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科学发展与近代理性主义衰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科学发展与近代理性主义衰落
作者:陈蓉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
陈蓉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 221008)
摘要:理性主义是传统形而上学的主流,然而随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
各个门类均相继成熟起来,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空前严密和可靠的自然知识体系,然而理性主义
却一步步走向衰落。
理性主义的自然观、认识方法大多与自然科学的存在很大矛盾,如理性主
义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与科学发展革新的矛盾,理性主义的认识论与科学发展的矛盾,以及理性
主义对感性资料的忽视。
本文试图从理性主义的衰落与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中,探索近代理性主义衰落的原因。
关键词:理性主义;自然科学;人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B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6-0035-03
19世纪被誉为科学的世纪。
在这个世纪里,自然科学的各个门类相继成熟起来,形成了
人类历史上空前严密和可靠的自然知识体系。
在16到17世纪,近代科学革命中形成的机械自
然观被大大修正,进化与发展的观念进入了自然科学理论之中。
19世纪的自然科学经历的突飞
猛进的发展,使古典科学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
然而,科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发展总是息息相
关的,一个时代的哲学观或多或少会受到当时的科学技术的影响。
对欧洲文明影响巨大的理性
主义思潮,也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下一步步衰落,欧洲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型。
一、理性主义的内涵
不论理性主义还是经验主义,在古代和中世纪都能找到其倾向和表现。
但是,只是到了
近代,当认识论在自然科学的推动下得到充分发展的时候,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才逐渐形成近
代乃至现代意义上的理论形态,成为一个划时代的理论标志。
“理性主义”(rationalism)一词来自拉丁语“ratio”,本文所讨论的理性主义不是就其与宗教神学相对立的广义而言的,而是指与经验主义不同的注重演绎推理和理性直观认识的
认识论派别。
二、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与理性主义传统越走越远
与以往历史时代相比,19世纪的科学发展最为迅猛,分门别类地对各个领域进行研究成
为潮流,科学研究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以往很少涉足的领域,例如意识和精神领域。
这些领域的
知识由此越来越具有科学意义,科学研究的专门化也是这一时期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
(一)理性主义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与科学发展革新的矛盾
就19世纪重要的科学发现来说,它们与传统哲学中所讲的那种不变的、抽象的本质是相矛盾的。
例如1803-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建立的原子论,以及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的分子论,它们都使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们由此可以把声、光、
电、热等以往被人们认为是完全异质的过程联系起来,看到了他们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又如,1817-1821年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论证和完善了光的波动说,对之前被奉为经典的牛顿物
理学所持的光的微粒说提出了大胆的质疑。
这些例证是对活动、变化、过程的发展观的肯定。
(二)理性主义的认识方法
1.笛卡尔的“普遍数学”对意识和精神领域的研究并不完全适用
笛卡尔坚持统一的科学观,所有科学门类都统一于哲学。
科学的统一性不在于研究对象,而在于方法,而在于数学推理及其处理经验材料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因而他将此作为“新科学”的本质特征,并把它当做哲学追求的目标。
而之后的斯宾诺莎的著作《伦理学》又是完全按照
几何学的方法来写作的。
就知识构成的过程而言,笛卡尔先积累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然后才有对哲学方法论
的探讨;就身份而言,笛卡尔的主要哲学著作都是在他发明解析几何之后写的,他先是一个大
数学家,然后才是一个大哲学家;而确定方法论的初衷,也是意在论证科学本身的合理性。
对
数学方法的推崇,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牛顿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然而,数学方法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对于意识和精神的研究并不完全适用,试图把对精神
与意识的研究同样套用数学的方法,会陷入机械自然观的倾向之中。
[1]
2.“自明原则+演绎”的方法与“科学假说”的研究
在认识方法上,理性主义的“自明原则+演绎”方法与自然科学中的数学公理方法有密切的联系。
理性演绎的知识是本质的、普遍的、必然的,而这种前提的“真”则由观念的先天性
和理性直觉来保证,因此不可避免地容易陷入独断论的困境,这是与科学的发展所不相适应的。
