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机械运动实验达标检测(Word版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细心的小轩发现水箱接口处使用不同水管,出水口水流喷射的远近不同.于是,小轩想探究“水压相同时影响水管出水口水流速度大小的因素”。
为此,他提出了三个猜想:①与水管的长度有关;②与水管的内径大小有关;③与水管的材质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轩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实验过程中,需控制水箱中水的深度不变,从而使接口处水的压强________。
保持出水口的高度h不变,通过____________来反映出水口水流速度的大小.在接口处接材质相同的不同水管多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长度l
(cm)
内径d
(cm)
喷射距离s(cm)
1
40
1.014
2 1.516
3 2.020
4
70
1.012
5 1.515
6 2.017
7
100
1.011
8 1.513
9 2.014
(2)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3)比较序号________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质和内径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比较序号1、2、3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质和长度一定时,
_____。
(4)综上所述,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
________。
(5)为验证猜想③,接下来的操作应该为_____________。
【来源】【专题】备战2020届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题型08-创新探究题
【答案】不变喷射距离刻度尺 1、4、7或2、5、8或3、6、9 水管内径越大,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大越小用内径和长度相同,材质不同的水管多次实验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使接口处水的压强不变,需控制水箱中水的深度不变。
[2]水流速度的越大喷射距离越远,可以通过喷射的距离反映水流的速度。
(2)[3]实验中需要刻度尺测量水管长度、水管内径、喷射距离。
(3)[4]比较1、4、7或2、5、8或3、6、9发现实验中水管材质和内径相同,而水管长度不同,水管长度越长喷射距离越短,说明当材质和内径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5]比较1、2、3或4、5、6或7、8、9发现当水管材质和长度相同,而内径不同,内径越小,水管长度越长喷射距离越短,说明当材质和长度一定时,水管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4)[6]综上所述,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5)[7]猜想③为出水口水流速度与水管的材质有关,所以为验证猜想③应当用内径和长度相同,但材质不同的水管多次实验。
2.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有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格式是“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__(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v AC=____________ m/s.
【来源】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思源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v=s/t小0.033
【解析】
【分析】
【详解】
(1)利用速度公式v=s
t
.(2)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
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3)由图中知
s AC
=10.0cm,t AC=3s,v AC=AC
AC
10.0cm
3s
s
t
==3.3cm/s=0.033m/s.
【点睛】
(1)该实验利用速度公式v=s
t
测量;(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根据图中刻度尺上的刻度,停表上的时间,可知每段的距离和所用时间,求得速度.3.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
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
(3)在AB段运动的路程s AB是________dm;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 AC是
________m/s;
(4)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速度偏________。
【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
s
v
t
=小便于准确定位、计时 4.00 0.3 小
【解析】【分析】【详解】
(1)[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s
v
t =;
(2)[2]实验中,斜面应尽量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3]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3)[4][5]由图示可知
s AB=10.00dm-6.00dm=4.00dm
s AC=9.00dm
t AC=15∶35:23-15∶35:20=2s=3s
AC段的平均速度
9.00dm
3dm/s0.3m/s
3s
AC
AC
AC
s
v
t
====;
(4)[6]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
s
v
t
=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点睛】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4.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 cm、内径10 mm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
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
(_________)
时间t/s路程s/cm
00
412
824
1236
1648
2060
(3)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小气泡的运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晓彤在小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利用10cm长的试管做实验,用注射器分三次向试管内注入不同的小气泡,获取相关的数据后,画出图像如图所示,并求出速度的平均值。
请你对晓彤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 ___________。
【来源】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专题机械运动
【答案】
s
v
t
=匀速直线运动不合理。
用10cm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差较大。
由图像可知不同气泡的速度各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量物体速度的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
s
v
t =。
(2)[2]由表中数据在图中标出对应点,然后用圆滑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3)[3]通过描点、连线作出的图像可知,气泡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都相等,所以气泡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4)[4]晓彤的实验中选择的试管太短,气泡运动时间太短,不便于测量,误差大,而且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三个气泡的速度本来就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项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目的是__________;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 AB =_________cm 、v AB =_________m/s ;
(4)小车到达C 点后,没有立即停止计时,而是过了一会才停止计时,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 AC 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5)AB 、BC 以及AC 各段速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用“v AB ”、“v BC ”和“v AC ”表示);
(6)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车在做_____(选填“变速”或“匀速”)直线运动,并且速度越来越_______。
(选填“大”或“小”)
【来源】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 【答案】v =s
t
小 方便计时 0.4 0.2 偏小 v AB < v AC < v BC 变速 大 【解析】 【详解】
(1)[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
s t。
(2)[2][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4][5]由图知,小车通过AB 、BC 、AC 走的路程
s AB =10.0dm−6.0dmm=4.0dm=0.4m s BC =6.0dm−1.0dmm=5.0dm=0.5m s AC =10.0dm−1.0dmm=9.0dm=0.9m
所用的时间
t AB =15:35:22−15:35:20=2s t BC =15:35:23−15:35:22=1s t AC =15:35:23−15:35:20=3s
速度
v AB =AB AB s t =0.4m
2s
=0.2m/s v BC =BC BC s t =0.5m
1s =0.5m/s v AC =
AC AC s t =0.9m
3s
=0.3m/s
(4)[6] 小车到达C点后,没有立即停止计时,而是过了一会才停止计时,计时晚,所计时
间偏大,用公式v=s
t
算出的速度偏小。
(5)[7] 由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 v AB< v AC< v BC。
(6)[8][9]由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6.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时,在内径为1cm、长约50cm的玻璃管中注满水,管内留一小气泡。
(1)在此实验中,我们研究__________(玻璃管/水柱/气泡)的运动情况。
