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谈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儿
童的身心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守护。
本文详细阐述了学前教育
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对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提出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前儿童
前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每个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对他们
的人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家也十分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出台了很多
强调完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文件,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他们今后的智力发展和身心成长,因此学校、家
长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儿童建立健全的人格,为他
们营造一个能够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
1.心理健康教育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分析
1.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每一位学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教学过程中的首要
位置,每一位教师都要清楚知道心理健康的具体指标和含义。
心理健康要求儿童
能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不过分自卑或自大;拥有健全的人格,有良好的情绪
以及强大的自信心,愿意接受挑战,能够承受失败并愿意自我发展;能和别人进
行良好有效的沟通,与他人正常相处;能逐渐适应新环境,并积极融入到环境当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对他们进行评测,发现问
题要用正确的理论知识,专业的办法进行解决,要给儿童创造一个平等且互相尊
重的生活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心理健康,为后续的心理健
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2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语言环境、幼儿园活动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
境等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从语言环境角度来看,教师要尊重儿
童的思想,理解儿童的行为,做到公平、公正、不偏爱,防止儿童的心理成长受
到损害。
由于成长环境的差异,儿童的心理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孩子活泼、有些孩子比较安静,有些孩子生活优越,有些孩子的不良习惯比较多,学前教育
工作者要创造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语言环境,首先做到以身作则,与孩子的交流
要温和,用平等的语言与他们进行对话。
从幼儿园的活动环境这一方面来看,尤
其是他们在幼儿园所玩的游戏,比如像音乐律动游戏、角色扮演、户外体育活动等。
在开展各类游戏的同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活动当中,以此可以达到
更好的效果。
比如,可以开展语言类,或者角色扮演类游戏,这类游戏可以帮助
学生克服和他人交流存在障碍的心理问题,也可以使儿童体会到协作与交流的重
要意义,对于儿童的心理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学前儿童家庭环境这一方
面来看,家庭环境的情况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他们的性格发展。
所以,要培养儿童的良好心态,不仅要靠老师的努力,还要靠父母的共同努力。
在这个
阶段,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陌生的,这就要求家长要加强心理
学方面的知识学习,规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和孩
子要互相尊重,平等交流,为孩子营造健康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
从社会环境这
一方面来看,社会风气的好坏也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及心理健康。
目前,网络的发达,电子设备的普及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到不良的信息,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这种现象,规范社会秩序,努力建设健康、积极、和谐的社会环境,让儿童能够在文明的规范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2.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分析
2.1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深刻
当前,很多父母和学前教育工作人员只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而对孩子的心
理健康关注甚少,对于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是无从下手。
有些儿童在成长过
程中会出现不正常的心理现象甚至表现出异常的行为,但被父母或学前教育工作
者所忽视,未能得到及时的教育和纠正,因此形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造成这种
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儿童的心健康教育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认识,无法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这对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2.2未能把理论结合到实践当中
近些年,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心理问题日渐频发,学者们也开始关注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开始得到广泛关注。
但是,目前的研究结果未能在实际中得到很好的运用,理论与实践未能相结合。
这主要是由于学者们在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时往往缺乏真实的实践经验,而有些老师虽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但并未真正地接触到理论研究。
在此背景下,理论没有作用于实践,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很难取得真正的进步。
2.3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人才
目前,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大部分幼儿园缺乏可以使用的课程教材,也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人才。
幼儿园的老师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缺乏足够的关注。
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来对学前儿童的心理需求进行分析,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可以减少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
3.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3.1增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也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父母不仅要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
平时要多多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能给他们提供正确的帮助。
与此同时,父母也要加强和幼儿园的沟通,互相反馈孩子的行为表现,共同制定适合孩子并且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方案,相信在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协作下,孩子的心理健康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3.2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素质
教师是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中坚力量,必须具备充分且系统的心理学教育知识,并能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
给学生展示良好的精神面貌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优
秀品质,教师要保证自身的身心健康,才能给学生做好榜样。
如果教师自身的心
理状态存在问题,那么在教学中,教师的消极态度很容易被孩子所模仿和学习,
从而使其在心理上受到不良的影响,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3.3社会、学校、家庭互相协作
要想系统的全面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把它融入到儿童日常生活的各个
角落,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协作。
文明规范的社会环境、平等尊重
的师生关系,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这些都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大家互相监督,共同努力。
3.4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具有丰富的活动形式,比如室内外体育
活动,表演“心理剧”等等,也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对其进行引导,在玩游戏的
过程中,儿童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习如何与同龄人进行交流,如何更好
的和他人相处。
但是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
积极的影响,因此老师要为他们选择适合的游戏来培养他们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同时,也要让游戏变得有趣,让儿童喜欢参与到其中。
在实践中,应根据儿童的
真实心理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4.结语
总之,近些年来,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
育对于促进其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时时关
注儿童的身心需求,以他们的需求为依据,运用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
解决心理问题。
只有如此,才能使儿童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使他们拥有
健全的人格,强大的自信心,从而使其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时刻保持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汤慧丽,魏艳红.学前教育幼儿常见心理问题与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06):961-962.
[2]周怡然,古琴.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与行为的研究[J].科技风,2022(01):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