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 第七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构思方式
• 何谓构思方式
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塑造形象,
发展、完善意念,并建构作品 整体的具体方式 综合 突出和简化 变形和陌生化
(一)综合
• 含义
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
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 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 思过程。托尔斯泰论艺术综合
著名作家莫言谈文学创作
• “从事创作,尤其小说创作,不学蒲松龄是说不过去的。 蒲老先生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故事、他的构思、 他的艺术手法,都值得学习。他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 从民间文学、口头叙述中汲取了大量营养。基层的生活 是丰富多彩的,百姓的喜怒哀乐是真实生动的。我们今 天从事创作,就特别需要从基层吸收这样的艺术营养。 蒲松龄还有个值得学习的地方,就是丰富的想象力。想 象力为文学创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些子虚乌有的东 西,经过丰富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同样能成为一个 丰满的艺术形象。当然,想象是建立在丰富的现实生活 基础上的。蒲松龄笔下的诸城某生、济南某生、淄川某 生,难道现实生活中都有这些人吗?但他写的就是现实 中的人!把虚幻和现实结合起来,让虚幻的东西产生说 服力,让读者不觉得它虚,这是艺术造诣。”
瞬间把握
伍尔夫1930年10月 16日给埃· 史密斯写信 说:“我绝不会忘记 写《墙上的斑点》那 一天——刹那间一挥 而就”。
伍尔夫 Virginia Woolf
背后的内蕴
1887年6月,阿· 柯尼 费· 把从监狱女看守长那里听 到的有关罗查利的故事讲 给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直 觉到它背后隐藏着某种待 发掘的东西,这便有了小 列夫· 托尔斯泰 Leo Tolstoy 说《复活》的诞生。
列夫托尔斯泰leotolstoy复活插图灵感与直觉?灵感与直觉的区别?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兀判断?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著名作家鬼子谈小说创作?从整个文学发展史上和小说存在的意义价值上看好的小说尤其是经典的小说都是在生活的层面上进行再一次的抽离即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抽离即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在这一层次上则要求作者学会在生活经历上进行再一次的加工这样的加工不仅不会让读者觉得脱离了生活反而是更贴近生活的本质某种层面上揭示了生活中的人性物性直面生活的本质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 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 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二)想像与联想

想像(imagination)
含义
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 之象在某种新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 新结构的过程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 段
• 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 构思方式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何谓艺术构思
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
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 想像、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 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 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一)回忆与沉思
• 具体到我个人的头上,完全是因为有一种蕴藏已 久的或突如其来的写作冲动使我有了想写某一篇 小说的欲望,它可能是一个意念,也可能是一个 人物,当然也可能是一个事件,为了把这个人物 或这个故事讲好,我开始搜索枯肠,虚构一些事 件和细节,写小说的过程其实是个寻找的过程, 把你想要找的东西找全了,这篇小说也就写完了。 我在写作中常常把现实中的一个人物靠在小说的 人物上,写这个人物的时候想的就是这个人,比 如我的小说《乔师傅的手艺》、杜一民的复辟阴 谋》都是这样。但写完了,这个人已经走得很远, 我已经在这个小说中找不到几许这个人的影子了。
• 回忆
含义: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
取信息 方式:直接回收法、挨次扫描法、按 层次推论法 理性思维的参与和情感的浸润
• 沉思
含义:在寂静和孤独中
对心中的某个形象或某 种意念的深沉思索 心理功能
一种新的发现或创造性
罗丹:《沉思》
对对象从事二度体验
文本赏析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种类 再现想像 比拟想像 虚构想像
• 联想(association)
含义
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在延
展中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 过程 种类 接近联想 类似联想 对比联想 联想主义
(三)灵感与直觉
• 灵感(inspiration)
含义: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
• 含义
二、艺术发现
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 “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 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 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 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 种独特的感知。 作家依据自己的理想、审美原则,从所观察的事物中发 掘出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文学材料的主体性特征 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 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 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 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著名作家严歌苓谈创作
• 严歌苓说,创作关键要有一颗倾听的心,获奖作品 《小姨多鹤》的创作就来源于听回来的真实生活故事, “我非常喜欢听别人讲故事,听得多了自然会在脑子 里留下很多故事。然后你就会想。嗯,这个故事好像 说明了什么。我听完后就特别想把它写出来。” • 严歌苓表示,除了好的创作环境,自身的努力也很重 要,比如自己平时就很注意收集写作素材,“我很喜 欢观察人物,也很喜欢总结他们的特点。我常记在本 子上。有的时候,你就在马路上走,在公众场合看到 形形色色的人,要是把他们放在小说里面,就是个很 精彩的人物速写在里面。这种东西积累多了,是很有 用。”
《复活》插图
灵感与直觉
• 灵感与直觉的区别
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
