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钻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设计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负载分析 (1)
2.绘制液压工况(负载速度)图 (2)
3.初步确定液压缸的参数 (2)
3.1.初选液压缸的工作压力: (2)
3.2.计算液压缸尺寸: (3)
3.3.计算液压缸在工作循环中各阶段的压力、流量及功率: (3)
3.4.绘制液压缸工况图 (4)
4.拟定液压系 (4)
4.1.选择液压回路 (4)
4.2.液压系统的组合 (4)
5.液压元件的计算和选择 (6)
5.1.确定液压泵的容量及驱动电机的功率: (6)
5.2.液压泵的流量 (6)
5.3.选择电动机 (6)
5.4.元件选择 (7)
5.5.确定管道尺寸 (7)
5.6.确定油箱容积: (7)
6.管路系统压力损失验算 (8)
6.1.判断油流状态 (9)
6.2.沿程压力损失 (9)
6.3.局部压力损失 (9)
7.液压系统的发热与温升验算 (10)
7.1.液压泵的输入功率 (10)
7.2.有效功率 (11)
7.3.系统发热功率 (11)
7.4.散热面积 (11)
7.5.油液温升 (11)
8.参考文献: (11)
1. 负载分析
1.切削力: Ft=16000N
2.导轨摩擦阻力 静摩擦力:
fs
F =
W
f S =0.2 ⨯20000 = 4000N 动摩擦力:fd F = W
f d =0.1⨯20000 = 2000N
3.惯性阻力
(1)动力滑台快进惯性阻力
m
F ,动力滑台启动加速、反向启动加速和快退减速制动的加速
度相等,s m v /15.0=∆,s t 20.0=∆
N t v g w F m 153020.015
.08.920000=⨯=∆∆=
(2)动力滑台快进惯性阻力'
m
F ,动力滑台由于转换到制动是减速,取s m v /1074
-⨯=∆,
s t 20.0=∆
N t v g w F
m
14.720
.01078.9200004
'
=⨯⨯=∆∆=- 液压缸各动作阶段负载列表如下: 工况 计算公式 液压缸负载F (N ) 液压缸推力
(m
F
F η
=) 启动 F= W f S 5000 5556 加速 F =W f d + m F 6326 7029 快进 F=W f d 2500 2778 工进 F=t F +W f d 18000 20000 制动 F =W f d — '
m F 2483 2759 快退 F=W f d 2500 2778 制动
F =W f d — m F
—1326
—1473
注:液压缸机械效率:0.9m η=。
2. 绘制液压工况(负载速度)图
根据计算的液压负载和各阶段工作行程、速度,可绘制液压缸的F —T 与 V —t 图 快进
t
1
=v
L 1
1=
0.15
20.075
s = 工进
t m a x 2=v
L
min
22
=
4
0.15
4553.310
s -=⨯
t mn 2=
v
L max
22
=
3
0.15
881.710
s -=⨯ 快退
t 3
=v
L 3
3=0.03
40.75
s =
液压缸负载图和速度图
3. 初步确定液压缸的参数
3.1. 初选液压缸的工作压力:
组合机床液压系统工作压力,一般为(30~50)⨯510Pa,这里选1P =44⨯510Pa,为防止钻通
孔时动力滑台发生前冲,液压缸回油腔应有背压,背压2P =2⨯510Pa 。
初步定快进快退回油压力损失∆2P =5⨯510Pa 3.2. 计算液压缸尺寸:
选定液压缸前、后腔有效面积比为2:1,则液压缸无杆腔工作面积1A
1A =
()210
2
1P P F -= 425
2000048.8106
(44)102m -=⨯-⨯ 取A1=502410m -⨯
液压内径 D=
π
1
4A =
m 24
100.810504--⨯=⨯⨯π
取标准值 D=8.0⨯210-m
活塞杆直径 d=0.7D ≈5.6⨯210-m
液压缸尺寸取标准值之后的有效工作面积
无杆腔面积 1A =4π2D =4π
x(8.0⨯210-)2=39⨯2410m -
有杆腔面积 2A =4π )(22d D -=4π
(8.0226.5-)244106.2510m --⨯=⨯
活塞杆面积 3A = 1A -2A =13.42410m -⨯
3.3. 计算液压缸在工作循环中各阶段的压力、流量及功率: 表中0F 为液压缸的驱动力。
液压缸工作循环中各阶段的压力、流量及功率见下表 工况
计算公式
F (N )
2P (510Pa ) 1P
(510Pa )
Q (3
10-3m /s )
P(N)
快进 启动
加速 快进
1P =30
A F +∆2P
Q=3A 1v P=1P Q
5556 7029 2778
0 5 5
41.4 57.4 25.7
0.2
0.514510⨯
工进
1P =1
A F +∆2P
Q=1A 2v
P=1P Q
20000 6
57.2
0.12
0.686510⨯
快退 启动 加速 快退 制动
1P =2
0A F
+22P
5556 7029 2778 -1473
0 5
21.7 27.4 15.8 -0.75
0.3
0.721510⨯
3.4. 绘制液压缸工况图
液压缸工况图
4. 拟定液压系统
4.1. 选择液压回路 (1)调速方式的选择
钻孔床工作时,要求低速运动平稳性好;速度负载性好,从图a 中可看出液压缸快进和工进时功率都较小,负载变化也较小,因此采用调速阀的的进油节流调速回路。
