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卷(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抚州市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卷(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33分)
1. (8分)看拼音写词语
xièjùn luǒzhàn
________货________工赤________精________
guǎzhùyùxuán
________妇________造防________________崖
2. (2分)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B .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 . 《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

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 . 《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

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3. (2分)(2017·大庆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 . 海外网文章指出,如今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到处卖弄笔墨,其实胸无城府,让人联想起鲁迅笔下那些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清国留学生”。

B . 在灿若群星的世界优秀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鹤立鸡群,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C . 吕校长在建言献策交流会上的开场白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来许多提高办学质量的好建议。

D .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面对这些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意,等到出了交通事故以后才后悔不已。

4. (10分)默写。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3) 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 ________,受降城下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 ________,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朱自清《春》)
(6)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 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8) 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咏雪》中两个对雪进行比喻的的句子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5. (11分)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

(1)【听音台】阅读材料,拟写新闻标题。

5月6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官。

节目历经3个月,12期,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与观众共同分享了68名嘉宾的人生感悟,60余个故事,60余段朗读。

它用优美的文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继《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朗读者》节目再次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

(2)【说话吧】在诵读经典过程中,王波同学表现不佳,请你与他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3)【读书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诗句出自________。

材料二:“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吧,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

”选段中他是________。

(4)【写作间】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是一种决定。

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夏天炎热的告别;
________;________。

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

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75分)
6. (17分)(2017·沈阳)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乙】
凡音①,生于人心者也。

乐②者,通于伦理者也。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惑于物也。

是故知声③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唯君子能知乐,是故审④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

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

知乐,则几于礼矣。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

食飨之礼⑤,非致⑥味也。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知好恶,
而返人道之正也。

(选自《礼记》,有删改)
【注释】①音:歌曲。

②乐:这里是音乐和舞蹈(有事还包括诗歌)相结合的总称。

③声:这里指声音。

④审:仔细观察。

⑤食飨(xiang)之礼:指食礼和飨礼,用于祖宗祭祀或招待宾客。

⑥致:极。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知音而不知乐者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B . 唯君子能知乐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C . 而治道备矣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
D .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客之美我者(《邹忌讽秦王纳谏》)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

②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惑于物也
(4)【甲】文中伯牙和子期共同的兴趣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乙】文告诉我们制定礼乐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请用【乙】文中的原句回答。

7. (18分) (2016九上·蚌埠月考)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含义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
②悉如外人________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
④便要还家 ________
(2)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 仿佛若有光
B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8. (16分) (2017七上·遂川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

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

个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

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

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

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

他眼里总有活儿。

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

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

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

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

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

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

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

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

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

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

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

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

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注】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带有白色软毛,成熟后会借助风力飘洒到各处繁殖。

(1)文章开篇写到“李忠义是一个工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2)文章③④⑤段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如何理解第⑦段划线句子的深层含义?
(4)为什么作者说李忠义在工友心中“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9. (24分)(2013·营口)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母亲
洪烛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

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

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

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

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

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

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

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

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

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

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

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

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

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

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

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

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

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

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

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

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

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

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
拉回到现实之中。

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

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

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

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

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

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

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

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

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
(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
(1)选文中与母亲有关的事,都带给“我”深刻的感受。

请补全下面的表格。

(2)选文第②段画线内容能否去掉?请说出你的理由。

(3)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品析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5)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

(不超过100个字)
三、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请以“我懂得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在题目横线上填入诸如“谅解、尊重、珍惜、水滴石穿的道理、做人要做这样的人……”中的一个,使题目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33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答案:4-4、
答案:4-5、答案:4-6、答案:4-7、答案:4-8、答案:4-9、考点:
解析:
答案:5-1、答案:5-2、答案:5-3、答案:5-4、
考点:
解析: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75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
考点:
解析:
答案:7-1、答案:7-2、
答案:7-3、答案:7-4、答案:7-5、考点:
解析:
答案:8-1、答案:8-2、答案:8-3、答案:8-4、考点:
解析:
答案:9-1、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答案:9-5、
考点:
解析:
三、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0-1、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