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常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常识
1. 办理的对象为人员、资金和物资。
2. 办理具有方案、组织、带领与控制四大本能机能。
3. 办理的道理主要有系统道理、整分合道理、弹性道理、反响道理、能级道理和动力道理。
4. 古典办理学说的两大流派:美国的泰罗的“科学办理〞和法国的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5. 行为办理学说是继古典办理学说之后开展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二个时期:前期的人际关系学说和后期的行为科学。
6. 办理科学学说兴起于行为科学方兴未艾的时期,其底子特征是:以系统的不雅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现代办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方案与控制,以解决各项出产、经营问题。
7.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必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
它采用系统阐发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常识,研究必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带领者和办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8. 目标办理方法的特点:(1)以目标为中心;(2)重视“自我办理〞和“自我控制〞;(3)强调整体性、协调性办理。
9. 鼓励理论分为三类:(1)需要型鼓励理论;(2)过程型鼓励理论;(3)状态型鼓励理论。
需要型鼓励理论是从动机——行为过程或鼓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而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
该理论包罗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型鼓励理论是从鼓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讨、阐发人的行为是如何发生、导向必然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
属于该鼓励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状态型鼓励理论是从鼓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鼓励问题的。
它包罗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10. 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持久开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不雅念和道德尺度。
它是办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组织文化的特点是:(1)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组织文化作用是整体的效用;(3)具有历史的持续性;(4)具有个体性;(5)具有创新性。
组织文化具有如下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鼓励功能;(4)创新功能;(5)约束功能;(6)效率功能。
11. 行政组织布局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摆列组合方式。
在行政组织布局中,最重要的是纵向、横向布局,它是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底子框架。
行政组织的纵向布局又称为直线式布局,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
行政组织的横向布局又称为本能机能式布局,是横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本能机能制,即同级行政机关和每级行政机关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组合方式。
12. 办理层次与办理幅度。
办理层次是行政组织纵向布局的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分。
办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带领者直接带领和指挥的下级单元或工作人员的数目。
13. 行政组织的编制办理是按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本能机能范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等进行的办理。
它包罗本能机能办理、机构办理、人员编制办理三方面。
14. 我国人事办理通常包罗国家行政机关的人事办理和企事业单元的人事办理。
前者称为人事行政,后者称为企事业单元人事办理。
人事行政与企业人事办理两者的宗旨不同,企业人事办理以营利为主要宗旨,人事行为遵循市场规律;人事行政那么以效劳国家和社会群众为底子宗旨,而不以营利为目的。
15. 国家公务员的办理制度主要包罗以下几方面:(1)职位分类;(2)录用;(3)查核;(4)奖励与纪律;(5)职务升降和职务任免;(6)培训;(7)交流;(8)回避;(9)工资保险福利;(10)辞职、辞退、退休;(11)申诉控告。
此中:(1)在职位分类
的根底上又确定公务员的级别,这是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大特色;(2)对公务员的查核,其查核内容以
务员的查核成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3)对国家公务员的培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那么;(4)交流,包罗行政机关的内部交流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其他机关与其他机关或企事业单元间进行的外部交流,交流形式有调任、转任、轮换和挂职熬炼等;(5)回避的种类包罗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地域回避。
16. 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底子的行政带领制度,它决定和影响着其他行政带领制度。
