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辅助温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 BMI 变化情况(kg/m2,x ± s )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例数 32 32
治疗前 29.12±2.31 29.35±2.40
治疗后 27.54±1.68 25.01±1.97
除标准 :①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者。②
t
继发性肥胖者 ;③合并认知或语言障碍者。以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
P
-
0.165
2.466
-
0.068
0.032
组,将单一选用温针灸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2 例),组中男女比例 3 讨论
13:19;年龄范围在 21 岁~ 4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36±2.29)岁 ; 体重范围在 60kg ~ 110kg 之间,平均体重为 76.25±15.21kg。而应 用穴位埋线辅助温针灸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32 例),组中男女比 例 13 :19 ;年龄范围在 21 岁~ 4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5±2.17) 岁,体重范围在 60kg ~ 110kg 之间,平均体重为 76.25±15.21kg。 两组在以上资料比较上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
埋线辅助温针灸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32 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围(腰围、胸围、股围与髋围)与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
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体围与 BMI 相对接近,组间无显著存在(P>0.05);治疗后,两组体围与 BMI 均呈下降趋势,对比发现观
察组降幅均大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穴位埋线辅助温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体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1)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体围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体围相对接近, 组间无显著存在(P>0.05);治疗后,两组体围均呈下降趋势,对比发 现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 2。
(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 BMI 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 BMI 无显著 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 BMI 降幅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
围并减轻体重,故值得应用。
关键词 :穴位埋线 ;温针灸 ;单纯性肥胖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46.1
文献标识码 :A
单纯性肥胖是摄食过量导致脂肪大量堆积于体内引起的肥胖状态 [1]。过度肥胖改变的不仅是外貌,让患者体态臃肿、动作笨拙,而且也会
增加重要器官(肝、肾等)的负担,对身心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目
(1)一 般 资 料。选 取 我 院 2016 年 1 月 ~ 2018 年 12 月 期 间 收 治 著(P<0.05),详见表 2。
的 64 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患者符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制定的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 :在排除继发性 肥胖的情况下,患者脂肪百分率高于 30%,实际测量的体重超过标准 体重的 20% 及以上等。②患者自愿加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
穴位埋线辅助温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分析
张得娟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城关镇卫生院,甘肃 永昌 737200)
摘 要 :目的 :分析单纯性肥胖应用穴位埋线辅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6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64
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将单一选用温针灸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2 例),而应用穴位
(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均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指标采用( x ± s )表示,行 t 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 P<0.05 说明
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前,临床医务人员建议肥胖症患者通过控制饮食、积极锻炼等方式改善 体重,但部分患者运动依从性较低,导致体重始终居高不下。后经我国 中医的深入探究,针灸疗法与穴位埋线疗法在减肥中取得的应用效果 逐渐得到关注 [2]。基于此,我院选取 64 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 象,进一步探究穴位埋线与温针灸治疗的实际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2)治疗方法。对照组单一进行温针灸治疗 , 方法 :患者处于仰卧 位,选取关元、肾俞、中极、三阴交与命门等穴位,常规消毒皮肤后直 刺所选穴位,针刺得气后使用平补平泻法,在留针过程中每隔 10min 针刺 1 次,共留针 30min。针刺过程中同时进行艾灸,艾柱钻孔后套入 针柄并点燃,严密观察艾灸情况,及时处理掉落的艾绒。起针后指导患 者更改体位为俯卧位,选取命门与肾俞等穴进行常规消毒与艾灸。留 针时间为 30min,每日 1 次,连续治疗 6d 后间隔 1d 在进行治疗。
而观察组则进行穴位埋线辅助温针灸治疗,方法 :温针灸治疗方法、 取穴与时间等均同于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选取关元穴、气海穴、天枢穴、 大横穴、阴陵泉穴、梁门穴与足三里穴,对以上穴位进行常规消毒,于穿刺 针前端放置 1.5cm 羊肠线,在固定皮肤的情况下针刺穴位,得气后将针芯 朝前推,确保羊肠线埋于以上穴位肌肉层或皮下组织后退出针管。拔针后 轻微按压穴位进行止血。间隔14d 后进行下次埋线治疗。两组共治疗12周。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围(腰围、胸围、股围与髋围) 与 BMI 的变化情况。
中医认为,肥胖的发生机制与饮食不节、情志不舒、脾失健运等密 切相关,在治疗上应将调气活血、健脾祛浊作为首要原则。由于药物减 肥可引发诸多不良反应,易损害身心健康,近些年中医在肥胖患者的 治疗中主张应用针灸疗法,以实现改善体重的目标。在针灸过程中主 要通过针刺患者关元、肾俞、中极、三阴交等穴位对消化与吸收功能进 行抑制,减少热量的摄入。同时,温针灸疗法可发挥激活内分泌与神经 功能的作用,让患者产生饱腹感降低进食频率,加快能量的代谢速度, 避免脂肪在患者体内大量堆积,确保患者治疗后体围与体重均得到显 著改善。而穴位埋线法是在针灸疗法上进行改进的新型减肥方法,主 要选取人体关元穴、气海穴、天枢穴等与胃、脾相关的穴位进行埋线。 诸穴合用有利于对患者肺腑进行调节,而羊肠线埋下后能够通过分解 与吸收持续产生刺激作用,调节肺腑阴阳。此外,在穴位埋线与温针灸联合治 疗的情况下,可促疗效的增强与脂肪的分解,在提升神经内分泌反应 的同时对消化液的分泌进行抑制,从而增加患者饱腹感,有效实现减 轻体重的目标。结合本研究结果,治疗前,两组体围与 BMI 相对接近, 组间无显著存在(P>0.05);治疗后,两组体围与 BMI 均呈下降趋势, 对比发现观察组降幅均大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由此可见,应用穴位埋线辅助温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可在改善 患者体围与体重方面上取得佳效,值得今后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