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排球技战术教学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球得分制同时也更加要求各项技术(包括非规范的“小球”技术)的全面、熟练和精确。 在不限制进攻的前提下,提高了拦网的成功,增加了防起反攻机会。 一、排球进攻战术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 1999年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改为1分钟。 排球战术是指队员在比赛中,根据排球规则要求、排球运动规律和比赛双方情况,合理运用技术所采取的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 个人和集体配合行动。 三、 规则的改变对技战术发展的影响 这期间比赛以发球、接发球为主,颇具游戏性质,球不落地,打过网就行,没有明确的击球次数的规定。 每局比赛两次暂停,每次各1分钟。 换人次数:1958年每队最多在一局中换人4人次,1961年起改为6人次,并延用至今。 取消第一次击球的“连击”,提高了接发球和防守的实效性,发展了上手传球技术在第一次击球中的运用比例。 1915年以后,4排队员的分工开始产生,3、4排为防守队员,1、2排为进攻队员,进攻以远网球为主,没有拦网。 发球从只得分不失分,变成同其它各项技术一样,每球均有得分和失分的可能。 1985年,第一次击球时允许同一动作身体不同部位连续触球,但利用手指动作进行的上手传球除外。 325千克/平方厘米。 暂停时间:1958年由1分钟改为30秒。 发球时必须有一脚着地。 当时使用的战术很简单,进攻打 “中一二” ; 同时减少比赛中不必要的中断,使比赛更精彩,更具观赏性; 1993年由髋关节以上身体部位可以触球增加到膝关节以上身体部位可以触球。 促使运动员要“技术全面,突出特点”。 这期间比赛以发球、接发球为主,颇具游戏性质,球不落地,打过网就行,没有明确的击球次数的规定。
历次排球规则修改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在不限制进攻技术的基础上,鼓励防守技术的发展,给队员更多打球的自由,从而促进攻防技 战术间的平衡,增加比赛激烈程度。 20米,过网区宽度改为9米。 拦网:1965年规则,允许拦网队员手伸过网阻拦对方的扣球、吊球。 缩小了进攻的过网区,降低了拦网难度。 325千克/平方厘米。 1947年国际排联成立后采用法国排球规则为第一个国际上应用的规则。 这种打法一直盛行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 历次排球规则修改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在不限制进攻技术的基础上,鼓励防守技术的发展,给队员更多打球的自由,从而促进攻防技 战术间的平衡,增加比赛激烈程度。 1988年以后,1—4局,发球得分制,,每局15 分,最高17 分,第5局(决胜局),每球得分制,无最高赛两次暂停,每次各1分钟。
• 每局比赛各队可以有2人次换人。
• 球从标志带上过网是合法的,过网区全长9.40米。
• 此后,直到1978年,国际比赛都以法国排球规则为 主,每次国际比赛前办学习班统一规则要求,没有 正式出版国际排联规则。1979年国际排联才出版正 式规则。
• 1927年至1949年,采用9人制排球,男排场地 和网高无变化,女排比赛场地为9×18米,网高 为2米。男女比赛均为每局21分,3局2胜制。
• 1949年后,亚洲各国开始采用6人制排球,并 按国际排联的规则要求进行比赛。
• 在其它国家: • 排球运动在 1917年由每局21分减至15分;
1918年上场比赛人数规定为6人,球网高度为 2.44米左右;1922年规定了每方在本场最多可 以连续击球3次;1923年规定了球场面积长 18.29米,宽9.14米。这样就奠定了6人排球的 雏形。 • 1947年国际排联成立后采用法国排球规则为第 一个国际上应用的规则。该规则规定: • 比赛场的无障碍区:室内1米,室外3米,上空 5米。 • 球:圆周65-68.5厘米,重量250-300克,气 压0.52-0.58千克/平方厘米。
• 三、 规则的改变对技战术发展的影响 • 从1895年排球运动的初创到1947年国际排球联合
会的成立,其间半个世纪的历程中,排球规则逐步 形成。排球规则是伴随排球运动产生发展的需要而 发展的,同时它又规范了排球比赛组织与进行,促 进了排球技战术的创新和提高,推动了排球运动的 健康发展。 • 在亚洲: • 1913年至1917年,第1届至第3届远东运动会期间 ,采用的是16人制排球,4 人1排,分4 排站立, 位置不轮转,每局21分,3局2胜制。场地面积 12.9×24.38米,网高2.31米。1915年以后,4排 队员的分工开始产生,3、4排为防守队员,1、2 排为进攻队员,进攻以远网球为主,没有拦网。这 期间比赛以发球、接发球为主,颇具游戏性质,球 不落地,打过网就行,没有明确的击球次数的规定 。 • 1919年至1925年,第4届至第7届远东运动会期间 ,采用的是12人制排球,4人1排,分3排站立,场 地为11×22米,网高为2.30米。
• 之后,排球规则逐步演变:
• 球:圆周65-67厘米,重量260-280克,气压 0.48-0.52千克/平方厘米; 1980年球的气压改为 0.40~0.45千克/平方厘米;1997年进一步减低为 0.30~0.325千克/平方厘米。球气压的降低提高了 接发球,尤其是防守的成功率,增加了防起反攻的 机会,使比赛激烈,更具观赏性。
现代排球技战术教学法
排球战术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
• 一、排球进攻战术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 • 战术是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排球战术是指队
员在比赛中,根据排球规则要求、排球运动规律 和比赛双方情况,合理运用技术所采取的有意识 、有目的、有组织的个人和集体配合行动。 • 自1949年国际排联举办第1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 赛起,世界排坛才有了正式的大赛。当时使用的 战术很简单,进攻打 “中一二” ;防守用“心 跟进”。 二传手站在网前的中央,向两边传出高 球,高点重扣是突破拦网的主要方法。这种打法 一直盛行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 • 50年代中期,在世界锦标赛上捷克男排首先采用 了“边一二”进攻战术;同期,前苏联男排也率 先运用了“两次球转移”进攻战术。赛场上出现 了3、4号位"前交差"进攻配合,当时的交叉进 攻速较慢,属高举高打的换位进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