17.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民主集中制和集体带领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相结合制度的一种具体形式。
它是指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根底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的日常行政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行政带领制度。
18. 行政文化是行政实践的精神成果,是社会文明与政治文明的构成局部。
它内涵着特按时代的行政心理、行政道德和行政精神。
19. 财政行政即财政,是行政办理的物质根底。
包罗当局预决算办理、预算(当局)会计和审计等内容。
此中当局预决算办理是全部财政行政的中心环节和最重要内容。
当局预决算的内容包罗:预算出入的种类、数量及出入性质和作用;各级当局处置财政出入问题时的关系;执行和实现出入方案的法定程序、具体办法和规章制度。
20. 我国当局决定,从1996年起中央和处所的预算编制方式实行统一的复式预算制度。
复式预算是把国家同一预算年度内的全部预算收入和支出按性质进行划分,别离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入对照表,以特定的预算来源包管特定的预算支出,使出入之间具有相对不变的对应关系的预算编制方式。
21. 预算会计的主要核算对象是财政性资金活动的过程及其成果。
主要包罗财政总预算会计、事业单元会计和行政单元会计。
22. 行政执行应遵循的原那么主要有:(1)为人民效劳、对人民负责就是要贯彻公仆精神;(2)行政执行活动尺度化;(3)遵守行政执行程序。
23. 电子政务是基于Internet的电子状态中,当局操纵电子通信技术对行政事务的办理。
我国电子政务的总体目标是到2005年完成“三网一库〞的政务信息化的底子架构。
实现这一目标必需对峙“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开展,统一规划,资源共享,安然保密〞的原那么。
24. 行政公共关系指当局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布沟通的方法,促进当局与公众之间彼此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一种办理活动。
行政公共关系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主体的权威性;(2)对象的复杂性;(3)传布的优越性;(4)目标的独特性。
25. 市政规划包罗商圈、住宅区的设立,交通、道路的改善,旧区改造,市政动迁等。
26. 市政办理是当局负责办理本区的市政、环卫、园林绿化、公路、供水和城市排水。
27.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28. 公共政策主体应该包罗当局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29.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30.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主要包罗:(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2)引导公众不雅念、行为的能力;
(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4)公等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31. 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1)
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缺乏;(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克不及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4)常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32. 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1)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2)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
33. 行政监督的特点:(1)行政监督主体的广泛性;(2)行政监督对象的特定性;(3)行政监督的法制性。
34. 行政监督的原那么主要有:确定性原那么、公开性原那么、民主性原那么、有效性原那么和经常性原那么。
35. 行政监督主要任务和目的就是要查抄各级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对国家法律和当局决定的贯彻执行情况。
具体作用有:预防作用、补救作用和改进作用。
36. 一般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隶属关系和机关协作关系而发生的监督,它可以分为上下级之间
37. 按照行政监察法的有关规定,我国行政机关的监察权包罗查抄权、查询拜访权、建议权和决定权。
监察工作应遵循的底子原那么是:(1)依法行使监察权,不受其他行政部分、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预;(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查询拜访研究,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3)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监督查抄与改进工作相结合;(4)依靠群众。
38. 审计监督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一种特种监督,它具有如下特点:(1)审计监督的专职性;(2)审计监督的独立性;(3)审计监督范围的广泛性。
审计监督按照不同的尺度,可分为不同的类型,阐扬着不同的作用。
具体说,审计监督具有防护作用、评价作用和促进作用。
39. 审计监督应遵循的原那么主要有:(1)合法性原那么;(2)独立性原那么;(3)客不雅公正原那么和建设性原那么。
40. 审计监督方法,包罗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
41. 行政处分与行政处分的区别表示在:(1)制裁的对象不同;(2)制裁的行为性质不同;(3)制裁的原那么不同。
