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规划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况 (1)
一、环境与现状 (1)
二、公园现状分析 (1)
三、规划范围 (2)
四、规划目的 (2)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 (2)
一、公园功能定位 (2)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3)
第三章规划依据、期限和规模 (3)
(一)规划依据 (3)
(二)规划期限 (3)
(三)游人容量 (3)
第四章规划布局 (4)
一、规划构思 (4)
二、规划布局 (4)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5)
一、原则 (5)
二、工程建设 (5)
第六章竖向规划 (6)
第七章绿化规划 (6)
一、原则 (6)
二、绿化规划 (6)
第八章建筑规划 (8)
第九章环保环卫规划 (8)
一、环保规划 (8)
二、环卫规划 (8)
第十章技术经济指标 (8)
第十一章分期建设 (8)
(一)近期 (8)
(二)远期 (8)
第十二章实施措施 (9)
第一章概况
一、环境与现状
凌云公园园址位于武汉近郊金银湖区的一个湖汊上,金山大道南侧,凌云家园北侧,交通方便。

(一)公园周边环境
凌云公园是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景观通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东面与万科四季花城隔湖相望,西和北面以湖为畔,南面与凌云家园以路相隔。

(二)公园自身状况
凌云公园陆地面积约7.2公顷,位于两个半岛上。

地势较为平坦,中间高,周边低。

凌云公园土质良好。

地下水丰富,水质好。

气候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30年来,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

年均气温15.8℃-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

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1℃;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极端最高气温为41.3℃,最低气温为-18.1℃。

二、公园现状分析
(一)现状优势
1、无可比拟的生态优势。

金银湖,凭借无与伦比的生态资源,将会成为我们向往的富有现代化气息的世外桃源:居住在金银湖,将是政府新一轮城市环境建设最大和最直接的受益者。

武汉市将东西湖定位为汉口生态新城,列为武汉“第八城区”。

而金银湖就位居汉口生态新城的中心。

同时,在已经制定的武汉市总体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建设形成一个襟江带湖的城市生态环。

其核心的4大城市绿心也包括了金银湖。

经过“十一·五”的建设,金银湖一定会焕然一新,初步完成城市化转变,成为一座生态和谐、环境优美、经济发达、适宜人居和创业的滨水新城。

据史志记载:东西湖区由东湖、西湖两大泛水湖群组成,金银湖则居“东湖”之中脘,聚“西湖”之灵气,是武汉近郊生态保护最好的一个泛水湖群。

金银湖水域、金湖、银湖、黄龙港、墨水湖、潇湘海等湖群与九大湖汊纵横贯通。

凌空俯瞰,这九大湖汊缠绕着湖中九个环水半岛,形成九曲
回肠的水系,组成“九龙护珠“的奇景。

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古朴与时尚,在这里诠释着“天人合一”的内涵。

而42000米的环金银湖湖岸线和12000亩的水域面积,则让居住在金银湖的人们充分感受到浓浓的水乡气息,享受大海一般的宽阔和大气。

金银湖以“绿色生态”为生命,滨水组成的绿色廊道,将各个景观、生态绿地串起。

保护完整的原始湿地让各种侯鸟冬去春来,栖息于此,构建出融开放、生态、艺术为一体的多元化生态景观区。

2、全方位的交通体系。

近两年来,金银湖的交通配套突飞猛进,金山大道的刷黑,环湖路的通车,轨道交通的建设,公交线路的引进,立交桥的紧张施工,对金银湖已成多点包围之势,一个四通八达的棋盘式公路网络正在形成,条条大道通金银湖。

首先,金山大道串起整个公路网络。

东西湖区距汉口中心商业区10公里,汉口火车站7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18公里。

金银湖目前已形成以金山大道为主轴线,环湖路、环湖中路为辅线,覆盖全片区的棋盘式公路网络。

机场路、市中环线、市外环线、金山大道、京珠高速公路,共同构建了区内“蛛网”形立体交通。

其次,增设多条公交线路方便出行。

多条线路的开通,打破了交通不畅的局面。

再次,地铁、轻轨构建交通“立体金三角”。

一个板块能够拥有两条轨道交通线,这在武汉市是唯一的,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金银湖在城市发展中的分量所在。

