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盛世与治世 共43页PPT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 康乾盛世(上)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15级历史班第三组制作
什么是治世与盛世?
治世:儒家的政治概念,意为太平清明之世,与 “乱世” 对 举。《荀子·天论》:“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儒家把政通人和、社会安定之世 称为治世,把政治昏暗、社会动乱之世称为乱世。在中国古 代历史上,从周秦至明清,相继有九个统一的王朝。其间, 王朝治世和盛世的出现,作为历史画卷中的亮点,历来备受 人们的关注。人们谈论的中国古代治世当中,最具典型意义 的应是“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
个世纪的励精图治,终於开创了一代繁盛的局面
即“永宣之治”。自神宗万历中期,乱象环生,
经熹宗至崇祯,终酿成大乱,至清军入关前,已
持续乱了约半个世纪。清入主中原,剿灭李自成、 张献忠两支农民军;扫荡南明势力,花费了近20 年的时间。清朝就是在明末大乱的基础上再建一 代王朝。又经过近70年,终由大乱转为大治。各 个盛世都具有共同特征: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政局稳定,社会久安,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
人口大量增加、手工业发展、疆域扩展
这些治世与盛世 有何共同特点?
皆承前代大乱之后,在新兴王朝上升时期推进至
极盛。西汉在秦朝废墟上重建一代封建王朝,历 170多年“休养生息”后才达到全盛。唐代开元 盛世,是在隋末大乱之后,重新走向大治而出现
的。其间,走过了近百年的曲折道路。明,削平
群雄,驱逐元朝统治者出长城,一统天下,经半
开元盛世
中国唐玄宗在位期间的一段盛世。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励精 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 期,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姚崇、卢怀慎、宋璟、苏颋、张嘉贞、源乾曜是开元前期玄宗精心 选拔的六位宰相,均是通晓治国方略,尽心操劳国事的名臣。玄宗 依靠这些贤臣在稳定政局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
农时。对灾区免除租赋,开仓赈恤。另外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 政府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并通过"互市"换取大批牲畜,用以农耕。 第四,布德怀柔,民族关系密切。对于依附的各族,一般不改变其 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尊重其习俗,任命各族首领以统辖本部。还通 过"和亲"进一步发展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盛世:是指兴旺繁盛的时代。引申:太平盛世;国家繁荣昌 盛、统治集团文治武功到达一定水平的社会现象。《后汉 书·崔駰传》:“何天衢於盛世兮,超千载而垂绩。” 宋 王 安石《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盛世千龄合,宗工四海 瞻。” 清 唐甄《潜书·用贤》:“盛世常见多才,衰世常患 无才。” 自古史家便有公论,能称盛世者,必须达到六条, 一曰国泰、二曰民安、三曰国富、四曰民足、五曰国强、六 曰文昌,这六条才是判定盛世与否的标准,如“唐代开元盛 世(应该包括天宝前期)”,“清代康乾盛世”。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中国汉文帝和汉景帝所统治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 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治世,奠定了其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将汉朝推 上顶峰的基础。
三十税一、重视农桑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 外,至腐败不可食。——《汉书 食货志》
武帝盛世
汉武帝在位54年期间,励精图治,对内广揽人才,创设制度,发展 经济;对外征伐四夷、开通西域,从而使汉王朝走向鼎盛。汉武帝 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富于进取精神的帝王,在我国历史上,他第一次 确立了儒家在国家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第一次实现了中西方 大规模文化交流与融合。
与民休息、主张节俭、兴修水利、军队屯田、广开言路、慎用刑律、 严格用官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 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 最后一个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 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是清 朝统治的最高峰。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 音律,作诗乐,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 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 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汉书 武帝本纪》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
第一,唐太宗君臣论治。唐太宗与大臣们经常议 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原因,经常以亡隋为戒,注 意对人民的剥削压迫要有所节制。 第二,选贤任能,兼听纳谏。 第三,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唐初赋税徭役比隋朝 有所减轻,尤其力役征发,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
南征安南,在地方设置管辖架构,比如东北、西北、
西南设立行省或管理司。[2] 设哈密卫、开设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 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
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 宣宗时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 杨溥、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他们在位期间成为明朝皇帝历史 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后世称之为“仁 宣之治”,比之于西汉“文景之治”。
明成祖时期,完善了文官制度。明太祖时,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 皇帝直接领导六部,因此事无巨细都要皇帝亲自处理,这样皇帝非 常累。明成祖时,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这种 制度影响了明清两朝。
明成祖命人编纂了《永乐大典》。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典籍。它 包容了先秦以来所有经典的书,可以说就是本百科全书。这样的典 籍客观上也备份了那些古籍,使得很多书不至于失传。
建制谏官,恢复谏议制度。完善法制,删辑律令格式,编纂《唐六 典》。农业上静民劝农,检括户口,开垦荒地,提高亩产。设置四 监管理官府手工业,民间手工业也发展迅速。繁荣商业,金融机构 柜房出现,互市与海外贸易发达。
永乐盛世
1421年,明成祖正式将明朝的首都迁到了北京。《明史》描绘朱棣 雄才大略,在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 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