42. 行政效率是行政办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行政办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行政效率是效果与消耗之比,其影响因素主要有: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人员和科学技术。
43. 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1) 增强现代效率不雅念;(2) 完善行政办理体制;(3
) 建设高本质的行政办理人员步队;(4) 努力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5) 健全行政法制;(6) 实现行政办理手段的现代化;(7) 改善行政环境。
44. 当代西方国家以新公共办理为标的目的的当局鼎新底子上可以被定义为追求“三E〞(即Economy,Efficiency, 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效能)目标的办理鼎新运动。
与传统公共行政追求效率原那么不同,新公共办理实现由效率优位向绩效优位转移,实际上扩展了效率的内涵。
45. 行政效率的要素包罗效益要素、经济要素和时间要素。
46. 带领就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
带领不同于带领者,带领者是指担任某项职务、扮演某种带领角色,并实现带领过程的个人或集团。
带领不同于办理,带领侧重于决策与用人,而办理侧重于执行决策,组织力量完成组织目标。
带领作为动态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带领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带领是一种“投入〞与“产出〞;(3)带领是带领者、被带领者及环境的函数。
47. 行政带领者个人本质布局包罗政治本质、常识本质、能力本质和心理本质四个方面。
48. 带领决策应遵循以下原那么:(1)信息准、全原那么;(2)可行性原那么
;(3)系统阐发原那么;(4)比照择优原那么;(5)时效原那么;(6)团体决策原那么。
49. 行政决策依据决策目标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是对重复呈现的,有必然常规可循的问题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对偶然发生或初次呈现的、没有现存尺度和原那么可循的问题的决策。
带领者应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非程序化决策上。
1.我国地产市场的地盘转让是指:
2.我国现行分税制把税种分为:
A.流转税、所得税和财富税
B.中央税、共享税和处所税
3.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根底是:
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居支配地位的是:
5.国有资产办理的原那么有:
6.区分不变和可变本钱的依据是:
7.考察本钱周转,重点在于阐发〔〕
8.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目的别离是:
A.自给自足;社会分工
B.自给自足;商品交换
C.扩大出产;满足他人需要
D.社会分工;专业化
9.本钱堆集和本钱集中的区别在于本钱堆集的成果会使〔〕
10.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个别本钱出产规模的方式称为:
A.本钱储蓄堆集
11.(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12.( )是市场体制的三大支柱。
A.出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消费品市场
B.商品市场、本钱市场、劳动力市场
C.商品市场、出产资料市场、技术信息市场
D.本钱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
13.考察社会本钱再出产的核心问题是:
14.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来自
15.从此刻起到下世纪中叶,要实现十五大确定的目标,必需要解决好的两大课题是:
16.本钱的价值构成是指〔〕
17.按照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 )
A.到建党100周年时,人均国民出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
B. 2021年,国民出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底子实现工业化
C. 2021年,GDP是2000年的四倍
D. 2050年,国民出产总值比2021年再翻一番,底子实现现代化
18.十六大陈述指出,开展经济的底子目的是( )
19.因为变质而卖不出去的商品有没有价值,以下看法你认为哪个是正确的( )。
A.有价值,因为这些商品同样凝结了人类的一般劳动
B.没有价值,因为商品卖不出去,意味着出产商品的劳动没有得到社会成认
C.有价值,只不外这些商品的价值没有得到实现
D.没有价值,但仍然有必然的使用价值
20.复杂劳动被当作简单劳动的倍加,是因为( )。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差别
11.A12.B13.D14.B15.C16.D17.C18.A19.B20.C
21.本钱家竞相改进出产技术,提高劳动出产率的直接动因是( )。
22.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效益不佳,陷入了困境,下面几项最不成能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是( )。
A.明晰产权
B.私有化
23.本钱的周转时间包罗( )。
25.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的分配必需对峙以按劳分配为主。
这是由于:( )。
26.社会保障中的最大工程是( )支出。
27.阐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根底性作用,积极推进价格鼎新,要求成立起:( )。
28.我国自鼎新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冲破是( )。
29.社会主义社会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是指:( )。
30.市场经济中,企业进行出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目的是( )。
