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从四季感冒治疗学习中医-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方剂:白虎加人参汤 中成药:十滴水
藿香正气水(胶囊) 仁丹 风油精 暑湿感冒颗粒
医道小童作品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伤 湿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
防己黄芪汤主之。
医道小童作品
祛湿用药
代表方剂:麻杏薏甘汤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清热祛湿颗粒 平胃丸 风湿药酒
医道小童作品
诸燥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醋炒柴胡6克,酒炒黄芩9克,净连翘15克, 生茜草9克,嫩紫草5克,炒荆芥6克, 姜半夏9克,石菖蒲9克,辟瘟丹1粒(研末医吞道小) 童作品
8暑令感冒
男。暑令感冒,恶寒无汗者,不忌麻桂;今有汗, 且不甚恶寒,则清代医家之法尚矣。
大豆卷15克,带叶佩兰9克,冬桑叶9克 ,甘菊花9克,陈皮5克,炒枳壳9克,赤苓16克, 牛蒡子9克,佛手片5克。
荆芥穗、紫苏叶、川桂枝(后下)各5克,
藁本、川羌活各9克,香白芷5克,
姜半夏9克,陈广皮5克,六神曲6克,
生姜2片。
医道小童作品
3感冒+湿阻
用麻桂发汗,其热依然不下挫;舌苔厚腻,胸闷泛恶, 湿阻中焦,当疏邪化湿。凡邪之夹湿者, 其热往往不能迅速下挫,大攻其表无益也。
川桂枝5克,生苍术、橘皮各3克,姜竹茹、 带叶佩兰、炒枳壳各6克,姜半夏3克,生姜1片, 六神曲9克,晚蚕沙12克(包)
医道小童作品
9暑邪
男。苔有湿象,头眩,神倦,此暑邪也。
香薷9克,扁豆9克,厚朴花3克,枳壳9克, 赤茯苓9克,木瓜9克,佩兰梗6克,鲜藿香9克, 晚蚕沙9克(包),佛手6克,五磨饮9克(分2次吞服)。
[按]舌多夹湿,叶天士谓,"夏热气闭无汗,
渴饮停水"是也。
医道小童作品
10流感
男。喉蛾双发,掀红肿痛,恶寒已罢,当清其热。
医道小童作品
秋温发疹
贰诊:古人以望疹之色,定治疗之法,亦自有其见地 。例如疹红者,属热、属血分、属有余之进行性。 仍当解热、凉血,平其过胜,为必然矣。
杭菊花9克,赤芍9克,金银花15克,川雅连1.克,
全瓜蒌12克,嫩白薇12克,紫草茸4.克,射干9克,
紫花,地丁9克,赤苓9克。
医道小童作品
四
感冒本质
感冒
上童作品
中医感冒
➢感:外感风、寒、暑、湿、燥、火 ➢冒:身体受邪,多指阳位 ➢ 《仁斋直指方》首次记载“感冒”
感冒风邪、头痛发热、咳嗽声重
医道小童作品
斗历
医道小童作品
四时
医道小童作品
春三月(寅卯辰),此谓发陈
夏三月(巳午未),此谓蕃秀
秋三月(申酉戌),此谓容平 冬三月(亥子丑),此谓闭藏
医道小童作品
中医思维+共读黄帝内经
谢谢大家
医道小童作品
医道小童作品
16 暑湿动血
男。病甫3日,身热不退,腹痛便溏,日七八行, 色红如血,苔腻脉数。暑湿之邪,深伏其内, 非小恙也。
白头翁9克,川雅连2.克,黄柏9克,黄芩9克, 银花炭15克,连翘9克,郁金6克,马齿苋12克, 荠菜花12克,滑石9克,鲜荷梗30厘米。
医道小童作品
17 感冒耳聋
女。此湿温证已逾三候,依旧耳聋、大渴, 尤以大便多泄为可虑。三黄汤加苦寒清泄药。
是戴阳之渐;热在外而寒在内,是格阳于外。
暑令有此证候,温补之剂,效如桴鼓,古人以
井水喻之,致知格物,医者亦不可不知。
有谓夏令禁用附桂者,实不可从。夫医者药随证转
,何可拘泥?!拟四逆汤合玉屏风散。
炮附块9克,炮姜炭5克,清炙草6克,生黄芪12克,
生白术9克,蜜炙防风3克,全当归9克,北细辛3克,
梗通草6克。
医道小童作品
夏热
春
秋
杂病
风
之人
燥
冬寒
医道小童作品