为防止工作负载突然消失(钻通孔)引起前冲现象,在回油路上加背压阀。
(2)快速回路和速度换接方式的选择
我们选用差动液压缸实现“快,慢,快”的回路。
图b 进口节流一次进给回路。
(3)油源的选择:
系统特点从图a 可看出快进时低压大流量时间短,工进时高压小流量时间长。
所以采用双联叶片泵或限压式变量泵。
4.2. 液压系统的组合
选择基本回路后,按拟定液压系统图的几个注意点,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图。
图中为
了使液压缸快进时实现差动连接,工进时主油路和回油路隔离,在系统中增设一个单向阀11及液控顺序阀8,在液压泵和电磁换向阀3的出口处,分别增设单向阀9和12,以免当液压系统较长时间不工作时,压力油流回油箱,形成真空。
为了过载保护或行程终了利用压力继电器13。
组合成液压系统图组合的液压系统图。
如图所示。
液压系统图
5. 液压元件的计算和选择
5.1. 确定液压泵的容量及驱动电机的功率: (1)、计算液压泵的工作压力与流量:
进油压力损失为57.2⨯510Pa ,系统采用调速阀进油节流调速,选取进油管压力损失为8510⨯ Pa ,由于采用压力继电器,溢流阀的调整压力一般应比系统最高压力大5510⨯Pa ,所以泵的最高工作压力为
551(57.285)1060.210p P Pa =++⨯=⨯
这是小流量泵的最高工作压力(稳定),即溢流阀的调整工作压力 液压泵的公称工作压力n P 为
5
11.25 1.2560.27510n p a P P p ==⨯=⨯
大流量泵只在快进时向液压缸输出,液压缸快退时的工作压力比快进时大,这时压力油不通过调速阀,进油路较简单,但流经管道和阀的油流量较大,取进油路压力损失为5510⨯Pa ,所以快退时,泵的最高工作压力为
552(15.85)1020.810p p Pa =+⨯=⨯
这是大流量泵的最高工作压力,也是调整控顺序阀7和8的参考数据。
5.2. 液压泵的流量
由图可知,最大流量在快进时,其值为330.210/m s -⨯
333()max 1.150.2100.2310/p Q K Q m s --=∑=⨯⨯=⨯
最小流量在工作时,其值为0.12⨯3310/m s -,为了保证工进时系统压力较稳定,应考虑溢流阀有一定的最小流量,取最小溢流量为0.077⨯3310/m s -,所以小流量泵应取0.197⨯
3310/m s -。
根据以上计算数值,选用公称流量为0.2⨯3310/m s -,0.15⨯3310/m s -;公称压力为80510a p ⨯的双联叶片泵。
5.3. 选择电动机 最大功率出现在快退阶段
53212()
20.810(0.20.15)109710.75
p p P
P Q Q P W
η-+⨯⨯+⨯=
==
最后选用功率为31.110W ⨯的标准型号电机。
5.4. 元件选择
根据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和通过阀的实际流量,选择各液压元件和辅助元件的规格。
5.5. 确定管道尺寸
由于系统采用液压缸的差动连接,油管内通油量较大,实际流量330.510/Q m s -=⨯,取允许流速5/v m s =,则主压力油管d 为
311.310()d m -====⨯
元整取d=12cm ,壁厚查表。
选用1412⨯的10号冷拔无缝钢管。
其它进油管、回油管和吸油管,按元件连接口尺寸,测压管选用43mm ⨯紫钢管。
5.6. 确定油箱容积:
333(5~7)7151010510n V Q m --==⨯⨯=⨯
所选液压元件的说明 编号
元件名称 参数说明 型号
1 叶片泵 P=305
10⨯Pa
PV2R12 2 叶片泵
P=305
10⨯Pa
PV2R12 3 三位五通电磁阀 Q=25L min
35DYF3Y-E10B
4 调速阀 Q=25L min A x Q F- E 1 0 B 5 溢流阀 Q=25L min AF3—E10B
6 背压阀 Q=25L min AF3—E10B
7 液动顺序阀 Q=25L min AF3—E10B
8 液动顺序阀
Q=25L
min
AF3—E10B
9 单向阀 Q=25L min AF3—E10B
10 单向阀
Q=25L min AF3—E10B
11 单向阀 Q=25L min AF3—E10B
12 单向阀 Q=25L
min
AF3—E10B
13 压力继电器 P=305
10⨯Pa PF-B8C 14 压力表开关 P=305
10⨯Pa KF3-E38 1
滤油器 公称流量25L
min
WU-25X180J
6. 管路系统压力损失验算
由于同类液压系统的压力损失值可以参考,所以一般不必验算压力损失值
详细D=W=G 图=纸:三 二 ③ 1爸 爸 五 四 0 六
全 套 资 料 低 拾10快起 。
下面仅验算工进时管路压力损失:
进、回油管长均为L =1.5m ,油管内径d=31210m -⨯。
通过流量Q=0.12⨯310-3m /s ,选用20号机械油,考虑最低工作温度为15c ο,v=1.52cm /s
6.1. 判断油流状态
e R =dv
Q 273.1⨯310=85<2320
流动状态为层流 6.2. 沿程压力损失 进油路上 4.8/min Q L =
5144
800800 1.5 1.5 4.8
0.42101.2
vLQ P Pa d ⨯⨯⨯∆=
==⨯ 回油路上 2.4/min Q L =(液压缸122A A =)
5
244
800800 1.5 1.5 2.40.21101.2
vLQ P Pa d ⨯⨯⨯∆=
==⨯ (如果采用沿程损失公式,结果是一样的)
但由于是差动油缸,所以回油路的压力损失只有一半折合到进油腔。
55
