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锦瑟》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贰 解题
锦瑟
本义:楚人喜爱的一种丝类乐器。《周礼·乐器 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 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贰 解题
锦瑟
《锦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诗题“锦瑟”,但并 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 的一首无题诗。
《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 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本诗属于一首晚年回 忆之作,虽然朦胧,却历来为人传诵。
叁 此情何情?
李商隐在《有感》诗中这样写道: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 “才命两相妨”是对李商隐一生的真实写照,在追求自己的理想过程中处处碰壁, 忍受着现实无情地摧残,可是李商隐从未放弃,他的骨子里有着太多的执着:“庄生 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这样的执着注定他的怅惘与失落:“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的诗所 表现的一个基本情调就是怅惘哀伤,这是一种若有所失又若有所寻的一种感情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于是,越执着,越失落;越失落,越执着。李商隐钻 进了追寻与怅惘的怪圈。而《锦瑟》一诗大约为晚年回忆平生之作,或是对这种感 情的重述。所以,追寻与哀悼之间的怅惘,大致就是《锦瑟》一诗表露出的心绪, 即“此情”。
春心,可代指相思。义山《无题诗》有云:“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托, 寄托。杜宇死后,他的相思之情还要寄托在杜鹃身上,继续延续下去。所谓“春心托杜鹃”, 是望帝故事中原本没有的内容。这是李商隐对原本典故的创造。望帝相思虽然难以知晓, 但杜鹃啼血的意象却给我们传递出一种矢志不渝的情结。结合整联而言,这写的是一种执 念,一种至死不渝的执着追求。读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李商隐在颈联中表达出来的悲哀 与失落了。
叁 当时何时?
“当时”,即在执着追寻之时,亦即诗中所说“迷蝴蝶”“托杜鹃”之时。 李义山是固执的,却又是清醒的,他知道自己矢志追寻的到头来不过是怅惘,然 而还是要执着地追寻,故而在“当时”,既已惘然了。
四 主 旨 探 究
肆 主旨探究
《锦瑟》之题,是摘取全诗前两字而成,虽有题实则无题,是属于颇具义山特 色的朦胧诗———无题诗。无题诗往往是字面有寄托而又不好明言,加之诗中多用 典实,想象微妙,故而时常使读者感觉主旨游离,朦胧不定。而《锦瑟》一诗,堪 称李义山无题诗“晦涩之最”,关于其主旨,历来解说纷纭(如悼亡说、恋情说、自 伤说、音乐说、怀人说等),难有定论。金元之际,诗人元好问感叹说:“诗家总爱 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绝句》之十二)这番喟叹在后世得到回应。清 代诗人王士祯说:“一 篇《锦瑟》解人难。”(《精华录》卷五)虽然有众多学者为 之努力,然时至今日,叶嘉莹依然感慨:“千年沧海遗珠泪,未许人笺锦瑟诗。” (《迦陵论诗丛稿》)
晓,破晓,天亮。一般而言,天亮即意味着梦醒。迷,沉迷,痴迷,耽溺。庄子在梦 里变成蝴蝶,“自喻适志”,天亮梦醒,仍然久久痴迷梦境。这是《齐物论》原文所没有的。 在庄子那里,“自喻适志”是一种物我为一的超然“物化”状态,被李商隐借来,却是说对美 梦的痴迷。
叁 诗歌精研
相传战国末年杜宇在蜀称帝,号望帝,为蜀除水患有功,后禅位,退隐西山,蜀人思 之。时适二月,子规(杜鹃)啼鸣,以为魂化子规,故名之为杜宇,为望帝。(《华阳国 志·蜀志》)对比故事,我们依然可以发现李商隐的点化之笔。
壹 知人论世
【其诗】
唐代诗人,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 美的作者。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 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 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或抒发自己政治失意 的痛苦心情,或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或托古 讽今以咏史,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 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构思新巧,词藻 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 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的效果
反差性效果
拓展延伸——用典
从修辞的角度讲,适当用典有三个好处: 一是能借助典故唤起和引发读者的联想,增强语言张力,从而加深读者对 作品的感悟理解; 二是能省简文字,避免语言的干瘪苍白,使表达含蓄隽永、婉转迂回; 三是能丰富表现手法,言简意赅地表达思想情感,增强作品的情趣文釆。 总之,用典可以使作品文质兼美,达到思想内容的说理性与语言表达的艺 术性完美结合。
整一联而言,似乎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无论是日夜,无论冷暖,无论山海,没 有一处能得到那么美丽的东西,美好永远是跟悲哀和失落结合在一起的(参《叶 嘉莹说中晚唐诗》)。
叁 诗歌精研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上句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 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 分矣。此之谓物化。”对比诗句与《庄子》原文,我们发现,李商隐虽是用典,却多点化 之笔。此句中“晓”“迷”即是如此。
叁 诗歌精研
下句语出唐司空图《与极浦书》中引中唐诗人戴叔伦之言:“诗家之景,如蓝 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戴叔伦之语,是言诗法。而此
既然得不到,那就无须 处李商隐援引,又要说明什么追呢寻? 。无须追寻,即没有
蓝田产美玉,暖日照耀下,这美样玉的升悲起哀缥缈与云失烟落。。此然句而全以暖色调写成,与上句 形成对比。烟雾缭绕,通常情李况商下会隐对为我什们么视不觉是造成这极样大的的阻碍。良玉,本是美 好之物,可就是这美好之物上呢升?起缥缈云烟。这是一种迷幻的意象组合。如果就
青春年华,于是才有了下文。
(借瑟起兴)起兴:修辞格的一种。即用跟甲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说 明甲事物。
