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开辟新航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也小。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C )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
新航路是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开辟的,如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地圆说等技术和理论上的突破,所以人类文明在新航路开辟前未超出地域限制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不具备跨区域交往的客观条件。
2.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D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题干的总结实质上说出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即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资本家需要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故选D项。
3.某历史网站上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决定因素,下面是其中的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C )
A.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B.大批航海冒险家的涌现
C.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人文、地理学的进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A、B、D三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C项是内在的根本原因。
4.墨西哥的征服者迪亚士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废除了印第安人中间的盲目崇拜和
其他令人憎恶的东西之后,上帝保佑了我们的努力,我们给男人、妇女和所有征服后出生的孩子施洗礼,要不然他们的灵魂可能已下到地狱。
”材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 C ) 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
C.宗教因素D.技术因素
解析:题干关键信息“废除了……盲目崇拜……”“上帝”“洗礼”“灵魂”等,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因素,C项正确。
5.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抱怨说:“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个银币,现在十个银币还不够。
”这说明西班牙出现了( C )
A.商业危机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经济危机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迁移理解能力。
16世纪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西班牙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金银,引发了价格革命,物价飞涨,致使材料中的现象出现,故选C项。
6.1580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说:“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去进货和长途奔波了,黄金像水一样直往口袋里流,挡都挡不住。
我打算投资办个工场再赚它一把。
”材料主要反映了( B )
A.荷兰发达的航运业
B.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
D.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解析:“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去进货和长途奔波”反映出欧洲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一变化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商业革命的表现。
7.“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
”这主要是由于( B )
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
B.其探险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生活状态,促进了世界各民族联系
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D.其探险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开辟了新航路,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生活状态,促进了世界各民族联系,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B 项正确。
A、C两项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
D项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
8.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倍。
这一现象导致了( B )
A.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国 B.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 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出欧洲物价上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这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项正确。
9.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 REPERTA)。
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B )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罗盘”和世界地图可以判断新发现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
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是在公元1世纪,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的隔绝状态,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故B项正确;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指的是文艺复兴,与题目时间和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指的是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0.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
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A ) 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
解析:材料实际上强调的是要用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来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这个角度来说,其使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故A项正确;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是
站在西欧的角度,是一种西欧中心论的反映,故B项错误;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也是站在西欧的角度,是一种西欧中心论的反映,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故D项错误。
11.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 A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解析:殖民者发现美洲后,掠夺美洲的财富,屠杀印第安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拉开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所以“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是指殖民掠夺的后果,A项符合题意。
12.“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从这一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C )
A.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
C.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原始积累加速,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解析: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领域的一种变化,与新航路的开辟无关,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金、香料、珠宝是西班牙人和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另一个重要动因。
由于《马可·波罗行记》中关于中国与日本的财富无穷的神话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的无限遐想。
材料二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
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
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
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动力因素。
(6分)
传播宗教;追求黄金、香料、珠宝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列举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远航尝试,并概括其积极影响。
(20分)
远航尝试: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远航非洲,发现好望角;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到达印度;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到达西印度群岛,发现美洲;1519~1522年,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积极影响: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促进了西欧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解析:第(1)问,“动力因素”抓住“传播上帝福音”“寻找黄金”等材料信息概括即可。
第(2)问,首先要清楚“伊比利亚半岛国家”是指西班牙、葡萄牙,然后列举其航海活动;“积极影响”从世界的整体性、经济、思想和社会转型等角度概括即可。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源于明代中期的钱铺、钱庄、银号等金融机构,即对城乡居民及工商业经营者发放贷款。
到明末清初以后,由单纯的从事银钱兑换的货币经营资本,开始向高利贷资本转化。
其业务由银钱兑换发展到兑换、放款、存款、开发钱票、开展汇兑等多种业务,形成一个多种业务的、综合性的金融机构。
其资本规模也得到相当的扩张,合伙制也在钱铺、钱庄、银号经营盛行。
尤其是到了乾嘉以后,这种发展之势更加明显。
清末,银行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材料二早在13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一些富有的家庭为方便经商,纷纷设立了私人银行,如佛罗伦萨的巴尔迪银行、佩香贾银行、麦迪西银行和热那亚的圣乔治银行。
在16世纪下半叶,由政府担保的公共银行开始大规模地兴建起来,1552年的巴勒莫和那不勒斯银行、1586年的热那亚银行、1587年的威尼斯银行、1593年米兰圣安布罗焦银行、1597年的米兰银行、1605年的罗马银行、1609年的阿姆斯特丹银行,以及1619年的汉堡银行等相继建立,进一步促进了欧洲的金融制度发展。
所有这些公共银行,都是储蓄或转账银行。
一般而言,他们接受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贷款,但都禁止向私人个体发放贷款。
1694年英国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第一个资本主义股份银行,它是现代银行的标志。
根据英王特许成立,股本120万镑,向社会募集。
成立之初即取得不超过资本总额的钞票发行权,主要目的是为政府垫款。
——摘编自(美)金德尔伯格
《西欧金融史》
(1)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的金融机构与13~17世纪西欧银行的共同之处。
(10分)
背景相同,商品经济、长途贩运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
性质相似,都具有近代银行的某些属性。
态势相似,都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清时期的金融机构与西欧银行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16分)
特点:前者私人经营,后者由私人经营发展到政府担保的公共银行;前者只经营国内业务,后者开展国际业务;前者主要为私人服务,后者主要为政府服务,禁止向私人发放贷款;前者为合伙制,后者为股份制;前者发展缓慢,鸦片战争后才发展为近代银行,后者出现较早,17世纪末就已经出现。
成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专制制度。
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对城乡居民及工商业经营者发放贷款”和材料二中“意大利一些富有的家庭为方便经商,纷纷设立了私人银行”得出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据材料中描述的经营方式可知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2)问,第一小问,明清金融机构,从材料一中“源于明代中期的钱铺、钱庄、银号等金融机构,即对城乡居民及工商业经营者发放贷款”“其资本规模也得到相当的扩张,合伙制也在钱铺、钱庄、银号经营盛行”“清末,银行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三句话概括其特点;西欧金融机构,根据材料二中“在16世纪下半叶,由政府担保的公共银行开始大规模地兴建起来”“他们接受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贷款,但都禁止向私人个体发放贷款”“1694年英国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第一个资本主义股份银行,它是现代银行的标志”三句话概括。
第二小问,主要从中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