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副县长推进生态县建设的若干思考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县长:推进生态县建设的若干思考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课题,这是对文明体系建设的深化,是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就**而言,通过生态县建设,进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关系着**的生存与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本文试从**实际出发,就新形势下如何推进**生态县建设作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客观分析**生态县建设的现状我县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深入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进程中,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发挥**生态优势,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我县今后的生态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全国县市区生态环境测评中,**名列第十位,并在全市率先创成省级生态县。

一是生态产业协调发展。

在生态农业方面,我县具有山区特色的农村生态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先后被评为省级食用菌产业强县、茶树良种化先进县和中国优质雪梨基地重点县,全县农、水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41%。

在生态工业方面,以木制玩具产业为支柱的生态型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初步形成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的集群优势。

虽然玩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木材,但全县玩具生产所需木材九成是从东北、俄罗斯、马来西亚等木材资源富集地组织供给,确保了我县森林资源长大于消的良好态势。

我们还通过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和问责制,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工业增加值占比重从2000年的335%提高到2019年的376%。

在第三产业方面,我们以“生态、休闲、养生”为主题,围绕山水资源、玩具产业优势,积极打造生态**特色旅游品牌,不断加大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力度,总投资达20亿元的**湖赤石景区等旅游开发项目进展顺利,生态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通过全县上下多年来的积极努力,**各项生态指标持续向好。

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8%(2019年为80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4834%(2019年为2666%)、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212%(2019年为0)、行政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率达706%(2019年开始统计,为517%)、行政村生态葬法覆盖率达906%(2019年为925%),城镇生活垃圾处置率、废弃矿山治理率、城区烟控区覆盖率、大中型建设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2019年分别为100%、0%、100%、30%和10%)。

境内主要水体水质均符合ⅰ-ⅱ类水标准要求,全县100%的断面水质符合ⅲ类水标准。

2019年,、2排放分别比上年下降475%和362%,完成上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4平方米,城镇大气环境质量多年来一直保持在二级标准以上,噪声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等级控制指标标准之内。

全县已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个、环境整治村81个,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生态设施日益完善。

这几年来,我们不仅巩固和提高了污染治理成果,同时还新上了一大批生态保护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先后建成了城市生活无害化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治理工程、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投入1600多万元,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26个,设置垃圾箱2000个,配置垃圾运输车150余辆,在全县农村建立了近200人的专职保洁队伍;建成15座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及配套管网设施,在全市率先建成2座村级农村污水微动力处理设施;广泛开展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的建设试点工作,全县90多个行政村近1500家农户修建了户用沼气池;建成了龙泉-**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县环境监控中心工程和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也已开通运行。

四是生态文明不断提升。

通过持续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培训,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参与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安全、杜绝人为破坏、建设美好家园”已经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