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神拳[方案]
形神拳
形神拳集中体现形神兼备的武术本质特点,是长拳类型的武术套路。
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小学和初中学练武术的基础上创编的。
这套形神拳,动作舒展大方、刚劲有力,对培养高中学生的武术意识,发展灵敏、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作用。
演练时配上霍元甲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的音乐,使人感到精神振奋,有利于激发高中学生练习的欲望。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俗话说:神美感心,形美感目,说明了神与形的重要性。
神指内,体现在精神、气、力、功上;形指外,体现在手、眼、身法、步上。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是练好武术套路的准则。
形神拳是由五种步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三种手型:拳、掌、勾;两种腿法:蹬腿、弹腿组成。
套路所选择的素材都是伸展和抡转幅度较大的动作,需要上下肢密切配合。
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有较好的协调、柔韧、劲力等。
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特别是对拳势工整,劲力顺达,舒展大方,动作流畅,刚劲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体现武术的意识和长拳的风格特点。
一、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的理念,结合形神拳套路结构的特点,要求掌握形神拳动作方法,要点,攻防含义;让学生领悟套路的韵味;体现武术的节奏和风格;培养学生善于用脑、用心学武,练武,并能思考“一拳多用”的技击方法,使学生会学武术,会欣赏武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如何理解和贯彻形神拳的教学目标
1.注意与初中教学相衔接
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中均安排了武术教学内容,其中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是重点,也是学好武术的基础。
高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基础不同,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抓好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为学习形神拳打好基础。
2.学会动作,掌握风格特点
根据新课标,形神拳作为选修的内容,授课时数比以往有很大的增加,这就为教好这套动作提供了基础条件。
在教学中,应抓好形神拳基本动作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动作方法,进而体会武术精、气、神,体现其风格特点。
3.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进行思想教育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动作,还要使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热爱祖国,在学习中培养兴趣,树立为祖国强盛而锻炼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形神拳动作方法
预备势:直立抱拳
两脚并拢直立,两手五指并拢,直臂下垂贴靠大腿外侧;目视前方(图10-1)。
两手握拳屈肘抱于腰侧,两肩后展,拳心向上,下颌微收,头向左转,目视左前方(图10-2)。
1.并步抱拳礼
动作要求:
(1)右脚向右后撤一步,同时上体右转90度,两臂从胸前向上绕至两侧,目视左手(图10-3)。
