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XD_(3)系列机车受电弓自动降弓装置的风管组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经验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第2期2021年3月
文章编号:2095 -5251(2021)02 -0044 -03
HXD3糸列机车受电3脅动峰3装置的见管組装
张铁志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机务段黑龙江哈尔滨150060)
摘要:HXD_,系列电动机车投入运用以来,因受电弓自动降弓装置风管从接头部位
脱落导致的故障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机车的突出质量问题之一。
本文分析了风管脱
落的原因,从改进组装方法入手,避免此类问题的重复发生,提高机车运行可靠性。
关键词:HXD3系列机车;自动降弓风管;PU软管;锁紧螺母;风管脱落
中图分类号:U264.3、 文献标识码:B
D01:10. 13711/32 - 1836/u.2021.02. 015
〇引言
为了在碳滑板裂损、磨耗到限或发生弓网故障 时,能够及时将受电弓降下,避免造成机车和接触网 损失扩大,保证铁路运输设备安全和列车运行安全,HXD3系列电力机车装用的DSA200型受电弓都安 装有自动降弓装置。
它通过直径7 m m的P U管,将 升弓电空阀提供给升弓气囊的风一部分输送到碳滑 板内部的气路中。
运行中如果碳滑板裂损或磨耗到 限,内部气路中的风发生漏泄,自动降弓装置的快速 降弓阀动作,受电弓降下,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HXD,系列电力机车自2016年在哈尔滨铁路 集团公司大规模投人运用以来,受电弓自动降弓装 置在保护设备运行安全、非正常情况下导向安全的 同时,因自身P U软管接头脱落导致的自动降弓、区间停车故障时有发生,据统计仅三棵树机务段自 2016年至2019年间就发生5起,成为影响HXD,系列机车正常运用的突出质量问题。
1 HXD3系列机车受电弓自动降弓装置风管脱落问题的原因分析
1.1自动降弓装置风路原理
从弓座气囊处开始,通过受电弓下臂内部的空 气管路输送到上下臂连接点处,下臂在连接点附近 有一个管接头(见图1),将P U软管安装在管接头
收稿日期:2020 -丨0-09
作者简介:张铁志(1972 -),男,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从事机务段
管理T作。
上,沿上臂支架内部的涨紧绳到达弓头支架处,并与 碳滑板的管接头组装在一起(见图2),形成了完整 的自动降弓装置气路。
管接头与P U软管联接采用 圆锥面插人压紧式结构(见图3)。
图I受电弓下臂自动降弓风管接头 图2碳滑板处风管接头
图3管接头示意图
这种方式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优点,但也存 在联接强度低、受组装作业质量影响大的不足,近几 年自动降弓装置风管脱落,都发生在P U软管与下
44
张铁志 H X D3系列机车受电弓自动降弓装置的风管组装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第2期2021年3月
臂或碳滑板联接部位的接头处,都是风管从接头处
脱出。
一方面PU软管与接头连接部位与风路其他
部位相比强度低,是系统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日常
运用维修更换碳滑板时都需要重新连接P U软管,
频繁拆装也增加了脱落风险。
尤其电力机车在哈尔
滨局集团公司管辖内运用,受冬季气温低的影响,
PU软管变硬,弹性下降、挠度增加,造成管接头根部
PU管的受力增大,也增加了脱落风险。
1.2风管脱落原因分析
经过对发生自动降弓装置风管脱落的情况进行
跟踪分析,发现导致脱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 管接头螺母紧固力矩不足。
