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港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导学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导学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目标导航】
【任务一预习导学】
知识梳理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 环境承载力
(1) 概念: _________ 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 衡量指标: _____________ 。

2. 环境人口容量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亠___________________ 消费水平对其影响
最大,其中——是主要因素。

⑵估计:存在____________ 、悲观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观点。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 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1) 空间:一个国家或地区。


⑶实质:____________ 的人口数量。

2. 实现的保障措施
(1)世界:_______________ 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_________________ ,
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__________________ 的平等权利。

⑵各国、各地区:应尊重______________ 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______________ 战略。

预习检测
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B. 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差别不大
C.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 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
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 资源
B.科技水平
C.人类的文化水平 D •人类的生活消费水平
3、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T农业社会T现代社会T工业社会
B、农业社会T原始社会T工业社会T现代社会
C、工业社会T原始社会T农业社会T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T农业社会T工业社会T现代社会
2011年5月16日,广州市XX局在市政府会议室召开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新闻
发布会。

据统计,广州市在2010年11 月 1 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 1 270.08 万人。

离该市 1 500
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约230 万
人,已接近“临界点”。

据此回答4〜6题。

4、1 500 万”的数值是(
)
A .人口合理容量B.最适宜人口数量
C.环境人口容量
D.固定不变的
5、当广州市的人口超过这个“临界
点”
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下列问题可能不是由此产生的是( )
A •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
B •就业紧张
C.废弃物大量排放,污染环境
D •科技发展迟滞不前
6、下列措施可以使“ 1 500 万”这个“临界点”数值变大的是( )
A .控制人口的增长
B .加大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输入
C.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鼓励人们适度超前消费
D .努力开发当地的淡水资源以解决供水紧张问题
7、我国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尤为突出的是什么资源( )
A .土地资源
B .淡水资源C.森林资源D.电力资源
【任务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读课文P12 图 1.10“木桶效应”讨论:
1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人口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
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探究二:影响环境人口的因素
1、完成下表
2
【案例1】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一亿之内,一般在7000万之下,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
的人口高峰出现了。

开发边疆,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
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为什么?
(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
【案例2】深圳25年前是一个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

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165万, 居住一年以上的有432万,还有居住一年以下、三天以上的有470多万,加起来深圳有统计的人口总共是1071万,还有一些流动的,加起来管理人口称1200万。

(3)深圳依赖自己的耕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能养活25年一下子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吗?
(4)深圳是如何养活这多出来的1000多万人口?
探究三: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三种估计
【案例】根据“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的研究,到21世纪20年代中
期,在较高水平投入或丰产年的情况下,中国能生产粮食 6 960亿〜7 000亿千克,按人均450千克计算,能供养约15.48亿人口;中等投入或平产年,粮食产量能达到6 660亿〜 6 750亿千克,能供养14.8亿人口;在低投入或歉收年,粮食产量在 6 390亿〜6 480亿千克,只能供养14.2亿人口。

中国农业资源最大可能生产量的估计是在假设以播种面积为1.9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为1.4亿公顷,水浇地0.7亿公顷的条件下,单产6 660千克/公顷,粮食产量可能达到8 400亿千克,以人均拥有粮食500千克计算,可承载16.6亿人。

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相对地理解为中国资源最大承载力。

因此,中国人口最高峰不宜超过16亿人。

同时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能养活好8亿〜9亿人;如果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大致应控制7亿之内。

1、科学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含义是什
么,它与环境人口容量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共同点?
2、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那么研究它还有什么意义呢?
3、当今世界什么原因导致未能实现地球上人口合理容量?
4、面对存在的问题,人类有什么途径才能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呢?
5、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个人能够为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做出什么呢?
【任务三拓展延伸】
1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在世界人口和耕地中所占百分比今后我国人口和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我国以占世界 _____________ %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 %的人口。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 ____ 。

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耕地承载量所面临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目前国家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莱斯特• 布朗根据日本、韩国发展过程中,农用地被工业大量占用 (日 本人均0.04公顷,韩国0.07公顷)而导致农业萎缩,粮食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社会

需要(1994年日本进口占72 %,韩国占66%),由此推理,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 (Who will feed China )的问题。

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而且被一些人所利用, 提出所谓“中
国威胁论”。

讨论:中国到底能不能依靠本身的资源养活自己呢?
【任务四知识建构】
运用思维导图建构本节知识体系
【任务五能力检测】
1、21世纪初我国的人口数量用 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 • a<b<c
D. a<c<b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 数据表”,回答2〜3题。

2 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 )
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 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
① 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 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a 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
b 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用
c 表示,
B • c<b<a
C . b<a<c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
下图为“四个国家I960年和2019年人口数量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 有关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德国人口的总量最大、增长量最小
B .美国人口的增速最高、增长量最大
C.印度人口的总量最大、增速最高
D •沙特阿拉伯人口的总量最小而增速最高
5. 上述四个国家中环境承载力最小的国家是( )
A •沙特阿拉伯
B •美国
C.德国 D .印度
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 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

2019 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

据此完成6〜7 题。

6. 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资源
B .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 D •开放程度
7. 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
A .矿产枯竭
B .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 D .教育需求
8.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法新社2010 年5月22日报道由于大量外国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寻求借其繁荣经济的光,中国正在考虑制定其首部《移民法》。

《移民法》很有可能将潜在移民分成若干类别,如熟练工人、工作移民和投资移民等。

材料2:中新网2009年12月31 日电据美国《侨报》报道,2010 年1 月1 日,美国总人口达3亿零840万人,比上年增加260多万人,人口增长率为0.9%。

人口普查局人口估算部主任普斯沃夫 2 9日表示,美国人口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新出生人口的自然增长,同时也有国际移民的因素,2009 年大约有近90万移民移居美国,大约每37秒钟就有一位外国移民移居美国。

材料3:下图为“美国人口及部分资源消耗所占世界比重图”。

(1) 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因素影响。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2) 结合我国人口国情,说明《移民法》将潜在移民分类的原因。

(3) 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试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

14.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某地区未来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材料2: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峰期。

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 1.33万平方千米,新增荒山造
林面积约5.33万平方千米。

(1) 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面积
_______________ ,淡水 _______________ 。

(2) 20年后,对该地区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请说明理由。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来对该地区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是,仅从有利于增加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
角度分析,这种资源应如何利用?
学习反思
自学反思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