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化学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中化学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
分类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 纯净物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
C. 混合物肯定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D.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B. 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
C. 溶液中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D. 向煮沸的蒸馏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Fe(OH)3胶体
3.下列解释与胶体无关的是()
A. 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豆制品厂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C. 水泥厂用先进的电除尘技术除去空气中的粉尘
D. 洪灾发生地的农民用明矾净化河水作为生活用水
4.下列分散系的分散质颗粒直径最大的是()
A. 盐酸
B. 氢氧化铁浊液
C. 淀粉溶液
D. 硫酸铜溶液
5.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B·古迪纳、斯坦利·惠廷汉和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开发锂离子电池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锂电池正极材料用到的钴酸锂(LiCoO2)属于()
A. 氧化物
B. 酸
C. 碱
D. 盐
6.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只取烧杯内的液体进行分析,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A. 滴入几滴碘水,溶液变蓝色
B. 滴入几滴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C. 光束通过时可产生丁达尔现象
D. 烧杯内半透膜外的液体不导电
7.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硫酸、纯碱、石膏
B. 氢硫酸、烧碱、绿矾
C. 碳酸、乙醇、醋酸钠
D. 磷酸、熟石灰、苛性钾
8.将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破损的是( )
A. 加碘水变蓝
B. 加入碘水不变蓝
C. 加硝酸银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D. 加氯水不变为蓝色
9.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许多物质,下列物质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A. 硫酸铵
B. 二氧化碳
C. 生石灰
D. 乙醇
10.下列分散系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食盐水
B. 豆浆
C. 石灰乳
D. 硫酸铜溶液
11.对物质进行分类是中学生必须要学会的方法。

下列各物质在分类上正确的是()
A. 白磷、白糖、白糕属于单质
B. 纯碱、烧碱、泡花碱属于碱
C. 盐酸、硝酸、磷酸属于强酸
D. KCl、FeSO4、NaHSO4属于盐
12.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A. CaO
B. Ca(OH)2
C. CaCO3
D. CH4
13.已知由AgNO3溶液和稍过量的KI溶液制得的AgI胶体,当它跟Fe(OH)3胶体相混合时,能析出AgI和Fe(OH)3的混合沉淀,由此可知()
A. 该AgI胶体进行电泳时,胶粒向阳极移动
B. 该AgI胶体带负电荷
C. 该AgI胶粒带正电荷
D. 该AgI胶体是电解质
14.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酸性氧化物都可以跟强碱溶液反应
B. 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D. 能跟酸性氧化物反应的物质一定不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
15.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
A. FeCl3溶液
B. 2mol·L−1 NaOH的溶液
C. 2mol·L−1 MgSO4的溶液
D. 2mol·L−1 H2SO4的溶液
16.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美景仙境,其本质原因是()
A. 夜里的月色本身就很美
B. 颗粒直径约为1nm~100nm的小水滴分散在空气中
C. 光线是一种胶体
D. 雾是一种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17.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次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
A. 硫酸、纯碱、孔雀石[Cu2(OH)2CO3]
B. 硝酸、烧碱、绿矾[FeSO4·7H2O]
C. 醋酸、乙醇、碳酸钙
D. 盐酸、熟石灰、苛性钠
二、综合题
18.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

(1)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继续煮沸至________,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2)向Fe(OH)3胶体中加入某种溶液,出现沉淀,继续滴加该溶液后沉淀溶解。

滴入的溶液可能是_________。

A.NaOH溶液
B.稀H2SO4
C.Na2SO4溶液
D.乙醇溶液
(3)区分胶体和溶液常用的方法叫________,分离胶体和溶液常用的方法叫________。

19.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时,液体变为红褐色,得到的是Fe(OH)3胶体。

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
(1)请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用一束光照射此液体,可以看到有光亮的通路,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_______。

(3)将Fe(OH)3胶体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做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加深,这种现象叫________。

(4)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可以看到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因为胶体发生了________,继续滴加稀硫酸直至过量,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0.“分类研究”是重要的学习与科研方法。

请按要求填空。

完成下列树状分类图,并将Fe、H2、NaHCO3、Ba(OH)2四种物质填入分类图。

(1)图中各序号对应的物质类别(或物质)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⑥________;
(2)分别写出H2SO4与Ba(OH)2、H2SO4与NaHC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1.“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或者是水溶液),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碱中和反应的有________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3)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A 14.【答案】A 15.【答案】D 16.【答案】B 17.【答案】B
二、综合题
18.【答案】(1)饱和FeCl3;溶液变成红褐色
(2)B
(3)丁达尔效应;渗析
19.【答案】(1)FeCl3+3H2O △
_
_
Fe(OH)3(胶体) +3HCl
(2)丁达尔效应
(3)电泳
(4)聚沉红褐色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20.【答案】(1)单质;氧化物;NaHCO3
(2)Ba2++2OH-+2H++SO42-=2H2O+BaSO4↓;HCO3-+H+=CO2↑+H2O 21.【答案】(1)2;1;Na2CO3;CO32﹣+2H+=CO2↑+H2O
(2)⑥⑪;③⑩
(3)③→⑥→⑩→⑦→⑪→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