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铸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
1课程简介《铸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类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铸造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它研究金属-铸型界面相互作用的基本机理和规律及其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型芯砂用原材料的基本性能及其对型芯砂性能的影响,型芯砂性能及其对铸件质量影响的基本规律,型芯砂的配制及其性能控制和检测的基本原理;铸造工艺及工装设计中涉及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浇注系统和冒口的设计、计算,铸造工艺设计及各种工艺装备设计的基本知识。
因此,本课程是使学生掌握金属-铸型界面相互作用的基本机理和规律及其对铸件质量的影响,熟悉型芯砂性能及其对铸件质量影响的基本规律,具有针对铸件特点进行铸造工艺设计、计算及其工装设计、计算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后续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以及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工艺技术知识,也能了解到有关本专业的先进技术及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超前意识,把握好本行业的发展方向。
2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目前的铸造工艺学的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学习心理疲劳。
专业课的授课方式相对基础课程变化较大,学生不易接受,在授课内容和方式上,教师主要是从难点和重点入手,有些案例可能会高于教材,学生不易理解,当课程任务量较大时,学生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情绪萎靡,学习效率下降等情况,进而会出现厌学的情绪。
2学习缺乏动力。
自从分班之后,学生在思想上感到一定的疲乏,对于这么一个成绩相对较差的班级,学习氛围也相对较差,也没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时就出现人懒散,甚至厌学,讨厌上课。
学习动力没有了。
没有学习热情,没有上进心,思想懈怠,把心思大量花费的在享受上。
没有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规划,甚至有学生把学习当成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地自觉地学习习惯。
3学习肤浅,不求甚解。
学生在上大学后,思想松弛,在学习上不注重探索,学生只仅仅只满足于对
铸造工艺学肤浅认知,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的思想。
而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在学习时不善于抓重点和难点,导致学习过程中主次不分,找不到铸造工艺学的特点和无法掌握学习规律。
另外,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认识不足,对专业知识结构没有概念,学习具有盲目性。
4学习自控能力差。
大学是一个与社会接轨的地方,在这里,有着太多的诱惑,只要思想上有所懈怠,享乐主义便会占据上风。
学生上大学后,成绩变差,思想松弛,部分同学整天沉迷于网上聊天、打游戏,这对学生的成绩影响很大。
其主要原因还是学生自控能力差。
5不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在铸造班,只有成绩较好的学生才经常去图书馆阅览、查阅和借阅;一部分学生对图书馆存在猎奇心理,只是想去看看;而一部分则连图书馆是什么样,位于什么位置都不知道。
6纪律性相对较差。
在大学的生活中,学生的各方面虽然得到发展,但一些方面却在弱化,比如,爱睡懒觉、喜欢打游戏等。
这些被弱化的东西延伸到课堂,多课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上课时,学生不能按时到,迟到者数量众多。
正是因为存在以上的一系列问题,显示改革的必要性。
3教改方式一对老师的要求对教师而言,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主导作用。
要使学生学好铸造工艺学,首要在于如何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开设专业基础辅导班。
对铸造班而言,专业基础差,开设专业基础班有利于使学生重新复习基础知识,强化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打破专业隔阂,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教学方式。
2积极创新课堂形式。
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除了老师讲以外,还可以是学生来讲,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
将一些教学内容分配给学生,让学生来教学生。
比如让同学们来讲解铸造工艺参数的选取,零件结构的改进等等。
3充分利用大学的网络教学,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课程。
教学辅导、作业的提交与批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都在网上进行,每个学生必须提出几个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并参与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的讨论,这增加了课堂的宽度与广度,而且还让学生可以随时参与讨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同时还给了比较内向的学生更多的机会,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4加强课堂纪律管理。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有课堂的规则,只有加大惩罚的力度,在学生的心中才会形成纪律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应该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比如每天进行点名,对迟到者也同样进行记录,并与最终的考核挂钩,迟到次数和旷课次数达到上限,通知辅导员与其进行谈话,并进行批评教育,如不知悔改者直接取消考试资格。
5建立课堂讨论。
教师要建立课堂讨论,方法是教师举出案例,让同学们讨论,在热烈的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注意控制讨论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主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让学生唱主角,使问题得到充分讨论,以便集思广益,把案例分析深入、透彻。
创造积极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发言。
同时,通过假设,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比如如对于缸盖,总是存在渗漏,请学生讨论原因及结局措施,要引导学生对产生渗漏的各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是由于缩松缩孔还是气孔的存在,导致产生渗漏,并引导学生分别就缩松缩孔和气孔等提出解决的方案。
在这样的讨论中,可以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更多的企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