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靖城中学校际联盟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靖城中学校际联盟中考一模语
文试题
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应用 (共24分)
初秋的靖江渐渐从新冠疫情的阴影下走了出来,虽然人们还dài着口罩,大街上渐渐huī复了往日的热闹。

马路上的行人xī来攘往,络绎不绝(A);沿街店铺的生意又红火了起来;“地摊经济”也正蓬勃发展起来。

傍晚时分,街心广场上,慈xiáng的奶奶手牵着牙牙学语(B)的孩子散步,尽享天伦之乐(C);合兴路西侧有一排仿古式景观建筑,有配钥匙的,有卖小五金的,两旁道路鳞次栉比(D)。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有序的地摊,既不影响城市交通和环境,又能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可谓靖江“地摊经济”中的一抹亮色。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2.文中划线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只填字母序号) ()(2分)
3.下面对这段话的四项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六月的靖江渐渐从新冠疫情的阴影下走了出来。


分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靖江走”。

B.“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分析:这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走了出来”“蓬勃发展”“就业问题”“一抹亮色”
分析:四个短语类型相同。

D.“有序的地摊,既不影响城市交通和环境,又能解决困难群体的款业问题。

”分析:这是并列复句。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每空1分)
(1),匹夫不可夺志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故余虽愚,。

(4)江山如此多娇,。

(5)古诗常蕴含很多哲理,有告诉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王安石);有感慨花落春去自然规律的
“,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晏殊);有鼓励人们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就能绝处逢生的“,。

”(《游山西村》陆游)5.语文综合性学习。

(8分)
泰州安定书院为北宋教育家胡瑗讲学旧址,书院创建于南宋宝庆二年,是江苏省最古老的书院之一。

星期日上午,你准备约同学一起去安定书院转一转,缓解复习的压力,也从历史中汲取奋斗的力量。

(1)【我与好友相约行】你想邀请好友李华一同前去,但李华的妈妈觉得,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刷几套题。

看着李华闷闷的样子,你准备帮李华劝说妈妈,你会怎么说呢?(3分)
(2)【生活处处学语文】你和李华高高兴兴地来到安定书院的主建筑蝴蝶厅前,看到一块
有些显旧的简介展板,上面写着:
①蝴蝶厅前后两进,飞檐翘角,两边廊屋连接,从空中看就像一只美丽展翅的蝴蝶。

②周围鲜花与树木相衬,古色古香,纯朴自然。

③置身蝴蝶前,拂去历史的尘埃,胡瑗
先生讲学时的谆谆教导好像浮现在面前,使你忘返流连。

李华突然哈哈一笑,“我发现了一处错误!”你也定睛一看,果然发现了一个病句。

因暂时没有看到工作人员,所以你用一张便签纸写出了你的发现和修改意见,贴在展板旁边。

你也有点得意地对李华说,这是典型的病句类型。

(1分)
(3)【对联荟萃显智慧】蝴蝶厅前有一副对联,“精忠报国将军岳,潜心教育教授胡”。

“将军岳”指的是岳飞,“教授胡”指的就是教育家胡瑗。

李华指着对联说:“你刚才的反应很不错哦,但我想再考考你,你敢答应么?你能再对一句下联吗?”你沉吟一会儿,说:“我就用我们课内必读名著中的一个人物来对吧!”只见你缓缓吟出:“。

”(2分)
二、阅读理解(共66分)
(一)阅读诗歌并完成第6题。

(6分)
宿府①杜甫(唐)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②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③。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

②伶俜(pīng):流离失所。

③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府,任参谋一职,只是为了一家生活,勉强求得暂时的安居。

6.⑴颔联生动描绘了诗人独宿幕府的情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赏析。

(3分)
⑵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6分)
田豫传
田豫,渔阳雍奴人也。

刘备之奔公孙瓒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

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日:“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

军次易北①,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

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陈②,弓弩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隙。

胡不能进,散去。

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迁南阳太守。

先时,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

前太守收其党与五百余,表奏皆当死。

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

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

具以状上,
太祖称之日:“善。


鲜卑素利等数来客见,多以牛马遗豫,豫转送官。

胡乃密怀金三十斤,谓豫日:”我见公贫,故前后遗公牛马,公辄送官,今密以此上公,可以为家资。

”豫张袖受之,答其厚意。

胡去之后,皆悉付外,具以状闻于官府。

(选自《三国志》卷二六,有删改)
【注】①易北:易水北面。

②圜(huán)陈:圆形兵阵。

陈,同“阵”。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 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备其奇.之: _____________ ②军次.易北:________________
③豫因.地形: _________________ ④多以牛马遗.豫: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刘备之.奔公孙瓒也
A.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8.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2分)
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内容,回答问题。

