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精准扶贫工作者需锤炼“三心”(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得体会:精准扶贫工作者需锤炼“三心”(最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协调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种"不平衡"就是区域、领域(行业)、群体之间的发展不和谐,"不协调"就是发展质量不协调。
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通过一系列举措来逐步完成。
精准扶贫就是解决此矛盾的一项治本之策。
作为扶贫人,应顺历史和时代,急流勇进,敢于担当,大显身手。
而要完成此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务必锤炼好"初心、耐心和爱心"(三心),达到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之境界。
一、锤炼"初心",永葆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
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
那么,我们扶贫人为什么要锤炼"初心"呢?首先,锤炼"初心"是本我的释放。
我们扶贫人家庭大多出身于农民,或者推算到上两辈,基本来自农民和农村,对农民要有一种亲情,一种回到原点的归宿感。
然则,我们想问题、做
事情、作决策,就不会偏离"初心",最起码有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情怀。
其次,锤炼"初心"是事业的召唤。
扶贫工作伟大而崇高,神圣而光荣,其实质就是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盲区,就是践行共产党人自己解放自己的诺言,就是实现小康路上不掉队的铮铮誓言。
再次,锤炼"初心"是圆"中国梦"的动力。
中国崛起,民族振兴,实现中华民族全方位复兴,包括所有扶贫工作者在内的中华儿女,必须守候"初心",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记并践行"初心",即就是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就是融入血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就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政之道。
我们没有理由怨天忧人、长吁短叹,正确选择是弘扬正能量,永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锤炼"耐心",俯首甘为孺子牛
巴尔扎克说:"人的全部本能不过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
精准扶贫的过程实质是考验耐心的过程;是宣传、组织、教育、引导群众的过程;是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过程。
项目实施要做群众工作;发展产业,增强建档立卡户致富本能,得花大量时间和经历,需要三番五次地培训与实践;面对群众信访诉求,必须讲究方法,倾听群众意见。
凡此种种,唯有耐心耐心再耐心,才能达到"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效果。
那么,我们扶贫人将如何锤炼"耐心"呢?,笔者认为:第一、换位思考。
老百姓的土地资源很有限,用了就没有了。
譬如修建村组级公路,要占用百姓的土地,因其文化水平、知识见识不高,路修好了,土地被占用了,资源就少了,我们在工作中就得"换位思考",要占在普通群众位置上,认真处理和解决其合理诉求,达到合情合理合法之目的。
第二、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法则。
要改变过去行政命令,一意孤行的霸道作风,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遇事多倾听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群策群力,达成共识。
第三、发挥村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
村民代表大会形成的决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特点,因此,对于难办辣手的问题,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形成统一意见,扫除发展障碍。
三、锤炼"爱心",让和谐充满人间
有人说"爱心"是一束冬天里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也有人讲"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宫里的歌谣,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滋润;还有人认为真正的同情,在忧愁的时候,不在快乐期间。
当下,基层政府狠抓精准识别环节,将因残、灾、大病重病等类型的农户纳入建档立卡对象。
作为扶贫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