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蚕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案《蚕妇》
教学要求:
1。

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读读、背背、写写”的方法学习这首诗。

2。

学习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处理信息的能力。

3。

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评:依据修订大纲精神,放低内容理解的要求,突出语文实践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准备上课。

全班背诵古诗,教师板书课题。

2。

认识课题。

拼读生字“蚕”(cán),齐读课题。

师:谁能结合课本插图说一说“蚕妇”是什么人?
生:“蚕妇”指养蚕的妇女。

师:是养蚕的妇女。

准确地说是古代靠养蚕维持生活的妇女。

3。

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

师:我们已经学过好几首古诗了,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生:学古诗要先背诵。

师:先要——
生:读熟,还要懂得意思。

生:还要求默写。

……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议、背、写”)
师:我们就按这顺序和方法学习。

【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中。

詹老师善于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制定学习程序与方法,使而后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二、读诗
1。

试读。

师: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先读诗。

请借助拼音读生字,并试着读整首诗。

(学生自由试读)
2。

学习生字。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蚕、归、泪、罗、绮、者”,学生拼读。

巩固读音。

大屏幕上飘下写有生字的汽球,学生读准字音汽球自动爆裂。

3。

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

【评:没有理解字词句,就让学生读行吗?行!因为古诗虽然比现代文难理解,但由于篇幅短,又琅琅上口。

因此可以先让学生读通、读好,在读中自悟,余下的稍作点拨,理解内容就容易多了】
4。

师生共同读。

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
师范读。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高兴,老师也想读,行吗?
生:(齐声)好!
师:(范读)老师读得好吗?
生:好!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老师再读一遍!(再读,学生有激情地高声朗读)
【评:看,平等地对待学生,真诚地征求意见,很在乎学生的鼓励,课堂充满了亲和力】
三、背诵
1。

试背。

师:都会背读了,现在你们想干什么?
生:(大部分)背书!
师:背书就背书。

自己试试怎样背得快。

(学生纷纷高声背诵,课堂书声朗朗)
【评:原定学习步骤是读通后议内容。

学习中学生会读了马上要接下去背诵,也是顺理成章之举。

教师根据课堂进度,顺应学生心理,灵活地变动顺序,让学生马上背诵。

弹性的教学使学生主体性得到落实】
2。

汇报背诵结果。

师:谁愿意背诵?
(三位同学同时站起来背诵)
师:还有谁要背?(全班大部分同学站起来集体背诵)
师:(看到还有几位同学没背)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大胆地站起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背。

(余下的几位同学与老师一道背诵:《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评:班级学生人数多,面向全体不好操作。

这个片断值得借鉴】
四、默写
1。

先练难写的字。

师:课文会背了,想干什么呢?
生:默写。

师:好的,默写时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不会写的字多写几遍。

哪个字不好记?
生:“妇”和“归”不好记。

我这样记,它们右边都是横山,妇女的妇是女字旁,归字左边和师字左边一样。

生:“蚕”字是“天”字头,不是“夭”字头。

2。

全班同学安静地默写。

3。

反馈。

师:写完的同学上来将作业投影放大给大家欣赏,最好做些介绍。

生:(操作展示仪放大作业)我写的全部对,而且字很端正。

生:(同上)我竖着写,大人写古诗都是这样写的,大家觉得
好不好?
(全班鼓掌。

又有几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业。

)
【评:喜欢表现是儿童的天性。

课堂要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让成功的体验内化为继续学习与发展的动力】
五、讲书
1。

粗通诗意。

师:同学们有哪些词句读不懂吗?
生:请问老师,“罗绮者”是什么意思?
(师点击“罗绮者”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罗绮”“罗绮者”“遍身罗绮者”)
师:第一句有两个字:城市。

老师提供资料让你们自己分析判断。

(师点击课件,屏幕展示以下内容。

〈1〉城市: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如北京、福州、宁德等;〈2〉城市:城指城里,市指做买卖。

学生对照诗句讨论后选择了第二种解释) 师:记住了吗,“城市”在诗中是两个词呢。

2。

说说全诗大意。

先同桌互说,再汇报说。

六、延伸
1。

补充6首有关妇女题材的诗歌让学生选择自读。

师:同学们学得很好。

《蚕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惟一一首写妇女的古诗。

但古往今来不少诗人为我们写下了许多有关妇女形象的诗,使我们知道历代妇女是怎样生活的。

老师从
这类诗中选出6首印发给你们,可以自由选读。

(6首诗是《幼女词》《新嫁娘》《富贵曲》《田家三咏》《闺怨》《为女民兵题照》。

全班同学或自读、或同桌读、或几个人讨论)
2。

自由点击课件资料深入学习。

师:老师的课件内有这6首诗的详细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台自己点击。

(几位同学主动上台点击课件相关内容,浏览讨论)
【评:新大纲指出,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个教学环节就是有益的尝试】
3。

下课了,老师将一张软盘寄放在班长处,让家有电脑又有兴趣的同学借回家自学。

【总评:这节课根据新大纲要求,放低了古诗内容理解、情感体验等要求,老老实实地引导学生参与读、讲、背、写的语文实践。

特别突出以下几点。


1。

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过程本质所决定的,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

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觉地投身于学习中,才谈得上落实主体地位。

这节课从三方面做了努力。

一是时间上给予保证,力避逐字逐句的梳理分析,节约时间让学生多读多写;二是引导学生在学
习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掌握学习方法;三是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

课始与学生商定学习方法,课中放手让学生学习、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课后留给学生广阔的学习与探索空间。

2。

面向全体,着眼发展。

教师心中装着全班学生,尊重每个学生,保证所有学生都有学习机会,不搞一刀切,允许各人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与方法,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与发展。

学生既可以在课内点击课件资料自学,还可以借软盘回家自学,沟通了课内课外,拓展了时间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平等机会。

3。

较好地落实了思想教育内容。

这节课避免了生硬的说教,力求在学生的语文实践中感悟内容,唤起学生对蚕妇的同情心,在拓展延伸中初步感知祖国文化遗产的丰富,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