(4分)
①太祖称之曰:“善。


①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为突出主人公形象,以上两段文字都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两
位主人公被称赞“善”和“真将军”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10分)
11.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中,有误
..的两项是()()(2分)
A.艾青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个笔名发表的长诗是《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B.《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上梁山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主要有三种类型:官逼民反型(如秦明)、战败投降型(如卢俊义)和自愿上山型(如林冲)。

C.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这篇小说塑造了许多鲜活的红军领袖、红军将领形象,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D. 《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受魏晋士风影响,蔑视礼法。

他反对八股科举,辞却征辟,拒绝入仕;他携妻游园、支持逃婚抗婚、反对纳妾、挑战朱熹。

他是作者称赞的人物。

E.《西游记》中唐僧在枯松涧火云洞落难,徒弟孙悟空最终请来观音菩萨降服了红孩儿。

12.请根据思维导图中的提示,填写《水浒传》人物姓名。

(4分)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13.阅读《儒林外史》选段,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
【甲】少刻,船靠了码头。

严贡生叫来富着速叫两乘轿子来,摆齐执事,将二相公同新娘先送了家里去。

又叫些码头人工把箱笼都搬上了岸,把自己的行李也搬上了岸。

船家、水手都来讨喜钱,严贡生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问四斗子道:“我的药往那里去了?”四斗子道:“何曾有甚药?”严贡生道:“方才我吃的不是药?分明放在船板上的。

”那掌舵的道:“想是刚才船板上几片云片糕,那是老爷剩下不要的,小的大胆就吃了。


(选自吴敬梓《儒林外史》)
【乙】知县听了,说道:“一个读书人,忝列衣冠;不在乡里间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骗人,实在可恶!”便将两张状子都批准。

原告在外伺候。

早有人把这话报知严贡生。

严贡生慌了,自心里想:“这两件事都是实的,倘若审断起来,体面上不好看,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卷卷行李,一溜烟急走到省城去了。

(选自吴敬梓《儒林外史》)
(1)请简要概括甲乙选文一共涉及严贡生的哪几件事。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赏析画横线句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共12分)
以“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
朱中原
①文学界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文学创作就是虚构故事,把故事编得好看就够了,似乎越来越少有人提及文学语言。

随之而来的就是很多文学作品对语言的不讲究。

加上网络化、娱乐化用语的大量运用,使得文学语言渐有粗鄙化、简单化和平庸化之嫌。

对叙事文学而言,构思故事当然是必需,但故事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语言是文学的全部肌体,是文学的活的灵魂。

②文学之美首先体现为语言之美。

一个成熟的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语言使用的方家。

作家贾平凹每天练笔,三五个句子,随想随写。

其实文学语言就是这
么积淀来的。

语言积淀另一个重要途径是阅读文学经典。

对于有志于文学者来说,读文学经典,关键在品出语言的味道、语言的魅力、语言的美感。

③古往今来的经典文学作品,往往一开头就能见出作家语言功力的高低和语言风格的取向。

譬如鲁迅的《故乡》,开头一段写景,即用了大量具有拟人化特征的词组:深冬、阴晦、冷风、呜呜作响、篷隙、苍黄、荒村、活气、悲凉。

这寂静的荒村马上就活起来了,具有了某种人格化的特质。

鲁迅的语言体系,是对绍兴官话和现代白话的融会与改造,虽已属纯然的现代白话,但这白话,并非一般的俗语和口语,而是经过高度修饰、提炼和改造了的文学语言。

鲁迅对现代白话进行了文学的塑造,并形成了自己风格鲜明的语言范式。

④与之相异,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长于情景跳跃式和时空交错式的语言。

《百年孤独》的开篇就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种荒诞式的情境:“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尔克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的事在一句话中呈现,他以这种荒诞叙事为开端奠定了《百年孤独》整个的文学基调。

