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基础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dc5c9d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0.png)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 本单元主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三大改造作为我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重要事件,其完成标志着我国由此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也得以建立,从而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
因此,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乃至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2. 本课课标为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课共两个子目: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
结合课标与课本子目以及课题,主要通过讲解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背景、过程、形式(政策)以及意义,得出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结论。
3. 本课教学内容主题明确,主要是围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子目一主讲农业和手工业,以农业为重点;子目二集中围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同时,三大改造完成以后,通过分析其实质与意义从而得出了教材最后的结论: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以及我国由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带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对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重要意义。
(备注:主要体现“唯物史观”)2. 知道三大改造的起止时间和基本过程。
(备注:主要体现“时空观念”)3. 通过史料研读,理解三大改造的含义、实质、原因、结果、不足等内容,提升史论结合的能力。
(备注:主要体现“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4. 通过中国政府应对疫情的例子,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理解,增强爱国意识。
(备注:主要体现“家国情怀”)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2.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以广东地区的“王老吉”为例,讲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导入新课。
1828年,王老吉在广州十三行开设第一间“王老吉凉茶铺”,深受街坊欢迎,被誉为“凉茶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基础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基础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a5438314791711cd791748.png)
第5课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以下事件与它们的标志性影响的总结,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 抗战胜利——中国结束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B. 新中国成立——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 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南京解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答案】C【解析】A项抗战胜利是中国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结束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是新中国的成立。
故A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错误;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故B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错误;C项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C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正确;D项南京解放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结束,故D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错误;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下图是1956年天津群众举行的一次游行庆祝活动。
据此推断,该活动庆祝的是图中标语:庆祝天津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 土地改革完成B. 三大改造完成C. 抗美援朝胜利D.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6年”“图中标语:庆祝天津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B符合题意;A 项土地改革完成的时间是1952年;C项抗美援朝胜利的时间是1953年;D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是1958年;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3.照片能够形象的再现历史场景。
对下图中的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A. 出现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 成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 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上海市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大改造时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改革开放时期;选项B一五计划完成;选项C三大改造过程中对手工业的改造,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历史《三大改造》
![历史《三大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7d81d83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f.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方式
第5课 三大改造
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二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二单元
经过
农业合作 化开始时实行 自愿互利的原 则,通过典型 示范逐步推广。 经历了由农业 互助组、初级 农业生产合作 社到高级农业 生产合作社三 个阶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二单元
原因
①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 复和发展。
1950年,刘老汉的生活又有了巨变,让他更 加喜出望外,会是什么事情呢?
土地改革,终于能够得到梦寐以求的属 于自己的土地了!
这件事情会使全村人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
全村的父老乡亲都动员起来, 丈量田地,分牲畜、分农具,干 劲儿十足地的在自己的土地上辛 勤劳作!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 让刘国范一家乐开了怀!