31.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底子义务,下面对“纳税人〞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只要负有直采取税的义务,就是纳税人
32.在我国现阶段,必需对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开展的方针。
这就要求在社会总资产中:( )。
33. 我国经济体制鼎新的目标是( )。
34.我国国有企业鼎新的标的目的是:( )。
35. 世界市场,也叫国际市场,它主要指的是( )。
36. 从底子上讲,商品的价格程度决定于( )。
38.我国国有企业成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和鼎新标的目的是实行( )。
39.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 )。
40.转变当局本能机能的关键是( )。
41.存款储蓄有多种形式,此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奖金的有效形式是( )。
42.必需把提高经济效益行为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需使( )。
43.市场调节是指:( )。
A.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开展方案,有目的、有方案地进行调节
B.通过市场竞争,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进行调节
D.以市场为根底,辅之以必要的宏不雅调控
44.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我国的显著特点。
这个显著特点表示在( )。
B.它面向市场,注意供求关系变化
4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底是( )。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46.商品布局的复杂化是当当代界市场的重要特征,其表示是,在国际贸易中,形成了制成品贸易扩大,初级产物贸易减少的商品布局。
呈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B.科技程度的提高,使出产对原材料的消耗相对降低,而对原材料的加工和综合操纵程度提高
C.国际分工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开展,市场竞争剧烈化
D.初级产物的市场竞争力比较低,而制成品的市场竞争力比较高
参考答案
1、我国民间称之为“扫帚星〞的星体是( )。
A.水星
B.金星
C.彗星
D.流星
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
A.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B.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
C.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
D.火星轨道和金星轨道之间
3、太阳系中,中心天体太阳的质量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A.91%
B.93、7%
C.98、6%
D.99、8%
4、地球东西半球的实际分界线是〔〕。
°经线和180°°和东经160°
°和西经160°°和东经150°
5、地球是个椭圆体,南北两半球并不合错误称,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长约( )米。
.20C.30D.40
6、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挨次依次是〔〕。
A.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B.火星、水星、金星、地球、木星、天王星、土星、海王星、冥王星
D.水星、金星、土星、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
7、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而独一全是海洋的板块是〔〕。
A.承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南极洲板块
8、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而且提出“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就能使地球移动〞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阿基米德
C.伽利略
D.开普勒
9、一架飞机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用3、5小时,而从乌鲁木齐返航北京,飞行速度不变,却只需要3小时,原因是( )。
A.地球自转的影响
B.两地时差的影响
C.中纬度高空西风的影响
D.飞行线路的影响
10、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蓝色革命〞的新设想,其科学含义是( )。
A.围海造田
B.操纵海水提炼食盐
C.操纵现代科学技术向蓝色海洋乃至内陆水域索取人们所需要的众多优质水产物
D.操纵现代科学技术使海洋和内陆海水变得更蓝
11、20世纪60年代呈现的“绿色革命〞的含义是( )。
A.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元产量
B.抓好育苗,培育新品种
C.改造沙漠,营造人工牧场
D.采用农作物高产良种
12、运用试管香蕉技术推广优良香蕉品种,这种技术属于( )。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酶工程
D.发酵工程
13、自然科学中最早呈现的学科是〔〕。
A.数学
B.天文学
C.医学
D.化学
14、最早缔造数字的是( )。
A.阿拉伯人
B.希腊人
C.印度人
D.罗马人
15、我国制定的旨在使高科技成果商品化和财富化的方案是〔〕。
A.“火炬〞方案
B.“星火〞方案
C.“863”方案
D.“信息〞方案
16、发现磁铁在线圈中运动能发生电流的科学家是( )。
A.迈克尔法拉第
B.爱迪生
C.贝尔
D.西门子
17、1814年,英国人( )制造了第一辆火车机车
A.瓦特
B.牛顿
C.富尔顿
D.史蒂芬孙
18、第一个公开向神学挑战并宣告自然科学的独立的科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哥白尼
C.伽利略
D.牛顿
19、蒸汽机的缔造者是( )。
A.瓦特
B.牛顿
C.富尔顿
D.史蒂芬孙
20、发现行星运动定律的天文学家是( )。
A.哥白尼
B.伽利略
C.开普勒
D.张衡
21、第一艘汽船的缔造者是美国人〔〕。
