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1-2章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 共6页 ◎ 第2页 共6页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1.21世纪人类正由“化石能源时代”逐步向“多能源时代”过渡,下列不属于新能
源的是( )
A .电力
B .核能
C .太阳能
D .氢能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B .放热反应的△H>0,吸热反应的△H<0
C .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H 为“—”
D .一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H 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反应物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B .升高温度可使放热反应速率减慢,吸热反应速率加快
C .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D .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4.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 .反应物的浓度
B .反应体系内的压强
C .反应物的性质
D .反应物的状态
5.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已知2SO 2(g)+O 22SO 3(g)为放热反应,则SO 2的能量一定高于SO 3的能量
B .已知C(石墨,s)=
C (金刚石,s )△H >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已知H +(aq)+OH -(aq)=H 2O (1)△H=-57.3kJ /mol ,则任何酸碱中和的反应热均为57.3kJ
D .已知2C(s)+2O 2(g)=2CO 2(g)△H 1 2C(s)+O 2(g)=2CO(g)△H 2则△H 1<△H 2 6.已知反应X+Y=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H 的绝对值均正确)( )
A .C 2H 5OH(l)+3O 2(g)=2CO 2(g)+3H 2O(g)△H =-1367.0kJ·mol -1(燃烧热)
B .NaOH(aq)+HCl(aq)=NaCl(aq)+H 2O(l)ΔH =+57.3kJ·mol -1(中和热)
C .S(s)+O 2(g)=SO 2(g)ΔH =-269.8kJ·mol -1(反应热)
D .2NO 2=2NO+O 2ΔH =+116.2kJ·mol -1(反应热)
8.反应2SO 2(g)+O 22SO 3(g)经一段时间后,SO 3的浓度增加了0.4mol /L ,在这段时间内用O 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 /(L·s),则这段时间为( ) A .0.1s B .2.5s C .10s D .5s 9.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 2(g)+O 2(g)=2H 2O(l)△H=-571.6kJ·mol -1 C 3H 8(g)+5O 2(g)=3CO 2(g)+4H 2O(l)△H=-2220.0kJ·mol -1 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和气体共5mol 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 ,则混和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是( ) A .1:3 B .3:1 C .1:4 D .1:1 10.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的影响是( ) A .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1.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

根据在相同时间呢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 A .v(H 2) =0.1mol•L -1•min -1 B .v(N 2)=0.2mol•L -1•min -1 C .v(NH 3)=0.15mol•L -1•min -1 D .v(H 2)=0.3mol•L -1•min -1 12.已知4NH 3+5O 2=4NO+6H 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 3)、v(O 2)、v(NO)、v(H 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A .
54v(NH 3)=v(O 2) B .65v(O 2)=v(H 2O) C .32v(NH 3)=v(H 2O) D .54v(O 2)=v(NO) 13.在密闭容器中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


知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2v(B)=3v(A),3v(C)=2v(B)。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
A .2A+3B=2C
B .A+3B=2C
C .3A+B=2C
D .A+B=C
14.可逆反应mA(s)+nB(g)eC(g)+fD(g)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 的体积分数(C)在不同温度(T)和不同压强(P)的条件下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3页 共6页 ◎
第4页 共6页 A .达到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 的体积分数将增大
B .当平衡后,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化学方程式中,n >e+f
D .达到平衡后,增加A 的质量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5.在一密闭容器中,等物质的量的A 和B 发生反应:A (g )+2B(g)2C(g),反应
达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 的转
化率为( )
A .40%
B .50%
C .60%
D .70%
16.反应2A(g)2B(g)+C(g)△H >0达平衡时,要使v (正)降低,A 的浓度增大,
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压
B .减压
C .减小C 的浓度
D .降温
17.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
平衡的是( )
A .C 生成的速率与C 分解的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 ,同时生成3amolC
C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18.某温度时,反应N 2+3H 22NH 3的平衡常数K=a,则此温度下,NH 323
H 2+21
N 2的
平衡常数为( )
A .a -1/2
B .a 1/2
C .21a
D .a -2
19.将气体A 、B 置于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4A(g)+B(g)=2C(g)
反应进行到4s 末,测得A 为0.5mol ,B 为0.4mol ,C 为0.2mol 。