叁 诗歌精研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其中,“无端”一词最为紧要。无端,意为无缘无故。诗人“质问”锦瑟为什么无 缘无故五十弦,这是最为无理之处。弦之多少,并非瑟自己选择的结果,它是生 来如此的。于瑟而言,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这恰如世间很多人,命运结局恐也非 能自由选择。虽然是华美的瑟,但是由五十弦传达出的却是极为繁复、极其悲哀、 使人不能忍受的感情。诚如白居易所说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琵琶行》)。
• 初读之下,只觉雕缋满眼。不过就算不晓其意,亦能感觉到诗歌之美,这就是 李商隐无题诗的魅力。诚如叶嘉莹所说,李商隐有的诗歌“虽然在理性上难以说 明,可是在感性上确实是可以感动你的”(《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五 拓 展 延 伸
《锦瑟》表现手法总结
起兴追怀
“思华年”

锦 瑟
借典抒怀
“梦”“春 心”“泪”
“烟”
慨 寄 寓
直抒胸臆
“惘然”
拓展延伸——用典
定义:为了一定的修辞目的, 在自己的言语作品中明引或 暗引古代故事或有来历的现 成话,这种修辞手法就是用 典。 注意:引用典故,关键不在 “引”,而在于“用”,即引 来之后是否为我所用,是否 产生了或例证、或比较、或 替代的功用
提升性效果
委婉含蓄/隐晦 曲折性效果 朦胧/言简意赅
二 初 步 感 知

只 此 蓝 沧 望 庄 一 锦瑟
是 当 时 已
情 可 待 成
田 日 暖 玉
海 月 明 珠
帝 春 心 托
生 晓 梦 迷
弦 一 柱 思
瑟 无 端 五
李 商 隐
惘追生有杜蝴华十
然忆烟泪鹃蝶年弦
。,。,。,,,
“思接千载”而“视通万理”(《文心雕龙》神思篇)
漆有织锦纹的瑟无缘由有五十根弦,一音一节都让 我回忆起青年时代,我曾像庄周梦蝶一样迷失在美好 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思恋爱慕的情怀寄 托在杜鹃哀切的啼鸣之中,往事如大海中的明珠,在 月光下闪着泪光,又如埋藏于蓝田的宝玉,在阳光下 升起轻烟。这些感情哪能等到回忆时才有,在事情发 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模糊不清了。
锦 瑟
一 作 者 介 绍
壹 知人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曾三次 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 受牛党令 狐楚赏识而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 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 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忘恩负义。牛党掌 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 志 ,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便去 世。
叁 诗歌精研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那注么:,《诗人史是记如·何将封这禅些书感情》组载织古到一瑟起五的十呢弦? ,后一般为二十 这五就弦回。到 但了 首此联诗:创“锦作瑟无于端李五商十弦隐,妻一子弦一死柱后思,华年故。五”锦十瑟弦,有即绘断有花纹的 瑟,弦是之对瑟意的(美一称。说华二年十,青五春弦年的华。古历瑟来琴关于弦五断十成弦解两说半众,多,即我为们五可不理会, 此处十对化弦那繁为)美简但好,即年以比使华兴这的之样思手法它念视的。之每。拨一动弦锦、瑟的每一一弦音一柱节,,都足让诗以人表追达思自己的
感谢聆听
宋清玉
拓展延伸——用典
前面学过的几首诗中多次出现了杜鹃相关的意象
1、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2、杜鹃啼血猿哀鸣。3、望帝春心托杜鹃
以“杜鹃”为例,思考合理运用典故可以收到怎样的效果?
答:1.借助典故唤起和引发读者的联想,增强语言张力,从而加深读者对作品 的感悟理解。 2.运用典故,在有限的字句中,包含丰富的、多层次的内容,使表达含蓄隽永、 婉转迂回。 3.渲染出颇带凄伤的情感,化抽象的情感为可观可感的景象,增强了作品的情 趣文釆。
肆 主旨探究
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年华易逝的惆怅与感慨。
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 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 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肆 主旨探究
• 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 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 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肆 主旨探究
乐志说 注重《锦瑟》这一题目,认为 这首诗是描写瑟这种乐器的。
恋情说 从锦瑟二字着眼或说此为一女 子之名,或说此为定情之物,如 刘就认为其是令狐楚家的青衣。
诗集总序说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依清人 程湘衡旧说,认为是诗集总序,即 主张此乃诗人综述平生之诗作。
政治寓意说
李商隐尴尬的政治处境,使得 人们在解读他那首多义的 《锦瑟》时,很容易联想到他 的政治处境和政治诉求,将这 首诗的主旨解为政治寓意说。
叁 诗歌精研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一生都在“牛李党争”的缝隙中求生,以至于“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 未曾开”(崔珏《哭李商隐二首》其二)。沧海、珍珠这样的组合,不难让人想到 “沧海遗珠”之典。
《新唐书·狄仁杰传》载:(狄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 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沧海遗珠, 言被埋没之人才。用以指称李商隐其人,大概是非常合适的。
三 诗 歌 精 研
叁 诗歌精研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可待:岂待,哪里用得着等到。 • 当时:那时。 • 惘然:怅然若失。
此情何情? 当时何时?
叁 诗歌精研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上句典出张华《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从水 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月笼 沧海,珍珠上点缀着粒粒泪珠。此句全以冷色调写成。珍珠,本是美好之物,可 就是这美好之物上,偏偏附着泪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张力的意象组合。李商隐 笔下的悲哀与绝望,往往又是极美的,这是他诗歌的一大特色。这固然是用了神 话传说中的典故,不过我们知人论世,联系李商隐的生平,似乎还能发掘别的内 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