第二单元
1949年 笑逐颜开
人物档案
姓名:刘国范 出生日期:公元1890年 祖籍:河北遵化市西留村乡 职业:农民,雇农出身,家境贫 寒,靠给地主家做长工维持生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他翻身解放
刘国范的经历
第二单元
人物档案
解放前 地主的长工
新中国成立 翻身解放
土地改革 有了自己的土地
三大改造中,刘国范会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应对的?他 的生活会变的怎么样呢?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
刘老汉的第三件烦心事儿
第二单元
8年级历史部 编版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
![8年级历史部 编版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24d8b1c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5.png)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单元介绍】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失误和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新课导入】视频:社会主义好【目录教学目标重难点】目录:1.农业、手工业合作化2.公私合营教学目标:1.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激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热情,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信心。
【教学过程】模块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953年12月,毛泽东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一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改)。
农业改造的背景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一:土改后的几组调查材料: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的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出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的调查:在被调查的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_31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_31](https://img.taocdn.com/s3/m/97558069e2bd960590c677fb.png)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由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教学模式变成了教学活动的双向互动。
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熏陶。
能力培养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
我秉承以上新的教育思想,立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设计本课教学活动。
本课以探究问题为目的,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形式,以史料运用为条件,以教师引导为助力,结合多媒体教学贯穿教学活动的各环节。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五课《三大改造》。
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下接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大改造”作为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也因为后期产生的消极影响,而致使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了偏差。
“三大改造”主要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
了解三大改造的缺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分清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不同方式;○2通过提出问题,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2树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2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2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a435f5844769eae109ed75.png)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说明】《三大改造》它概要地向初中生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是新中国从新某某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的标志,本课教学设计结合本课图片、资料丰富且贴近现实生活的特点,采用史料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情境导学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本课教学,以使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概况。
是学生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某某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课标精解】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三大改造的完成要掌握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1956年,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掌握20世纪发生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三大改造和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一系列内容,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
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重要标志,是新某某主义革命结束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关键事件。
正是由于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正式迈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因此在本单元中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也是整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鉴于此,在教学中,抓住他们思维比较活跃,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等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相关资料,预设一些问题,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df4c403b80eb6294dc886c43.png)
2021/6/18
11
2021/6/18
终于在大家 的不懈努力奋斗 下,一座水库建 成了,从此乡亲 们再也不用担心 洪涝或是干旱灾 害。
12
这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 工具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 土地的使用效率。所以王国 范的合作社也用上了拖拉机、 联合收割机,庄稼的收成提 高了202好1/6几/18 倍呢!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和意义。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
2021/6/18
4
知识概要
2021/6/18
5
王国范,
河北省遵化市西留村乡
农民,雇农出身,家境
贫寒,靠给地主家做长
工维持生计,新中国的
诞生使他翻身解放,笑
逐颜开。
2021/6/18
6
1950
年《中华
人民共和
国土地改
革法》的
出台更是
问题三:通过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我们实现了什么目的?
问题四:你发现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
2021/6/18改造的实质变化了吗?
15
农业改造原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影响生 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农业改造方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改造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农业改造实质: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 制
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2021/6/18
25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 行赎买政策,这实现了和平过渡,是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 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 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到最后企业的性质就 转变为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了。
2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18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精品复习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学课件(部编版)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精品复习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学课件(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bb07d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2.png)
选择题专项练习
21.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错误,
1961年初我国开始实施( C )
A.过渡时期总路线 B.农业生产合作化建议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D.第一个五年计划
选择题专项练习
22.《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 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
5.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 。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推动 C.三大改造的进行 D.一五计划的实施
选择题专项练习
6.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 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 化迈进是在( D )
全面 建设 社会 主义 时期 成就
工业 交通 科技
模范人物
时代精神
文革 时期 科技 成就
①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②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石油实现自给; ③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居世界领先地位
教训: ②要按 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③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1章 填空题—快问快答
时间 1966年—1976年
:
毛泽东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而发动
原因
中央文革小组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学校停课,工厂停工
概:
;大批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斗(最大冤案:刘少奇冤案)
二
择
章
题
选择题专项练习
1.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化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 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B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说课讲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说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9e1284c4cf84b9d528ea7a9c.png)
第5课三大改造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五课三大改造,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那么此单元就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制度的基本建立,而且三大改造是我国过渡时期两重任务之一,对我国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二、说学情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知识,但是还不够完善,而且此时期的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只是基本的,对于历史问题的分析概括能力还欠缺,所以我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本课的课标要求,确定出本课授课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掌握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的形式公私合营的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指导,引领学生分析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大改造的学习,使同学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三大改造,充分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我们党创造性的开辟的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造之路。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合作化的形式及合作化的原因公私合营的特殊政策三大改造的意义难点三大改造实质和意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涉及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实质为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学生理解会比较的困难,在讲解时会引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五、说教法学法教法提问法、创设情境法、材料分析法、影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学法提问法:学生可以对知识点重点记忆创设情境法:更易理解课本内容材料分析法: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影像教学法:更形象,更具体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归纳能力六、说教学过程导入(2分钟)我会导入一张农村合作社的图片问同学们这个合作社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激起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
(一)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自主阅读(5分钟)带着我提出的问题阅读第一部分,思考问题是农业手工业合作化的原因形式以及发展的时间阶段,及目的是什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作业课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作业课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5531af3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c.png)
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坚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
他所说的“社”是指( B)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农村信用社
D.农村供销社
3.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1955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国家通过赎买政策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4.“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品牌,该品牌企业创办于1669年。1954年该品牌老店 响应号召,把店交给了国家。这一行为的时代背景是( D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新中国的成立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全行业公私合营 5.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是(A) 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④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清康熙二年(1663年),张小泉剪刀(传统民用剪刀)创立。它靠磨工精细、 刃口锋利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1953年,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先的 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1956年张小泉剪刀厂诞生 了。
(1)材料一中两幅图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由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土地所有 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图一:土地改革时期;图二:三大改造时期。由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 义公有制。
(2)根据材料二,我国是如何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手工业改造的实质 是什么?
