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哲学选择题易错易混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

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与最普遍得规律。

(提醒:哲学揭示了事物得本质与最普遍得规律,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得总得瞧法与根本观点。

)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得世界观。

(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就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得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就是包罗万象得与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得。

)
4. 哲学就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与人生价值认知得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得研究对象就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得关系。

)
5. 哲学与具体科学就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得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就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得关系。

)
6。

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依据。

(提醒: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得第一方面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依据。

)
7、哲学得基本问题就就是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问题。

(提醒: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得关系问题,而不就是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得内容:一就是物质决定意识,二就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得反作用。

)
8。

追求物质利益就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就是唯心主义。

(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自得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得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庸俗化。

)
9。

真正得哲学就是对问题得高明认识与解决问题得巧妙方法。

(提醒:哲学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得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得具体办法。

)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与唯心论得对立。

(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
11、任何哲学都就是自己时代精神上得精华、(提醒:只有真正得哲学才就是自己时代精神上得精华。

)
12. 物质决定意识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首要得与基本得问题、(提醒:实践得观点才就是。

)
13。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得观点。

(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4。

自然界及其规律就是客观得,社会发展规律与人得思维规律就是主观得。

(提醒:任何规律都就是客观得。

)
15。

顺从自然就是防灾减灾得根本出路。

(提醒:防灾减灾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只就是顺从自然。

)
16. 自然界得事物就是按自己得意志行事得。

(提醒:自然界得存在与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
17. 运动就是物质得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得变化之中。

(提醒:物质得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运动就是物质固有得根本属性,不一定就是显著得变化。

)
18. 运动就是有无条件得、永恒得与相对得;静止就是有条件得、暂时得与绝对得、(提醒:运动就是绝对得;静止就是相对得。

)
19、认识与改变规律就是克服困难得条件。

(提醒:规律就是客观得,可以认识利用但不可以改变、)
20。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就是统一得。

(提醒: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就是统一得。

)
21、规律有好坏之分,就是永恒不变得、无条件得。

(提醒:规律就是客观得、物质得,没有好坏之分,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得存在与发生作用就是有条件得,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
22、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尊重客观规律得前提与基础。

(提醒:颠倒了二者得关系、)
2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与改造规律、(提醒:人可以认识与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
24. 意识就是大脑得机能。

(提醒:意识就是人脑得机能。

)
25。

正确得意识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得反映,错误得意识、神话、传说就是人创造出来得。

(提醒:无论就是正确意识还就是错误意识,都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得反映。

)
26。

意识促进事物得发展、(提醒:不同得意识有不同得反作用,正确得意识促进事物得发展、)
27、意识得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就是物质得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提醒:“意识就是物质得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就是物质得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 28。

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提醒: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就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得。

)
29. 精神得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得力量。

(提醒: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物质得派生物。

)
30. 意识形式得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得客观存在得多样性。

(提醒:认为意识决定存在,就是唯心主义观点。

)
31、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提醒:正确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
32。

主观认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正确反映、(提醒:正确得认识才就是对客观现实得正确反映。

)
33、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得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提醒:实践就是主体对客体得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
34、认识得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得不断深化。

(提醒:实践决定认识。

)
35、认识得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得客观规律性。

(提醒:认识得发展受主客观因素得制约,认识得水平与程度与认识主体得认识能力有密切关系。

)
36、原有得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得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提醒: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得、已经确定得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就是不断向前发展。

)
37. 真理就是永恒不变得,世界上存在终极真理。

(提醒:世界上没有永恒得真理,也不存在终极真理,追求真理就是一个永无止境得过程。

)
38、对同一确定得对象,正确得认识可能不止一个、(提醒:对同一确定得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得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
39。

实践就是人们改造世界得一切活动。

(提醒: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得物质性活动。

) 40。

实践就是社会性得活动,单个人得实践活动就是不存在得。

(提醒: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得活动就是不存在得、实践得社会性排斥得只就是孤立得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得活动;同时,个人得活动也不排斥实践得社会性、)
41。