则:
用反应物A 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
用反应物B 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
用生成物C 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20.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

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Fe2O3(s)+3CO(g)=2Fe(s)+3CO2(g)△H=―24.8kJ•mol-1
②3Fe2O3(s)+CO(g)=2Fe3O4(s)+CO2(g)△H=―47.2kJ•mol-1
③Fe3O4(s)+CO(g)=3FeO(s)+CO2(g)△H=+640.5kJ•mol-1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已知反应A(g)+B(g)C(g)+D(g)△H<0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反应的活化能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2.设反应①Fe(s)+CO2(g)FeO(s)+CO(g)△H=Q1的平衡常数为K1,
反应②Fe(s)+H2O(g)FeO(s)+H2(g)△H=Q2的平衡常数为K2,在不同温度下,K1、K2
(1)从上表可推断,反应①是________(填“放”或“吸”)热反应;
(2)现有反应③H2(g)+CO2(g)CO(g)+H2O(g)△H=Q3
①根据反应①与②推导出K1、K2、K3的关系式K3=_____________;可推断反应③是________(填“放”或“吸”)热反应。

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右移,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

A.缩小容器体积 B.降低温度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设法减少CO的量E.升高温度
②根据反应①与②推导出Q1、Q2、Q3的关系式Q3=_____________;
23.已知反应:CO(g)+H2O(g)H2(g)+CO2(g)
在427°C时的平衡常数是9.4.如果反应开始时,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都是0.01mol·L-1,计算一氧化碳在此反应条件下的转化率。

24.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C2H4(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l),放出1411kJ热量。

(2)1molC2H5OH(l)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l),放出1366.8kJ热量。

(3)2molAl(s)与适量O2(g)反应生成Al2O3(s),放出1669.8kJ热量。

第5页共6页◎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

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

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核能氢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A、电力是传统能源,不属于新能源,正确;
考点:考查常识。

2.C
【解析】
试题分析:A、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或者吸收的热量,错误;B、放热反应的△H<0,吸热反应的△H>0,错误;C、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H为“—”,正确;D、一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时,反应放热,△H为“—”,错误。

考点:考查反应热。

3.D
【解析】
试题分析:A、如果反应物是固体或者是纯液体的话,增大用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什么影响,错误;B、升高温度可使放热反应速率加快,吸热反应速率加快,错误;C、增大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来说,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对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说,无影响,错误;D、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正确。

考点: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4.C
【解析】
试题分析: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选C。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5.D
【解析】
试题分析:A、放热反应表明,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要高,而不是反应以中的一种,在本题中,应该是则SO2的与O2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错误;B、石墨转化成金刚石吸收热量,表明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的高,一般来说能量越低越稳定,错误;C、若反应中除了生成水外还有别的物质如沉淀等生成,或者说生成的水不是1mol,,那么放出的热量就不一定是57.3kJ,错误;D、生成二氧化碳比生成一氧化碳的时候放出的热量多,但是反应热在比较大小时,是带着负号来比较的,所以就有:△H1<△H2,正确。

考点:考查反应热。

6.C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放热反应,从能量的角度来理解应该是: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比生成物的总能量要高,因此选C。

放热反应有时也需要加热来引发反应,比如碳的燃烧。

考点:考查常识。

7.C
【解析】
试题分析:A、燃烧热是指在一定压强下,1mol的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的时候所放出的热量,那么对于水而言,液态才是稳定状态,错误;B、中和热都是放出的热量,而不是吸收的,错误;C、正确;D、反应物与生成物都没有标明状态,错误。

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8.D
【解析】
试题分析:O 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 /(L·s),那么用SO 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8mol /(L·s),又因为SO 3的浓度增加了0.4mol /L ,所以这段时间为: 33()0.4mol L 5()0.08mol L s c SO t s v SO ===//()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9.B
【解析】
试题分析:假定5mol 的全部是H 2(g),则放出的热量为:1429kJ 。

假定5mol 的全部是C 3H 8(g),则放出的热量为:11100kJ 。

现在放出的热量为:3847kJ ,则可以用十字相乘法来求出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十字相乘法:1429 7253 3
3847
11100 2418 1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为:3:1,选B 。