这样,高速公路、地铁、轻轨三大交通轨道将构成金银湖交通的立体“金三角”,使金银湖地区的出行条件更为顺畅,配套设施建设也随之更加完善,该地区的人气也将会大大提高。

其四,立交桥为金银湖片区打开多个出口。

3、超高性价比。

金湖片区超高性价比主要体现主要有:
首先,有用钱难买的绝版生态。

“融入大汉口、建设生态城”是东西湖区政府提出的目标。

作为一个新型的环湖滨水新城,金银湖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

近几年来,金银湖区域凭借天然的自然环境和强有力的建设措施,一座“城在森林中、街在绿化中、楼在花园中、人在环境中”的现代化城镇初具规模:绿化覆盖率达到31.5%,绿地率26.53%,人均公共绿地6.8平方米。

其次,升值潜力大,而且有发展前景。

在众多购房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中也基本集中在景观、交通、配套等方面,绝大多数参与调查者都表示十分乐观。

4、园内地势较为平坦,易于造园。

凌云公园位于金银湖畔,金银湖既可以起到防洪、排涝、调蓄的作用,又可丰富游览活动内容,为建成水景园提供良好的条件。

5、园内电力、电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可与市政设施连接成网,易于解决。

6、气候土壤适宜植物生长。

(二)目前现状存在的问题
1、树木稀少,缺少绿色,可观可赏性差。

2、植物品种单一化和群落层次结构简单化。

3、园内现有建筑杂乱,建筑物面貌很差,随意乱搭乱建、乱堆乱放。

三、规划范围
依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凌云公园范围为:东面与万科四季花城隔湖相望,西和北面以湖为畔,南面与凌云家园以路相隔。

由两个半岛构成,规划面积约7.2公顷。

四、规划目的
根据凌云公园所处的位置及周边环境,本规划的目的是在园址上建成居住区公园,通过表征水脉、绿脉、文脉的景观设计元素展现一个生态的空间,一个艺术的空间,一个文化的空间,一个休闲的空间和一个永恒的空间,打造武汉一流的城市公园。

满足人民对物质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发展旅游。

提高城区综合承载力,加强城区环境景观格局,带动公园周边地区房地产,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对外辐射和拉动作用。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
一、公园功能定位
根据公园区位条件,资源特点以及城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公园性质确定为:以水景、水韵、水情为特色,以历史文脉、地方文化为内涵集游览观赏、文化娱乐、休闲健身、防洪排涝、调蓄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综合性公园。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立足地方特色和历史文脉,注重体现时代精神,通过对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手法的应用,让高科技、生态学、生理学、生物工程、信息工程等新鲜知识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使绿色植物成为生态系统的重点,使公园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的、生态的、文化的、社会的综合性生态园林。

坚持“以绿为主、植物造景、生态造园”指导思想,立足地方特色和历史文脉,注重体现时代精神,从公园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以资源为本、科学规划、经济建设、分期实施。

(二)规划原则
1、游览与文化结合的原则
在整体布局和景点的具体规划中都要突出文化概念,特别是地方文化和特色,以不同的主题安排各种景点,以文化营造环境,以文化提升品位,形成公园精品,打造公园个性。

2、静态与动态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景点规划中,观赏游览式与互动游览活动巧妙搭配,增强游人的参与性、趣味性,建成具有现代特色的公园。

3、生态与效益结合的原则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所赖以发展的基础,也是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公园规划建设要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严格保护好公园生态环境。

以植物造园为主,在满足生态环境,组景的前提下,注意多种植物组景和引入,建生态型园林景观,力求做到“五统一”,即环境与生态、功能与景观、共性与个性、生物多样性与复层栽植、经济与实用统一。

从而创造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城市绿色新空间,实现公园规划建设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原则
采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结合现代造园要求,力求新意,使之既有传统的内涵,又富有时代感,使园林比自然更典型,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使游人产生更多的联想、启迪、回味和探索,强调人性化设计,力求体现科学性、本土性、生态性、经济性,让公园真正成为广大人民休憩娱乐的天地。