(2)两手经腰间左掌右拳向前推出,抱于胸前,同时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目视两手(图10-4)。
要点:撤步转身与两臂前后分开动作要一致,收腿、抱拳于腰间动作要协调,抱拳礼动作刚柔相济。
2.左、右侧步冲拳
动作要求:
(1)两手变拳收到腰间,左脚向左侧上一步,右脚随即并于左脚;同时冲左拳,目视左拳(图10-5)。
(2)右脚向右侧上一步,左脚随即并于右脚;同时冲右拳,目视右拳(图10-6)。
要点:上步、并腿、冲拳动作要同时完成,动作干净利落、挺胸、立腰、步稳。
3.开步前推双掌,翻掌抱拳
动作要求:
(1)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与肩同宽,同时两拳变掌至体侧斜下方,目视前方(图10-7)。
(2)两臂上举屈肘于两耳侧,目视正前方(图10-8)。
(3)从两耳慢慢向前推掌,手背向上,小指一侧向前,目视两手(图10-9)。
(4)两手前推高与肩平,两手腕内旋翻掌成手心朝上,目视两手(图10-10)。
(5)上动不停两手随即直线收回腰侧抱拳,同时并左脚,目视左前方(图10-11)。
要点:向前推掌时要头正,颈直、挺胸、塌腰、敛臀,眼看两掌,翻掌收抱动作快速有力,眼看左侧。
4.震脚砸拳,马步冲拳
动作要求:
(1)右腿屈膝提于身前,右手握拳外拧于头上;右脚向左脚内侧震踏,两腿屈膝半蹲;同时右拳向下以拳背在体前砸击左掌心,目视右拳(图10-12、图10-13)。
(2)蹬左腿,冲右拳,目视右拳(图10-14)。
(3)左脚下落成马步,冲左拳,冲右拳,目视左右拳(图10-15、图10-16)。
(4)左腿屈膝提于身前,左手握拳外拧于头上,左脚向右脚内侧震踏,两腿屈膝半蹲;同时左拳向下以拳背在体前砸击右掌心,目视左拳(图10-17、图10-18)。
(5)蹬右腿,冲左拳目视左拳(图10-19)。
(6)右脚下落成马步,冲右拳,冲左拳,目视右左拳(图10-20、图10-21)。
要点:提膝与向上拧臂,震脚与砸拳要协调一致。
砸拳时不可低头弓腰,蹬腿要平于膝,支撑腿稍屈,冲拳时拧腰、顺肩、上体正直,马步冲拳要步稳,身正、快速有力。
5.插步摆掌,钩手推掌,弹踢推掌,弓步冲拳
动作要求:
(1)两手下摆至右侧,右腿成过渡横弓步,目视两手(图10-22)。
(2)右腿向左脚后迈一大步成左腿弯曲,右腿伸直的后插步;同时两臂向右、向上、经头前摆至左侧,与肩同高,左臂伸直立掌,右臂屈肘,右掌立于左肘内侧,目视左掌(图10-23)。
(3)上体右转180度成右弓步,两手收回腰间,右掌变钩随转体向后反臂成钩手,钩尖朝上,左掌向前推掌,目视左掌(图10-24)。
(4)重心移至右腿,左腿绷脚尖向前弹踢,左掌收至腰间,同时右钩手变掌向前推击成弹踢推掌,目视右掌(图10-25)。
(5)左腿下落成左弓步;同时右掌变拳收至腰间,左拳从腰间向前冲出,目视左拳(图10-26)。
要点:插步与摆掌要同时完成,转身要圆滑,勾手推掌与弓步动作要协调一致,快速有力。
弹踢与推掌要同时完成。
弓步冲拳动作要与转体、落步与冲拳协调配合。
6.抡臂砸拳,弓步冲拳
动作要求:
(1)左拳变掌向右前下方伸出,上体右转180度成右弓步,目视左掌(图10-27)。
(2)上动不停,向左后转体180度,同时左臂向上、向左、向下绕环至髋高时屈臂外旋,使掌心向上置于腹前;右臂向后、向上抡起下砸,以右拳背砸击左掌心,同时右腿屈膝提起,在砸拳的同时下落震脚成并步半蹲,上体稍前倾,目视前下方(图10-28)。
(3)左脚向前上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冲左拳,目视左拳(图10-29)。
(4)上体向右转体180度,成右弓步,同时冲右拳,目视右拳(图
10-30)。
要点:托臂、绕环转体要协调,砸拳与震脚要同时。
左右冲拳要快速有力,眼随手走。
7.震脚左弓步双推掌,抡臂拍脚,弓步顶肘
动作要求:
(1)身体向右转体90度,同时右脚提起在原地下跺震脚,左脚收至右脚内侧屈膝提起,同时,两拳变掌体前交叉,经头上画弧分开收至腰侧;左脚向前上一步成左弓步,双手从腰间向前推掌,目视前方(图10-31)。
(2)左手经右腋处向下、向前画弧于头前上方,同时右手向上、向后经下往上以右手背击拍左手心,眼随视右掌(图10-32)。
(3)上动不停,右脚向上踢起,脚面绷平,用右手击拍右脚面;目视前方(图10-33)。
(4)前势不停,右腿向右落成右弓步,右臂顺势屈肘,握拳于胸前,同时左臂屈肘,左掌心附右拳面上;随即以右肘尖为力点向右顶出;目视右前方(图10-34)。
要点:转身、跺脚、两臂交叉上举、绕至腰间,动作协调一致,落步与双推掌要同时完成。
