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管理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班级管理问题研究
阿依谢姆古丽窑库尔班
(喀什地区疏勒县塔尕尔其乡中学 新疆 疏勒 844207)【摘要】班级,是学校的基础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最基层单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
班级管理是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建设者和领导者,作为班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他的文化修养、管理理念、工作方法等势必会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成败起到不容质疑的作用。
【关键词】以人为本;中学;班级管理
如何在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以及素质教育培养过程中,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方法,通过班主任及授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为广大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不自觉地得到情操的陶冶、思想的教育、理想的升华,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一、初中班级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实践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实践受到挑战,在中学班级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十分必要和紧迫。
1.时代呼唤。
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活跃,知识开阔,信息灵通,精神需求高,他们不仅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对班级管理和所开展的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有一种较为敏锐和挑剔的目光,在社会活动中有一种要与成人平等的民主观念。
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的增多都使现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动机、生活习惯带有新特点。
2.现实需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它决定着孩子一生的生命取向。
在这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自我管理和学会做人,并使他们的智慧和创新意识得到升华,这是摆在我们班主任面前的重要命题。
3.经验总结。
传统的管理方式把学生看作是管理的对象,管理者和学生是“你教育我接受”的对立模式,管理者的理念必须进行转变,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只有这样不断创新理念,才能把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为学生的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完善和加强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对策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不只是学生的“学习”,而是学生的“成长”。
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以人为本,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营造民主和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1.加强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碰触年轻的心灵。
”而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首先要有有效沟通。
班主任要根据教育规律和中学生成长的需要走近学生,欣赏学生,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
2.尊重个性。
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其特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点,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
3.自我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
作为班主任,要管理好班集体,就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
发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激励机制。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机制。
班主任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
实行目标激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设定目标,要联系自身实际情况。
第二阶段实现目标,发挥学生的优势和潜力,鼓励学生把目标落实在勤学敏思的实际行动上。
第三阶段评价目标,不仅评价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5.约束机制。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一种有形的约束,是尊重人、开发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最佳方式。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逆反心理重,这势必对班集体的形成和建设有着一定负面的影响。
因此,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不仅要坚持原则,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班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善于用班规班纪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坚持教育和处理并重,先教育后处理的原则,努力实现严宽结合、情理并重,引导学生走健康的成长道路。
6.营造和谐、平等的班级管理氛围。
中学生每时每刻都在编织着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梦想,但同时也可能出现与班规、校规相悖的举动。
这时,教师不要贸然地去对学生的举动进行横加指责,要以师生平等的身份去问清缘由,要用饱满的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灵。
这样学生的心灵就会受到感化,教师就能自然而然地赢得学生的尊敬、理解和支持。
7.注重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骨干,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班主任要注意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建立一支有良好工作作风和具有示范作用的班干部队伍,作为团结和教育全体学生的核心力量,去影响、调动其他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对于工作不得法的班干部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班级管理水平。
为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建设良好的班级体,班主任应注意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的决策和管理,使学生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养成尊人律己,奋发勤学的好习惯。
让学生参与班级重大问题的决策。
学生直接生活在班级体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比班主任更了解班级的情况,学生提出的见解更切合班级的实际和学生的心理,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所以,在审定班级计划,制定礼貌公约、礼貌细节,安排班级重要活动时,应让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班主任再从中总结、归纳,尽可能采用他们的正确意见,让他们贯彻执行,这样学生更乐意接受和遵守。
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依靠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从而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是班主任成功管理班级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结论
班级管理工作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因此作为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思索并总结管理中的经验和方法,探索适应新时期儿童特点的管理方法。
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塑造他们自强不息、拼搏奋斗的优良品质,为将来走向社会、面对竞争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62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