5、公园与城区结合的原则
根据区位和资源条件,切合实际,尽量减少实施的难度,并把公园的规划与武汉的城市规划、城市功能紧密联系,将不同性质的园林元素,整合为公园的整体景观,并与城区景观整合交融。

第三章规划依据、期限和规模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文物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5、建设部《公园设计规范》(JJ48—92)
6、《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
7、《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
8、凌云公园范围地形图
9、公园设计任务书
(二)规划期限
近期2008——2010年(三年)。

远期2011——2020年(十年)。

(三)游人容量
公园游人容量按下式计算:
C=A/Am
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
A—公园总面积(㎡)
Am—公园游人均占面积(㎡/人)
依照国家要求,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以30m2为宜;近期公共绿地人均指标低的城市,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可酌情降低,但最低游人人均占有公园的陆地面积不得低于
15m2。

如此,该公园游人容量为4667人。

第四章规划布局
一、规划构思
整个公园规划建设,概括起来就是:明确一个主题,贯彻两条主线;突出三大理念;抓好一个重点;搞好一个配套。

1、明确一个主题,即以“水”为主题,以“居住区公园”为定位,以公园为载体,围绕水文化,规划水观光,水休闲等项目,打造内涵丰富、文化深厚、集“大气、秀气、灵气”于一身的“汉城之水”,形成集文化、娱乐、生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公园。

2、贯穿两条主线:即是为突出水主题,以水文化为一主线,以水韵、水趣、水情为支撑,重点规划水休闲、水生态等各种水景观、水项目,处处彰显水文化;
同时,以地方文化为另一条主线,以景区、景点为支撑,把文脉贯彻到整个公园规划中,与水文化,形成大文化、大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把文化积淀转化为经济效益,形成创意推力和文化拉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3、突出三大理念:一是将公园绿色基质融解到城市之中,公园与城市无界线。

让城市回归自然,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自然生态绿地和城市水景观游憩空间,体现文化品味的生态城市概念。

二是为旅游者(游人)创造——旅游新体验。

即把公园的发展融入城市的发展中,满足旅游者(游人)参与、体验新型时尚活动的需求,为其提供新的旅游体验,用现代休闲理念打造现代人文化生活新概念的综合活动空间。

三是突出文化和生态的概念,为城市建设投资者展示新的创业环境。

4、抓好一个重点:就是要生态建园,把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放在首位,当作重中之重来规划、来建设,实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文和谐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5、搞好一个配套;就是根据公园的功能和游人的需求,对公园道路、供排水、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及休闲、旅游服务设施,结合公园实际,进行适量的配套建设,体现人性化,为游人提供方便。

二、规划布局
1、公园出入口
规划摒弃传统的公园理念,不作为一个独立而特定的封闭场所来处理,而将公园融解在城市景观中,为开放式公园。

公园出入口规划体现“融解”概念,游人可根据自己的行为轨迹在园中穿行。

南侧为主要游人方向,根据两个半岛的自身特点,三面环水,所以,在南侧各设一个入口,并与规划的凌云家园道路相接沟通,并注重从总体上把握景观相互关系,注意从细节着眼景点,使公园内外各景点关系上有机融合,内涵得以升华,借景于园。

公园每个入口都在显眼的地方布置天然巨石,上书“凌云公园”作标志,同时,设林荫停车场。

2、功能分区及景区布局
根据公园周围的城市环境,园内外景观特质需要,人本的使用功能等因素,把整个公园划分为综合休闲区、生态景观区和公园管理服务区三个大的主题景区;主题景区景观紧扣主题,景区之间以水面、疏林、密林、草地、起伏地形作为过度和分割,以各级道路联系和贯穿,使各景区之间既独立成景又相映成趣,彼此协调互补,在总体上达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营造天人合一,富有文化内涵,充满怡情乐趣的生态景观。