理性如何保证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和逻辑确定性呢?唯理论者认为理性这种能力不能来自
感觉经验,而只能是一种天赋能力。
笛卡尔认为理性的这种天赋能力在观念系统中产生一种
“天赋观念”,这是一种最重要的观念。
斯宾诺莎则认为理性的天赋能力自然获得与外部对象
必然相结合的“真观念”;莱布尼兹则认为“天赋观念”早就潜藏于人的理性之中。
所以我们
可以把唯理论者所揭示的与经验理性相对立的“理性”称为天赋理性。
“天赋理性论”着重考察人类认识过程中的逻辑成分,从另一个面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
质特征。
但是“天赋理性”论由于轻视感觉经验的作用,无法确保知识的客观有效性和拓展知
识的新领域,它同样是一种片面的理性观。
用自明的原则作为研究的基础,看似按照推理一直走下去会得到必然真的结果,然而自
明的原则必然是独断的。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使用演绎的方法,虽然得到正确结果的可能性
很大,但很难会有理论的突破,因而科学假说在科学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假说并
非科学认识的目的,而是人们认识自然界事物本质和规律常用的理论思维方法和手段。
(三)理性主义忽视感性资料与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常识不仅对于科学研究,甚至对于哲学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从哲学思想的发展史来看,无论多么抽象的哲学命题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还原到常识的范围内。
科学实验就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通过干预和控制科研对象而观察和
探索科研对象有关规律和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
科学实验和科学观察一样,也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得感性材料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检验科学假说,形成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
(四)黑格尔哲学与自然科学发展相脱离
理性主义哲学自17世纪以后在欧洲一直居于统治地位,理性成为解决存在、知识、真理乃至人生观和世界观等重大问题的根据和准则,至黑格尔,理性主义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黑格尔那里,绝对精神是根据和本质,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不过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它
们由绝对精神而来,经过漫长的辩证运动,最后又回归到绝对精神那里。
理性主义原先是反对
形而上学的,但到了黑格尔那里,貌似圆满的理性主义最后又回归到概念的形而上学,黑格尔
把理性主义哲学推向了极端。
自然科学与哲学的脱离发生在19世纪,黑格尔哲学是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自然科学状况有关的,他们的基本哲学思维方式是启蒙运动以后所确立的思辨的形而上学,而其自然
哲学的基础则是古典物理学。
因而,他们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站在主体性的立场上把主体与
客体、精神与自然、形式与内容统一起来。
当自然科学继续进步,并在19世纪建立起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这三大成果以后,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黑格尔用思辨的幻想去代替现实世界的联系,这是与自然科学发展不适应的。
从外因来说,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对黑格尔哲学的重大打击。
自然科学的成果越是辉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哲学就越没有价值。
自然科学家们更注
重用经验和实验的方法来进行科学研究。
在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现代物理学的进步,尤其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产生,过去被当做联系物理的实在世界和现象世界之间的纽带直观已经被推翻,空间和时间被归结为主观化
的过程,经验和实证的方法已经被证明不是认识世界、把握真理的唯一方法。
然而,这时距离
黑格尔的时代已经过去大约一百年了。
三、理性主义衰落的原因及结果
(一)理性主义哲学本身也在批判地发展
自法国启蒙运动以来,理性被推上了最高的地位。
在笛卡尔时代,也就是理性时代,人
们对理性是不加批判的,因为大多数哲学家对理性都有着同样的至高无上的信仰,甚至上帝也
成了理性的化身。
这样不加批判地对待理性的结果,往往会让理性陷入无限的纷争之中。
后来伏尔夫对理性主义进行教条主义的处理,理性主义也因其僵化与独断受到其他哲学
家的批判,也因此埋下了对理性进行反思的种子。
康德对理性的批判本来的目的是在于拯救理性,给传统的形而上学留出一片领地,是“为哲学划界”的过程,将形而上学从理性理论认识
的领域转移到实践理性的道德领域,以这种方式来维护形而上学的崇高地位。
[2]
黑格尔在对康德的思想进行批判的时候,认为批判应该是理性的自我批判,而这种自我
批判则是知识自身的辩证运动。
黑格尔成为传统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同时也为传统形而上学
的理性主义画上了句号。
(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理性主义的影响
理性是古典文化的骄傲和成就,也是古典文化的灵魂。
西方人数千年来素以“理性”来
标榜自身,认为理性是人根本的本质,理性地位至高无上。
然而,自然科学越是发展,越来越
显示出理性主义的缺陷与局限性。
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是继承前人基础上的发展,正如牛顿的
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哲学的发展则是对
