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与孩子做有效沟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如何与孩子做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

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

在孩子小的时候, 许多父母会通过讲故事、唱摇篮曲来哄孩子入睡, 可等孩子长大了,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却变得越来越少了。

缺少沟通的生活是枯萎的生活, 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是情感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

沟通真的变得困难了吗
如果在孩子入睡前我们能一起坐下来清理一天的“垃圾”, 不让忧愁过夜, 这是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呢?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 “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 就是与孩子谈话。

我深信世界上好的教育, 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

”如何做有效的沟通, 是我们需要学习与探讨的。

沟通之前的态度
父母看待孩子的态度,是沟通前最重要的,是朋友还是孩子.看待孩子的眼光,是赞赏的宽容的还是挑剔的.
都需要家长在跟孩子在沟通之前的应该打好的心理基础..
沟通的技巧
常听不少父母抱怨: 现在的孩子真是很不象话, 好好地同他讲道理, 他却不以为然, 道理比你还多, 有时还把我们父母的话看成是没有意义的唠叨, 总之一个字——烦!父母为孩子烦, 孩子嫌父母烦。

这样, 父母和孩子能坐下来交流才怪!
但问题出在哪里?这是问题孩子的问题, 还是父母的问题, 还是沟通方法的问题?
也许孩子不是一点问题没有, 但更多的问题可能出在父母身上。

父母内心的担忧语气的急促, 使谈话变得不讲究方法和效果而只有情绪的宣泄, 如此, 便容易使听者产生排斥、逆反心理, 沟通被迫受阻。

尊重和信任是沟通的前提, 交流只能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和完成。

这一基础意味着沟通双方是平等的, 代表着彼此是可以相互接纳的。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 树立自己的威信。

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 一问三不知的家长, 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 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 但不一定经常沟通。

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 忽视亲子教育。

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 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 不断学习, 提升教子能力, 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父母再忙,形象不要缺席.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 不求高档, 但求氛围, 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 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少在家中接待。

还有, 就是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 父母不要经常打架、吵闹, 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四、无条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

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

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 父母首先要做到。

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 尽量地包容缺点, 用放大镜看孩子, 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 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

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

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

切记: 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 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赞美要表达出来,赞美要多用描述性赞美,根据事实根据,这样才能让孩子明白他是因为做对了这样一件事情,才得到的赞美.批评不要当众,要就事论事.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 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赏识才能成功, 抱怨导致失败。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七、平等相处
小明已经5岁了, 在家里, 父母叫他做事情时常常会这样说, “去把杯子拿来”, “把报纸拿来”, “赶快去弹钢琴”。

虽然有时候小明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 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 反倒没有动力了。

点评: “把杯子拿来”和“帮妈妈把杯子拿来”两句话, 在成人听起来差不多, 但孩子的感受却会有很大的不同。

孩子虽小, 但同样不喜欢命令式口吻, 喜欢受人委托。

所以, 每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 作为孩子的养育者, 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 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地位, “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会常常挂在嘴边, 其结果是家长谈得越多, 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 这样, 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八、学会倾听, 且允许孩子发脾气。

学会倾听, 这是沟通的第一步。

假如孩子正为某事在气头上要允许他发脾气。

父母不妨先坐好, 安静地等待孩子, 安静地看着孩子, 不去打断他的话, 全神贯注地倾听, 不左顾右盼, 停下手边的工作, 这等于告诉孩子: 你是被我们在意的, 我们在认真地听在注意你所说的感觉或问题。

九、真诚地作出反应, 表达父母的真实感受。

真诚地作出反应, 而不是敷衍, 真实地表达父母的感受, 而非得只有训导。

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 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语调暗含着一种态度, 它同谈话的内容同样重要, 从接受者的角度看甚至还比内容更重要。

想一想我们是用怎样的语调来同自己的朋友交谈的, 我们对孩子又是怎样说话的, 是否居高临下了, 生气时是否对孩子叫喊了, 渐渐地那叫喊的音量是否变成了你说话时的“正常声音”了?另外“身体语言”不可忽视, 据美国人类学家得出的结论是: 在所有的影响力中, 语言占7%, 音调占23%, 表情及肢体动作各占35%, 可见其作为沟通工具的作用。

十、选择恰当的谈话时机, 有冲突时也要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

一天中什么时机是适合谈话的呢?生理规律告诉我们, 下午5点-7点是生理活动最低点, 迫切需要补充营养, 恢复体力。

所以, 孩子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时是不易谈严肃的话题的, 因为一天下来的疲劳使人难以集中注意力, 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绪。

晚饭过后, 心情逐渐开朗, 这是比较好的时机, 找到孩子的兴奋点, 父母便可润物细无声地转达其观点了。

冲突也许在所难免, 原则是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

批评不是攻击, , 批评只对事不对人, 用建设性的意见代替批评, 将批评转化为希望, 这才是批评的最终价值之所在。

十一、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是需要父母帮助的, 父母给出的指导要越具体越好, 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好和孩子一起讨论确定, 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兴许就化解掉了。

通过讨论方向会更明确, 问题本身也会显得清晰、明朗, 这都有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沟通的形式需要多样化
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可操作的沟通形式:
1.定期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既可以是严肃的, 也可以是游戏式的, 它并不拘泥于形式和内容, 只要是家庭内的事无论大小, 都可以通过“会议”这一渠道来沟通来决定。

关键是要全体参与, 人人发表意见, 因而它是平等的。

为什么要定期呢?定期, 容易渐渐成为家庭成员共有的习惯, 成为家庭“惯例”。

2.有一本专门的对话本
这是一种纸上的对话, 旨在交换意见和感受。

用“留言”的形式应该对年龄稍大点的孩子是较为合适的, 可以接受的。

对含蓄的中国父母来说, 不易口头探讨的诸如青春期的生理保健等等, 用文字说明更方便些。

之所以要用专门的本子, 是为了平时可以“回顾”, 将来可以“回味”。

3.书信交流
现在还有多少人会用书信交流?书信交流的一大好处是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压力, 更能够把握分寸, 更理性。

用书信交流一般可以做到心平气和, 思路清晰, 条例完整, 在书写中, 思想被触动也将触动对方, 心灵被净化也将净化对方——这是多么大的财富啊!
4、对一时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 先以微笑将其保留
最后, 让沟通成为我们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沟通我们将生活的“垃圾”扔掉, 将心灵的“垃圾”扔掉, 通过沟通我们一同带着爱带着祝福带着希望进入梦乡, 并以平静的喜悦去迎接明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