考点:考查常识。

10.C
【解析】
试题分析:减小压强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并且气体化学计量数大的一方,改变的程度大,因此平衡逆向移动。

选C 。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1.B
【解析】
试题分析:N 2+3H
22NH 3;该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2,我们可以将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转化为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我们都转化为用氢气表示的化
学反应速率:A .v(H 2) =0.1mol•L -1•min -1;B .v(N 2)=0.2mol•L -1•min -1;转化为氢气为:
v(H 2)=0.6mol•L -1•min -1;C .v(NH 3)=0.15mol•L -1•min -1转化为氢气为:
v(H 2)=0.225mol•L -1•min -1; ;D .v(H 2)=0.3mol•L -1•min -1,因此选B 。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12.D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反应速率之比:由此可知:D 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13.A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反应速率之比,由此可知:A 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14.B
【解析】
试题分析:A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因此C 的体积分数不会变化,
错误;B 、从图⑴中可以看出,T2对应的线段先拐了,依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可以判断出T2>T1,且可以看出升高温度后C 的体积分数减小,也就是说正向是一个放热的方向,因此,当平衡后,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确;C 、依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可以判断出P2>P1,且可以看出增大压强后C 的体积分数减小,也就是说正向是体积增大的方向,即:n <e+f ,错误;D 、A 是一种固体,量的改变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以及平衡移动的知识。

15.A
【解析】
试题分析:A (g )+2B(g)2C(g),
起始:amol amol 0
转化:xmol 2xmol 2xmol
平衡:(a -x ) (a -2x ) 2x
依题意有:(a -x )+(a -2x )=2x
解之得:x =0.4amol
则这时A 的转化率为:A .40%
考点:考查转化率。

16.D
【解析】
试题分析:A 、加压,是加快反应速率的,错误;B 、减压可以使v (正)降低,且平衡正向移动,A 的浓度减小,错误;C 、减小C 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A 的浓度减小,错误;D 、降温是向着放热方向移动的,正向是一个吸热的方向,因些降温可以降低正反应的速率,还呆以增大A 的浓度,正确。

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7.A
【解析】
试题分析:A 、C 生成的速率与C 分解的速率相等,表明A 的浓度是一定值,不再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达到了平衡状态,正确;B 、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 ,同时生成3amolC ,这种关系始终存在,错误;C 、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也就是说气体的体积是一定的,因此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一个标志,错误;D 、该反应的混合气体的物质量不管平衡与否,始终保持不变,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18.A
【解析】
试题分析:
NH 323H 2+2
1N 2的平衡常数为: 3
1111322222222222333322()()()()11()()()()()()
()()c H c N c H c N k c NH c NH c NH a
c H c N ∙∙====∙,因此,选A 。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常数。

19.(1)0.05mol/(L·s)(2)0.0125mol/(L·s)(3)0.025mol/(L·s)
【解析】
试题分析:4A(g)+B(g)=2C(g)
起始:(4x+0.5)(x+0.4)0
转化:4xmolxmol2xmol
4s 末:0.5mol0.4mol0.2mol
2x=0.2molx=0.1mol
⑴用反应物A 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40.12()0.05/()4mol
L v A mol L s s
⨯== ⑵依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用反应物B 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0.0125/()v B mol L s =⋅
⑶依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用反应物C 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0.025/()v C mol L s =⋅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

20.CO(g)+FeO(s)=Fe(s)+CO 2(g)△H =―218.0kJ•mol -1
【解析】
试题分析:盖斯定律认为,一个反应不管经过什么途径完成,其反应热是不变的,对题中所提供的三个方程式作如下处理:(①×3-②-③×2)÷6就可得到CO 气体还原FeO 固体得到Fe 固体和CO 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CO(g)+FeO(s)=Fe(s)+CO 2(g)△H =―218.0kJ•mol -1
考点: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

21.
(1)放热(2)减小。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升高温度反应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因而该反应中A 的转化率减小。

(3)没有。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途径,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始态和终态的能量,因此对反应热没影响。