(1)综合休闲区:包括水上活动区、旱喷广场、童乐园、颐养园,主要以动为主。

①古韵广场:以武汉的地方精神,人文特质为主题,体现汉城,汉人、汉物的气息,演绎水的文化概念,从水景观、水艺术等方面表现水的文化内涵,展示水文化的精髓,满足人们的亲水情结,是集“古韵”“水魂”水景为一体的小景区,也是“历史文化核”。

该区位于东半岛入口内侧,既是一个景观节点,水文化之源,又是游人分流的重要节点,谓之“自然之源”。

广场西侧为“林海风涛”,东侧为弧形浮雕文化墙,浮雕墙内容体现汉城的历史精髓、人文特质。

②水上活动区,以“水韵”“水情”为主线,以开展水上文化娱乐活动为主,以金银湖岸自然、生态、优美的环境为依托、以水营造环境突出水的养生概念,体现水与环境的融合、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融,让游人亲水、近水、体验水。

具动静结合,具有综合性,既独立成景,又相互相生。

是个时过境迁,有“看头”有“玩头”有“说头”有“想头”的小景区。

主要景点有:
I、凌云泛舟凌云公园位于半岛上,湖面大,是开展水上划船活动的理想场所。

规划在湖的沿岸设不同造型的划船码头,别致有趣,既是码头,又是一景,供游人开展划船活动。

东西两个半岛用橡胶坝连接,让游人看湖光倒影、体会凌云泛舟浪打船摇的情趣,构成动态景观。

Ⅱ、绿湾垂钓位于东半岛西岸,与“书香茶社”互为对景,置钓台,放钓艇,开辟沿河垂钓和乘船垂钓区,同时,举办晚间游水活动,让游人自划各式金鱼船,鸳鸯船荡漾在平静宽阔的湖面上,领略浆声灯影游夜湖的独特风韵,感受“浮花惹呷喋,坐石钓情深”的韵味,这里燕鸟点波,翠竹竞发,绿树成荫,是垂钓休闲的好地方。

Ⅲ、金湖印月在公园东西两半岛中部,横跨两个半岛建坝桥,既起到沟通东西两半岛的交通作用,又自成一景,同时,与公园分区紧密结合。

造型优美,活泼自然,与倒影在水中的白云、绿树共同构成一幅天然图画。

无风月夜,洁月当空,伫立桥上,看水中湖桥倒影,观金湖印月,体验水浸月湖桥的情趣,诗情画意,悠然而生,别有一番意境。

③童乐园位于公园东半岛西北部,为儿童活动区。

由池地、木台、攀爬架、错落有致的地台营造出多种形式的活动空间,呈现出儿童开心,活动的想象天地。

活动场中,设有滑梯、秋千、沙坑、转转马等动物造型玩具,树荫下,草坡上散落布置有:唐老鸭、米老鼠、白雪公主、奥运福娃、大灰狼等深入人心的卡通形象,并在小山坡处,游路旁布置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传统经典,让孩子们在快乐和笑声中,留下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印在成长的足迹里,用经典文化血液,浇灌“童子功”,给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寓教于乐,感受“真趣满园花解语,欢声盈耳人开颜“的情趣。

④颐养园。

分为两部分,为老年人活动区。

东半岛位于童乐园北面(康健园),西半岛为“书香茶社”。

为老年人开展演艺、唱戏、打拳、舞剑、聚谈、散步等活动提供方便。

并于山岭之巅建“松鹤亭”(花架亭),配仙鹤小品雕塑,筑环形健身路径,绕亭植青松,为绿色景点,景联是“松涛出山巅,鹤影落亭前”,供老年人逗鸟、遛鸟、赏鸟,自成“翠羽松鹤”一景。

每当早晨,鸟笼高挂,百鸟争鸣,欢歌起舞,汇成阵阵的自然交响乐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同时也是怡情养性、陶冶情操的好地方。

书香茶社,内设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老年人也可在此交流、书画、对弈、读书、看报,休憩之余,小坐玩味,定有收获一,二,也是享受清风荷香的好地方。

