 分离机理只有在流速很低,溶剂粘度很小,没有吸附,扩散处于平衡的特殊条件下成立,否则会得出不合理的结果。

实验测定聚合物SEC 谱图,所得各个级份的分子量测定,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指SEC 仪和粘度计或光散射仪联用;而最常用的间接法则用一系列分子量已知的单分散的(分子量比较均一)标准样品,求得其各自的淋出体积V e ,作出logM 对V e 校正曲线(图4-1)。

logM =A -BV e -----------------------------------------(1)
当logM >logM a 时,曲线与纵轴平行,表明此时的流出体积(V 0)和样品的分子是无关,V 0即为柱中填料的粒间体积,M a 就是这种填料的渗透极限。

当logM <logM a 时,V e 对M 的依赖变得非常迟钝,没有实用价值。

在logM a 和logM d 点之间为一直线,即式(1)表达的校正曲线。

式中A 、B 为常数,与仪器参数、填料和实验温度、流速、溶剂等操作条件有关,B 是曲线斜率,是柱子性能的重要参数,
B
数值越小,柱子的分辨率越高。

上述订定的校准曲线只能用于与标准物质化学结构相同的高聚物,若待分析样品的结构不同于标准物质,需用普适校准线。

SEC 法是按分子尺寸大小分离的,即淋出体积与分子线团体积有关,利用Flory 的粘度公式:
[]3'
R M ηφ= []'3M R ηφ= R 为分子线团等效球体半径。

[η]M 是体积量纲,称为流体力学体积。

众多的实验中得出[η]M 的对数与V e 有线性关系。

这种关系对绝大多数的高聚物具有普适性。

普适校准曲线为
''log[]e M A BV η=- --------------------------------- (2)
因为在相同的淋洗体积时,有
[η]1M 1=[η]2M 2 ------------------------------------- (3) 式中下标1和2分别代表标样和试样。

它们的Mark -Houwink 方程分别为
1111[]K M αη=
2222[]K M αη=
因此可得 12211111212K M M K ααα+++⎛⎫=⨯ ⎪⎝⎭
------------------------------ (4) 或 112122211log log log 11
K M M K ααα+=+++ ------------------- (5) 将(5)式代入,即得待测试样的标准曲线方程
11121222111log log 111
e e K M A BV A B V K ααααα++''=+-=-+++
K 1、K 2、α1、α2可以从手册查到,从而由第一种聚合物的M-V e 校正曲线,换算成第二种聚合物的M-V e 曲线,即从聚苯乙稀标样作出的M-V e 校正曲线,可以换算成各种聚合物的校正曲线。

三、仪器与样品
Waters ―510液相色谱仪、聚苯乙烯样品、四氢呋喃溶剂。

四、实验步骤
1.流动相的准备:重蒸四氢呋喃,经5#
砂芯漏斗过滤后备用。

2.溶液配制:分别配制5ml 的聚苯乙烯标样及待测样品的溶液(浓度为0.05-0.3%),
溶解后,经5#砂芯漏斗过滤备用。

3. Waters-500型液相色谱仪的启动:
(1)将经过脱气的四氢呋喃倒人色谱仪的溶剂瓶,色谱仪出口接上回收瓶。

(2)打开泵(Waters-510),从小到大调节流量,最后流速稳定在1.0ml/min 。

(3)打开示差折光检测器(Waters-410),同时按下示差检测器面板上的“2ND FUNC ”和“PURGE ”键,使淋洗液回流通过参比池;进样前再按下“CLEAR ”键,使流路切换回原位。

(4)打开计算机,联机记录。

4.进样:待记录的基线稳定后,将进样器把手扳到“LOAD ”位(动作要迅速),用进样注射器吸取样品50μl ,并注入进样器(注意排除气泡)。

这时将进样器把手扳到“INJECT ”位(动作要迅速),即进样完成,同时应作进样记录。

一样品测试完成(不再出峰时),可按前面步骤再进其他样品。

5. 试验结束,应清洗进样器,再依次关机。

五 记录及数据处理
1.GPC 谱图的归一化处理
如果仪器和测试条件不变,那么实验得到的谱图可作为试样之间分子量分布的一种直观比较。

一般地,应将原始谱图进行“归一化”后再比较。

所谓“归一化”,就是把原始谱图的纵坐标转换为重量分数,以便于比较不同的实验结果和简化计算。

具体作法:确定色谱图的基线后,把色谱峰下的淋出体积等分为20个计算点。

记下这些计算点处的总坐标高度H i (它正比于被测试样的重量浓度)。

把所有的H i 加和后得到ΣH i (它正比于被测试样的总浓度)。

那么,H i /ΣH i 就等于各计算点处的组分点总试样的重量分数,以H i /ΣH 对V e (或logM )作图就得归一化的GPC 图。

2.计算w M 、n M 、M η及分散度d
令W i =H i /ΣH i 按定义有:w i i M M W =∑;1i n i W M M -⎛⎫=∑ ⎪⎝⎭;()12i i M W M αη=∑;w n
M d M = 计算所需的M i 值可由校正曲线上查得。

思考题:
1.色谱柱是如何将高聚物分级的?影响柱效的因素有哪些?
2.本实验中校准曲线的线性关系,在色谱柱重装,或换了柱时能否再使用?3.SEC法的溶剂选择有什么要求?
4.同样分子量样品支化的和线性的分子那个先流出色谱柱?
参考文献:
[1] 施良和编,凝胶色谱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2] 虞志光编,高聚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测定,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