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 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 矣。
——《素问·六节藏象论》
医道小童作品
46
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 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 则伤五藏,。
——《素问·八正神明论》
医道小童作品
47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医道小童作品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 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 安从来。
医道小童作品
13 春温
殷男,体温39.9℃,脉数(142次/分),此春温症 之重者也。病甫6日,精神殊觉困顿,舌光红起刺。 两日之中,冀其速解,不解则缠绵时日矣。
鲜生地24克,知母、玄参、黄芩、连翘、 青蒿各9克,天花粉、车前子(包)各12克, 郁金3克,鲜石菖蒲6克。
医道小童作品
14春温
贰诊:其热一如昨日,夜间两颧发赤,舌红起刺, 咳不甚剧而痰多,神志迷蒙,邪陷心包。 心包者,实指中枢神经也。
医道小童作品
6感冒+血热
女。寒热无汗,一身骨节尽痛;经事适来,故精神 烦闷特甚。此仲景所谓热人血室。进一步可见精 神症状。
软柴胡5克,净麻黄3克,川桂枝5克,川羌活9克, 大川芎5克,桃仁泥12克,粉丹皮9克,京赤芍9克, 生甘草3克。
医道小童作品
7感冒+热入血室
女。先是一身骨节酸痛,如有虫行皮中;一周后见 高热而右脉沉伏,胸中憎热如炙,不可须臾耐。 然则初起之骨节酸痛,实乃经行之前驱。 月事不应至而至,入暮神志有昏糊状,是热入血室 之候。
医道小童作品
壮热
贰诊:所咯之血,稀散不凝,自觉右胁痛,人夜有 迷蒙状,此热高也。 玄参9克,天花粉9克,连翘9克,白薇12克, 麦冬9克,丹皮10克,知母9克,银花12克, 黄芩9克,青蒿子9克,芦根30克。
医道小童作品
壮热
三诊:肺炎,因高热而吐红色之沫,右胁痛,喉间 痰声漉漉,此温邪苜先犯肺,人夜迷蒙,有逆传之象。 北沙参6克,桑白皮9克,麦门冬9克, 生石膏15克(先煎),芦根30克,桔梗6克, 知、贝母各9克,卷心竹叶30片,京玄参9克, 地骨皮9克,淡黄芩9克,葶苈子9克, 杭白芍9克,苏合香丸1粒(化服)。
医道小童作品 5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四气调神大论》
医道小童作品
6
六气
医道小童作品
六气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少阳相火 太阴湿土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
大寒、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
医道小童作品
寒则血脉凝泣
伤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 寒 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
麻黄汤主之。
医道小童作品
伤寒用药
代表方剂:麻黄汤 中成药:风寒感冒颗粒
感冒清热颗粒 九味羌活颗粒
医道小童作品
齿燥而烦冤
伤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 暑 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医道小童作品