(2)生态景观区:位于东西半岛的大部分区域,是植物观赏景区,以丰富的植物景观,形成以森林观赏、休闲游憩为主的安静休息区,以生态休闲为特色。

林间小径上散布一些小型活动场地,作为日常人们晨练、休息的区域。

由清风竹影、绿海松涛、绚秋红坡、百花园等景点组成,主要以静为主。

I、绿海松涛位于东半岛西北部,由木亭、丛林原野、林中空地、健身路径等组成,在山上广植松树,形成林木蓊蓊郁郁、枝叶交织、参天蔽日、绿荫生凉、松林如海、风起浪涛的森林景观。

在峰巅建圆草亭,林中设吊床、躺椅、置石桌石凳、仿木果皮箱等服务设施,供游人休憩闲逸,建成以听松涛、赏绿海为主的景点。

每当清风吹来,松涛阵阵,有如万马奔腾之势,让游人感受“无力风唤千叠浪,绿海松涛似大海”的情趣和韵味,满足城市人回归自然,重新寻求清静闲适的原始生活气息的需求。

II、清风竹影位于绿海松涛之南,利用柳阳山创造的良好小气候,于山凹处广植翠竹,沿径混植各类竹林,形成大面积的寻幽避暑的绿色环境,竹林漫步,曲径通幽的景观,沿小径路旁间置石桌、石凳,建成以赏竹寻幽为主的景点,使人置身于翠竹千枝竞发,刚劲挺秀的竹林世界,让游人领略“萧萧竹径长疑雨,江水长流时送风”,“竹径通幽”的神韵,感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韵味,体验月夜里万竹引清风,竹影婆娑的情趣。

III、绚秋红坡于东半岛北部起伏山坡上植枫树和色叶树种,块状种植常绿树,以构成峰峦叠翠、红绿相间、山花烂漫、芳草铺地的宏观效果,以秋季取胜的秋色画面,朴野清幽的风景“红叶坡”,使其成为人们休闲、游览的好去处,给人以生命美、色彩美、壮观美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受,以观秋色红叶为特色。

③园务管理服务区:位于公园东南角,自成一院落,既办公又成景,主要功能是园务管理、治安、应急、救助为游人提供优质服务。

强调建筑与绿色的掩映关系,建筑四周植树绿化,建花圃,培育时令草花,观赏销售相结合,以丰富观赏内容,满足公园自身用花。

公园各类空间通过游览线串联,按照简约和定性、明确的秩序性和连续、渗透、流动的有机结合,景观展示和游览序列铺排,进行内外空间系统的结构组合,形成有起伏层次、虚实对比、大小变化、主从有序、文化特色鲜明的公园生态空间环境。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一、原则
1、可达性、安全性、合理性、识别性、公共性的原则。

2、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

二、工程建设
1、出入口和停车场
根据地理位置既周边环境,在东西两半岛南向分别设置一个入口。

并在入口旁设置生态停车场。

2、内部交通
全园道路系统采用自然式布局,把各景区、景点串联起来,形成道路网络。

路网规划由陆上游与水上游组成,水陆立体交叉是凌云公园的特色。

全园分一级、二级、三级和特色园路四级。

一级路形成环路,贯通全园,并联系各主要景点。

路宽4-5米,可通车,方便公园管理施工、消防。

为沟通东西两个半岛规划坝桥。

公园路面以混凝土为主,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36﹪。

二级路为连接各景点的纽带,路宽2米以自然线形为主,根据景观需要的不同选用不同的铺装材料和铺装形式,如红石板、透水砖、沙石等,并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的形式,如转折处不同宽窄,坐凳、坐椅处外延边界,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宽窄不一,曲直相济,园路多变,生动而有活力。

三级路1.2-1.5米宽,是各区内的游览步行道,作为纽带联系一、二级道路及全园各主、次景点,路面采用接近自然朴实无华的天然材料,如卵石、天然块石等。

通过行走卵石路,按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目的,又不失园林一景。

特色路:如卵石健身步道等。

各类广场铺装坡度宜小于3﹪,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过15﹪的路段,路上做防滑处理;纵坡超过18﹪,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路步数不能少于2级。