(2)在气泡上升过程中,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的。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了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快/慢)。
(4)实验中气泡经过A点开始计时,测出气泡从A点运动到10cm处、20cm处、30cm 处、40cm处所用时间分别为13.0s、26.0s、39.0s、52.2s,把这些数据处理后按要求填入下表中,并计算出各区间相应的速度(小数点后保留2位)。
(_______)
区间0~1010~2020~3030~40
时间t/s
速度v/(cm/s)
(5)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判断气泡做__________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6)根据测量结果,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上画出s-t 图像。
(_______)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东台第一教育集团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气泡运动慢
区间0~1010~2020~3030~40
时间t/s13.013.013.013.2
速度v/(cm/s)0.770.770.770.76
匀速直线运动;各段平均速度相等(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同)
【解析】
【详解】
(1)[1]由于本实验是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所以,在此实验中,我们是研究气泡的运动情况;
(2)[2]在气泡上升过程中,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距离气泡越来越近,所以,玻璃口的塞子是运动的;
(3)[3]物体运动的越慢,运动时间会越长,越容易测量时间,所以,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4)[4]根据题意知道,0~10cm对应的时间为13.0s,10~20cm对应的时间为
26.0s-13.0s=13.0s;
20~30cm,对应的时间为
39.0s-26.0s=13.0s;
30~40cm,对应的时间为
52.2s-39.0s=13.2s;
所以,
1
1
10cm
0.77m/s
13.0s
s
v
t
==≈
2
2
10cm
0.77m/s
13.0s
s
v
t
==≈
3
3
10cm
0.77m/s
13.0s
s
v
t
==≈
4
4
10cm
0.76m/s
13.2s
s
v
t
==≈
如下表所示:
区间 0~10 10~20 20~30 30~40 时间t /s 13.0 13.0 13.0 13.2 速度v /(cm/s)
0.77
0.77
0.77
0.76
(5)[5][6]根据表中数据知道,气泡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相等,所以,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
(6)[7]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然后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t 图象,如下图所示:
7.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
(填“大”或“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_______。
(填“大”或“小”)
(4)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AC v =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 (5)通过实验可知:AC v ______BC v 。
(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 【来源】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s
v t
小 大 0.03 小于 【解析】 【详解】
(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
s v
t
=;
(2)[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实验时间不能太短,即小车的速度不能太快。
所以斜面的坡度应该较小;
(3)[3]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AC段的时间AC
t较小,即AC
AC
AC
s
v
t
=会偏大;
(4)[4]由图可知AC=10.0cm
s,
AC
3s
t=。
所以:
AC
AC
AC
10.0cm
=0.03m/s
3s
s
v
t
==
(5)[5]由图可知:
AC
AC
AC
10.0cm
=0.03m/s
3s
s
v
t
==
BC
BC
BC
5.0cm
=0.05m/s
1s
s
v
t
==
所以AC BC
v v
<。
8.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_____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2)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_cm,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_____cm/s
(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5)v BC_____v AC(填“>”、“<”或“=”)
(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2中能反映图﹣1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选填“A”或“B”)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v=s/t 时间 40.025.0小同一位置(同一高度)>B
【解析】
【分析】
(1)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s
v
t
=;
(2)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已知t AB,利用速度公式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3)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4)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5)从静止开始的速度肯定越来越快,据此解答;
(6)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据此判断图象.
【详解】
(1)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s
v
t
=;分段测量时间误差太大,所以要多次测量.
(2)由图示可知:s AB=80.0cm-40.0cm=40.0cm;
小车通过AB段所用时间,t AB=1.6s,AB段的平均速度:
40.0cm
25.0cm/s
1.6s
AB
AB
AB
s
v
t
===;
(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
s
v
t
=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开始下滑.
(5)小车从静止开始的释放,速度会越来越快,做加速运动,所以v BC>v AC,
(6)A图s-t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不符合题意;
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9.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
(1)测平均速度时需要用______测量路程,用______ 测量时间,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 ;
(2)如图所示,斜面长,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s,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s,现已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请你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保留两位小数);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1.6t1=5v1=0.32
s2=0.8t2=2.8v2=____
(3)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________;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______ 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多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十七中等学校联考)
【答案】刻度尺秒表 0.29 0.36 变速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路程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时间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3]本实验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实验原理是v=;
(2)[4]因为
s2=0.8m,
t2=2.8s,
所以
v2=≈0.29m/s;
(3)[5]因为
s3=s1-s2=1.6m-0.8m=0.8m,
t3=t1-t2=5s-2.8s=2.2s,
所以
v3=≈0.36m/s;
(4)[6]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
10.小倩和小青配合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实验时,将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如图所示.
(1)为了测量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和______.
(2)实际实验发现,纸锥下落的______(时间/路程)比较难测量,为了方便实验测量,应该选用纸锥锥角______(较大/较小)的纸锥.
(3)两位同学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质量有关,并打算继续用图中的这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小军认为这样做不科学,其原因是______.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刻度尺秒表时间较大未控制纸锥的质量相同
【解析】
【详解】
(1)[1][2]由速度的公式v=s
t
可知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
间的工具是秒表;
(2)[3][4]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
(3)[5]用图中的这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两个纸锥的质量不同,未控制纸锥的质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