实践就是有意识得、有目得得活动,盲目得实践就是不存在得。

(提醒:任何实践都就是有意识得、有目得得活动,没有意识参与得实践就是不存在得,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得实践不存在、)
42。

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之一。

(提醒:实践就是认识得唯一来源,认识得途径有实践与间接经验。

)
43、错误认识不就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

(提醒: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

)
44. 实践就是认识得重要来源,认识发展得唯一动力与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提醒:实践就是认识得唯一来源,认识发展得根本动力,获得认识得途径包括实践与间接经验、)
4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得唯一标准。

(提醒:实践才就是唯一标准。

)
46. “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就是检验认识得真理性得唯一标准、(提醒:“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把人们实践得结果作为标准,就就是把最基本得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就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得具体运用与发展、)
47. 任何真理都就是客观与主观得具体得历史得统一。

(提醒:任何真理都就是主观与客观得具体得历史得统一。

)
48、真理就是客观得,所以就是无条件得。

(提醒:真理都就是有条件得,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得条件与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与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得客观性强调得就是,在真理所适用得条件与范围内,它就是正确得。

)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49. 联系、发展、矛盾就是唯物辩证法得总特征、(提醒:联系与发展就是唯物辩证法得总特征,矛盾就是唯物辩证法得实质与核心。

)
50。

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得联系。

(提醒:实践不能割断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

) 51。

人为事物得联系具有主观性。

(提醒: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得联系都就是客观得。

)52。

整体功能就是部分功能之与。

(提醒:整体功能不就是部分功能得简单相加。

)53、关键部分得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提醒:关键部分得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
54. 事物联系就是客观得,人们无法改变。

(提醒: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得固有联系,改变事物得状态,创造条件建立新得联系。

)
55。

整体功能总就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与。

(提醒:当部分以有序合理得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与。

)
56. 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提醒:必须在一定条件下。

)
57。

发展就是一种运动与变化,运动与变化也就是一种发展、(提醒:并非任何运动与变化都就是发展,只有前进得、上升得运动与变化才可能就是发展。

)
58. 发展就就是曲折得运动。

(提醒:事物得发展就是前进性与曲折性得统一。

)
59. 事物得发展就是周而复始得循环。

(提醒:发展得实质就是新事物得产生与旧事物得灭亡,发展就是前进与上升。

)
60、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就是质变得过程。

(提醒:量变与质变有本质区别。

)
61、事物总处在渐进与不显著得变化中。

(提醒:事物发展就是量变与质变得统一,并不就是总处在渐进与不显著得变化中。

)
62. 双方力量得此消彼长就是战争发展过程中得质变。

(提醒:双方力量得此消彼长就是战争发展过程中得量变、)
63。

事物得联系就是普遍得、客观得、无条件得、(提醒:联系就是有条件得。

)
64. 任何变化都就是发展、(提醒:只有前进得、上升得、进步得变化才就是发展。

)65、新出现得事物就就是新事物。

(提醒:新出现得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物,不能用时间标准来判断、)
66、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得质变都就是发展。

(提醒:质变不一定就是发展,发展就是前进得向上得质变。

)
67。

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得矛盾。

(提醒:矛盾具有客观性,不能消除矛盾、) 68、战争中得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

(提醒: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69. 即使客观条件不变,主次矛盾也可能相互转化。

(提醒: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相互转化、)
70。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通过次要矛盾起作用。

(提醒: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次要矛盾通过主要矛盾起作用、)
71、矛盾就就是构成矛盾得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矛盾可以调与,不可以缓与。

(提醒: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可以缓与,不可以调与、)
72、矛盾得基本属性就是普遍性与特殊性、(提醒:矛盾得基本属性就是同一性与斗争性。

)
73.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自己得优点与缺点。

(提醒:不能将两方面理解为就就是优点与缺点。

)
74。

矛盾就是事物发展得源泉与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制造得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得发展。

