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杭州市萧山区城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杭州市萧山区城南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

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

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

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

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职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

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入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材料三: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

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

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
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

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

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一以摩族猎人为例》)
1. 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B. 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C.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D. 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2. 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哦,香雪
铁凝
①台儿沟这座掩藏在大山深深皱褶里的小村,住着女孩香雪、她的女伴们以及十几户乡亲。

②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在这一分钟里,香雪和女伴们抓紧时间把整筐的鸡蛋、红枣举上火车窗口,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属于姑娘们喜欢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

旅客们爱买香雪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骗人或受骗。

有时香雪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③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

她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

公社中学里的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

她们故意一遍又一遍地问她:“你们那儿一天吃几顿饭?”她不明白她们的用意,每次都认真地回答:“两顿。

”然后叉友好地瞧着她们反问道:“你们呢?”“三顿!”她们每次都理直气壮地回答。

“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又问。

“那不是吗?”香雪指指桌角。

④其实,她们早知道桌角那只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铅笔盒,但她们还是做出吃惊的样子。

每到这时,香
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

这是一只可以自动合上的铅笔盒,很久以后,香雪才知道它所以能自动合上,是因为铅笔盒里包藏着一块不大不小的吸铁石。

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对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同学才敢一遍又一遍地盘问她。

她盯住同桌那只铅笔盒,猜测它来自遥远的大城市,猜测它的价值肯定非同寻常。

三十个鸡蛋换得来吗?还是四十个、五十个?
⑤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旱。

香雪在车站卖东西的时候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一只铅笔盆,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

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如果不是隔着玻璃,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冲动之中,香雪跃上了踏板。

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

这时,车身忽然悸动了一下,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

⑥伴着香雪和女伴们焦急的呼喊声,列车无情地栽着香雪一路飞奔,台儿沟刹那间就被抛在后面了。

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

香雪在西山口下了车,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悄悄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了。

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时,女学生却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还说她住在学校吃食堂,鸡蛋带回去也没法吃。

香雪却觉着她在哄她,难道除了学校她就没家吗?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

⑦现在,香雪一个人站在西山口,目送列车远去。

眼前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

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害怕地缩起身子坐了下来。

在皎洁的月光下,她仔细端详着手中的铅笔盒: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

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舍得严严实实。

现在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⑧她站了起来,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

她想:将来台儿沟的姑娘不用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

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一定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

3. 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出台儿沟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 本文写了一个乡村女孩香雪的故事。

结合④~⑧的内容,在横线上概括故事情节,并在括号里用一个词写出香雪相应的心理变化。

故事情节:_________——香雪发现自动铅笔盒——______________
香雪心理:盼望()()
5. 香雪追求的是铅笔盒,在她看来,铅笔盒(即知识文化)能带给她什么?
6. 从文中看香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7. 你如何看待香雪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保持环境卫生,对于防疫至关重要。

在殷商甲骨文中有大扫除的记载。

《礼记》《治家格言》《周书秘奥造册经》中均强调了保持居室清洁卫生的习惯,同时指出屋宇干净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熏烟蒸洗也是我国古代传统防疫方法。

《周礼·秋官》记载有用莽草、嘉草等烧熏驱蛊防病的方法。

根据出土的竹简我们可以看到,秦时期,凡入城,其车乘和马具都要经过火燎烟熏以消毒防疫。

在敦煌石窟中保存着一幅“殷人洒扫火燎防疫图”,描述了殷商时代以火燎、烟熏方法来杀虫、防疫的情景。

两汉时期是古代瘟疫记录最多的时期,《博物志》中特别讲到有一次长安大疫,宫中皆疫病,汉武帝焚烧弱水西国所贡香丸一枚“以辟疫气”,“长安中百里咸闻香气,芳积九月余日,香由不歇”。

《伤寒杂病论》中详细论述了多种传染性疾病在不同时期的各种治疗方法,熏香便是其中一种防抗和辅助疗法。

空气消毒药方的出现在晋代。

葛洪认为,通过熏烧药物的方式,可以预防疫病;他在《肘后备急方》中首先提出了空气消毒法。

“其后,唐代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这种防疫方法。

明代李时珍常使用蒸汽消毒法。

这个方法在清代也有记载,贾山亭《仙方合集·辟瘟诸方》说:“天行时疫传染,凡患疫之家,将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


