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 《诗经》二首-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 《诗经》二首-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窈窕(yǎo)嫩芽(nèn)瘫痪(tān)酝酿(liàng)B.嶙峋(líng)怦怦(pēng)烂漫(màn)匿笑(nì)C.瞬间(shǔn)脸颊(jiá)沐浴(yù)祷告(dǎo)D.溯洄(huí)并蒂(dì)攲斜(qī)菡萏(dàn)【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

【解答】解答本题,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A项,“酿”应为niàng,B项,“嶙”应为lín,C项,应为“瞬”应为shùn。

2.【答题】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睿智无与伦比一代天骄寤寐求之B.亵渎重蹈覆辙弥足珍贵参差荇菜C.繁衍心无旁鹜断章取义克尽职守D.雎鸠怒不可遏强聒不舍自知之明【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具体汉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3.【答题】对下列句子中的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答案】C【分析】考查字的含义。

【解答】“琴瑟友之”的“友”是“以……为友”的意思,这里是动词的意动用法。

4.【答题】下列传统文化知识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 第三单元(测能力)(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 第三单元(测能力)(含答案)

第三单元(测能力)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有人说,小石潭是一个童话,可以(启发/启示)人的想象;小石潭是一处仙境,可以慰藉人的灵魂。

我悄然走近它,但见泉水在阳光下闪烁着蓝莹莹的光芒;泉边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文中加粗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慰藉(jì)悄(qiǎo)然B.翠蔓(màn)坠(zhuì)落C.参差(cī)皇冠(guàn)D.缀(chuò)饰缥缈(miǎo)2.文中画框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2分)A.相应成趣B.星辰C.熠熠生辉D.璀璨3.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启发琢磨B.启示捉摸C.启发捉摸D.启示琢磨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崇廉尚洁、追求卓越、时代新人、全民阅读,分别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B.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前述语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我们学过的《关雎》《子衿》都属“国风”。

D.古人称谓丰富:所谓“名”实则“本名”:“字”则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谥号”则多为自己所取,表示自己的志趣爱好。

5.阅读下面文段,在文中四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____________。

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

____________。

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制作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

____________。

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出高纯度的器具。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同步训练试题—《古诗苑漫步》(word版 有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同步训练试题—《古诗苑漫步》(word版 有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同步训练一、填空1、下列诗句与其代表的季节分别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

()D、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花香。

()2、请说出下列诗人的诗号。

A、李白____ 李贺____ 王维____B、王勃____ 白居易____ 杜甫____3、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谁?()4、猜诗中涉及的人物典故:(1)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5、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

根据你的理解,任选其中两句,填在横线上。

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

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

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

刘禹锡的乐观幻化成千帆竞发、生机勃发的图景。

苏轼矫健弯弓、梦想射下天上星座。

李清照憔悴如风中的一株黄花。

(1)(2)二、选择1、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兴尽晚回舟,误入莲花深处。

B、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C、兴尽晚回舟,误入荷花深处。

2、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和古代“快递员”的辛苦生活有关?()A、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甲路云和月。

B、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C、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本意指的是哪个节日?()A、清明B、中秋C、重阳4、“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的“陈王”是谁?()A、陈胜B、曹植C、陈叔宝5、某诗词名句,已为成语,用来比喻某种力量或势力无可挽回的没落,它是以下哪一句?()A、黄鹤一去不复返B、流水落花春去也C、无可奈何花落去6、这是一首打乱顺序的绝句,请调整顺序:( )A.杨柳青青着地垂B.借问行人归不归C.杨花漫漫搅天飞D.柳条折尽花飞尽三、综合运用1.古诗就像一朵罕见的奇葩绽放在文坛上,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吸引着我们前去观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精选课时练习(含答案)-2

遂:____
间隔:____
(14)皆叹.惋. (1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6)此中人语.云 (17)便扶.向.路 (18)及.郡下 (19)诣.太守 (20)欣然规.往 (21)后遂无问.津.者
叹惋:_____ 延:_____ 语:_____ 扶:____ 及:_____ 诣:_____ 规:_____ 问津:______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E.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二、选择题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 汉代,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村里人嘱咐他道:“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 说啊。” 5.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A.刚进去很窄,只通过一人。又走几十步,一下子高兴起来了。 B.初时很窄,只能人通行。再走数十步,一下子明亮起来。 C.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D.刚进去时,洞口很窄,只能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有了光亮。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魏晋(不管) B.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 C.寻.病终(不久) D.后遂无问.津.者(探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三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