中暑用药
苦参片6克,白槿花9克,川连1,2克,黄桕9克, 黄芩;4.克,秦皮9克,银花炭12克,天花粉9克, 绿豆衣12克,飞滑石6克(分2次冲人药中), 活芦根30克。
医道小童作品
18秋温发疹
男。秋温侵入血分,面部胸部皮肤锨红如丹,两臂 散布红点,咽头红痛。清其热、凉其血。
净连翘9克,白薇12克,小蓟9克,紫草茸6克, 芦根100厘米(去节),金银花12克,黄芩6克, 丹皮9克,绿豆衣12克,射干6克。
伤。 燥 麻仁润肠丸
雪梨膏
医道小童作品
伤燥用药
代表方剂:清燥救肺汤 中成药:桑菊感冒颗粒
川贝雪梨糖浆 莱阳梨止咳颗粒 秋梨润肺膏
医道小童作品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伤 牛黄解毒丸
火 犀角地黄汤 安宫牛黄丸
医道小童作品
温热感冒
代表方剂:银翘散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
羚翘解毒丸 风热感冒颗粒 莲花清瘟胶囊 金花清感颗粒
紫花地丁16克,板蓝根9克,大青叶9克, 山豆根9克,连翘9克,黄芩9克,桑白皮9克, 绿豆衣16克,知母9克,甘草3克。
[按]喉蛾红肿,即急性扁桃体炎,多为感言之并发症。
医道小童作品
11 失音
弟。咳呛可引起失音与咽痛;其苔白,微恶寒, 疏散风寒即是。
冬桑叶5克,薄荷叶3克(后下),粉前胡5克, 光杏仁9克,玉桔梗5克,浙贝母9克,牛蒡子9克, 胖大海3只,玉蝴蝶3克,生甘草3克,嫩射干3克。
医道小童作品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二
中医感冒六淫
医道小童作品
伤 风
风为百病之长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 ,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 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 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医道小童作品
伤风用药
代表方剂:桂枝汤 中成药:伤风停胶囊
速效伤风胶囊(西药) 伤风感冒颗粒 桂枝颗粒
[按]此症由肺受风寒,咳呛所引起,苔白, 微恶寒,病仍在表,故以疏散风寒,宣通医肺道小气童为作品治。
12 流感
男。喉蛾双发,掀红肿痛,恶寒已罢,当清其热。
紫花地丁16克,板蓝根9克,大青叶9克, 山豆根9克,连翘9克,黄芩9克,桑白皮9克, 绿豆衣16克,知母9克,甘草3克。
[按]喉蛾红肿,即急性扁桃体炎,多为感言之并发症。
南沙参9克,鲜生地2.克,带心麦冬9克,
带心连翘12克,桑白皮12克,陈胆星3克,
远志6克,白茅根30克,
紫雪丹1.克(每4小时服0.?克)。
医道小童作品
15 壮热
左。1941年2月4日初诊。排便有白色粘液, 胃之右侧作痛,病灶在肠之象,日昨因高热而咯 吐红色之痰,予凉膈散。
玄明粉(冲)、黑山栀各9克,黄芩12克,青蒿子、 桑白皮各9克,生锦纹4.5克(后下),净连翘12克, 薄荷6克(后下),杭白芍9克,淡竹叶30片。
医道小童作品
三
复杂感冒
医道小童作品
1 感冒+腑实
男。形寒骨楚,风寒束于太阳之表, 腠理不得疏泄也。不更衣7日
川桂枝(后下)、生麻黄、蔓荆子各3克, 羌活9克,生锦纹3克(判细末分吞), 郁李仁12克,杏仁泥18克 晚蚕沙9克(包),粉甘草3克 医道小童作品
2感冒+胃寒而呕
徐女。3日来恶寒发热,头痛骨楚, 而温温欲吐,舌苔白腻。沉脉
医道小童作品
4感冒+食积
男。脉数为热,苔滑为湿;热从外来, 湿由内生;外来不外风寒,内生者多由食积。
荆芥6克,前胡9克,杏仁12克,桔梗9克, 白芷6克,苏梗6克,紫菀9克,神曲9克, 枳实6克,槟榔9克,萝「子9克。
医道小童作品
5感冒+阳虚
