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28小城凤凰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1.提出疑问,直入主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时侯生活在故乡的作者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而现在他又是怎样想的?是什么原因使作者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又是什么样的“美”让作者在“天涯海角都为它而骄傲”?
交流: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地方的美?(师随机板书:城墙、大桥、街道、清泉)在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物?请把你最喜欢的地方美美地读一读。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谈话导入:17世纪,意大利有个伟大的科学家叫伽利略,他曾经以很大的勇气,冲破人们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胆地研究物体从高处落地的规律.这篇课文就是介绍当时伽利略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课文的题目就是他研究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这一结果是怎样得来的.
2.着(zháo)地,是落在地上的意思。
四、课外拓展。
现在,如果老师把课文题目改成《两个球同时着地》,你认为可以吗?请课下仔细研究,并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善于思考
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科学态度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微生物的创始人巴斯德如何征服狂犬病的故事.赞扬了巴斯德为造福人类,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同时还说明了科学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光要下苦功夫,有时还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课文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述巴斯德是怎样征服狂犬病的。首先介绍了巴斯德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微生物的创始人;然后讲巴斯德和他的助手发起对狂犬病进攻的原因;接下来重点讲述了巴斯德在人体上试验狂犬疫苗获得成功的艰辛过程;最后赞扬了巴斯德这种献身于科学的崇高精神。再次肯定了他的成就,指出战胜狂犬病,是他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本节课我力求做到以下两点:
心旷神怡、陶醉、忍不住诗性大发……




城墙 美
28.小城凤凰 大桥 美 故乡好 热爱 怀念
街道 美
清泉 美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感知人物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
1.正确识记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的精神品质.
5.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以认真的态度研宛
科学的人)
6.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①以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为线索,贯穿全文。②鲜明的对比,用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于提出问题进行对比;用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
板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怀疑 分析试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重点难点
知道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齐读第3自然段。思考: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伽利略对这句话是怎么看的?(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对这句话产生了怀疑)
4.这两个结果一样吗?是什么样的结果?(不一样,是相互矛盾的)
5.根据同一句话,会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所以伽利略认为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值得怀疑的。
6.他打算怎么做?(用试验来证明不同重量的铁球落地的情况)
二、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读后思考: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经过多次试验来证明)
2.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一次试验,没有说服力,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说明问题。伽利略进行了许多次试验)
2.提出预习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想一想:作者对小城凤凰的印象如何?
(美)
3.检查预读情况.
二、创设情景,自主选读,感受小城之美
1.师:各位“小解说员",我是初次来小城凤凰的游客,想在这留影,了解这里更多的情况,以便在照片背面写明.你们能帮助我吗?
2.学生自主选择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至熟。
3.你最想推荐哪里,为什么?
指名说,在说理由的时候随机总结出“美”的关键处.
通过朗读竞赛等形式,激励学生展开想象,读出自豪、骄傲之情。
在说、读时相机出示有关图片、音像、文字资料,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谈一谈感受,激发骄傲之情.
(老师小结)
三、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小结练习
1.练习写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强化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领略小城凤凰的自然美和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强化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领略小城凤凰的自然美和作者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程 序
个人随笔
一、复习,激情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游览了一下凤凰小城,谁来说说小城凤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凤凰,一起去细细品味一番凤凰的美。
三、创设情景,发挥想象
1.走过如画的大桥,我们再到街道上去瞧瞧。请大家闭上你的双眼,听老师读3、4自然段,发挥你的想象,看看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师朗读后,指名说)
请大家认真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找找作者抓住了哪些地方的美来进行描述。
2.接下来我们再来品尝一下作者故乡的清泉(课件出示清泉)哪一个自然段是描写清泉的?谁来读一读?
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一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总是同时着地的“总是"一词。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这样)
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4.齐读这段话,加深印象.
三、朗读第5、6自然段。
1.齐读后思考: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人们都不相信伽利略的试验会成功,认为他糊涂、固执,事实会让他丢脸。“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的意思。是个贬义词)
(2)讨论交流,深入主题:既然这里如此美好,为什么这里的孩子总想奔赴他乡呢?这里的孩子们是怎样想的? “翻阅另一本大书”指什么?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凤凰是美丽的,但它又实在太小了,虽然我们很热爱家乡,但是外面的大千世界对我们充满了诱惑,使我们总想奔赴他乡。那么同学们也是否如凤凰的孩子们一样,尽管我们也很热爱自己的家乡,但总想走出这里,去翻阅另一本大书呢?那老师送你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肯努力,我相信你们也能像作者一样,穿过洞庭去“翻阅另一本大书。”但是,我得提醒你们,无论将来你走多远,我们的根还在生育养育自己的家乡!