(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豁然开朗(huò)。

B.XXX(shū)。

C.卷端(juàn)。

D.寤寐(wù)。

XXX(yí)。

翕忽(xī)。

壬戌(rén)。

溯洄(sù)。

邑人(yì)。

参差(cī)。

缤纷(bīn)。

佁然(yí)。

XXX(xiào)糁之(sǎn)。

为坻(chí)。

荇菜(xì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掌握自然规律以前,人们往往认为沙漠里有魔鬼在作怪;但是掌握了科学知识以后,人们便可以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解释清楚。

B.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涌现了许多为救国而不顾个人生死的英雄,他们的行为可歌可泣,令人钦佩!C.连云港地理区位非常重要是毋庸置疑的。

她是我国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一个重要战略枢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D.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汶川抗震救灾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3.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似与/游者/相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桃花源是一个与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真实存在的社会,这里的生活使作者很是向往。

B.XXX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仍然是感情的主调。

C.《核舟记》是按照空间顺序介绍的,先整体后局部。

D.《关雎》是《诗经》的第二首,选自《诗经·周南》。

5.古诗文默写。

(8分)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民人足食”、“物无妨者”。

2)《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溪涧纡曲,XXX相间”。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附答案23马 说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附答案23马 说

23'马说基础巩固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2.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千里之能B.其真无马邪C.一食或尽粟一石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或王命急宣学而时习之4.下面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真无马邪B.安求其能千里也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复前行,欲穷其林5.下面加点词语古今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论魏晋B.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盗窃乱贼而不作D.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根据原文填空。

(1)文中作者得出的结论是:o(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3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7〜11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日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板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才/美不外见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安求其能千里也()(2)—食或尽粟一石()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O(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中表达的中心思想。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文言文阅读(21分)(一)默写(11分)1.青青子衿,。

《子衿》2. ,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5.《小石潭记》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观潭的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二)诗歌理解与赏析(4 分)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三类。

7.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加点字解释(2分)(1)为.坻()(2)斗.折蛇行()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第三单元检测B卷、答题卡、答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检测B卷、答题卡、答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漳州立人学校八(下)第三单元检测卷(B卷)语文试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一、积累运用。

(20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胡为乎泥中?(《式微》)(3)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坐观垂钓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四面竹树环合,,凄神寒骨,。

(《小石潭记》)(6)《关雎》中以起兴开头的句子是,。

(7)《小石潭记》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溪流曲折蜿蜒的句子是,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

B.岁月如歌,班主任老师的音容笑貌在我与其分别二十多年后仍然常常在我耳边回响。

C.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挖掘客家特色文化,增设旅游景点,使漳州的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D.漳州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人情如蜜,的确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7分)年轻的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摆脱束缚。

然而青春的岁月不会【甲】(A.一波三折 B.一帆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①(A.jí B.jín),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拓.②(A.kuò B.tuò)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航船历经风浪,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理想的岸;,。

年轻的我们相信【乙】(A.只有 B.只要)拥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就能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1)为文中①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写序号。

(2分)①②(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写序号。

(2分)甲乙(3)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3分)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4-5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学情评估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和旅行是打开世界的两种方式,且读且行且思,方能收获精神的丰盈与生命的成长。

八年级将举行主题为“赏自然之美·悟情感哲思”的研学活动,邀你一起参与。

一、积累与运用(35分)1.【诗文之美】默写。

(10分)(1)一切景语皆情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描绘了芦苇茂盛、露水成霜的景象;王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描绘了移目巴楚、风烟迷蒙的风光;孟浩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现了汹涌澎湃、波澜壮阔的气势。

(2)同样是劳动,《式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反复吟咏,强调了日落天黑仍然辛苦劳作之苦;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悉如外人”,则描写了社会平等、人人劳作的快乐场景。

2.【经典之美】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3分)诗的源头是歌谣。

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

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

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

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xiāo愁解闷……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

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

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

乐器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礼记》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经典常谈》基础知识练习一、作者常识朱自清,原名自华,字,号,后改名自清。

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教育家。

代表作有、、等。

二、作品内容《经典常谈》分个专题介绍了一些主要的古代经典,分别是:、《周易》、《尚书》、、三礼、《春秋》三传、、《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

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1、《〈说文解字〉第一一、填空题1.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

所以他造字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

2.仓颉造字的传说, __________________末期才有。

3.《荀子·解蔽篇》说:“好书者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一也。

”4.始皇为了统一文字,教李斯作了__________________七章,赵高作了__________________六章,胡母敬作了__________________七章。

5.古代书写文字的方法,除“__________________ ”和“铸”外,还有“书”和“__________________”,因用的材料而异。

二、选择题1、《说文解字》是( )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A、文学B、言学C、史学D、文字学2.《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