此种突兀的文学语言,在《百年孤独》中比比皆是。

⑤文学大师就好像建筑巨匠,一定对语言有一种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

反观我们的语言态度,一个越发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的文学语言乃至生活语言,似乎正变得越来越贫乏、干瘪,汉语本身的简洁之美、音律之美和灵动之美,已然十分难得。

比如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汇,今天的文学作品中,一般只有三五种,而在古代汉语中,则有数十种之多,诸如睨、瞟、瞄、眨、瞪、眺、睬、瞥、盯、睹、嘹、眦、瞋、晌、睇、觑等等,且不同词汇皆有微妙的动作差异,生动形象,姿态万千。

⑥那么,如何让文学语言变得鲜活、灵动、丰富呢?文学语言不应丢弃汉语的深厚传统,要善于从现代书面语、地域方言、古代汉语、日用口语等多种语言形态中汲取鲜活丰富的活性元素,熔铸为自成一体的特色文学语言。

贾平凹的小说语言,多游走于现代白话、关中话、陕南商州话和古语之间,于《红楼梦》语言借鉴尤多,又汲取了张爱玲的小说语言,近则与沈从文、孙犁相衔接,再加上他的勤奋练笔,于是锻造出了贾氏独特的文学语言。

⑦优秀的文学语言,一定是在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语言基础上的融会贯
通和自我创造,需要一种几十年如一日地平凡劳作的“工匠精神”,语言上没有这样的硬功夫,文学精品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网络化、娱乐化用语的大量运用,使文学语言逐步有了粗鄙化、简单化和平庸化的倾向。

B.叙事文学必须构思故事,而故事通过语言传达,作为文学肌体的语言,才是叙事文学的重心。

C.文学作品《故乡》《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头,显示出其创作者语言功力的高超和语言风格的取向。

D.优秀的文学语言,必定是在对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语言融会贯通基础上的自我创造。

15.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以“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的途径主要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作者观点,写一个用“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的例子,使其成为本文的一个论据。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

(22分)
老古董
梅芷篱
○1“老古董”是一副石磨盘,搬来跟哥哥住时,父亲从老屋只带走了它。

○2对于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石磨是个再寻常不过的物件。

两大块圆形石头面儿,经由磨匠高超细致的锉工,经过反复打磨,相合的两个面便生出许多条棱凹,上面那块石头的中央开孔,是下料的进仓口,与下面的磨芯对合,择一处装上磨柄,再套上推手,一副完整的磨便诞生了。

父亲曾说,衡量一个磨匠手艺的好坏,全看锉功。

○3推手套上绳索,悬于高处,架在磨柄上,一推一送来回往复无数次,原本囫囵的谷物变成粉、泥、浆、汁,从磨缝间缓缓而出,谷香随之发散,一旁的我们恨不能舔.上石磨解馋。

父亲推磨,母亲添谷,那是定格在小时候的记忆,父亲笑说石磨是镇宅之宝。

○4石磨并无惊奇,父亲一直视如珍宝,换了几回房,搬了几次家,始终带着它一起迁移。

○5哥哥让我回去做父亲的思想工作,好让他舍了石磨搬进新居。

○6父亲年过古稀,身体硬朗,思维依然很清晰,见到我,开心得像个孩子,问东问西,忙着给我收拾房间,准备我爱吃的食物。

显然,他并不知道我其实是为石磨的事回来当说客。

○7“爸,您那大石头能卖多少钱?”我试着引出话题。

○8“多少钱都不卖,它不是大石头,是磨盘,你没见着面儿上有许多磨光了的棱啊,这儿还有个进仓孔,想当年,咱家轧米面磨豆浆打豆腐,都靠这老伙计了。

”说着说着,父亲顺势走近,抚摸着那块磨盘,不无自豪地纠正我。

○9“现在,人们都用破壁机了,谁还使这大家伙去磨豆浆米面的啊?看着也笨,放哪儿都占地方,碍事儿。


○10父亲瞟了我一眼,没理话茬,自顾自地拿起掸子,缓缓地掸着磨盘,方才洋溢在脸上的笑意渐渐消失,我猜想父亲对我的聊天意图应该是有了察觉。

○11关于石磨,那也曾是童年的一段时光,是爸爸的法宝,妈妈的操劳,是给我们解馋的最大功臣。

那时候,父亲一开磨,便常将小小的我放进背兜背在背
上,我眼前一直晃动着他强劲有力的双肩,一推一送,石磨一圈一圈转动,我跟着节奏晃晃悠悠,没等谷物磨完,铁定已经进入梦乡了,一到过年,一家人更是欢欢喜喜磨各样谷物,备年货。