佩藏口罩能阻挡细菌、病毒、灰尘和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侵害。

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用丝巾遮盖口鼻。

3至8世纪时流行一种出行帽子,主要用来遮蔽容貌及身体,以避免路人窥视。

流行初期男女均可以穿戴,到了隋唐时主要为妇女使用。

唐代从或则天时期开始,妇人出行开始使用帷帽。

帷帽具有短小、轻便的特点,长仅至颈部,面部也能稍微显露,帷帽的帽裙由纱网制成,也具有透视的功能。

它们的功能是遮阳蔽沙,也具有一定的卫生防护效果。

宋代宋慈《洗冤集录》记载:用麻油涂鼻,或作纸摅子油,塞两鼻孔;仍以生姜小块置口内;遇检,切用猛闭口,恐秽气冲入。

这是讲验尸官验尸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与现代医用口罩防护观念相同。

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

”这样蒙口鼻的绢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1910年至1911年,我国东北大鼠疫中,全权总医官伍连德坚持认为这场鼠疫不是腺鼠疫,而是肺鼠疫,可通过呼吸传染,人际传播是主要渠道。

所以他大规模开展了隔离防疫,并且强制要求佩戴口罩。

他用两层纱布包裹着一块长方形吸水棉而制成了“伍氏口罩”,防疫效果明显。

(节选自陈昀《文物见证抗疫史》,有删改)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熏烟蒸洗防疫法最早出现在西周,《周礼·秋官》记载用药草烧熏驱蛊防病做法。

B.两汉时期是古代瘟疫最多的时期,《博物志》就特别讲到汉武帝时期的长安大疫。

C.葛洪认为熏烧药物可以预防疫病,他在《肘后备急方》中首先提出空气消毒法。

D.唐代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蒸汽消毒法,明代李时珍经常用空气消毒法预防疫病。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熏烟蒸洗法、空气消毒法等陈述,其意在说明中国古代的防疫方法多种多样。

B.从古代丝巾遮盖口鼻到元朝绢布蒙口鼻的陈述,解证口罩可阻挡病毒等侵害。

C.《洗冤集录》与《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表明中国口罩产生的历史较悠久。

D.本文论述中国古代防疫时大量引用历史文献,论证结构呈现鲜明的层进特点。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
A.一些古代书籍强调保持居室清洁卫生,指出屋宇干净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熏香是各种史料和医药典籍中最常见的驱瘟防疫方法。

C.空气消毒法在晋代就已经出现,此法清代贾山亭《仙方合集》上也有记载。

D.伍连德为防止鼠疫传染,大规模开展隔离防疫工作,并且强制要求戴口罩。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甲)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婢侍。

吴玠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②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③,岂大将安乐时?”飞辞不受,玠益敬之。

少嗜酒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

帝初欲为飞营第④,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改动)(注释)①吴玠:人名,岳飞的朋友。

②名姝:有名气的美女。

③宵旰:即宵衣旰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

④营第:建造宅子。

11.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B. 而或长烟一空上下一白
C. 吴玠素服飞吴广素爱人
D. 饰名姝遗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2. 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少嗜酒/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
B. 少嗜酒/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
C. 少嗜酒/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
D. 少嗜酒/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
13. 下列对(甲)(乙)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甲)文①段以“至若”领起,语言骈散结合,格调高亢,节奏明快有力,
B. (乙)文表现了岳飞是一个孝顺、自律、善用人才、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C. (甲)文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

(乙)文通过记录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形象。

D. (甲)(乙)两文体裁各异,但都表现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14. 把“文言文阅读”(甲、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2)飞辞不受,玠益敬之。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吴中书事
杨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唐朝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

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

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传说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

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中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C.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D.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1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君主弃恶向善,改弦更张的规劝之意。

(2)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无数“逆行者”用大爱撑起生命的托付,为全社会树立起一座座道德精神的丰碑。