A.汉许慎B.秦许慎C.汉仓颉D.远古仓颉3.《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照( )来编排的汉语字典。

A.首B.节C.体D.别4.《说文解字》全书囊括了( )个部首,收录了( )多个汉字A.40 8000B.450 8000C.540 9000D.450 90005.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下列不属于造字条例的是( )A.象形B.事C.意D.注2.《周易》第二一、填空题1.讲五行的经典有《__________________洪范》,讲八卦的经典有《__________________》。

2.八卦相传是__________________画的。

2020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同步练习课时练(含答案)

2020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同步练习课时练(含答案)

第一单元1社戏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归省.(xǐnɡ) 家誊.(juàn) 桕.树(jiù)B.潺潺..(chán) 凫.水(fú) 棹.船(dào)C.行.辈(hánɡ) 叉.港(chà) 旺相.(xiànɡ)D.不惮.(dàn) 撺.掇(cuān) 船蓬.(pénɡ)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保护并了解“社戏”这种传统艺术,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我们是否能弘扬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各部门的重视。

C.两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写了一本孩子成长历程的书,给有同样情况的妈妈提供参考。

D.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每一个人都要心怀梦想、奋勇拼搏。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A.国家和平昌盛,人民幸福和谐,既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各行其是....,同时又要通力合作,才能实现这一中国梦。

B.(2019乐山)这些草花长势泼辣,花期到,就像疯了一样,络绎不绝....地开出朵朵色彩斑斓的花,把乡土气息浓郁的篱笆装扮得美不胜收。

C.一个美好的生命就因为这么一点小小的打击而消逝,让人叹为..观止..。

D.(2019孝感)清明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的一种传承方式。

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是不容置疑....的选择。

4.(2019重庆B)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 )哲学,一门深奥晦涩的学科;儿童,一个直接简单的群体。

这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也因此,不少思想家认为:儿童天生就是哲学家。

①不少大人都对哲学退避三舍,小孩子就更没办法学②而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爱提问的儿童无时无刻不表现出一种“爱智慧”的天性③因此,不少人初听到“儿童哲学”这个名词时,都觉得不可思议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大多数对世界司空见惯、冷漠麻木的成人相比,儿童离哲学要近得多⑤实际上,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就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A.③①⑤②④B. ⑤②③①④C.⑤④②①③D.③①②⑤④阅读选文,完成5~9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 同步练习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 同步练习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同步练习(含答案)《经典常谈》练习题1.填空。

(1)《经典常谈》是作者__________在1942年受著名学者__________鼓励而写的一部著作。

(2)《经典常谈》共十三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____________的顺序,并把文字学经典《__________》放在首篇。

(3)《经典常谈》所讲经典中,《史记》《汉书》属于“史”,《周易》《尚书》属于“______”,《离骚》《九章》属于“______”,《墨子》《吕氏春秋》属于“______”。

2.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五章,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3.请你根据《说文解字》中对造字的六个条例的解释,完成下面各题。

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

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

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

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

五是“转注”,就是互训。

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都相同或一部分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

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

B.“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刃”是指事文字。

C.“人”“言”为“信”,“信”是会意文字,“江”“河”是转注文字。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一、文言基础与诗文积累(16分,选择题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A.俨.然(yǎn)间.隔(jiàn) 篆.章(zhuàn) 黄发垂髫.(tiáo)B.翕.忽(xī) 悄.怆(qiǎo)寤寐.(méi) 犬牙差.互(chā) C.器皿.(mǐn) 壬戌.(xū)幽邃.(suì) 曾.不盈寸(céng) D.窈窕.(tiǎo) 蒹葭.(jiā)清冽.(liě) 溯.洄从之(sù)【解析】B项,寤寐.(mèi),牙差.互(cī);C项,曾.不盈寸(zēng);D项,清冽.(liè)。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顺着。

B.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志:记住。

C.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D.尝贻.余核舟一贻:赠。

【解析】B项,志:做记号。

3.下列对各句中通假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同“邀”)B.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C.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坐:同“座”)D.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同“屈”)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武陵人捕鱼为.业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D.皆若.空游无所依细若.蚊足,钩画了了【解析】A项,乃:竟然,居然/于是;B项,为:作为/刻;C项,属:类/相类似。

