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五年级下第 1 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立体图形——长方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长方体的身影随处可见。
比如,我们的书本、铅笔盒、冰箱、教室的黑板等等,它们都是长方体的形状。
那到底什
么是长方体呢?
长方体是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
的立体图形。
它有 8 个顶点,12 条棱,6 个面。
先来说说长方体的面。
长方体的6 个面中,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也就是说,前面和后面相同,左面和右面相同,上面和下面相同。
这
些面的形状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
再看看长方体的棱。
12 条棱可以分成三组,分别是长、宽、高。
其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水平方向的棱叫做长和宽,垂直方向的棱叫做高。
那这 12 条棱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比如说,前面的长和后面的长相等,左面的宽和右面的宽相等,上面的高
和下面的高相等。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长方体的顶点。
8 个顶点就像是长方体的“关节”,它们把棱和面连接在一起。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长方体的特点,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长方体
的框架。
准备一些小棒和橡皮泥,先用小棒做出长方体的棱,再用橡
皮泥固定顶点。
在制作的过程中,就能更清楚地看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棱与棱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想想,如果要计算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应该怎么算呢?因
为长方体有 4 条长、4 条宽和 4 条高,所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
+宽+高)× 4 。
那如果知道了长方体的棱长总和,以及长、宽、高中的两个,能求
出另外一个吗?比如,知道了棱长总和是 48 厘米,长是 5 厘米,宽是
3 厘米,那高是多少呢?我们可以先算出一组长、宽、高的和,也就是48÷
4 = 12 厘米,然后用 12
5 3 = 4 厘米,就能得出高是 4 厘米。
再来说说长方体面的面积计算。
长方体上面(或下面)的面积=
长×宽,前面(或后面)的面积=长×高,左面(或右面)的面积=
宽×高。
那如果要给一个长方体的表面贴上彩纸,需要知道它的表面积。
长
方体的表面积就是它 6 个面的面积之和。
我们可以分别算出每个面的
面积,然后相加。
但为了计算简便,也有一个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 2 。
通过对长方体的认识,我们不仅知道了它的组成部分和特点,还学
会了如何计算棱长总和、表面积等。
这些知识在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中
非常有用。
比如,要做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鱼缸,需要多少玻璃?这时候就要算出这个长方体 5 个面的面积之和。
又比如,要给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礼品盒绑上彩带,需要多长的彩带?这就需要考虑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绑彩带的方式。
同学们,关于长方体的认识,今天就先学到这里。
希望大家在课后多观察身边的长方体物体,加深对长方体的理解和认识。
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