A.杰克逊
B.富尔顿
C.爱迪生
D.莱特兄弟
22、1879年,美国缔造家〔〕制成了耐用的电灯胆。
A.富尔顿
B.爱迪生
C.杰克逊
D.卡特兄弟
23、19世纪90年代,德国人〔〕缔造了柴油机。
A.卡尔本茨
B.鲁道夫狄塞尔
C.齐柏林
D.西门子
24、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的科学家是( )。
A.毕达哥拉斯
B.亚里士多德
C.牛顿
D.祖冲之
25、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首先制成发电机的是〔〕。
26、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在很大程度是由于能源的操纵引起的,这种能源主要是〔〕。
A.电能
B.核能
C.化石能源
D.太阳能
27、“黑洞〞是科学家首先从理论长进行预言的( )。
A.引力场
B.视界
C.特殊天体
D.脉冲星
28、“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是( )初次飞达月球的。
A.1969年
B.1967年
C.1971年
D.1965年
29、目前国际公认的高技术前沿是指( )。
A.航天航空技术
B.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C.生物技术
D.新材料技术
30、电能是用途最广泛的能源之一,它属于( )。
A.二次能源
B.一次能源
C.不成再生能源
D.可再生能源
31、信息技术是( )。
B.信息的获取、传递技术
C.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置技术
D.信息的加工处置技术
32、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说明〔〕。
A.细胞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C.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D.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3、我国的高技术研究开展方案纲要又称( )。
A.“火炬〞方案
B.“星火〞方案
C.“863”方案
D.“信息〞方案
34、在18世纪英国的财富革命中,被称之为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缔造是( )。
A.工厂制度的成立
B.以纺织机为代表的东西革新
C.蒸汽机的缔造和应用
D.机床的缔造和应用
35、核电站操纵核能进行发电,其所使用的核燃料是〔〕。
A.镭
B.铀
C.氢
D.氧
36、人类社会第一项伟大的技术缔造是〔〕。
A.缔造打制石器
B.钻木取火
C.缔造弓箭等远距离杀伤兵器
D.制作陶器
37、21世纪高技术的核心是〔〕。
A.信息技术
B.生物技术
C.新能源技术
D.航天技术
38、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在〔〕。
A.1970年4月24日
B.1964年4月24日
C.1976年4月24日
D.1978年4月24日
39、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A.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食物链
D.生态平衡
40、19世纪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最重要的发现是( )。
A.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B.分子构成物质的假说
C.质量守恒定律
D.原子论
41、20世纪30年代DNA双螺旋模型的提出,宣告了富有生命力的学科的诞生,这一学科是( )。
A.生物化学
B.分子遗传学
C.基因理论
D.分子生物学
42、居里夫人在科学上最大的奉献是( )。
A.相对论的提出
B.原子能的使用
C. 的缔造
D.镭的发现
43、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别离是描述哪一类物质运动规律的?〔〕
A.低速运动物质和宏不雅物体
B.高速运动物质和天体
44、GPS是( )的简称
A.全球通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全球预警系统
D.全球网络系统
45、按照目前近代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物质的最小的构成单元是( )。
A.质子
B.中子
C.强子
D.夸克
46、提出科学的原子论的科学家是〔〕。
A.德谟克里特
B.布鲁诺
C.道尔顿
D.牛顿
47、在人类社会的开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记为( )。
A.蒸汽机的缔造、纺织机的缔造、电子计算机的缔造
B.蒸汽机的缔造、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的缔造
C.蒸汽机的缔造、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的缔造和原子能的缔造和使用
D.蒸汽机的缔造、纺织机的缔造、原子能的缔造和使用
48、纳米是一种〔〕。
A.水稻的一种
B.长度单元
C.粒子
D.时间单元
49、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呈此刻( )。
A.正午时分
B.午时2时前后
C.上午8~9点钟
D.日落之时
50、1903年美国人〔〕制造出了飞机。
51.德国人〔〕建造飞艇
A. 灵宪
B. 甘石星经
C. 授时历
D. 大衍历
53.意大利人〔〕操纵赫兹的发现,制造了无限电通讯设备,1899年发报成功
55.1954年英国操纵研究机进行垂直起落试验。
1962年英国试飞成功垂直起落试验机。
在此根底上。
英国于1987年把它开展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垂直起落战斗机
56、1844年,( )在美国试拍有线电报成功。
A.贝尔
B.赫兹
C.马可尼
D.摩尔斯
57、提出相对论的科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
58、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59、我国南方的梅雨属于( )。
A.地形雨
B.对流雨
C.锋面雨
D.雷阵雨
60、形成风的主要原因是( )。
B.程度标的目的上气压的差别
D.不同高度空气的密度不同
61、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 )。
A.6℃
B.4℃
C.1℃
D.2℃
62、计算机的运算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