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稿
各位家长,感谢您们今天抽出时间参加这个家庭教育讲座。

我们都知道,您们的工作非常忙碌,但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能忽视。

我们看到的视频中,孩子们面临着青春期、叛逆、沉迷上网、崇尚暴力等问题,这让我们很无助。

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如果孩子形成了问题,通过普通的学校教育来改变是很难的。

因此,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可能忽视的问题,希望能够为您们带来一些帮助。

有一项国际调查让青少年列出自己崇拜的人,结果显示,中国的青少年将父母排在最后一位。

这个结果让我们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太崇拜自己的父母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现在学校教育中出现了一个时髦的词——问题学生。

这些学生的人格品行存在很大缺陷,如品德不良、打架斗殴、人格变态等,这些问题对学校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挑战。

学校往往没有很有效的方法来应对这些问题,这些学生就成了学校里的“问题学生”。

家长们,我们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的孩子需要我们的关爱和指导。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我认为个人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问题学生”的出现,但是在个人发展中,先天遗传只占不到20%,而80%以上则是由后天教育决定的。

因此,教育在个人发展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主要培养个人文化知识和智力,但对于个人人格发展和形成的作用不如家庭教育重要。

因此,“问题学生”的根源主要在于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的认知、了解世界和融入社会都是在父母的指引下逐步开始的。

如果一些父母没有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或本身就是“问题家长”,那么培养出“问题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产生“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类型有以下几种: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模式是棍棒型的,这在大众观念中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在古代农业文明中,家长作为权威代表了古老的生活经验与真理,孩子们绝对服从家长的权威,这代表着选择了正确。

然而,现在已经是一个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等
时代特征催化出的从未有过的世界,我们不能指望过去时代的老观念去解决新生的冲击与挑战。

在棍棒型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待子女稍有不如意轻则责骂,重则拳脚相加。

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缺少家庭温暖,产生对父母的怨恨之心。

曾经有一个小学生因为不爱写作业、撒谎、成绩差而被家长痛打,导致这个小学生第二天鼻青脸肿地来到学校上课。

这个例子让人心疼,也让人想到了棍棒型的家庭教育可能会带来的后果。

另外,还有一个离婚的父亲一个人带着二年级的孩子,这个父亲脾气暴躁,只要不顺心就拿孩子出气,导致孩子一个人离家出走两天。

这样的家庭,孩子们易于形成富于攻击性的暴力倾向而且性格内向,且缺乏对人的关爱之心。

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更多的温暖和关爱来教育孩子。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应该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避免使用过度的惩罚和暴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健康、快乐、自信的下一代。

在我们八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在日记里写道:“回到
家里,不管做对还是做错,都会被父母训斥和骂,我真想杀了
他们。

”当班主任向我反映这个情况时,我建议立即联系学生
的父母,好好沟通,让他们改变对孩子的态度,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和乱骂。

这位家长听到我的建议后,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于是改变了态度,开始更多地关心孩子,不再骂他了。

后来,班主任问学生:“你妈妈还骂你吗?”学生笑着回答:“不骂了。

”“那么你还想杀你的父母吗?”“当然不想了。


这种家长与前一种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喜欢用骂声来塑造符合自己意愿的孩子。

虽然表面上这种管教方式不像第一种方式那么严厉,但实际上它更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灵创伤,因为不断听到的恶言恶语对子女来说就是一种精神折磨。

完全管束型的家庭教育与前两种方式有很大不同,主要是希望通过说服教育来影响孩子。

然而,这些家长经常无法掌握好教育孩子的主要原则。

很多家长可能深有体会,他们不骂孩子,也不打孩子,甚至有的家长一个几乎不上班,专门在家带孩子,但孩子还是不听话。

这些家长的教育方式通常是强加自己的意愿于孩子身上,例如“你要这样做,你不要那样做,你
给我做这个,你好好读书等等。

”殊不知,这样做会让孩子产
生反感和逆反心理。

这些家长忽视了孩子真正需要什么,缺乏有力的说教,反而过多地强调清规戒律,使孩子感到厌烦。

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是独生子女增多所带来的一种特定社会现象。

在以前的家庭中,孩子们很多,所以不必溺爱哪一个孩子。

但现在,一家只有一个孩子,溺爱就是家庭教育的常态。

由于独子的稀缺性,孩子成为了家庭的中心和主角。

父母们过度的宠爱和物质享受,以及对孩子人格发展和精神引导的忽视,使得孩子的品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这样的孩子好像是被父母当作宠物来养的,只有得到满足的权力,没有按必要的品行要求去发展自己道德的义务。

如果父母可以以自己的出众人品以身作则,孩子一般还不至于成为“问题学生”。

但如果父母的人格也存在缺陷,那么他们的孩子就有可能变得骄横跋扈、任性唯我。

由于既没有必要的要求,又没有父母行为的示范作用,孩子很难自发地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行。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父母就肩负着培养孩子的责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推动摇篮的手。

未来的竞争不仅是孩子们的竞争,更是家长的竞争。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学校并不是培养孩子的唯一场所。

在孩子综合能力及人品素质的培养方面,父母担负着十分繁重的任
务。

没有父母的合作,再好的学校教育也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因此,家长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教育责任,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孩子有优秀的品质,也有的孩子自私、狭隘,这些都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关。

然而,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有的家长把孩子推到学校就不管不问,所有的一切都用钱来解决。

这样用金钱砸出来的教育,使孩子最终忘记了谁是他的父母,眼里只有钱,不愿意承担责任。

作为父母,应该经常和孩子交流,不能只是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不再过问。

特别是在孩子回家的时候应该多陪陪他,给孩子更多的关爱。

有些家长会推卸责任,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应该抱有正确的态度。

家长不应该只是给孩子找了个吃饭睡觉的地方,而是要了解孩子在研究上遇到的困难,心理、思想的变化。

在孩子回家的时候,应该多陪陪他,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虽然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回家会影响自己的生活,成了负担,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孩子有多少心里话要
和我们说呢?他们可能会有委屈、欣喜和成长的烦恼。

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最后,我们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教育责任,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在成长中拥有更多的优秀品质。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如今,家庭普遍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们必须承担教育失败导致孩子一生荒废的责任。

虽然学校老师应该承担孩子在学校期间的教育责任,但他们教完这批学生还要继续教下一批学生。

孩子是父母亲人,他们不能指望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他们。

因此,家长们必须认识到教育好孩子是他们的责任,这是一项重大的责任。

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主要是成年人的责任。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们不仅要承担教育责任,而且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孩子的榜样和表率,给孩子良好的品德熏陶。

家长们应该从小处着手,从细节做起,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只有家长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才能按照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来指导孩子的教育实践。

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减少问题孩子,孩子的心灵中就会多一些崇拜的对象,其中就包括在座的各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