我们可以用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他们可比日月的精神。

(3)《琵琶行》中,通过侧面烘托极写琵琶女年轻时才貌出类拔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阅读下面的倡议书,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使用“公筷”的倡议书
亲爱的朋友们:
餐桌文明,关乎你我健康。

为防范和减少交叉感染及食源性疾病传播,倡导健康、文明、安全的用餐方式,养成健康、卫生的文明习惯,现倡议如下:
(一)引导使用“公筷”。

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食堂要带头使用“公筷”,加强宣传引导,成为“公筷”使用的引领者。

(二)推行使用“公筷”。

酒店、餐馆、农家乐等要推行使用“公筷”,设置“公筷”标识牌,做到“一人一公筷”“一菜一公筷”。

(三)
安全用餐非小事,一双公筷见文明,让我们共同努力,倡导用餐新风。

xx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x月x日(1)指出并修改关于“公筷”配备表达不当的地方。

(2)仿照(一)(二)格式,请在(三)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不超过60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结合下面两幅图表,补写下面材料文字中的空缺部分。

2016年中国垃圾清运量为20362万吨,同比增长6.0%;2017年中国垃圾清运量为21520.9万吨,同比增长5.69%。

实际上,从2012年起,①___________,预计2018年,_________②。

从垃圾清运量和实际增长来看,___________③。

所以,国家需要在政策上推动垃圾处理,加大生活垃圾清运投入,给环境治理
“减负”。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蒋文明同学一家三世同堂,其乐融融,但也经常会出现观念分歧。

一天,大家围坐一起吃火锅,文明建议妈妈:“我们不应该使用大锅,应该使用小火锅和公筷,避免传染病毒细菌。

”爸爸听到后对文明说:“一家人围着一个大锅吃才热闹。

”妈妈也应和爸爸:“是呀,分开吃显得多生分。

还是大锅吧。

”奶奶笑着对文明说:“明明,你嫌弃我们老了?你爸小时候我还嚼碎东西喂给你爸呢,你爸这不也没生病吗!”这时,边吃饭边看电视的爷爷招呼大家,“你们快来看,中央台正在播放这方面的节目,建议大家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循序渐进地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

还有专家建议将公筷制、分餐制纳入公共卫生管理视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餐桌革命呢。

假如你是蒋文明,你准备怎样劝说亲人响应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和分餐呢?请你以“蒋文明”的身份,在奶奶、爸爸和妈妈中选择个角色给他(她)写一封信,说明你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把握文章中重要概念含义,筛选整合文中信息以及分析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B项,“最终成就自己”无中生有,原文说“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但没有说最终成就自己。

再根据材料二“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等内容可知,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本质上是奉献的,强调社会意义。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理解归纳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

本题要寻找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的依据,其实就是在寻找单车猎人和志愿者
之间的契合点,这又要从“打猎”行为的意义上去寻找。

通过前两则材料可筛选志愿服务的
实质和意义,筛选出“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

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通过材料三可以寻
找单车猎人的行为和意义,筛选出“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

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归纳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这一说法的根据,分析归纳时最后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新型”,主要体现在单车猎人是促进时代发展的新力量。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⑴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

台儿沟连“挂面”“火柴”等常见的生活用品都少见,可见贫穷;“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台儿沟也没有,说明台儿沟的封闭。

划线句子处于文章开头部分,从结构上看,开头段或句子要看其与下文的关系,文章下文香雪为了得到自动铅笔盒独自走了三十里山路,这一情节都与因火车到来姑娘交换物品有一定关联,所以为下文写香雪与自动铅笔盒的故事做铺垫。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的能力。

题目明确要求结合④-⑧段的内容,第④段的心理描写“三十个鸡蛋换得来吗?还是四十个、五十个?”,写出香雪特别想得到自动铅笔盒,内心非常渴望;第⑤段“香雪在车站卖东西的时候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一只铅笔盆,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表现了香雪发现自动铅笔盒时的激动心情;第⑦段写香雪换回自动铅笔盒时的情景,“她仔细端详着手中的铅笔盒”“现在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通过对铅笔盒的细节描写,可见香雪得到自己梦想的东西时的喜悦和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