前人理论的颠覆,而时代的发展往往会影响人们对于自身以及自然界的思考,而哲学思想也因
此而不断前进。
19世纪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也影响到了理性主义哲学的发展。
如果说哲学自身的发展
是内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则推动了理性主义哲学的衰落,在外部给了理性主义以打击。
(三)早期人本主义思潮与实证主义思潮的形成
现代欧洲大陆的人本主义来源于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
康德的先验论批判哲学,强调了
人的主体性。
黑格尔则把理性主义进一步辩证法化,而费希特等人则把客观唯心主义的非理性
主义转向主观唯心主义的非理性主义。
人本主义思潮则是这种非理性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
继承和发展。
叔本华、尼采的意志主义就是这种人本主义的最早表现。
[3]
自然科学的繁荣,带来了科学主义的兴盛。
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经历了从培根、霍布斯
的唯物主义转向贝克莱的主观经验主义,又转化为休谟的不可知论的演进过程。
现代西方的科
学主义思潮就是休谟不可知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它最早表现于孔德等的实证主义哲学中。
实
证主义的主要特征有:坚持“拒斥形而上学”的实证主义原则,把一切知识局限于经验范围,
拒绝讨论经验以外的东西。
四、对自然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思考
哲学探究的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它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
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自然科学所研讨的则是自然界的规律。
自然科学往往从具体的层面
来研究某个领域,而且是对自然现象、性质及其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一)自然科学对哲学发展的重大影响
1.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自然科学的发展往往直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是改变人们生活的重要方式。
哲学研究的主体是人,因而自然科学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哲学的发展。
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
哲学形式和内容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性。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科学的发展、哲学
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逻辑的历史的一致性。
自然科学的发展通过一系列中介
成为哲学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4]
2.自然科学的重大成果会对哲学研究产生影响
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每一次重大成果,都会对哲学研究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例如爱因
斯坦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提出,使人们通常的时空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也为辩
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时空学说提供了科学的根据。
3.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向哲学领域渗透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工具也在向哲学的研究领域渗透。
自然科学是实证研究,普
遍使用数学和试验的方法作为自己的研究工具。
而20世纪初盛行的英美分析哲学,也是企图用科学的工具来消解形而上学,将哲学纳入科学之中。
[5]
(二)哲学对于自然科学研究的作用
1.哲学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普遍要使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历史和逻辑
等思维方法。
很多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他们从科学研究中提炼出自己的哲学思想,也用自
己的哲学思想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
2.哲学的研究方法也可为自然科学所借鉴
自然科学主要是实证研究,主要采用线性的、逻辑的、抽象的思维,这与哲学中研究的
认识论问题、方法论问题是有很大的相关性的。
——————————
参考文献:
〔1〕成智荣.试论笛卡尔方法的演变及其意义[J].理论观察,2009(3):19-50.
〔2〕周晓亮.西方哲学史第四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15-27.
〔3〕刘放桐.西方近现代过渡时期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0-200.
〔4〕刘志强.关于现代自然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探讨[J].吉林大学研究生论文集刊,1990(1):26-33.
〔5〕吴兆雪,江宏春.论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融汇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11):57-59.
(责任编辑孙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