(4)增大减小
【解析】
试题分析:
(1)△H <0是放热的反应。

(2)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升高温度反应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因而该反应中A 的转化率减小。

(3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途径,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始态和终态的能量,因此对反应热没影响。

(4)加入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原因是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22.(1)吸热
(2)①K 3=2
1K K 吸DE ②Q 3=Q 1―Q 2 【解析】
试题分析:
(1)对于反应①来说,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依据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那么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可知:正向是吸热的方向。

(2)反应①减去反应②就可以得到反应③:H 2(g)+CO 2(g)CO(g)+H 2O(g)△H=Q 3;因此反应应③的K 3=2
1K K ;从表中的数据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K3的值是逐渐升高的,因此该反应是吸热反应;缩小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平衡不移动;设法减少CO 的量,减小了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右移;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因此选DE ②Q 3=Q 1―Q 2
考点:考查反应热。

23.75.4﹪
【解析】
试题分析:CO(g)+H 2O(g)H 2(g)+CO 2(g)
起始:0.01mol/L 0.01mol/L 0 0
转化: x x x x
平衡0.01-x 0.01-x x x 依题意有:2
29.4(0.01)
x x =-解之得:x=0.754mol 因此一氧化碳在此反应条件下的转化率为:
0.075410075.40.01
⨯=℅℅ 考点:考查平衡常数与转化率。

24.
(1)C 2H 4(g)+3O 2(g)=2CO 2(g)+2H 2O(l) △H =―1411kJ•mol -1
(2)C 2H 5OH(l)+3O 2(g)=2CO 2(g)+3H 2O(l) △H =―1366.8kJ•mol -1
(3)Al(s)+2
3O 2(g)=Al 2O 3(s) △H =―1669.8kJ•mol -1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以下几点:
(1)△H 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后)边,并用“;”隔开。

若为放热反应,△H 为“-”;若为吸热反应,△H 为“+”。

△H 的单位一般为KJ/mol 。

(2)反应热△H 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H 的测定条件(温度、压强),未指明温度和压强的反应热△H ,指25℃(298K )、101KPa 时的反应热△H (绝大多数反应热△H 是在25℃、101KPa 时测定的)。

(3)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H 的数值以及符号都可能不同。

因此,必须注明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气体-g 液体-l 固体-s 稀溶液-aq ),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4)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

对相同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反应热△H 也不同。

如:H 2(g)+1/2O 2(g)=H 2O(g);△H =-241.8KJ/mol2H 2(g)+O 2(g)=2H 2O(g);△H =-483.6KJ/mol 。

普通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既可以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又可以表示该物质的微粒数,还可以表示同温同压时的体积。

(5)相同条件(温度、压强),相同物质的化学反应(互逆反应,不一定是可逆反应),正向进行的反应和逆向进行的反应,其反应热△H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如:2H2(g)+O2(g)=2H2O(l);△H=-571.6KJ/mol2H2O(l)=2H2(g)+O2(g);△H=+571.6KJ/mol
(6)反应热△H的单位KJ/mol中的“/mol”是指该化学反应整个体系(即指“每摩化学反应”),而不是指该反应中的某种物质。

如2H2(g)+O2(g)=2H2O(l);△H=-571.6KJ/mol 指“每摩2H2(g)+O2(g)=2H2O(l)反应”,放出571.6KJ的能量,而不是指反应中的“H2(g)、O2(g)、或H2O(l)”的物质的量。

(7)不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H表示反应进行到底(完全转化)时的能量变化。

如:2SO2(g)+O2(g)=2SO3(g);△H=-197KJ/mol是指2molSO2(g)和1molO2(g)完全转化为2molSO3(g)时放出的能量。

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时,向某容器中加入2molSO2(g)和1molO2(g)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能量为Q,因反应不能完全转化生成2molSO3(g),故Q <197KJ。

(8)反应热的大小比较,只与反应热的数值有关,与“+”“-”符号无关。

“+”“-”只表示吸热或放热,都是反应热。

如2H2(g)+O2(g)=2H2O(g);△H1=-aKJ/mol2H2(g)+O2(g)=2H2O(l);△H2=-bKJ/mol两反应的反应热的关系为a<b,但△H1>△H2
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