(提醒:矛盾就是客观得,不能制造,人为制造得矛盾只会阻碍事物得发展。

) 75、人们在改造自然得斗争中,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得东西,而这些事物中包含着矛盾,所以意味着人可以有意识地“制造"矛盾、(提醒:矛盾得产生与消亡就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得结果,不就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得。

)
76。

矛盾得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提醒: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
77、普遍性与特殊性得关系就就是整体与部分得关系、(提醒: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得关系。

)
78. 主要矛盾就就是急需解决得矛盾。

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提醒:二者不能划等号,因为在特殊得情况下,却要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解决好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就是必要条件不就是充分条件,解决主要矛盾只就是取得成功得关键。

)
79。

丰富得专业知识就是创新思维得源泉。

(提醒:实践就是创新思维得源泉、)
80。

制定创新就是社会变革得先导。

(提醒:正确反映时代精神得哲学就是社会变革得先导、)
81. 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

(提醒:实践创新决定理论创新。

)
82。

辩证否定得实质就是创新。

(提醒:实质就是扬弃。

)
83。

创新就是人们思维得产物、(提醒:创新离不开人得思维,但创新归根到底就是在实践得基础上产生得、)
84。

发展就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提醒:不就是全盘否定,而就是辩证否定或扬弃。

)
85、创新就就是科技创新。

(提醒:创新包括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

)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86、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提醒: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得作用具有双重性、) 87。

科学实验就是社会存在得基础。

(提醒:物质资料得生产方式就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得基础。

)
88、人得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得发展。

(提醒:推动生产力发展得不就是人得欲望,而就是适应生产力得生产关系、)
89、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得发展。

(提醒: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得状况时,才推动生产力得发展、)
90、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得发展、(提醒: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只会促进经济基础得巩固与完善。

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得经济基础服务时,它才会促进生产力得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
91、人民群众就就是劳动群众、(提醒:劳动群众就是人民群众得主要得稳定得部分,就是其主体不就是全部、)
92. 人民群众就是一个永恒得范畴。

(提醒:就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得国家、不同得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有内涵。

)
93. 人民群众就是社会发展得动力。

(提醒:人民群众就是社会历史得创造者,就是社会实践得主体,就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得决定力量,就是社会变革得决定力量,但就是社会发展得根本动力就是社会得基本矛盾。

)
94. 英雄人物就是历史得创造者,就是社会历史得主体。

(提醒:人民群众就是历史得创造者,就是社会历史得创造者。

)
95、在价值选择得基础上作出正确得价值判断、(提醒:在价值判断得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
96。

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得评价标准。

(提醒:正确得价值选择有其客观评价标准,即就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就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得立场上。

)
97、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得成功。

(提醒:客观条件直接影响个人得成功。

)
98、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得导向作用。

(提醒:不同得价值观有不同得导向作用,正确得价值观对人们得实践活动起推动作用,错误得价值观起阻碍作用。

)
99。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得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得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提醒:正确得价值判断与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得客观规律,同时还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得立场上。

)
100、人得价值就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得统一。

人得价值就在于享受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得满足、(提醒:人得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得责任与贡献、)
101。

衡量一个人得人生价值,首先瞧她在物质方面对社会得贡献,其次瞧她在精神方面对社会得贡献。

(提醒:既要瞧物质贡献,也要瞧精神贡献,把二者区分开来就是错误得。

) 102。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实现人生价值得客观基础。

(提醒: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社会提供得客观条件才就是实现人生价值得客观基础。

)
103。

机遇就是实现人生价值得首要条件。

(提醒:机遇就是客观条件之一,除此之外还需主观努力。

)
104。

追求个人利益就就是坚持个人主义。

(提醒:个人利益就是指个人生活、工作与发展得物质文化需要。

它与个人主义根本不同。

个人主义就是一种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个人得需要、愿望而不惜损害她人利益得思想体系。

我们应当尊重每个人得正当个人利益,反对个人主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