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家乡的美食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水家乡的美食作文
《天水美食:舌尖上的家乡味》
一提到家乡天水的美食,我的口水就忍不住要流下来了。

天水那可是个有着丰富美食文化的好地方。

首屈一指的当属呱呱。

这呱呱外表看着黑不溜秋的,可别小瞧它。

卖呱呱的小店里,总是坐着一位手艺娴熟的阿姨或者奶奶。

就说上次我去吃呱呱吧,我眼睁睁看着人家从一大块的呱呱坨上快速地用刀划下一小片来。

那刀工,真是绝了,每一片呱呱的厚度都差不多。

然后把这呱呱条放到碗里,再放上一些自制的辣椒油,那辣椒油通红通红的,散发着香辣的味道。

再配上些蒜泥、芥末、香醋什么的调料,一阵搅拌。

那股子香味直往鼻子里钻。

我迫不及待地挖起一块放入嘴里,那口感软嫩又弹牙,初尝有点辣,跟着就是呱呱本身的那种独特的豆香。

吃呱呱有个小诀窍,得慢慢嚼才能品出味道。

我那一碗呱呱啊,吃得额头微微冒汗,可还是停不下嘴,最后连碗底的那点调料汁都被我用呱呱片蘸着吃了个干净。

接着就是面皮了。

天水的面皮不像别的地方的那么薄,它有一定的厚度,但是更加有嚼劲。

我经常去家附近的面皮摊吃。

摊主是个大叔,他面前摆着一个个大盆,里面装着切得宽宽的面皮、黄瓜丝、面筋。

我要上一碗的时候,大叔就会先捞出面皮放到碗里,再来几筷子黄瓜丝和面筋,倒上一勺特制的调料水,这调料水里有着香料的各种香味混合在一起,再淋
上点香油。

吃的时候,每一口面皮都裹满了调料的香味,那黄瓜丝爽口得很,面筋吸足了调料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咬一口面皮,能听到轻微的“噗呲”声,那是面皮的韧性在嘴里的表现。

还有猪油盒,这可算是早餐的佳选。

刚出炉的猪油盒,外皮一层一层的,酥脆无比。

一口咬下去,那些松散的外皮就直往下掉渣。

里面是猪油和葱花混合的香味,既有猪油的醇厚,又有葱花的清香。

有一次我起个大早,就为了吃那热乎的猪油盒。

我到店里的时候,师傅正把刚做好的猪油盒从炉子里拿出来,整个店都弥漫着那诱人的香气。

我买了两个,瞅着那金黄的猪油盒,什么都顾不上了,张开嘴就咬了一大口,那滚烫的猪油差点把我的嘴烫破皮,可我还是觉得超级美味,就这么一边吹气一边把一个猪油盒给吃完了,剩下那一个我还宝贝似的带回家,一路上都闻着那香味。

天水的美食就是这样,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口感和魅力,深深扎根在我的味蕾记忆中,想起来就馋得慌。

《天水美食:难忘的馓饭香》
在天水,如果说有一种食物充满了浓浓的家的味道,那馓饭一定是其中之一。

馓饭这个东西,看起来就是一大坨稠乎乎的东西,但对于天水人来说
那可是从小吃到大的美味。

我还记得小时候看奶奶做馓饭。

那时候的农村土灶,灶膛里的火苗映照着奶奶慈祥的脸。

奶奶先是在锅里放适量的水,等水开始有点小滚的时候,就一只手慢慢地把玉米面往锅里倒,另一只手拿着擀面杖不停地搅拌。

那玉米面就像听话的孩子一样,在水里和擀面杖的搅拌下逐渐变得浓稠起来。

这个过程可不能分心,一旦停下来,馓饭就可能会有疙瘩或者粘锅。

奶奶搅拌起来可熟练了,手臂有节奏地划着圈。

而且那玉米面加得也是恰到好处,太多了馓饭太稠,吃着噎得慌;太少了,又太稀不成型。

当馓饭做好之后,那热气腾腾的锅里散发着一股淡淡的玉米香。

馓饭最好的搭配是自家腌制的咸菜。

像什么萝卜咸菜、韭菜咸菜之类的。

就拿萝卜咸菜来说吧,是把萝卜洗干净切成条,撒上盐,然后放在坛子里腌制一段时间,要是再有点辣椒放进去就更棒了。

吃馓饭的时候,挖上一大勺馓饭放在碗里,再夹上几筷子咸菜,那可是相当的美味。

我特别喜欢把咸菜和馓饭混着一起吃,每一口馓饭都带着咸菜的咸香。

有一回我尝试自己做馓饭,本以为很简单,结果是手忙脚乱。

玉米面倒得急了,一下就起了好多小疙瘩。

搅拌的时候,胳膊没一会儿就酸了,最后做出来的馓饭也是不咋好看。

但是当我吃到自己做的虽然失败但还有点样子的馓饭的时候,还是觉得很美味,可能是因为付出了努力吧。

馓饭吃在嘴里,感觉不只是一种食物,还有着家乡的温暖,还有那田间地头生长出来的玉米的质朴气息。

那种踏实的感觉,是其他美食给不了的。

不管
走多远,只要一想起馓饭的味道,就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老家的那个小院子里。

《天水美食:浆水面里的回忆》
天水的浆水面那可是有着独特魅力的美食啊,只要一提起它,我满脑子都是各种美好的回忆。

浆水面的关键在于浆水。

我记得小时候去亲戚家玩,他们家的小院里有一口小小的缸,那就是专门用来制作浆水的。

我好奇地凑过去看,只见里面放满了芹菜或者白菜之类的蔬菜。

亲戚告诉我,这做浆水可有讲究了。

首先菜得洗得特别干净,不能有一点泥土啥的。

然后把菜晾干,再放入缸里,撒上一点白醋用来“点”浆水,这就像是给浆水注入了灵魂一样。

之后呢,再加入适量的水,把缸口用一块干净的布盖上,就等着它发酵啦。

这个发酵的时间也很关键,如果时间短了,浆水就不酸;时间长了,又会太酸还可能坏掉。

等浆水做好了,那可是美味之源啊。

做浆水面的时候,先把手工擀的面条煮好捞出放在碗里。

这手工面可有嚼劲了,每一根面条都是粗细均匀,那是家里人一点点擀出来揉出来的。

接着就从缸里舀出那正宗的浆水来,连带着里面的菜一起放在锅里煮开,再浇到面条上。

然后就开始加调料啦,撒上一点盐,要是能再放一点干的红辣椒面,用热油一泼,“呲啦”一声,
香味瞬间就散开了。

那一次我生病没什么胃口,妈妈就给我做了一碗浆水面。

看着那碗里白白的面条和绿绿的浆水菜,我一开始还不太想吃。

可是妈妈说吃点浆水面开开胃也好啊。

我就勉强吃了一口,没想到这一口下去,那清爽的酸味就刺激了味蕾,瞬间就感觉来了胃口。

我一口接一口地吃着,那浆水的酸味和面条的筋道搭配得恰到好处。

吃过那碗浆水面后,病似乎也好了一大半了。

浆水面就像是天水人的一种生活印记,在炎热的夏天吃一碗,清热解暑;在大鱼大肉吃多了的时候来一碗,解腻爽口。

每一碗浆水面都蕴含着天水人的生活智慧,也承载着我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不管多久没吃到,只要一闻到浆水的那股子酸味,家乡的画面就会在脑海中浮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