由于接头部位 是PU软管与金属管接头间靠金属挤压的方式连接
在一起。
为了避免损伤P U软管造成漏风,机车制
造商建议手动拧紧螺母,然后用扳手再拧紧一周。
不同人手拧的力矩大小不同,后续用扳手再拧的角
度也因人而异,导致这一环节的紧固力矩参差不齐。
2017年6月12日,HXD,C S 36号机车运行中,11端
受电弓PU软管从碳滑板管接头处脱落,检查P U软
管压接部位,压痕浅且不连续,说明组装时螺母紧固
力矩不足。
(2) 管接头部位P U软管长度不当。
上下臂连 接部位下臂上的管接头,一般应留有120 ~ 150 tnm
的余量,不能组装过紧,否则在受电弓升起的过程
中,上下臂会围绕转轴发生相对转动,会使下臂上的
管接头与上臂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导致P U管
受到拉伸,从而容易脱落;碳滑板管接头处的P U管
恰好相反,如果余量过长,且留在受电弓支架辐板外
侧,在机车高速运行时受电弓发生抖动,受P U软管
自重和风力影响产生的力,会作用在P U软管与管
接头的连接处,从而容易导致PU管从接头处脱出。
(3) PU软管组装不当。
例如:组装作业时不认 真,P U软管未插入到管接头锥形面的根部,螺母紧
固后压接部位与锥形面之间的夹持部位恰好作用在
PU软管的端部,没有形成中间压紧而两侧凸起的止
挡效果,造成在运行中受力情况下逐渐滑脱漏风。
2017年7月15日,HXD,dS596号机车I端受电弓
PU管在下臂管接头处脱出,从拆开测量压接痕迹
看,PU软管仅插入锥形接头4 mm,差2.8 mm插到
位(锥形接头长度为6.8 rrnn)。
另外,重新组装PU
软管时,原夹持部位已经变形失去弹性,重新组装时
没有将这部分剪掉,仍然继续使用,造成PU软管在
管接头内没有夹紧余量,在运行振动环境下逐渐脱
落漏风。
(4)管接头螺母和锥形面未成对更换。
个别人
员更换碳滑板时没有将管接头的锁紧螺母与接头一 并更新,而是用原碳滑板的锁紧螺母拧在新碳滑板 的锥形接头上,由于两个碳滑板管接头的尺寸不一 样,在组装的过程中,锁紧螺母的夹持部位与锥形面 的夹持部位不对应,造成P U软管在接头内没有夹 紧,组装后在受力过程中逐渐松缓脱出。
2 HXD3系列机车受电弓自动降弓装置PU 软管防脱落措施
针对导致h x d3系列机车受电弓自动降弓装置 PU软管脱落的原因,结合近几年来检修生产实践中 的探索,从2018年起,在检修过程中对P U软管组 装作业采取了如下措施。
(1) 管接头锁紧螺母按力矩紧固
解决组装时锁紧螺母紧固力矩大小不同、因人 而异的问题。
购置量程为20 N*m的插口力矩扳 手,在锁紧螺母紧固过程中,严格按规定的力矩值紧 固(一般在3~5N*m之间)。
解决以往用普通扳手 紧固时,用力过大导致P U软管啃伤,用力小导致管 接头的夹持力不足容易发生PU管滑脱的问题。
(2) 采用预装的方法确定紧固力矩
不同厂家生产的碳滑板和受电弓下臂的管接头 尺寸不完全相同,针对不同的管接头如何确定紧固 力矩的大小成为决定P U软管组装质量的关键。
当更换受电弓下臂或更换不同厂家的碳滑板时,应先 用PU软管在管接头上进行预组装,使用4 N m h的力矩对锁紧螺母进行紧固,紧固后放置30 min,然后 解开锁紧螺母检查P U软管的压接状态。
当压痕清 晰连续、深度在0.3 ~0. 5 m m之间时,即认为合格。
否则,根据压痕的深浅减小或加大1N*m的紧固力 矩,重新试验,直至压痕合格为止。
同批次产品按此 力矩紧固即可。
(3) 合理调整PU软管的长度
下臂上的管接头,组装时P U软管在管接头处 与涨紧绳最近的绑扎点间(两者相距200:= mm)应 留有120 ~ 150 m m的余量。
保证在受电弓升降过 程中,P U软管不会受到拉扯,也不会因为余量过长 而造成接头根部受力过大的问题。
与碳滑板连接的 P U软管,一般在靠近管接头处留有100 ~ 150 mm 的余量,可以保证每次更换碳滑板时,P U软管端部 的原压接部位能剪掉7〜10 mm,以便使未变形的软 管插人管接头,保证组装后夹持可靠。
另外,碳滑板
45
张铁志 H X D,系列机车受电弓自动降弓装置的风管组装
处的P U软管余量部分应留在受电弓支架辐板内 部,穿越辐板的部位用绝缘胶带缠绕做好防接磨处 理,而不能将多余的PU软管伸出辐板悬在空中,以免在运行振动环境下,管接头处软管受力过大。
