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活国手”费伯雄:阳气,就是一层外衣!小巧医案,娓娓道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活国手”费伯雄:阳气,就是一层外衣!小巧医案,娓娓
道来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费伯雄医案》、《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人说,文老师,你的文章,总是那么生动、易懂。
我说,不是我写得生动易懂,而是中医这门学问,它就是生动易懂的学问。
很多东西,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你就通透了。
比如说,阳气这个东西。
阳气是啥?它看不见,摸不着,似乎很难懂。
我跟你说,有的时候,阳气就是一层外衣。
我给你说一张真实的医案故事吧。
故事的主人公,还是费伯雄。
他是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清代大医,两次进京为皇帝和皇太后看病,是道光和咸丰两朝名满天下的医家。
皇室赠其“是活国手”之号,以示褒荣。
有一次,费伯雄接待了一个患者。
这个人,从早到晚不停地出汗,而且下肢发凉,怕冷。
朗中,看了不少,效果,几乎没有。
渐渐地,患者丧失了信心,来找费伯雄的同时,还顺路买了一口棺材。
这意思就是,如果连费伯雄都治不好,那干脆找地方死掉算了。
死哪儿埋哪儿。
活着回乡,不可能了。
费伯雄为其诊察,发现患者情势确实严重。
脉象十分细弱,精神萎靡,全身乏力。
仔细观察,浑身汗出不止,下身穿厚厚的棉裤。
当时,费伯雄给开了一张方子,非常简单——
黄芪三钱,制附片一钱,白术一钱,甘草五分,煨姜一片,南枣
三枚。
一钱,大约等于三克多一点。
所有这些,水煎服。
制附片先煎。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以后,感觉身体大为暖和,双下肢的畏寒怕冷感大大减轻。
费伯雄见药已中的,于是继续稍作加减投用。
到最后,患者诸证悉平,下肢不凉,自汗消失。
等好起来以后,患者心中大喜,只是连连可惜,买棺材的钱,白花了。
这里头怎么回事?
正如本文标题所说,阳气,就是一层外衣。
费伯雄治的这个人,阳气虚弱,他的“外衣”没穿好。
我们都知道,阳气的功能之一,在于温煦。
阳气充足,温煦有常,我们才不会畏寒怕冷,才会有平稳的体温,我们的手脚才会热乎。
它真的就像一层衣服,可以给我们保暖啊。
阳气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固摄肌表腠理。
汗孔之所以可以密闭,在于阳气运行于肌表。
如果阳气亏虚,相当于没有把门的人,里头的津液可以随意外溢,于是就形成了自汗、多汗。
上述这两个功能,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中医所谓“卫气”功能的体现。
而卫气,是阳气的一种表现形式,或者说是脱胎于阳气。
故而,中医常常将卫气和阳气相提并论,称之为“卫阳”。
总而言之,阳气的功能之一,就是类似一层外衣。
它可以帮助我们防寒御邪、维持体温、温煦腠理,固摄肌表。
没有这层外衣,我们就失去了最基本的保暖、防护。
那么,费伯雄遇到的这个患者,是不是属于阳虚呢?从细弱的脉象,以及自汗、畏寒、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细节来看,是完全有可能。
辨证,可以视为脾肾阳虚。
倦怠乏力,乃脾阳不足,肌肉失养。
下肢畏寒,乃肾阳亏虚,腰膝失煦。
怎么办呢?费伯雄的方子,我们再看一眼——
黄芪三钱,制附片一钱,白术一钱,甘草五分,煨姜一片,南枣三枚。
这里头,黄芪、白术健脾益气,煨姜、制附片温补脾肾之阳。
甘
草调和诸药,南枣养血益气。
这其实就是一张温补脾肾的方子。
由于药证合拍,所以患者很快好转,棺材也白买了。
读者朋友,我这样的一番解读,你是否读懂了呢?
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可能会出现容易冒汗的现象。
有些人,脑袋呼呼冒汗。
有的人,胸口呼呼冒汗。
有的人,腋窝爱冒汗。
有的人,两腿之间爱冒汗。
当然还有的人,脚上爱冒汗。
这些情况,是不是也意味着阳气不足?未必。
关键,要看舌脉和其他的一些症候。
比如说脉是否沉而细弱,舌头是否胖淡,四肢是否畏寒怕冷,腰膝是否酸软不适,精神是否倦怠不振,小便是否频繁清长等等。
当然,阳虚而易汗的人,这个汗,往往不黏、清冷。
这些都是可以拿来辨证的要点。
总而言之,你记住,阳气的确就是一层“外衣”。
费伯雄的医案,已经生动而明确地证实了这一点。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
文中配伍,仅供参考。
非专业读者,要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专业读者,您就当温故而知新,借清代的验方验案,来巩固理论知识。
全文完。
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