老太。发热旬日不退,而恶寒未罢;渴喜热饮,
而两足不温;持其脉时有歇止。此症上热而下寒,
藿香正气水(胶囊) 仁丹 风油精 暑湿感冒颗粒
医道小童作品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伤 湿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
防己黄芪汤主之。
医道小童作品
祛湿用药
代表方剂:麻杏薏甘汤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清热祛湿颗粒 平胃丸 风湿药酒
医道小童作品
诸燥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醋炒柴胡6克,酒炒黄芩9克,净连翘15克, 生茜草9克,嫩紫草5克,炒荆芥6克, 姜半夏9克,石菖蒲9克,辟瘟丹1粒(研末医吞道小) 童作品
8暑令感冒
男。暑令感冒,恶寒无汗者,不忌麻桂;今有汗, 且不甚恶寒,则清代医家之法尚矣。
大豆卷15克,带叶佩兰9克,冬桑叶9克 ,甘菊花9克,陈皮5克,炒枳壳9克,赤苓16克, 牛蒡子9克,佛手片5克。
荆芥穗、紫苏叶、川桂枝(后下)各5克,
藁本、川羌活各9克,香白芷5克,
姜半夏9克,陈广皮5克,六神曲6克,
生姜2片。
医道小童作品
3感冒+湿阻
用麻桂发汗,其热依然不下挫;舌苔厚腻,胸闷泛恶, 湿阻中焦,当疏邪化湿。凡邪之夹湿者, 其热往往不能迅速下挫,大攻其表无益也。
川桂枝5克,生苍术、橘皮各3克,姜竹茹、 带叶佩兰、炒枳壳各6克,姜半夏3克,生姜1片, 六神曲9克,晚蚕沙12克(包)
医道小童作品
9暑邪
男。苔有湿象,头眩,神倦,此暑邪也。
香薷9克,扁豆9克,厚朴花3克,枳壳9克, 赤茯苓9克,木瓜9克,佩兰梗6克,鲜藿香9克, 晚蚕沙9克(包),佛手6克,五磨饮9克(分2次吞服)。
[按]舌多夹湿,叶天士谓,"夏热气闭无汗,
渴饮停水"是也。
医道小童作品
10流感
男。喉蛾双发,掀红肿痛,恶寒已罢,当清其热。
医道小童作品
秋温发疹
贰诊:古人以望疹之色,定治疗之法,亦自有其见地 。例如疹红者,属热、属血分、属有余之进行性。 仍当解热、凉血,平其过胜,为必然矣。
杭菊花9克,赤芍9克,金银花15克,川雅连1.克,
全瓜蒌12克,嫩白薇12克,紫草茸4.克,射干9克,
紫花,地丁9克,赤苓9克。
医道小童作品
四
感冒本质
感冒
上童作品
中医感冒
➢感:外感风、寒、暑、湿、燥、火 ➢冒:身体受邪,多指阳位 ➢ 《仁斋直指方》首次记载“感冒”
感冒风邪、头痛发热、咳嗽声重
医道小童作品
斗历
医道小童作品
四时
医道小童作品
春三月(寅卯辰),此谓发陈
夏三月(巳午未),此谓蕃秀
秋三月(申酉戌),此谓容平 冬三月(亥子丑),此谓闭藏
医道小童作品
中医思维+共读黄帝内经
谢谢大家
医道小童作品
医道小童作品
16 暑湿动血
男。病甫3日,身热不退,腹痛便溏,日七八行, 色红如血,苔腻脉数。暑湿之邪,深伏其内, 非小恙也。
白头翁9克,川雅连2.克,黄柏9克,黄芩9克, 银花炭15克,连翘9克,郁金6克,马齿苋12克, 荠菜花12克,滑石9克,鲜荷梗30厘米。
医道小童作品
17 感冒耳聋
女。此湿温证已逾三候,依旧耳聋、大渴, 尤以大便多泄为可虑。三黄汤加苦寒清泄药。
是戴阳之渐;热在外而寒在内,是格阳于外。
暑令有此证候,温补之剂,效如桴鼓,古人以
井水喻之,致知格物,医者亦不可不知。
有谓夏令禁用附桂者,实不可从。夫医者药随证转
,何可拘泥?!拟四逆汤合玉屏风散。
炮附块9克,炮姜炭5克,清炙草6克,生黄芪12克,
生白术9克,蜜炙防风3克,全当归9克,北细辛3克,
梗通草6克。
医道小童作品
夏热
春
秋
杂病
风
之人
燥
冬寒
医道小童作品
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 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 矣。