(4) 管接头的锁紧螺母和锥形接头应配套使用
更换受电弓下臂或碳滑板时,应将锁紧螺母与锥形接头一并更新,防止不同厂家生产的螺母与锥 形接头不匹配,起不到应有的夹持作用。
同时,组装 前还要检查锁紧螺母后端内孔,不得有凸起、毛刺,防止划伤P U软管。
(5) 规范作业细节
①PU软管组装前,剪断后的端部断面应与管身 垂直;不能有损伤变形;②组装时必须将P U软管插 到锥形接头根部(冬季组装前应先将P U软管加热,使其变软恢复弹性再组装),使管接头夹持在P U软 管距端部3 rrnn左右的位置,在软管的端部形成凸 起的止挡作用;③锁紧螺母紧固后,在锁紧螺母与接 头座、锁紧螺母与尾端P U软管间均画上红色防缓 标识,一旦锁紧螺母松缓或P U软管从接头上有后 退痕迹,均能检査发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④ 对P U软管做好绑扎固定,从受电弓下臂沿涨紧绳
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第2期2021年3月
每隔150 rrnn用尼龙扎带进行绑扎固定,保证受电 弓抖动过程中P U软管与上臂成为一体,不使管接 头承受其他附加力作用。
(6)增加防护措施
借鉴动车组受电弓的成功做法,在下臂和碳滑 板管接头位置的P U软管上套上内径7 m m的橡胶 管,在P U软管组装后,将橡胶管沿P U软管推到管 接头的根部,利用橡胶管的辅助支撑作用,减缓接头 根部PU软管的受力,从而避免PU软管脱落漏风。
3措施实施效果
2018年一季度以来,按照上述措施对受电弓自 动降弓装置P U软管组装进行了规范,技术科编制 下发了作业指导书,对作业流程、方法和组装要点进 行了明确,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跟班讲解。
随后,结 合修程或整备作业更换碳滑板,对32台HXD3e型机 车和28台机车的受电弓P U软管接头逐 一进行了拆解重装。
截至2020年9月底,两年多时 间内未发生受电弓自动降弓装置风管脱落问题,提高了机车运用可靠性,减少了对运输秩序的干扰。
□
(上接第43页)
“或”改成“与”[4],发挥冗余特性,避免误报故障,提 高可用性。
LCU6
图8 TCMS诊断机理逻辑
(2)LCU处理机制
将LCU1和LCU6判断其他设备生命信号时间 从3 s延长设置为8 s,另外CAN通信故障时间设置 为3 s,提高抗干扰性能和容错性能,避免误报故障。
4.2优化后试验结果
针对上述故障,在理论分析计算和逻辑梳理分 析、修改优化设计后,经过一年多的现场实际运行跟 踪,列车运行状态稳定,LCU运行状态良好,再未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验证了该设计优化的可行性和有 效性。
5结束语
本文对LCU采用双CAN冗余网络通信替代列 车线信号进行了理论分析,从实际应用效果看,技术 革新确实带来了实际应用优势。
但同时在应用初 期,LCU出现CAN通信误报故障问题,经过深人分 析、解决以及验证确认过程,为后续车辆控制技术提 升和新技术引进提供了参考经验。
参考文献:
[1]吕强.地铁列车L C U系统技术发展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
报,2016(28) :1 -2.
[2]胡涛.基于LC U的C AN总线技术在地铁车辆上的应用[J].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8(4) :73 -75.
[3]张庭芳,黄海林,郭劲林,等.C A N网络控制系统的时延分析及
混合算法[门.计算机工程,2019(8) :305 - 311. https:///
10. 19678/j.issn.1000 -3428.0054611.
[4]徐宁.京广高速铁路CAN通信冗余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
术企业,2015( 14) :121 - 122. □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