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算盘(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算盘(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教案:1.6算盘(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算盘。

算盘是一种古老的计算工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由木框、梁、珠和挂钩组成。

算盘上有两根横梁,中间有挂钩,下面是算珠。

算珠分为两种,一种是上珠,一种是下珠。

上珠代表5,下珠代表1。

通过移动算珠的位置,我们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算盘的构造和作用,知道算盘上不同珠子的代表的数值。

2. 学会使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难点:理解算盘的运算规律,熟练使用算盘进行计算。

2. 重点:掌握算盘的结构和功能,能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算盘
2. 学具:算盘、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面前的算盘,谁能告诉我算盘由哪些部分组成?
2. 讲解:介绍算盘的构造和作用,解释不同珠子代表的数值。

3. 演示:用算盘进行加减法运算,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运算过程。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算盘操作,完成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

六、板书设计
算盘的结构:
木框

珠(上珠、下珠)
算盘的运算规律:
上珠代表5
下珠代表1
移动算珠进行运算
七、作业设计
23 + 17 =
45 28 =
36 + 24 =
52 19 =
2. 答案:
23 + 17 = 40
45 28 = 17
36 + 24 = 60
52 19 = 3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算盘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使用算
盘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但在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算盘的使
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下节课,我将继续巩固学生的
算盘操作能力,并引入更复杂的运算题目。

同时,我还计划进行一些
算盘文化知识的拓展,让学生了解算盘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
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算盘的结构和运算规律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理
解和掌握算盘的结构和运算规律是学习算盘计算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算盘的组成和用法。

我还设计了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算盘操作,进一步巩固他
们的理解和记忆。

算盘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另一个重点。

学生在使用算盘时,
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算珠移动不顺畅,或者运算结果出错等。

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了算盘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比如如何
正确放置算盘,如何移动算珠,以及如何检查运算结果等。

再次,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通过完成
这些题目,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计算能力。

在布置
作业时,我选择了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还在课后提供了答案,以便学生可以自行检查作业结果。

在教学难点方面,我认为算盘的运算规律是最大的难点。

因为学
生需要理解和记住算盘上不同珠子代表的数值,以及如何通过移动算
珠进行运算。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教学中使用了生动的例题和实
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算盘的运算规律。

算盘的文化价值也是一个值得拓展的点。

算盘在我国历史中有着
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在课后,我可以向学生介绍
算盘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算盘在古代是如何被广泛使用的。

这样
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算盘的了解,也可以激发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
兴趣。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算盘的结构和运算规律,以及算盘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通过详细的讲解、示范和练习,我相信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并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起来。

同时,我
也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
跟上课程的进度,并充分理解算盘的知识。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1. 语言语调:我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讲解算盘的结构和运
算规律,并通过语调的变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时间分配:我合理分配了课堂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
时间来理解和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

3. 课堂提问: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提问来检查他
们对于算盘知识的理解程度。

4. 情景导入:我以实际操作的方式引入课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
算盘的运用场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案的反思中,我认为还有一些方面可以改进:
1. 教案内容:我需要在教案的编写中更加详细地考虑到学生的实
际情况,提供更多样化的练习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方法:我需要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比如分组讨论、小组
竞赛等,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 教学评价: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及时发现他们的学
习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课后提升
为了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我为他们准备了一组丰富多样的练习题。

27 + 13 =
48 25 =
39 + 21 =
56 37 =
24 × 3 =
52 ÷ 2 =
75 × 4 =
81 ÷ 9 =
12 + 35 × 2 =
47 18 ÷ 3 =
63 ÷ 7 + 24 =
25 × 4 17 =
4. 答案:
27 + 13 = 40
48 25 = 23
39 + 21 = 60
56 37 = 19
24 × 3 = 72
52 ÷ 2 = 26
75 × 4 = 300
81 ÷ 9 = 9
12 + 35 × 2 = 82
47 18 ÷ 3 = 41
63 ÷ 7 + 24 = 33
25 × 4 17 = 83
通过完成这些题目,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同时,这些题目覆盖了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

在课后,学生可以自行检查作业结果,确保理解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