——《素问·六节藏象论》
医道小童作品
46
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 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 则伤五藏,。
——《素问·八正神明论》
医道小童作品
47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医道小童作品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 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 安从来。
医道小童作品
13 春温
殷男,体温39.9℃,脉数(142次/分),此春温症 之重者也。病甫6日,精神殊觉困顿,舌光红起刺。 两日之中,冀其速解,不解则缠绵时日矣。
鲜生地24克,知母、玄参、黄芩、连翘、 青蒿各9克,天花粉、车前子(包)各12克, 郁金3克,鲜石菖蒲6克。
医道小童作品
14春温
贰诊:其热一如昨日,夜间两颧发赤,舌红起刺, 咳不甚剧而痰多,神志迷蒙,邪陷心包。 心包者,实指中枢神经也。
医道小童作品
6感冒+血热
女。寒热无汗,一身骨节尽痛;经事适来,故精神 烦闷特甚。此仲景所谓热人血室。进一步可见精 神症状。
软柴胡5克,净麻黄3克,川桂枝5克,川羌活9克, 大川芎5克,桃仁泥12克,粉丹皮9克,京赤芍9克, 生甘草3克。
医道小童作品
7感冒+热入血室
女。先是一身骨节酸痛,如有虫行皮中;一周后见 高热而右脉沉伏,胸中憎热如炙,不可须臾耐。 然则初起之骨节酸痛,实乃经行之前驱。 月事不应至而至,入暮神志有昏糊状,是热入血室 之候。
医道小童作品
壮热
贰诊:所咯之血,稀散不凝,自觉右胁痛,人夜有 迷蒙状,此热高也。 玄参9克,天花粉9克,连翘9克,白薇12克, 麦冬9克,丹皮10克,知母9克,银花12克, 黄芩9克,青蒿子9克,芦根30克。
医道小童作品
壮热
三诊:肺炎,因高热而吐红色之沫,右胁痛,喉间 痰声漉漉,此温邪苜先犯肺,人夜迷蒙,有逆传之象。 北沙参6克,桑白皮9克,麦门冬9克, 生石膏15克(先煎),芦根30克,桔梗6克, 知、贝母各9克,卷心竹叶30片,京玄参9克, 地骨皮9克,淡黄芩9克,葶苈子9克, 杭白芍9克,苏合香丸1粒(化服)。
医道小童作品 5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四气调神大论》
医道小童作品
6
六气
医道小童作品
六气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少阳相火 太阴湿土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
大寒、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
医道小童作品
寒则血脉凝泣
伤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 寒 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
麻黄汤主之。
医道小童作品
伤寒用药
代表方剂:麻黄汤 中成药:风寒感冒颗粒
感冒清热颗粒 九味羌活颗粒
医道小童作品
齿燥而烦冤
伤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 暑 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医道小童作品
中暑用药
苦参片6克,白槿花9克,川连1,2克,黄桕9克, 黄芩;4.克,秦皮9克,银花炭12克,天花粉9克, 绿豆衣12克,飞滑石6克(分2次冲人药中), 活芦根30克。