抡臂要走立圆,击拍脚要响亮,快速有力,干
净利落。
顶肘时上体、腰、肩动作刚劲有力。
8.歇步冲拳,提膝穿掌,仆步穿掌,虚步挑掌,震脚提膝上冲拳
动作要求:
(1)上体向左转体180度,左脚向右腿后插一步,同时右拳变掌经头上向左下盖掌,掌外沿向前,左掌收回腰间抱拳,目视右掌(图10-35)。
(2)上动不停,两腿下蹲成歇步,同时左拳经右掌上方向前冲出成平拳,右掌变拳收回腰间,目视左拳(图10-36)。
(3)身体左后转,随即左拳变掌,掌心向下,右拳变掌,掌心向上,由左手背上穿出,同时左腿提膝,左手顺势收回右腋下,目视右手(图10-37)。
(4)左脚落地成仆步,左手掌指朝左贴左腿内侧穿出,目视左掌(图10-38)。
(5)上动不停,重心前移,左腿屈膝前弓,右脚蹬地向前上步,成右虚步,同时左手向上、向后画弧成钩手,稍高于肩;右手由后向下、向前顺右腿外侧向上挑掌,掌指向上,高与肩平,目视前方(图10-39)。
(6)上体左转90度,同时右腿屈膝提起,随即下震右脚,提左腿,脚面绷直,脚尖下垂内扣,左掌向右、向下,经面前屈肘收于右胸前,拇指一侧贴胸,掌指朝上。
同时右臂微内旋,屈肘贴身向上冲拳,拳心向左,目视左前方(图10-40)。
要点:撤步与盖掌,歇步与冲拳动作要协调。
仆步要拧腰、转头,上冲拳上臂贴耳,冲拳、转头,拧腰要同时完成。
9.弓步架拳,蹬腿架拳,转身提膝双挑掌
动作要求:
(1)左脚向左上一步,身体向左转体90度,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内旋屈肘向上横架于头前左斜上方,拳心向上;右拳向下经腰间臂内旋向前冲出,拳心向下,眼向前平视(图10-41)。
(2)重心移至左腿,右腿屈膝提起,脚尖上钩向前下蹬踢,高不过膝;同时左臂外旋下压于腹前,拳心向上;同时右拳收抱于腰侧,目视前方(图10-42)。
(3)上动不停,右脚后撤一步还原成左弓步架打姿势(图10-43)。
(4)两拳变掌经头上随上体右转180度摆至右侧;两掌由右向下、向前成双挑掌,同时提左膝,脚面绷平,目视两掌(图10-44)。
要点:落步要轻、稳,弓步与架、冲拳要同时;蹬腿、下压要有力,提膝与挑掌动作路线要清楚,眼随手走。
10.提膝穿掌,仆步穿掌
动作要求:
(1)右掌变拳收至腰侧,拳心向上;左掌向上、向右画弧盖压于身前,掌心向前,同时左腿下落成脚尖点地,目视左掌(图10-45)。
(2)上动不停,左腿屈膝提起,脚尖内扣;同时右掌从腰侧经左臂内向前上方穿出,掌心向上,略高于肩;左掌顺势收至右腋下,目视右掌(图10-46)。
(3)右腿全蹲,左腿向左后铲出成左仆步;右臂不动,左掌由右腋下掌指向前贴身体内侧向左脚面穿出,眼随视左掌(图10-47)。
要点:提膝穿掌支撑腿与右臂要充分伸直,仆步甩头,拧腰、穿掌要同时完成,眼随手走。
11.仆步抡拍,弓步架栽拳
动作要求:
(1)上动不停,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同时右掌向左前下方伸出,掌指向下;左掌屈臂于体前,立掌贴近右臂肘关节上方(图10-48)。
(2)上动不停,向右转体成右弓步,同时右臂由前向上、向后抡臂画弧至右上方,左掌下落至左下方(图10-49)。
(3)上动不停,上体右转,同时右臂直臂向下、向后抡臂画弧至后下方;左臂直臂向上、向前抡臂画弧至前上方(图10-50)。
(4)上动不停,向左转体成右仆步,同时右臂直臂向上,向下抡臂画弧至右腿内侧拍地;左臂向下、向左抡臂画弧停于左上方(图10-51)。
(5)身体上起成右弓步,同时右掌变拳,由下向右、向上架拳于头部右上方;左掌变拳由左向上、向右下栽拳,左前臂内旋,拳面附着在右膝上方,上体左转,眼随视右拳,转视左前方(图10-52)。
要点:托臂走立圆,向上托臂要贴近耳,向下托臂要贴近腿;弓步架栽动作身法要自然。
收势:
动作要求:
(1)左脚向前上一步,同时两拳变掌经头上交叉向两侧打开目视右掌(图10-53)。
(2)右脚收回与左脚并拢,同时两臂屈肘抱拳收于腰侧;头向左转,目视左前方(图10-54)。
(3)还原,两手五指并拢,直臂下垂贴靠大腿外侧,目视前方(图10-55)。
要点:上步和分掌、并步与抱拳协调配合,腿随手动。
(二)形神拳套路分析
1.形神拳套路的特点
形神拳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体现武术的基础动作。
以基本功为例,如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基本腿法等,都是从武术的基础动作和技击的角度编排的。
再以手型为例,如套路中的震右脚砸右拳,马步右左冲拳,震左脚砸左拳,马步左右冲