有主有次的路网,不仅合理地节约造价,而且使全园各景点联系畅通、自然。

水上游线路,不但设有正式的码头,在全园多处设有游船停泊点(亲水平台),游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游览线,体现人本的思想
第六章竖向规划
公园现状地形较为平坦,主要变化不大,为增强公园的吸引力,着力营造山水自然风光特色,按照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布局原则,在公园东半岛北部设有园中主山体,高度6米,改善小气候,为植物景区创造条件,同时成为公园的制高点和主要观赏面的绿色背景,其他区域适当设计1.0-2.0米不等的高低错落、连绵起伏的山丘和缓坡,并点缀景石,用以分割空间,组织交通,创造小气候。

这些地形的设计,丰富了园林空间层次和变化,使公园更加贴近自然,穿行期间,可领略同一景观的变幻。

为合理投资,合理利用现状条件,土方设计中力求土方平衡。

根据水体的面积、位置不同,采用多种护坡形式,使自然生态护坡与实体护砌相结合,如溪边的木桩护岸,跌水处的山石坡岸,自然缓坡护岸,既满足游人亲水的心理需求,又为水生植物创造生态条件,从而为实现园中水体的生物处理过滤循环系统,提供了可能。

另外,地形变化较大的地方,在进行建筑基地土地平整时应注意结合现状情况做好挡土墙及护坡处理。

同时,还应尽量做好安全防护,建筑内部和外缘,凡游人正常活动范围边缘临空高差大于1.0m处,均设护栏设施,其高度应大于1.05m;高差较大处可适当提高,但不宜大于1.2m;护栏设施必须坚固耐久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其竖向力和水平荷载均按公园设计规范要求
1.0kN/m计算。

此项应委托相应设计部门作详细施工设计。

第七章绿化规划
一、原则
1、保护原有植被。

2、以乡土植物为主,做到适地适树。

3、根据不同景区,不同景点的要求,配置相适应的植物、树种,形成区区不同,景景有别的自然景观特色。

4、以乔木为主,乔、灌、花、草(地被)、藤、水生、湿生植物相结合,形成丰富的园林景观,突出地理特征和优势。

二、绿化规划
突出“翠染公园,四季灿烂”的景观主题,体现植物多样性和季相变化,突显公园的自然气息和景观的多样性。

(1)综合休闲区:以缤纷的色彩和高大浓荫的乔木林,以气势磅礴的高大秋色叶乔木和开阔的绿色空间,构成绚丽多彩、层林尽染的大园林景观,形成热烈而欢乐的气氛。

I、古韵广场:以秋季色叶植物为主,海棠话桑麻,红叶寄相思,丹桂香千里,体现一幅襄城大地的丰收画卷。

“自然之源”通过多样化的植物配置,体现现代景观与历史景色的相互交融,让游人感受到诗情画意般的意境美。

主要植物有:银杏、国槐、毛白杨、乌桕、白蜡、黄山松、三角枫、金枝槐、黄杨、海棠、桂花、红叶李、海桐等
II、水上活动区:垂柳、枫杨、水杉为基调树种,沿湖、河岸边采用缓坡坡岸种植低矮的水生和湿生植物,在水面上种植挺水、浮水、沉水水生植物,以水生和湿生植物组成“植物——动物——微生物”的良性生态循环环境,水生、湿地植物景观,以“野趣”为基准绿化景区。

凌云泛舟:以突出夏景为主,柔柯拂水,紫薇明艳,木槿多彩。

主要植物:垂柳、紫薇、合欢、杨树、木槿、水菖蒲、鸢尾等。

碧荷烟雨:突出荷花,主要植物有:垂柳、荷花、鸢尾、菖蒲等,形成“碧水香荷”,“十里荷花别样红”之景色。

绿湾垂钓:成片种植翠竹,形成绿色屏障,岸边栽垂柳,枫杨,浅水处种芦苇,构成绿色空间,以幽取胜,主要树种:垂柳、枫杨、芦苇、射干、菖蒲等。

金湖印月:主要树种:垂柳、枫杨、桂花、兰草、花叶芦竹、芡实、慈姑等。

III、颐养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