果,直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 兀判断
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
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
到推测性的洞察
著名作家鬼子 谈小说创作
• “从整个文学发展史上和小说 存在的意义价值上看,好的小 说,尤其是经典的小说,都是 在生活的层面上进行再一次的 抽离,即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而在这一层次上,则要求作者 学会在生活经历上进行再一次 的加工,这样的加工不仅不会 让读者觉得脱离了生活,反而 是更贴近生活的本质,某种层 面上,揭示了生活中的人性物 性,直面生活的本质。”鬼子 说道。
实现途径
浓涂重抹 淡化背景
• 简化
作家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
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或意念) 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 式 。 郑板桥:一二三支竹竿,四五六 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 重叠叠! 马致远《天净沙》 康定斯基的抽象简化
康定斯基的抽象简化
作品:《回忆》
• 表现
从习见的事物中看出新成分或新特征 从平凡的现象上察觉出潜藏的非凡意蕴 从平淡的旧形式间寻找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
•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 层的心理内容 外在事物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 的契合 以独特眼光在知觉中产生新创造物
阿来谈创作
• 阿来:作家更应该坚守并贡献出有思想的作品。宁可 少些读者,也要有所承担。要对现存体制和社会不合 理的东西发出自己的意见。 • 如果所有作品都是主旋律,都是讴歌和赞颂,文学就 没有价值了。除了现实秩序,还有别的可能性,要把 体制、人心向正确方向引导。 • 可惜中国文学没有做到这一点。相对过去,我们今天 已经有了较大的表达空间,但作家却放弃了发出自己 的意见,而在市场经济诱导下,想用文学讨好市场, 讨好消费者。想起来让人有些悲凉。我们的民族应该 有更高端的思想输出,因为以后的世界竞争,比的是 一个民族的思想品质和意志力。
• 特征Hale Waihona Puke 定向性 选择性 刷新性
托尔斯泰论艺术综合
“我拿过达尼雅来, 把她同苏妮亚一同捣碎, 于是就出现了娜塔莎。” ——托尔斯泰 娜塔莎是《战争与 和平》中的女主人公之 一。她是由作家的妻子 和姨妹综合而成的。
娜塔莎剧照
(二)突出和简化
• 突出
含义
作家以一个形象(或意念)
为底稿,然后寻求与之密切 相关的、更有效、更传神的 材料,使之有机地融合,达 到立体、生动的效果
• 记者:你的写作素材主要来源于何种渠道?个人体验、 别人讲述、电视或图书等其它媒介? • 李铁:我的写作素材大都来源于个人体验,也包括 一些别人讲述的事情,其实我的素材都非常简单,如 中篇小说《乔师傅的手艺》,我以前在电厂工作时听 师傅们曾讲起过直大轴这门手艺,仅此而已,人物和 故事都是虚构的。如我的中篇小说《冰雪荔枝》,就 是听一个女孩讲黑龙江老家如何如何冷,火车开到那 里已经是最后一站了,她说那里到处都是整个冬季都 不融化的积雪,山、树、房子和大地都是白色的,如 果有一个穿红衣服的人从远处走来,会显得十分的扎 眼。于是我眯起眼睛,开始想象这样的场景,一个穿 着红棉袄的女孩子在茫茫的雪地上一路跑过来,在被 溅起的雪沫衬托下,由远至近地到达我的面前……最 初的创作欲望就是源于这幅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画 面。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 段
• 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 艺术发现 • 创作动机
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 特征
• 文学材料的源泉——社会生活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 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 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 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 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是一切文 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
简化与突出
突出浓墨重彩和淡化背景,简化只留下最
• 记者:在写作方法上,是先有立意再去搜集素材,还 是先有素材然后再去提炼立意,你大都采取哪种方法? 你笔下的人物大都有一个生活中的“原型”吗? • 李铁:这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有的作家擅长先有 立意再去搜集素材,有的作家擅长先有了素材再去提 炼立意,两种方法都可能写出好作品。但严格地说, 这两种方法都有些过时,前者容易主题先行,后者容 易人为拔高立意,使主题在小说中占绝对化的位置。 这样的小说已经不能被称为好小说了。现代小说中的 绝大多数作品你是找不到明确主题的,小说呈现给你 的只是生活场景,或事件发生的过程,换句话说,它 只是一种表象生活,或者是情绪的流露,立意要由读 者去找。当然了,读过小说后你会感觉到有一个“意 思”的存在,而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意思”, 不同的读者会读出不同的意思来,这也许就是作者的 立意,你也可能很难简单地归纳写作者的立意,但这 都不妨碍它会成为好的小说。
三、创作动机
含义 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 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对整 个创作过程起支配作用的 或隐或显的意图(或意念) • 作用 具体的文学创造过程能否 完成的关键

曹雪芹
作家阿来谈创作
• 新作《格萨尔王》中这样写道: • “一个神授的格萨尔传奇说唱者,又在草原上 诞生了。他将歌唱,是因为受了英雄的托付,在一 个日益庸常的世间,英雄的故事需要传扬。” • 宁可少些读者,也要有所承担 • 作家只是社会土壤产生的一棵树、一棵草,他们是 在公众中产生的。他们会受到市场和公众的阅读趣 味的影响。像我一样固执,不受市场和公众影响的 作家比较少。像新出来的作家市场意识就非常强, 公众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公众不要思想,他们 就给娱乐。这显示出社会整体缺乏思想。
跃的心理现象 特征:偶发性、亢奋性、创造性 思维过程: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 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无意间 获得结果
• 直觉(intuition)
含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 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作用
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象)的瞬间
把握 发觉故事(或现象)背后的内蕴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锦州市作协常务副主席李铁
• 记者:你个人认为,当一名作家要具备什么样 的基本素质?比如思想觉悟、知识水平、写作 技巧等等。 • 李铁: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它弹 性很大,我认为没有一定的标准,或因人而异, 文化程度可高可低,知识水平也可高可低,读 的书也可多可少,一个成功的作家也不见得掌 握很高或很多的写作技巧,有的时候,太注重 技巧写出的小说反而不是好小说。粗略地想一 下,我觉得一个作家必须具备的素质应该是悲 悯的情怀,大而化之的肚量,返璞归真的写作 姿态,静如流水般的叙事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