拳,抡臂砸拳等,体现了“一拳多用”等技击方法。
要完成这些动作不仅要求发力完整,步法灵活,而且手、腿、身、法、步,精、神、气均要协调配合。
对发展学生的柔韧、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机能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套路结构简短,动作精练,动作的起伏转折、快慢停顿过渡衔接自然,有利于教师教,也有利于学生学习领会。
全套动作除起势、收势外,共分4段11个基本组合动作。
全套动作层次分明,相互联系,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有利于学生掌握。
2.形神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1)重点:
套路中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自然。
动作幅度、节奏的把握与处理,攻防含义的理解与眼神的到位。
配音乐练习时的感受与武术精、气、神的体现。
(2)难点:
开步前推双掌,翻掌抱拳;震脚砸拳,马步冲拳;抡臂拍脚,弓步顶
肘;仆步轮拍等动作有较大的难度,也是教学、练习中的难点。
3.形神拳套路中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动作易犯错误指导纠正方法
动作震脚砸拳、马步冲拳。
易犯错误震脚砸拳动作不连贯;蹬腿冲拳重心不稳,力点不明显;马步左右冲拳动作不规范。
指导纠正方法:强调提膝拧臂的同时震脚砸拳,反复体会动作的协调用力,连贯完整;蹬腿时支撑腿稍屈膝,发力点在足跟;马步要做到顶平、肩平、两大腿平、挺胸、塌腰、脚跟外蹬。
动作震脚左弓步双推掌,抡臂拍脚,弓步顶肘。
易犯错误震脚转身弓步双推掌动作不连贯、完整;抡臂不协调,拍脚拨跟,送髋,击拍不响;顶肘时动作不协调,用不上力。
指导纠正方法: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抡臂肩放松,手臂走立圆;击拍时头上顶,直腰,正髋;踢腿要高,脚面绷平;顶肘要以腰带动上体,用肘尖撞击,腰、肩、上体要同时用力。
动作仆步抡拍,弓步架栽拳。
易犯错误仆步抡拍动作不协调、到位,栽拳动作无力。
指导纠正方法:强调抡臂要上贴近耳,下贴近腿,走立圆;拍地要在仆步腿足面上或脚前面,用掌心拍响;架栽拳动作身法要自然,左栽右架要有力,架栽与转头同时完成。
三、教与学策略
(一)组织与方法
传统的武术教学是学生跟着老师练,老师领着为主,其效果并不好。
如何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地学,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武术攻防特点,改变教学组织与方法吸引学生。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武术技术在生活中的用途与方法,给学生以自由想象与练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利用武术的技法,使学生自主学练、合作学练,提倡学生的创造精神;增强自尊、自信以及合作、交往等能力,只有注重组织与方法上的创新、改进,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地投入到学练武术中。
1.通过形神拳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武术的基本动作,如: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基本腿法等,这些基本动作可以通过回忆、放录相,小组互练的方法组织学生练习,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动作记忆,对动作要更严格规范。
2.武术运动的攻防,表现在武术的一拳、一脚、一招、一式上,把它们有机地连在一起,套路中的冲、踢、挑、盖、砸等动作,都是攻的方法;架、格、闪、
挂、扣等动作都是防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明动作的攻防含义,提高学生对武术的理性认识。
根据不同类型的动作和攻防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讲解。