1(0.420.50.21)100.52510P ∑∆=+⨯⨯=⨯
6.3. 局部压力损失
系统采用集成块的液压装置,仅考虑阀类元件和集成块内油路的压力损失。
下表为工进时油流通过各种阀的流量和压力损失。
阀的流量和压力损失 编号 名称
图号
实际流量
Q 310-⨯/603m /s 公称流量
n Q 310-⨯/603
m /s 公称压力损失
n P ∆510⨯Pa
1 2 3 4 5
单向阀
三位五通电磁阀单向行程调速阀液动顺序阀 液动顺序阀
9 3 4 8 6
4.8 4.8 4.8 2.4 2.4
25 25 25 25 10
2 2 5 1.5 5
各阀局部压力损失之和
222554.8 4.8 2.4[2(
)2()0.5 1.5()0.56]108.4310252525
v P Pa ∑∆=⨯+⨯+⨯⨯+⨯⨯=⨯ 取油流取油流通过集成块时压力损失 50.3210J p ∆=⨯
552(8.430.32)108.7510p Pa ∑∆=+⨯=⨯
55(8.430.525)108.95510p Pa ∑∆=+⨯=⨯
这个数值加上液压缸的工作压力和压力继电器要求系统调高的压力(取其值为5 510⨯ Pa ),可作为溢流阀调整压力的参考数据。
51510p p p =∑∆++⨯
式中 1p ——液压缸工进时克服外负载所需压力
1p = 0
1F A = 452000*********
⨯=⨯ 所以 p=(50+8.955+5) 510⨯ =63.955 510⨯ pa
这个数值比估算的溢流阀调整压力值57510Pa ⨯稍小。
因此,主油路上元件和油管直径均可不变
7. 液压系统的发热与温升验算
由图可知,该系统主要工作时间是工进工况。
主要考虑工进时的发热,所以按工进工况验算系统温升。
7.1. 液压泵的输入功率
工进时小流量泵的压力5160.210p p Pa =⨯,流量3310.1510/p Q m s -=⨯,小流量泵功率为
211
160.20.151012020.75
p p P p Q P η⨯⨯=== 工进时大流量泵卸荷,顺序阀的压力损失51.510p Pa ∆=⨯,即大流量泵的工作压力52 1.510p P Pa =⨯,流量3320.1510/P Q m s -=⨯,大流量泵功率2p 为
2p = P p p Q P η2
2 = 21.50.1510300.75
⨯⨯= 双联泵总输入功率i p =1p +2p =1202+30=1232
7.2. 有效功率
工进时,液压缸的负载F=18000N ,取工进速度v= 31.6710/m s -⨯
输出功率
0p =FV=18000x0.00167=30.06
7.3. 系统发热功率
h p = i p + 0p = 123230.061202-=
7.4. 散热面积 A=0.06532v =1.447
7.5. 油液温升
如果采用风冷、取散热系数2025/T C W m C =
0120233.225 1.447h T P T C C A ∆===∑⨯
设夏天室温为300C ,则油温为30+33.2=63.20C ,没有超过最高允许油温(50--70C ο)
8. 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手册.下册:液压传动和气动,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83,《机械设计手册》联合编写组编
2、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液压传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成大先主编
3、机械设计手册.上册:液压传动和气动,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83,《机械设计手册》联合编写组编
4、液压传动,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10,武华,米伯林主编
5、液压传动辅导教材.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6,中央电大《液压传动辅导教材》编写小组编
6、机床液压传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8.2,武华,米伯林主编
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手册.下册:液压传动和气动,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83,《机械设计手册》联合编写组编
2、《液压传动与控制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陈启松主编
3、《液压传动与控制》天津大学出版社,曹玉平主编
4、《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液压传动与控制》《机械设计手册》编委
5、《液气压传动与控制》冶金工业出版社,张平格主编
6、《机床液压传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8.2,武华,米伯林主编
7、《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指导书》合肥工业大学液压教研室
8、《液压系统设计图集》机械工业出版社,周士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