D项,若:好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例: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A.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C.便扶向路,处处志.之D.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解析】例句和A项都是名词用作状语,例句,用箬篷:用船篷;A项,箕畚:用土筐;B项,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C项,志:名词用作动词,做记号;D项,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测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5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潺.潺(chán) 行.辈(háng) 归省.(xǐnɡ) 刘子骥.(yì)B.蕴藻.(zǎo) 器皿.(mǐn) 白羊肚.(dù) 豁.然(huò)C.衣褶.(zhé) 脑畔.(pàn) 摇缀.(zhuì) 诣.太守(yì)D.篁.竹(huáng) 及郡.下(jùn) 撺.掇(cuān) 闭塞.(s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踊越屹立疏朗油馍B.偏辟怠慢眼眶珮环C.箬篷纠葛松懈糜子D.欺侮采虹凫水壬戌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在此节目中,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的青睐。

B.新来的王校长豁然开朗....,性格谦和,平易近人,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

C.新冠疫情全球大爆发,很多在欧美求学的留学生最近返回国内,他们耳濡目染....了欧美等国因应对疫情不当而出现的恐慌,现在谈到还心有余悸。

D.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只是比较的慢,使我们性急的人,有一日三秋....之感罢了。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B.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将“探访”改为“探究”)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

(在“审美”后加上“价值”)D.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一、积累(18分)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不可久居.( ) (4)乃记之而去.( )(5)其两膝相比.者( ) (6)曾.不盈寸( )3.解释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①便舍.船( ) ②屋舍.俨然( )(2)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②隶而从.者( )(3)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珠可.历历数也( )(4)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4.古诗文名句默写。

(7分)(1)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2)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诗经·关雎》一诗中的“,”这两句就是佐证。

(3)魏学洢《核舟记》中引用苏轼《赤壁赋》的句子是:(4)古诗中有许多写友情的名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5.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

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2分)诗集名称:《》《次北固山下》……………………………………王湾《春望》……………………………………………杜甫《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二、阅读(52分)(一)名著阅读(4分)6.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的兴趣、思考与关注点有关。

下面是小文与小涵阅读《傅雷家书》时的对话。

小文:老师要我们阅读这本书,选择一个方向,做一个专题阅读,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小涵: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比如,你喜欢艺术,可以认真阅读书中涉及音乐、绘画、雕塑等有关内容,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再如……总之,你可以就兴趣、问题、目的等方面选择一个专题进行阅读,让阅读更深入,读有所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核舟记》同步测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核舟记》同步测练(含答案)

核舟记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mǐn) 贻.(yí) 有奇.(jī) 二黍.许(shǔ) 箬.篷(ruò) 糁.之(sǎn)峨冠.(guān) 多髯.(rán) 椎髻.(jì) 篆.章(zhuàn) 衣褶.(zhě) 诎.(qū)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罔不因.势象形因:顺着,就着(2)罔不因势象.形象:模拟(3)尝贻.余核舟一贻:赠(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零数,余数(5)如有所语.语:说话(6)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7)佛印绝类.弥勒类:像(8)其船背稍夷.夷:平(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竟然(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挑选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A.为.宫室、器皿、人物/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盖大苏泛赤壁云./此中人语云.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D.若.听茶声然/皆若.空游无所依(解析:A.做,这里指雕刻/判断动词,是;B.句末语气词/说;C.奇妙/零数、余数;D.均为“好像”。

)5.虚词“之”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A.代词,代指人、物、事;B.助词,无实在意义;C.结构助词,“的”。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 A.B.C分别填入括号内。

(1)能以径寸之.木(C)(2)石青糁之.(A)(3)左臂挂念珠倚之.(A)(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B)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第三单元阶段评估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画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俨然(yǎn)间隔(jiān)诣太守(yì)黄发垂髫(tiáo)B.篁竹(huáng)清冽(liè)为坻(chí)俶而远逝(shù)C.糁之(sǎn)器皿(mǐn)差互(cī)悄怆幽邃(qiāo)D.窈窕(yǎo)溯洄(sù)寤寐(wù)在水之涘(sì)2.下列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田间小路)B.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C.溯游从之,道阻且跻(逆流而上)D.其两膝相比者(靠近)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闻水声,如鸣佩环C.卧右膝,诎右臂支船D.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4.下列句子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皆若空游无所依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5.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处处志之B.岸势犬牙差互C.居右者椎髻仰面D.琴瑟友之6.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为哪一项()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B.中轩敞者为舱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7.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

B.“整齐荇菜,摆布流之”两句重复使用,加强了诗歌的节拍感,也反映了现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8.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一文,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的不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豁.然(huò)篁.竹(huáng)及郡.下(jùn)B.悄怆.(chuàng)器皿.(mǐn)刘子骥.(yì)C.衣褶.(zhé)摇缀.(zhuì)诣.太守(yì)D.雎.鸠(jū)溯洄.(huí)勾画了.了(lě)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寻向所志.( ) (2)水尤.清冽( )(3)悄怆幽邃..( ) (4)其两膝相比.者( )(5)左右芼.之( ) (6)蒹葭萋萋..(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便要还家B.左手倚一衡木C.诎右臂支船D.不足为外人道也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潭中鱼/可/百许头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6.名句默写。

