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华南师大附中06-0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2007学年度华南师大附中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同时把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卷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直接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考生将本试卷的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小题,60分。

1.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2.在生物体内,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的化合物,依次为()A.糖类、脂类、核酸B.蛋白质、磷脂、核酸
C.蛋白质、糖类、核酸D.蛋白质、核酸、磷脂
3.乳酸菌细胞与酵母菌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A.有无核物质B.有无细胞壁C.有无核膜D.有无细胞膜
4.对细胞中化学成分进行检验时,正确的组合是()
选项还原性糖蛋白质脂肪淀粉
A 双缩脲试剂碘液苏丹Ⅲ染液碘液
B 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苏丹Ⅲ染液碘液
C 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碘液苏丹Ⅲ染液
D 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碘液
5.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下列关于碳元素的叙述,错误
..的是()A.碳元素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
B.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
C.蛋白质、多糖和核酸三种生物大分子都是单体的多聚体
D.组成多糖的单糖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的
6.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生物分子不.包括()A.抗体B.胆固醇C.维生素D D.核酸
7.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是()A.NH—CO B.—NH—CO—
C.—NH2—COOH—D.NH2—COOH
8.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
A.核糖体B.叶绿体C.线粒体D.叶绿体和线粒体9.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的装片时,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A.目镜5×物镜10×B.目镜10×物镜15×
C.目镜5×物镜40×D.目镜10×物镜40×
10.下列各物质均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A.生物膜上的载体、胰岛素、抗体B.胰岛素、雄性激素、生长激素
C.维生素D、抗体、生长激素D.胆固醇、甲状腺激素、维生素A
11.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进行如下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2mL淀粉溶液
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淀粉酶溶液
③向各试管滴1 滴碘液
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
⑤观察实验现象
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D.①→④→②→③→⑤
1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A.②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⑤
13.在绿色植物进行“ADP+Pi+能量→ATP”的反应中,参与反应的能量不可能来源于()A.淀粉B.葡萄糖C.光D.糖原
14.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A.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
B.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
C.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在细胞物质运输等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15.密封地窑中保存水果,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原因是()A.温度恒定,水果抗病能力强B.温度适宜,易保存水分
C.阴暗无光,不易过快成熟D.CO2浓度高,抑制呼吸作用
16.为提高大棚中蔬菜的产量,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在白天适当降温,并提高光照强度
B.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在夜间适当降温
C.在白天和夜间都应适当提高温度
D.在夜间适当提高温度
17.下列哪种物质进出细胞时,ADP含量会增加()A.水B.CO2 C.甘油D.氨基酸
18.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A.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B.致癌因子激活原癌基因
C.长期受到电离辐射或X射线照射
D.霉变或熏制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质
19.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的是()
20.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死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2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过程包括以下4个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①提取目的基因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②①③④D.④③②①
22.下列哪一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A.染色体复制B.同源染色体联会
C.着丝点分裂D.同源染色体分离
23.同源染色体是指()A.一条染色体复制成两条染色单体
B.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任意两条染色体
C.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24.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和DNA 分子数依次是()A.84、84 B.42、84
C.84、42 D.42、42
25.导致DNA分子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A.构成DNA分子的核苷酸种类不同
B.构成DNA分子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C.不同DNA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D.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26.某段DNA分子上有一个基因,经转录翻译后产生2条共含2000个肽键的多肽链,则该基因及该基因转录后形成的信使RNA所含的碱基数分别是()A.12012、6006 B.12000、6000 C.12006、6003 D.6006、6006 27.科学家将含入的α—抗胰蛋白酶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α—抗胰蛋白酶的奶,这一过程没有
..涉及()A.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B.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C.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
D.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28.真核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在细胞核中进行的是()A.复制和翻译B.转录和翻译C.复制和转录D.翻译
29.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上可以含有一个或两个DNA,每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B.三者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
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
30.20世纪40—60年代间,科学家相继用不同的实验证实DNA的遗传物质。

其中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A.把DNA和蛋白质分开,以便能够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
B.证明DNA能进行自我复制,保持生物前后代的连续性
C.证明DNA能指导合成蛋白质,控制生物性状
D.证明DNA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并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31.下列遗传系谱图中,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A.①B.④C.①③D.②④
32.蓝眼(a)视觉正常的女人(她的父亲是色盲)与褐眼(A)视觉正常的男人(他的母亲为蓝色眼)婚配,其子女中既是蓝眼又是色盲者的可能性是
()
A.1/2 B.1/4 C.1/8 D.3/8
3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C.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1
D.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34.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中纯合个体所占的比例是()A.1/16 B.4/16 C.6/16 D.9/16
35.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原理中,连线正确的是()A.无子番茄培育——多倍体育种B.无子西瓜——单倍体育种
C.青霉素高产菌株——基因突变D.“多利羊”的培育——基因重组
36.基因重组发生在()A.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B.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
C.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D.通过嫁接无性繁殖的过程中
37.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A.EeFfGg×EeFfGg B.EeFfGg×eeFfGg
C.eeffGg×EeFfGg D.eeffgg×EeFfGg
38.人的精子中含有的23条非同源染色体应称为()A.一个染色体组B.染色体组型
C.一个基因组D.单倍体
39.大麻是雌雄异株植物,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