历史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陈朋朋
![历史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陈朋朋](https://img.taocdn.com/s3/m/69a60060e518964bcf847c74.png)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陈朋朋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大改造是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转折,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里程碑事件,它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已经具有接受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
从其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对历史学习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
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事物容易理解,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有限。
本课内容概念性较强,如所有制、公私合营等名词,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在教学中要降低学习难度,通过提供具体的生动的史料,让学生归纳、总结,对学生的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培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知道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等基本史实。
通过研读史料,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通过分析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增强理解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激发爱国热情,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改造。
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材料一公私合营全聚德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由于长年战乱影响,曾经风光一时的全聚德烤鸭店已经岌岌可危,濒临倒闭。
此时人民政府让全聚德看到了希望,政府出资帮助全聚德保留运营特征,全聚德在北京餐饮业首先完成了公私合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时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时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79e863856a561252d36fed.png)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B.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 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D.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2、“三农”问题是今天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了解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时的农民已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B.当时的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3、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①当时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②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③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④农民承包后实行责任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开展合作化运动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5、三大改造指的是()A.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国家对农业、交通运输业、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国家对农业、重工业、轻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国家对东北、华北和沿海工业基地进行改造6、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A.从农民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C.从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国家所有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私有8、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哪个部门相似()A.资本主义工商业B.农业C.银行业D.畜牧业9、下列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观点正确的是()A.从1953年起开始 B.国家经营,内部以私营代表为领导C.1954年顺利完成 D.最后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0、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A.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1、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
初二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三大改造》 新人教版
![初二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三大改造》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46b20b0b4c2e3f57276393.png)
存在的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等。
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 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 展起了什么作用?
作用: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 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 基本制度。
三、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和作用
后
性
质
国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
1956年
底
社
农业
合作社
会
三
主
大
义
改
手工业
制
造
资本主 义工 商业
度
赎买、
基
全行业
本
公私合营
确
立
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合作社 公私合营
反馈练习
•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C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可以让农民向 富农去借高
利贷或当雇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起 来应 ,该 大领 家导 互农 助民 合组 作织
。
为什么要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这是因为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难 以解决生产中的许多问题,也难以 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合作化的主要形式:农业生产合作 社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三步走: 1、互助社 2、初级社 3、高级社
• 三大改造的实质:
• 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 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 三大改造的性质: • 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农业合作化 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产 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性质:社会主义改造 3、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4、方法:主要是把分散的……共 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5、成果: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_5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_5](https://img.taocdn.com/s3/m/90e7584158f5f61fb7366691.png)
第5课三大改造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重点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难点突破: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的定义以及操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
三、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然而大家要明确,新中国的成立并不代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就确立了,那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何时基本确立的呢?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之后。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内容: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年代,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
在当时资本主义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解放前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百分之九十。
实行公私合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劳保条件,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还是原来的设备,产量却超过设计能力百分之四十。
社会主义改造使国民生产有了很大增长。
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它是怎样进行的呢?它包括哪三个方面的改造呢?新授:过渡提问:1. “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b15249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3.png)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复习资料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一五”计划:(1)时间:1953年-1957年;(2)背景: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3)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5)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厂、沈阳机床厂和沈阳飞机制造厂。