(5分)(1)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

(《关雎》)(2)忽逢桃花林,。

(陶渊明《桃花源记》)(3)右刻“,水落石出”。

(魏学洢《核舟记》)(4)四面竹树环合,,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5)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绘出桃花林绝美景色的句子是“,”。

7.学校为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其中有一幅丰子恺的画(如图)特别引人注目,请欣赏这幅画,按要求作答。

(4分)(1)请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2分)(2)请说说你对这幅画主题的理解。

(2分)8.在春暖花开的日子,班级开展了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6分)(1)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

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

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1分)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在已选出的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请从运用感官描写的角度说说诗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这样描写的原因是什么。

(2分)(3)古诗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

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2分)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对于诗文横线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合适。

你选择,理由:。

(4)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1分)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有的灿烂盛开。

二、阅读理解(3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10题。

(4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2分)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二)阅读《桃花源记》的节选文字,完成第11~13题。

(9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交通: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咸:全,都。

D.欣然规.往规:打算,计划。

12.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3分)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纯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谨慎,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第14~17题。

(14分)【甲】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观第五泄①记(节选)袁宏道从山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

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

:第五级瀑布。

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旅游胜地。

②罅(xià):缝隙,裂隙。

③掉:摇动。

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⑤掣折:转折。

⑥欹(qī):斜靠。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日光下澈.( )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疾趋.度石罅( ) (4)山行之极观.也(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16.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

(2分)(1)《小石潭记》:(2)《观第五泄记》:17.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填入下表。

(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

(7分)砖(节选)凡埏泥①造砖,亦掘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皆以黏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

汲②水滋土,人逐数牛错③趾④,踏成稠泥。

然后填满木框之中,铁线弓戛⑤平其面,而成坯形。

(选自《天工开物》):揉和黏土。

②汲:从井里取水。

泛指打水、取水。

③错:交错,错杂。

④趾:脚。

⑤戛:刮平,削平。

18.“人逐数牛错趾”中的“逐”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19.上好的黏土有什么特点?(2分)20.请简要概括造砖坯的过程。

(3分)三、写作(40分)21.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⑤不得抄袭。

(1)童年会消逝,但纯真让童心永驻;亲人会远离,但思念让亲情长存;朋友会久别,但真诚让友情不老……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让长久(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绿的。

从春天开始生长,直到深秋,枫叶才变得像火一样红。

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慢慢变红。

很多树的叶子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

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它红起来的机会。

参考答案第三单元测评卷一、积累与运用1.A 解析B项,“骥”应读“jì”。

C项,“褶”应读“zhě”。

D项,“了”是多音字,此处应读“liǎo”。

2.(1)做标记(2)格外(3)幽深(4)靠近(5)挑选(6)茂盛的样子3.D 解析A项,“要”同“邀”,邀请。

B项,“衡”同“横”。

C项,“诎”同“屈”,弯曲。

4.C 解析C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5.(1)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过,便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6.(1)在河之洲窈窕淑女(2)夹岸数百步(3)山高月小(4)寂寥无人悄怆幽邃(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7.解析第(1)题为图文转换题,介绍画面的内容,要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既要抓住画面的主要形象:残月、两棵杨柳、两个农人。

还要注意画面上人物的衣着(戴着草帽)、动作行为(田间劳作),注意画面上文字信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题名和作者的署名。

描述画面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注意描述的逻辑性。

第(2)题抓住画面中的题名“杨柳岸晓风残月”及人物形象:两个农民在田间插秧劳动,体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表现了丰子恺对普通民众的关心这一主题思想。

参考答案(1)天空中挂着一弯残月,田边两棵杨柳静静伫立,柳条随风飘荡,两个农人,戴着草帽,在田间劳作。

图画的右上角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题名和作者的署名。

(2)以《杨柳岸晓风残月》为题,通过描写残月夜杨柳岸农民的田间劳作,体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表现了丰子恺对普通民众的关心。

8.(1)AD (2)示例D 这两句写仰视所见,莺在鸣,燕在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传达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

(3)示例随一个“随”字,准确地写出了落花轻盈,溪流清澈平缓的特点(4)示例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二、阅读理解9.解析注意抓住“伊人”“一方”的意思。

参考答案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水的另一边。

10.D 解析这首诗抒写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之情,而没有绝望情绪的流露。

11.B 解析B项,“交通”意思是“交错相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