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将获得的幼苗
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状况应是()A.18+XX B.18+XY
C.20+XX D.18+XX或18+YY
40.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

其正确顺序是()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A.①③②④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
41.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向光性实验,感受光刺激、发生向光弯曲、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依次是
()A.尖端、尖端下部、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
C.尖端下部、尖端、尖端
D.尖端、尖端下部、整个胚芽鞘
42.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2,4—D浓度(mg/L)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A.2,4—D 浓度超过25m/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mg/L
4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4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人体维持稳态是有一定限度的
C.处于稳态的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始终保持不变
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生物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45.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46.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人体的生理变化表现为()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47.右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发射弧
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48.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A.静息电位B.局部电流C.神经递质D.突触
49.下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

对这一调节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50.正常情况下,人体刚进食后血液内()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51.近年我国沿海频频发生赤潮,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从生态学角度看,发生的原因是()A.水中CO2含量增大所致B.环境污染使海区富营养化
C.大气中CO2含量增多所致D.水中O2过多所致
52.先后两次将抗原A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
抗体含量曲线如右图所示。

与两段时间中抗
体水平的差异关系最密切的细胞是()A.浆细胞
B.记忆B细胞
C.效应T细胞
D.记忆T细胞
53.用花药离体培养出的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成12对,据此现象可推知最开始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是()A.二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D.六倍体
54.人口学家统计预测人口翻一番的时间为:墨西哥20—40年、美国40—80年,而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这种预测的主要依据是()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
55.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个种群中可以有几个物种,一个物种也可以包括多个种群
②物种是指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③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④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56.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

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57.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58.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C.种间斗争、化学信息D.种内斗争、物理信息
59.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种,如果让其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紫茎泽兰相比
()A.进化方向相同B.性状始终保持一致
C.很快产生生殖隔离D.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60.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蝎→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二、选择题:本大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个小题,10分。

61.右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
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

影响A、
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
别是()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62.下图表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

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它部分曝光。

一段时间后,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

本实验说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CO2
②光合作用形成淀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需要光
A.④⑤B.①③C.②③D.②⑤
63.下图(一)代表某种生物的体细胞的细胞核。

那么,该生物产生的配子可能是图(二)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4.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损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量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6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66.(3分)完成下面有关蛋白质分子的概念图(填写①②③对应的内容)。

67.(8分)填写下列空白:
(1)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包括、和酶的抑制剂。

(2)植物细胞能够渗透吸水的两个条件是;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并且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
(3)生物多样性包括、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68.(5分)乙肝病毒感染人体肝细胞以后,在肝细胞内可复制出许多病毒颗粒,进而损害肝细胞的机能,严重影响到人体健康。

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可以诱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请结合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乙肝病毒与大肠杆菌比较,其结构特点是不具有结构。

(2)接种乙肝疫苗时,接种的疫苗相当于体液免疫中的;乙肝疫苗注入人体后,相应的抗体是由细胞合成的。

(3)进入肝细胞的病毒的彻底消灭一般需要经过两个阶段:首先是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通过免疫,裂解靶细胞并释放病毒;然后翻译进入内
环境的肝炎病毒再与抗体结合,通过免疫杀死抗原。

69.(6分)番茄紫茎(A)对绿茎(a)是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是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F1代性状紫茎绿茎缺刻叶马铃薯叶数量495 502 753 251
(1)用两个蕃茄亲本杂交,F1性状比例如上表。

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2)基因型为AaBb的番茄自交,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A与a分开的时期是减数第次分裂的期;自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的比例
是.
(3)在番茄地里发现一株异常番茄,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保持该异常番茄的遗传特性,根据细胞全能性的原理,可采用的方法实现快速
繁殖。

70.(8分)为了确定湖泊中某一水层是否有光合自养微生物存在,及其产氧量能否维持本层水体微生物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气,某学校研究小组使用“黑白瓶法”进行探究。

具体做法是在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注入等量湖水,测定24小时后水体中溶解O2的变化量(溶解O2的变化量=24小时后水体中溶液O2的含量—起始水体溶液O2的含量)。

两个玻璃瓶一个称做白瓶,为透明玻璃瓶,水体溶解O2的变化量表示的是水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与呼吸作用消耗O2的差值(用W DO表示);一个玻璃瓶称作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瓶中水体溶液O2的变化值表示的是水中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O2(B DO表示)。

请据此完成以下问题探究:
(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某学校研究小组所作出的假设是:该水层没有光合自养微生物存在。

按照这一假设,测定得到的W DO与B DO的关系应当是(填相等、大
于或小于)。

(2)设计方案,实施探究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采水器取该层水样,分别注满500mL黑、白瓶并密封。

同时取一部分水样测
溶解氧浓度,作为。

②将黑、白瓶挂回到原水层24小时。

③取出黑、白瓶,测水体中的含量。

④重复完成三组。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①黑、白瓶溶解氧变化记录表。

(mg/L)
编号项目
白瓶黑瓶
1 2 3 平均 1 2 3 平均
24h后溶氧量 4.18 4.12 4.30 4.20 2.01 2.00 2.12 2.04 原初溶氧量 5.02 4.88 5.10 5.00 5.02 4.88 5.10 5.00
根据结果记录,W DO= ,B DO= 。

②根据实验结果,某校研究小组的假设是否正确?。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最终结论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