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 复工复产稳增长,抓项目 绿色发展立标杆 江西省委书记刘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02月江西建材行业资讯
战疫情复工复产稳增长,抓项目绿色发展立标杆
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到万年水泥厂项目建设现场调研
2月21日下午,江西省委书记刘奇来到江西省建材集团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万年水泥厂(以下简称万年水泥厂)异地技改环保搬迁项目建设现场调研,并听取了江西省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尚文,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世锋关于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项目建设等情况汇报。
在项目建设现场,刘奇看到工地已全面复工,各型机械作业正忙。
他指出,该项目建设是有效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冲击的稳定器,要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把项目建设葩突出位置,高质量推进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
他强调,要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准确研判、积财对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详细了解施工现场疫情防控工作和工程进展后,刘奇指出,要扎实有效做好疫情防控,科学合理安排施工,全力以赴把耽误的工期抢回来,把延后的工程补上去,并要严把安全关、环保关、质量关,决不能为赶工期而忽视安全生产,决不能为上项目而破坏生态环境,决不能为完成任务而牺牲工程质量,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发掘生产潜力、确保项目品质。
刘奇勉励万年水泥厂克服困难、再接再厉,严守安全和环保两条线,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环境和谐友好型绿色工厂,让新项目呈现“厂在山中、山在厂里,碧水环绕、鱼翔浅底”的绿色发展美景,并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经济恢复有序有力,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建材扌艮网国内新材料产业发展特征与趋势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具有新功能的材料。
融入了当代众多学科先进成果的新材料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先导和重要内涵,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和提升企业及地区竞争力的源动力。
其研发及工程化应用依赖于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装备的综合运用。
一、产业发展概况
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我国新材料产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发展形势良好。
随着《"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国家层面战略规划的出台,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约2万亿元。
新材料产业在金属材料、纺织材料、化工材料等传统领域基础较好,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
半导体照明产业形成了从上游外延材料生长与芯片制造、中游器件封装到下游集成应用的比较完整的研发与产业体系,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
节能玻璃材料产业规模达300亿元;稀土功能材料产量约占全球份额80%;主要功能陶瓷元器件产品的产业规模增长到250亿元。
2、关键技术实质突破
通过产学研用结合,许多重要新材料技术指标大幅提升,研究成果推广应用。
大直径硅材料在缺陷、几何参数、颗粒、杂质等控制技术方面不断完善,300mm硅材料可满足45nm技术节点的集成电路要求,已成功拉制450mm硅单晶。
人工晶体材料经过多年的发展,偏硼酸顿和三硼酸锂等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并实现了商品化;激光晶体、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光伏发电成本降到1元/kWh)以下。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均满足小型电池要求,隔膜、电解质锂盐等关键材代进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大幅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
T300级碳纤维实现了稳定生产,单线产能提高到1200t;T700和T800级碳纤维实现了批量供货能力已开始应用于航空航天装备;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铜带、铜管拉铸技术以及铜铝复合技术;海底管线钢X65、X70、X80及厚壁海洋油气焊管、化学品船用中厚板均已实现国产化,低成本石墨烯已开始生产,并应用于触摸屏、导热膜等信息通讯器件。
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新材料品种的不断增加,使我国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金属功能材料自给水平逐步提高。
3、区域集聚态势明显
积极推动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区域特色逐步显现,区域集聚态势明显,初步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
长三角已形成包括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型化工等领域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珠三角新材料产业集中度高,已形成较为完整产业链,在电子信息材料、改性工程塑料、陶瓷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优纵环渤海地区技术创新推动作用明显,在稀土功能材料、膜材料、硅材料、高技术陶瓷、磁性材料和特种纤维等多个领域均具有较大优势”
内蒙古稀土新材料,云贵稀贵金属新材料,广西有色金属新材料,宁波放铁硼永磁材料,广州、天津、青岛等地的化工新材料,重庆、西安、甘肃金昌、湖南长株潭、陕西宝鸡、山东威海及太原等地的航空航天材料、能源材料及重大装备材料,江苏徐州、河南洛阳、江苏连云港等的多晶硅材料产业等也都形成了各自的区域特色。
4、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新材料支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的作用日益显现,为我国能源、资源环境、信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是建设重大工程、巩固国防军工的重要保障。
各级政府组织实施了节能产品惠民、十城万盏、金太阳、物联网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有望达到1500万辆。
膜材料在海水淡化方面已经获得应用,初步形成了反渗透海水淡化的生产能力,成为我国沿海地区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有色金属结构新材料、髙温合金和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为代表的高性能结构材料,为高速铁路、大飞机、载人航天、探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