○12“当年,你爷爷从家乡逃荒到这儿,一副担子两个筐,只带出来这副石磨,用它碾米磨面赚钱安家养活了我们哥几个,才能有现在的你们啊。

”说着,父亲顺手擦拭起身边的物件,仔细看,原来是留在老宅里的磨推手、榫、卯、吊绳。

父亲仔细将它们一一擦拭干净,仿佛也将我对石磨的记忆擦拭一新。

○13“那时,你们还小,咱家日子不怎么宽裕,能吃上手擀面、大块豆腐、玉米糊,不都亏得家里有这块磨啊。

你爷爷不在了,留下这老物件也是个念想。

不过,现在看来它真是太老了,也派不上什么用场了,就听你们的,扔了吧。


○14父亲说完便没再开口,仍然低头全神贯注地擦拭那些物件,好像忘了已经擦过好几遍了。

我好几次偷瞄,都见他在抚摸那些零件暗暗叹气,叹息声里的失落像是砸在我心头的冰碴,不由得打起冷战,鼻子泛酸,眼泪在眼眶里来回打转。

○15“爸,谁说要扔掉石磨了,它可是咱家的古董、传家宝,是镇宅神器,价值连城,搬家时,咱得弄个隆重点儿的仪式,把它请过去。

”我对父亲这样许诺,心里已然有了主意。

○16乔迁新居那天,我和哥哥给父亲准备了一份惊喜。

我俩一左一右拥着父亲来到书房,让他亲手掀开茶几上的一块红盖头,见到盖头下面是他最熟悉的“老伙计”,父亲微微怔了一下,转身看见我与哥哥的笑脸,年过古稀的他竟像孩子般,喜极而泣,双目婆娑,笑容洋溢在脸上。

○17从老宅回来,我和哥哥商量,想将石磨换个造型,搬进新家。

哥哥酷爱茶道,我便建议将它打造成一副别致的茶台,特意找了一家家具厂,告知师傅想法。

为石磨特别定制了一副楠木底座,磨盘的底石和面石错落镶嵌其上,周边配上一圈石槽,有水注入时如小溪流绕过石磨一般,一套紫砂茶具放置其上,显得甚是典雅、大方、独特。

笨重的石磨华丽变身,见到成品,哥哥赞不绝口,对于新宠自是喜不自胜爱不释手。

○18“老古董”退出历史舞台是宿命使然,但它在我们家将会世代相传。

18.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标题“父亲的古董”交代了人物和记叙对象,“古董”一词增强了作品的神秘感和悬念感,能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父亲的“古董”就是“石磨”,它是“我”家的传家宝,是镇宅神器,价值连城,搬家时要弄个隆重仪式,把它请过去。

C.第○3段加点的“舔”字是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石磨磨出的谷香对“我们”的巨大吸引力,为下文“我”改变注意,留下石磨设下伏笔。

D.文中第○12段画线句“父亲仔细将它们一一擦拭干净,仿佛也将我对石磨的记忆擦拭一新。

”中两个“擦拭”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词语的本义。

19.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1)父亲瞟了我一眼,没理话茬,自顾自地拿起掸子,缓缓地掸着磨盘,方才洋溢在脸上的笑意渐渐消失。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几次偷瞄,都见他在抚摸那些零件暗暗叹气,叹息声里的失落像是砸在我心头的冰碴,不由得打起冷战,鼻子泛酸,眼泪在眼眶里来回打转。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最后一段写到“‘老古董’退出历史舞台是宿命使然,但它在我们家将会世代相传。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和本文第○11段,回答问题。

(6分)
【链接材料】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有人认为,链接材料和本文第○11段在各自的文章中无关紧要,都可以删除。

你不赞同这种观点,请分别陈述理由。

链接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分)
本文第○11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分)
三、作文(60分)
有人说,阅读是最好的修行,因为它给予人丰盈的精神滋养;有人说,写作是最好的修行,因为它促使人去思考和改变;有人说,旅行是最好的修行,因为它让人发现不一样的世界和不一样的自己……
请以“是最好的修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书写工整规范。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