交通运输业: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加强了内地边疆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6)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简称“五四宪法”,《共同纲领》功成身退。
(2)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宪法颁布的意义: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意义: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5课三大改造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底):(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公私合营;创举——赎买政策。
(4)历史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实质)。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中共八大:(1)时间1956年。
(2)内容: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评价: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精炼 新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精炼 新](https://img.taocdn.com/s3/m/5052453ec8d376eeafaa312f.png)
第5课三大改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1)原因:①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是__一家一户__分散经营的,这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农业生产合作社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结果:__1955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手工业生产合作社__。
易混易错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土地属于农民。
(×)提示:我国在土地改革之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民。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土地的性质由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公私合营1.原因:①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②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__社会主义公有制__经济。
2.形式: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公私合营__。
3.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赎买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__全行业公私合营__的高潮。
5.三大改造的完成(1)完成:到__1956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__资本主义工商业__的社会主义改造。
(2)评价①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社会主义公有制__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__社会主义初级__阶段。
②不足: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易混易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初二历史 第5课 三大改造
![初二历史 第5课 三大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7b4bf8f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8.png)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2)方式: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结果: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
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一二一 探究点:公私合营 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 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 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 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 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
课堂小结:
建立农业生产 建立手工业生 公私合营
合作社
产合作社
三大改造实质: 生产资料 私有制 转变为 公有制
随堂训练
1.1956年中国很多农村的农民群情振奋,
B 他们正在积极申请加入什么组织( )
A.农业生产互助小组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2.同仁堂是驰名中外的商标品牌。如果你要 考察当年有关其公私合营的概况,你必须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 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
1.记住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与 政策
2.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政策
3.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1950年土地改革
---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制)
①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 ②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③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④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 ⑤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时间 20年代—解放前 实行公私合营后
设备
陈旧
陈旧
劳动条件
差
改善了劳保条件
管理制度 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改善了管理制度
工人积极性
不高
充分发挥
产量 不到设计能力的90% 超过设计能力的40%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85544b2376c66137ee0619d6.png)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下表是遵化市西十里铺村1952—1956年经济结构和收入发展变化的情况。
与表中变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B.土地改革的完成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2.如果想了解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下列文件中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关于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C.《中国土地法大纲》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有人问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为什么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这位资本家说:“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
”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A.对农业的改造B.对手工业的改造C.对养殖业的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4.“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
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地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
”材料中的“和平方法”是指()A.人民公社B.合作社C.土地改革D.赎买政策5.下列选项是我国从1949年到1956年经济发展的数据。
其中最能说明“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结论的是()A.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为53.4%B.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不足1%C.公有制经济由21.3%上升为92.9%D.国营经济由19.1%上升为32.2%6.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西藏的和平解放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7.以下图示有助于学习三大改造的()A.原因B.实质C.途径D.影响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1年12月,在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中,毛泽东加上了这样一段话:“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以下事件与它们的标志性影响的总结,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 抗战胜利——中国结束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B. 新中国成立——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 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南京解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答案】C【解析】A项抗战胜利是中国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结束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是新中国的成立。
故A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错误;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故B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错误;C 项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C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正确;D项南京解放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结束,故D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错误;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下图是1956年天津群众举行的一次游行庆祝活动。
