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同步测试(提高练习)(语文北师大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言》提高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给.予(gěi)叱咤.(chà) 长篙.(gāo) 挥斥方遒.(qiú)
B. 憎.恶 ( zèng) 冰屑.(xiè) 谒.见(yè) 忸怩.不安(nì)
C. 骨髓.(suǐ) 青苔.(tái) 淬.火(cuì)芳草菲.菲(fēi)
D. 颓圮.(pǐ) 沉淀.(dìng) 消散.(sàn) 溯.流而上(sù)
2. 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B.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C. 采之欲谓谁?所思在远道。
D. 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何其芳曾这样评价冯至早期的诗作:文字并不太加修饰,却表达出来了一种沉重的浓郁的感情。
B.北京时间1月23日凌晨,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朝鲜发射卫星问题的第2087号决议。
该决议要求朝鲜不得再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
C.尽管西方人也普遍奉行物质主义,但宗教价值观、成熟的监管框架和法治对于界定什么是可以接受的商业行为起到一定作用是无疑的。
D.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0后”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
4. 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梅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________。
A. 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B. 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但它比梅花素雅。
C. 梅花比雪花芬芳,雪花比梅花素雅。
D. 雪花比梅花素雅,但它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5. 下列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老人家,您今年芳龄几何?
B. 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C. 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提点修改意见。
D. 昨天我在自修教室丢失了一本《英汉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二、阅读下列诗歌,回答第6-8题: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6. 有人说这首诗是一幅“乡村秋景图”,为什么?
7.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中“游戏”一词有何表达作用?
8. 请就本诗语言和内容特点,进行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
一、
1.C【解析】A.给jǐ,咤zhà B.憎zēng ,怩ní,D.淀diàn。
2.B【解析】A.雀—鹊,C.谓—遗,D.觞—殇。
3.A【解析】B项,缺少介词,在“通过”后面加“关于”。
C项,结构混乱,在“作用”后加逗号,然后加“这”。
D项,成分残缺,在“目标”后加上“的地方”。
4.C【解析】本题考查用语的简明、连贯与衔接能力。
语段衔接,要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
找突破口,用排除法。
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本题前句先陈述的是梅花,所以要填入的句子应承接上句。
其次,前句用“各有所长”总起,接句应顺承上句,肯定其长处。
故选C。
5.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清楚语言得体的表现,比如语体色彩、褒贬色彩、场合不同等等。
A“芳龄”用于年轻女子。
B“忝列”是自谦之词。
D“从速交还”语气强硬,缺乏礼貌。
故选C。
二、
6.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洌,暗示这是在秋天。
【解析】从天气特点、自然景物特征以及农家特色入手,找出关键信息。
7. “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解析】“游戏”的原意指的是玩耍或娱乐活动,这里将渔人在船上捕捞说成“游戏”,自然有一番深意,那就是为了表现某种心境。
8.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
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
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解析】语言上可以从写作角度(感官)、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方面考虑,内容特点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农人悠闲惬意的生活状态)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乐在其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