医道小童作品
18秋温发疹
男。秋温侵入血分,面部胸部皮肤锨红如丹,两臂 散布红点,咽头红痛。清其热、凉其血。
净连翘9克,白薇12克,小蓟9克,紫草茸6克, 芦根100厘米(去节),金银花12克,黄芩6克, 丹皮9克,绿豆衣12克,射干6克。
伤。 燥 麻仁润肠丸
雪梨膏
医道小童作品
伤燥用药
代表方剂:清燥救肺汤 中成药:桑菊感冒颗粒
川贝雪梨糖浆 莱阳梨止咳颗粒 秋梨润肺膏
医道小童作品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伤 牛黄解毒丸
火 犀角地黄汤 安宫牛黄丸
医道小童作品
温热感冒
代表方剂:银翘散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
羚翘解毒丸 风热感冒颗粒 莲花清瘟胶囊 金花清感颗粒
紫花地丁16克,板蓝根9克,大青叶9克, 山豆根9克,连翘9克,黄芩9克,桑白皮9克, 绿豆衣16克,知母9克,甘草3克。
[按]喉蛾红肿,即急性扁桃体炎,多为感言之并发症。
医道小童作品
11 失音
弟。咳呛可引起失音与咽痛;其苔白,微恶寒, 疏散风寒即是。
冬桑叶5克,薄荷叶3克(后下),粉前胡5克, 光杏仁9克,玉桔梗5克,浙贝母9克,牛蒡子9克, 胖大海3只,玉蝴蝶3克,生甘草3克,嫩射干3克。
医道小童作品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二
中医感冒六淫
医道小童作品
伤 风
风为百病之长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 ,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 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 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医道小童作品
伤风用药
代表方剂:桂枝汤 中成药:伤风停胶囊
速效伤风胶囊(西药) 伤风感冒颗粒 桂枝颗粒
[按]此症由肺受风寒,咳呛所引起,苔白, 微恶寒,病仍在表,故以疏散风寒,宣通医肺道小气童为作品治。
12 流感
男。喉蛾双发,掀红肿痛,恶寒已罢,当清其热。
紫花地丁16克,板蓝根9克,大青叶9克, 山豆根9克,连翘9克,黄芩9克,桑白皮9克, 绿豆衣16克,知母9克,甘草3克。
[按]喉蛾红肿,即急性扁桃体炎,多为感言之并发症。
南沙参9克,鲜生地2.克,带心麦冬9克,
带心连翘12克,桑白皮12克,陈胆星3克,
远志6克,白茅根30克,
紫雪丹1.克(每4小时服0.?克)。
医道小童作品
15 壮热
左。1941年2月4日初诊。排便有白色粘液, 胃之右侧作痛,病灶在肠之象,日昨因高热而咯 吐红色之痰,予凉膈散。
玄明粉(冲)、黑山栀各9克,黄芩12克,青蒿子、 桑白皮各9克,生锦纹4.5克(后下),净连翘12克, 薄荷6克(后下),杭白芍9克,淡竹叶30片。
医道小童作品
三
复杂感冒
医道小童作品
1 感冒+腑实
男。形寒骨楚,风寒束于太阳之表, 腠理不得疏泄也。不更衣7日
川桂枝(后下)、生麻黄、蔓荆子各3克, 羌活9克,生锦纹3克(判细末分吞), 郁李仁12克,杏仁泥18克 晚蚕沙9克(包),粉甘草3克 医道小童作品
2感冒+胃寒而呕
徐女。3日来恶寒发热,头痛骨楚, 而温温欲吐,舌苔白腻。沉脉
医道小童作品
4感冒+食积
男。脉数为热,苔滑为湿;热从外来, 湿由内生;外来不外风寒,内生者多由食积。
荆芥6克,前胡9克,杏仁12克,桔梗9克, 白芷6克,苏梗6克,紫菀9克,神曲9克, 枳实6克,槟榔9克,萝「子9克。
医道小童作品
5感冒+阳虚
老太。发热旬日不退,而恶寒未罢;渴喜热饮,
而两足不温;持其脉时有歇止。此症上热而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