据此推断,该活动庆祝的是图中标语:庆祝天津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 土地改革完成B. 三大改造完成C. 抗美援朝胜利D.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6年”“图中标语:庆祝天津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B符合题意;A项土地改革完成的时间是1952年;C项抗美援朝胜利的时间是1953年;D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是1958年;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3.照片能够形象的再现历史场景。
对下图中的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A. 出现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 成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 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上海市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大改造时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改革开放时期;选项B一五计划完成;选项C三大改造过程中对手工业的改造,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4.“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
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A. 土地改革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 人民公社化运动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大改造时期,我国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走合作化的道路,引导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1952年完成;选项C1958年开始;选项D改革开放时期,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5.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土地改革完成C. “一五”计划完成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6.如下图为纪念邮票,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建立生产合作社B.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C. 实行公私合营D. 工业化起步【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工商界庆祝全行业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是在 1953——1956 年所开展的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过程正式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当然也就是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7.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正确的是()甲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乙同学: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丙同学: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丁同学: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A. 甲同学B. 乙同学C. 丙同学D. 丁同学【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实现了社会主义私有制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
甲同学表述的是一五计划的意义;乙同学表述的是中共八大的内容;丁同学表述的是改革开放的内容。
故选C。
8.下图所示的“江苏省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土地改革B. 三大改造C. “大跃进”运动D.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是采取的方式吧,故选B。
点睛:关于三大改造的内容,需要掌握三大改造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和特点,掌握三大改造的意义等知识。
9.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依据是A. 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D.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1954年;选项C1953年;选项D 1961年春,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0.某班开展以“一场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为主题的课堂讨论。
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A. 解放西藏B. 土地改革C. 三大改造D. “文化大革命”【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53~195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956年新中国开展三大改造运动,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解放西藏是在1950年;选项B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1952年;选项D“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1976年,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二、综合题11.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领导和组织这场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新生活的重任。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1)观察材料一中两幅图片,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1953年)问题是从工业化引起的。
工业的发展,城镇和工矿区的发展,种植工业原料作物的农业地区和农户的增加,急剧扩大了对商品粮食的需求量。
解决粮食紧张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粮食生产,而粮食增产,当时认为靠小农经济潜力太小,靠在农业中实行大规模的机械化是工业发展以后的远景,在最近几年内必须依靠合作化并在合作化基础上适当进行技术改革。
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党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
在农业方面,创造了以初级农业生产社为主要的多种互助合作形式,使农民的个体私有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的原因?“农民的个体私有制” 在哪一年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材料三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3)材料三表格中小岗村的统计数字说明了什么?分析小岗村变化的原因。
【答案】(1)恢复经济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或消灭了地主阶级;巩固了政权。
(2)原因:提高农业产量或提高农业生产力,解决农业发展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1956年。
(3)农业生产发展迅速或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增加。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或包产到户或大包干)。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土地改革,恢复经济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或消灭了地主阶级;巩固了政权。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的原因在于,提高农业产量或提高农业生产力,解决农业发展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所以“农民的个体私有制” 在1956年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3)根据材料三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岗村的统计数字说明了农业生产发展迅速或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增加。
小岗村变化的原因在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2.“两会”对国家的运作影响很大,因此每年都会受到高度关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会由来】材料一:“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从1959年开始,两会同步举行,从此,“两会”概念应运而生,1966-1975年,“两会”被迫停止,自1978年起,两会再次完全同步。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分别是什么时间召开的?分别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各一例即可)(2)材料一中“两会”被迫停止受哪一事件的影响?“两会再次完全同步”与哪一转折性的会议有关?【两会热点】材料二:两会提议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通过市场化手段,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过来。
(3)两会提议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请你写出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我党为解决农村问题而采取的措施(两例即可)。
材料三:随着高铁施工的进程,百年京张铁路已在分段拆除,为此铁路隧道专家王梦恕提议,京张铁路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独特的路轨设计是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它蕴含的民族精神是国人永远的骄傲,这条铁路是工业文明走进中国的象征,是历史留给北京的宝贵工业遗产,应予以保护。
——以上材料均摘自互联网(4)京张铁路的建造者是谁?哪一“独特的路轨设计”成为了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为什么京张铁路是“国人永远的骄傲”?它蕴含着怎样的“民族精神”?【答案】(1)第一届人大:1954年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政协:1949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 (2)文化大革命中共十一届三种全会(3)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例即可)(4)詹天佑“人”字形路轨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精神;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爱国、甘于牺牲、不屈不饶等(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