3.为什么通过几节武术课的学习后,有些学生对学习武术的兴趣反而
下降了呢,其主要原因是教师上的武术课和学生们想象的相差甚远。
怎么办, 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功夫的好坏在于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是否正确扎实。
必须紧紧抓住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使身体的力量、协调、柔韧等素质不断提高,才能为武术套路的学练打基础。
第二,任何一名武术名师或武林高手都是通过简单的动作到复杂的难度动作,通过基本功、基本动作的学练,才能一步一步提高。
所以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启发学生,而且要把课堂上的武术击法、攻防举一反三地讲解,试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与社会生活联系运用的武术技法。
第三,教学中运用沙袋、站桩、互动学习和观看优秀运动员的录像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练武术的兴趣,由教师统领课堂变为师生共同探讨、参与,让学生体验学练武术的实际运用。
4.注意运用直观和启示手段。
通过图片、幻灯、教学训练影厅、录像、课件、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力;通过提问、复习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推理等思维方式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把武术的运动技术特点通过各种手段体现在教学中,要注重动作过程中路线方法清晰,无多余动作,静止动作要准确规范。
5.武术教学队形可根据教学班上的人数进行调整如“V”字形,“八”字形,梯字形等。
(二)教法与学法策略
1.形神拳在教学中要突出武术的风格、特点和意识,强调形神拳的运动技术特色。
要求动作规范、身型协调、刚劲有力,手眼相随,整套动作在演练中给人以精
神饱满、动作利索、气宇轩昂的感觉。
使学生外部的形体动作与内部的意向达到统一,力求体现武术的精、气、神。
2.武术十分注意眼神。
这是由于它的健身、技击和审美等特点决定的。
在武术练习中眼神与各种动作配合的方法叫“眼法”。
眼法是体现精神的重要环节。
眼睛与动作配合的方法有注视、随视等。
注视是眼神盯住一定的目标,如形神拳中的提膝挑掌,动作完成后,眼神即凝视前方,把“伺机而动”的内在精神表达出来,这就是“注视”。
随视是指眼神追随运动着的身体某个部位运转,直到动作完毕;如形神拳中的插步双摆掌、转身弓步勾手推掌等。
眼法与动作配合,要以动作的准确性为前提。
3.在武术教学中既要采用分解和完整教学,又要重视运用反馈教学。
正确利用反馈信息是提高武术教学效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反馈包括视觉反馈、语言反馈、本体感觉反馈等。
如,学生在掌握一个新的武术技术动作时,通常不能准确地评价自己的感觉,只有通过反复练习,经常对比,利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才会获得精确的感觉,这就需要视觉的反馈。
建议老师们在武术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
4.武术教学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教学要严谨,措施要得当,讲解要精练,示范要优美、准确,特别要注意武德教育。
5.在武术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尤其是在冬天气候寒冷,关节的灵活性较差,加之内脏器官的惰性较大,故做好准备活动尤其重要。
练
习后,为了有效地消除疲劳,使身体各器官更快恢复到正常状态,应及时放松整理。
(2)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时注意合理选择位置。
武术套路结构复杂,动作方向变化频繁,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时,要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动作,应站在学生视