2.(课件展示城墙图片)引导看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城墙的。(出示句子)请大家把这句话齐读一遍,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好?(绣)从这个“绣”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种美吗?(指名读,齐读)
3.作者常常漫步在家乡的桥上,凤凰的桥有什么特别之处?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大桥的?谁来读读?(出示大桥图片)这座大桥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引导看图)如此美丽的景色,不仅作者喜欢,连我们也禁不住想到那里看一看,去感受一下大桥的美,去体验一下青山白塔的迷人!你能读出这种美,读出你的喜爱之情吗?(齐读,赛读)
(2)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讲读课文第1、2自然段。
1.读第1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讲什么?(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2)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辩论家指有一定辩论口才和辩论能力的人。因为伽利略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有的连老师也很难解答,可见伽利略当学生的时候就善于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人们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
3.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4.这说明什么?(说明伽利略试验成功了,这事实出乎人们的意料,人们为这位年轻人的大胆和聪明感到高兴)
小结:伽利略从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那句话开始,先是进行了分析,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同一句话推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果,接着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是靠不住的。最后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公开试验,证明了自己的分析是对的.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8。小城凤凰
凤凰县地处湖南省西部边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角。
凤凰风景秀丽,是湖南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誉。




分 课 时 电 子 教 案
课 题
28.小城凤凰
执行时间
月 日
分课时
2
总课时
电教课时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资料的收集、教师的展示、文章的学习,了解凤凰,读懂课文。
一、重点突出,一课一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富有活力而开放的语文课程”。特别强调“要提高效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突出重点。突出重点要有舍才有得,要舍去枝蔓,直取主干。“一课一得”,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节课,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课文4至10自然段。首先通过抓关键词,借助课后练习题,理清文章的思路,接着画出表示心情的句子,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通过想象、对比、朗读等方法,体会巴斯德高度责任心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整节课,我以复述作为训练点,穿插在文中,通过简要复述、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循序渐进.
2.伽利略为什么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他是怎么想的?(“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怎么解释呢?")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正确的前提,推出两个结论。这两个结论是什么?(①把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的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两个球,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②如果看作是一个整体,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
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清甜的泉水,让人们心情变得怎样?所以作者说-—好的诗应该是从这样的地方才能产生的。如此美的凤凰,给作者留下那么多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课文第2—5自然段,齐读。
3.小结,体会作者情感
这里山美、水美,处处都美,难怪作者说“无论走到哪里也还是觉得自己的故乡好。”
(1)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根据老师刚才的叙述,想一想“不寻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不平常,不简单。伽利略平时肯动脑,善思考,能发现疑问,与其他同学不一样)
2.读第2自然段,思考:
(1)“信奉”是什么意思?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表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相信,并照着去做。“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奉:相信,并照着去做。
结论:从前提推出来的结果。
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5.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初步交流。
6.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1)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学生自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学情况.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着默读,边读边思考:伽利略是谁?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最后试验结果怎样?
2.根据学生的朗读,纠正字音。
3.根据提出的思考题,检查学生读后是否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让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
小城凤凰
课 题
28.小城凤凰
执行时间
月 日
分课时
1
总课时
电教课时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1.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或注音理解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感悟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已达到了什么程度?(盲目的程度)
(3)这段话中,“不容更改、责备、违背”这些词语怎么理解?
不容更改:不许改变。
责备:批评的意思.
违背:在这里是不遵守、不服从的意思.
(4)小结:这些词集中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是绝对相信的,达到一种盲目相信的程度,这是一种迷信.这种迷信和伽利略的敢于怀疑的科学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表现佃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所需要的科学精神和勇气作了很好的反衬.
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教具准备
灯片
教 学 程 序
个人随笔
一、激情导入,指导预习,了解主要内容
1.导入:作客异乡的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是故乡。故乡的山水,总是那样美;故乡的人,总是那样亲切。无论过去了多少年,故乡的一切如诗如画,映在脑海里,抹不去!今天,我们随作者黄永玉一起,走进他的故乡—-—-小城凤凰,去了解他对小城的感受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