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5 孙权劝学优质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孙权劝学》导学案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可以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就是一例。

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3.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卿(qīnɡ)岂(qǐ)邪(yé)
孰(shú)遂(suì)更(ɡēnɡ)
2.解释下面的成语。

(1)吴下阿蒙:吴下指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刮目相待:刮目指擦眼睛,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3.资料链接
(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也称涑水先生。

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

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

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相关人物: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骁勇善战,但少谋略。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很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4.关于《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

其中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凯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4)自以为/大有所益(5)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权谓.吕蒙曰.对……说。

卿.今当涂
..掌事卿:你当途:当道,当权
蒙辞以.军中多务以:用,拿。

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孤:我岂:表反问的语气助词,难道。

卿言多务,孰若
..孤孰:谁(哪一个)若:比得上……。

蒙乃始就学。

就:从事,做。

及鲁肃过寻阳及:等到
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士:士大夫或读书人。

此指有才德有志气的人。

长兄何见事之.晚乎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遂:于是,就。

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3.解答下面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2)士别三.日
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古:几天,这里指“少”
今:求学的高学位。

今:确数
(3)但.当涉猎(4)见往事耳
...
古:只。

往事古:历史今:过去的事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古:语气词,译为“罢了”。

今:耳朵4.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卿今当涂掌事
邪(yé)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涂”同“途”
5.解释下面的一词多义字
(1)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2)见:见往事耳(了解)
当涂掌事(动词: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3) 就:蒙乃始就学(从事)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6. 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分别用成语造句。

①比喻人学识尚浅。

()
造句
②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造句
7.翻译下列句子。

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不过是(要你)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看),(你)不再是(当初)吴下的那个学识尚浅的阿蒙了。

③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一个人跟你几天不见面,(你)就要去掉老眼光重新看待他。

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兄长怎么认识事物这么晚呢!
8.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交流点拨】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罢了。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

”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

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蒙了!”吕蒙说:“与有志向的人分别几日,就要擦擦眼睛重新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三)手法探究
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有哪些特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
(四)体验反思
四、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详写)孙权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
(略写)孙权又劝──就学(关心)刮目相看
(侧面描写)鲁肃叹学──结友(惊赞)非复吴下阿蒙
五、拓展延伸
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交流点拨】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

年长乃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

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2.请你积累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

【交流点拨】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书到用时方恨少。

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⑤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⑨知识就是力量。

⑩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3.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2007年南京市中考题)
【甲】《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D )
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B.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品学兼优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策之不以其道D.愿陛下亲之信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4.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第①②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③题必答。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意对即可)
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