力最集中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教师站在学生的左前方为宜。
教师站位合理,既有利于组织教学,观察动作,又便于指挥练习、照顾全局。
(3)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由于学生的身体基础、运动技术水平、接受能力不同,出现一些错误动作是正常现象。
教师一经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应及时分析原因,运用正误动作对比、个别教学法,循循善诱,及时纠正,以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
纠正方法酌情而定。
共性的错误动作集体纠正,个别的错误动作个别纠正。
四、教学案例
探索练武的“韵味”练好形神拳
(一)教学目标
通过探索练武的“韵味”这一构思,使学生了解掌握武术“韵味”感受,武术动作与武术意识、武术动作与攻防的结合,并领会武术“韵味”在动作,在身体上的体现,与同学一起共同欣赏,共同实践,在形神拳套路中演示。
(二)教学内容
武术“韵味”在形神拳套路中的体现。
(三)教学步骤
1.教师提示、指导,怎样才能练好形神拳,关键是练出武术的“韵味”。
其一,武术动作是有攻防技击的特点,这是武术区别于体操等运动项目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武术最基本的一种“韵味”。
练武术时,一伸手,一投足,均要有明确的技击含义。
其二,要想练出武术的“韵味”,还必须讲究武术特有的运动节奏。
其三,武术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艺术性很强的体育项目,十分重视眼神,特别注重手到眼到,手眼相随,才能体现形神拳独特的动作激情。
2.学生把整套动作学习完后,要靠自己多体会,和同学一起合作学习,互相欣赏,可采用分组练习,小组讨论互相纠正,提倡每位同学多看、多练、多想,拿自己的动作和优秀的同学进行比较,请教同学,细心琢磨形神拳动作的精神、劲力、节奏和动作正确规范。
3.观看优秀运动员的录相带,以及老师和优秀同学的表演,从欣赏中回味自己的动作、眼神、劲力、攻防是否体现在动作和身形上,然后反反复复练习、体会。
(四)评析
探索练武的“韵味”是自己练好形神拳,增强信心的一个主要部分;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动作,而且学会怎样体会感受动作。
做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改变自己在学练中“花拳绣腿”的动作,并通过
讨论、交流、自主、合作、互动、欣赏、体会等方法和情景帮助、引导学生学练好形神拳。
五、单元教学计划示例
学时
内容
重点
教法措施
1
并步抱拳礼,左侧步冲左拳,右侧步冲右拳,开步前推双掌,翻掌抱拳掌握抱拳礼以及其他动作的运动路线 1.抱拳礼2.配合脚丁步做抱拳礼3.左侧冲拳,右侧冲拳,练习开、并、冲4.推、翻、抱练习
2
震右脚砸右拳,马步左右冲拳;震左脚砸左拳,马步右左冲拳
掌握其动作的协调用力,抓动作的气势 1.这一动作就是少林拳的基本动作
2.做砸、蹬动作
3.做马步左右冲拳
3
插步双摆掌,转身弓步勾手推掌,弹踢推掌,弓步冲拳转身,腿法和步型,力求动作刚柔相济,干净利落 1.插、摆与手和脚的练习
2.收抱、转,解决转体的技术动作
3.弹、推同步完成
4.落步冲拳,完整练习
4
抡臂砸拳,右弓步冲右拳,左弓步冲左拳,震脚右弓步双推掌,抡
臂拍脚,弓步顶肘重视抡砸的协调配合,强调冲步要点,击拍要响,顶肘要力达肘尖 1.原地做抡、砸动作 2.体会冲拳的技术要点
3.震脚的爆发力,声响音重,强调身体的协调用力
4.做抡、拍、顶的练习
5
歇步冲拳,提膝穿掌,仆步穿掌,虚步挑掌,提膝上冲掌步型的工整、规范、准确 1.插、蹲练习,强调动作要点 2.提、穿动作的掌握
3.仆步、虚步步型练习,配合手完整练习
6
弓步架拳,蹬腿架拳,提膝双挑掌,提膝穿掌,仆步穿掌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 1.转、落、架的练习
2.蹬、落、架的练习
3.完整动作练习
4.转、提、挑配合身法和动作的练习
5.提膝穿掌、仆步穿掌的完整动作练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