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培训“一重视三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培训“一重视三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本文总结了10年来笔者组织参与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提炼出教育技术培训“一重视三结合”的方法,反思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思路,期望在此基础上为教育技术不断促进高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教育技术培训“一重视”“三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045-02
自2000年1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文《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2000〕79号)开展教育技术培训以来,各高校都积累了不少培训经验,教育技术培训对促进教师深入进行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教育部于2007年1月和2月连续发布了1号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2号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质量工程,其中,“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教育技术培训10年实效明显
从2001年至今的10年来,笔者坚持组织并参与教育技术培训,培训包括教育技术软件培训和多媒体课室硬件设备操作培训两个方面,教育技术软件培训在每学期中期的周末进行,多媒体课室硬
件设备操作培训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

截至目前,共举办教育技术软件培训班22期,参加培训教职工1832人次,情况统计见表1。

举办多媒体课室硬件设备操作培训22期,其中集中培训10期,分散培训12期,参训教师868人次,情况统计见表2。

通过10年的教育技术的培训,我校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参加学习的教师反映良好,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推广了教育技术知识的应用
首先是人员推广,我校共有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50多人),通过10年的教育技术知识培训,使全校教职工(包括离退休老职工)特别是专任教师都认识到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使教育技术知识在我校得到了基本的推广普及。

其次是知识推广,培训内容包括教育信息技术理念、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络知识、教学资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等,基本包含了教育技术的主要内容,使参训教师较全面地、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基础的和新生的有关技术。

最后是技术推广,通过开学前集中或分散的多媒体课室硬件设备操作培训,介绍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注意事项,帮助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的教师尽快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正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设备的使用得心应手,保证了老师顺利操作和教学的顺利进行,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果,降低了设
备的故障率,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寿命。

2.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参训教师将培训所学教育技术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全校90%教师能够独立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教学,60%的教师能够独立制作学习网站辅助教学。

他们制作的教学ppt,媒体选择适当、版面布局合理、文字显示清晰、表现形式多样,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深受同学们好评。

学校几次教学竞赛的一等奖获得者,他们制作并使用的教学ppt,为其获得最高奖项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都是参加过多次培训的优秀学员。

二教育技术培训的经验——“一重视三结合”
通过坚持10年组织并参与教育技术培训的工作实践,笔者总结提炼出搞好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一重视三结合”的经验做法。

1.“一重视”
“一重视”是重视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培训内容的准备、培训环境的准备、培训辅导人员的准备等。

内容准备的依据是教师需求或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经过讨论和调研而决定的。

培训前我们都要向教师发放需求调查问卷,以调查结果为主要依据确定培训内容。

环境准备就是培训机房的准备。

培训前要维护好计算机设备,安装好所需软件及所需素材,保证网络畅通,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培训辅导人员的准备包括两条途径——内部技术人员和外聘专家。

培训前要求我们的技术人员充分熟悉培训内容,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

我们也先后聘请清华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家到校作专题报告,提高培训的影响力和效果。

2.“三结合”
“三结合”就是讲解与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软件培训与硬件培训相结合。

我们的教育技术培训采取自愿报名、免费参加、每期一个专题、逐点突破、面向应用、面向教师、面向教学。

培训班都安排在计算机房进行,保证每人一机,边讲边练,讲解与操作相结合。

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方法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效率高、效果好。

除了集中的教育技术软件培训外,我们随时接受教师的来访咨询,解答疑难问题,协助教师开发课件,制作学习网站,及时提供教育技术支持。

在举办教育技术软件培训的同时,每学期开学前都进行多媒体课室硬件设备操作培训,软件培训与硬件培训相结合,使教师全面掌握教育技术。

三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1.存在的主要不足
虽然我们每次的培训都是免费培训,送“货”上门,但仍有些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或忙于教学、科研,对教育技术学习不够重视,报名人数少。

10年来软硬件培训各举办22期,其中软件培训参训教师共1832人次,平
均每人2.8次。

最多一次有138人参加,占教师总数(650人)的21%,最少的只有40人参加,占教师总数的6%;每期平均83.3人,占教师总数的12%,见图1。

硬件培训参训教师868人次,平均每人1.3次。

最多一次有80人参加,占教师总数的12%,最少的只有16人参加,占教师总数的2.5%;每期平均39.5人,占教师总数的6.0%,见图2。

参训教师中部分积极性高的教师坚持多次参加培训,而又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一次都没参加培训。

部分参训人员学习不能坚持到底,学习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另外培训内容难以确定,大多数的调查问卷结果统计意见较分散,难以集中,致使培训内容与教师的需求对应性较差,这也影响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2.工作对策
第一,出台有关激励政策。

学校应把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列为师资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把教育技术培训结果与职称评定结合起来,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合格的成绩可等同于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

第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针对教师队伍的年龄差异、学历差异和专业差异开展培训。

使培训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并非易事,这需要从制度上、组织上、管理上及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合理安排和布置、改革,从而进一步调动和提高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积极性。

第三,增强内容实用性。

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设置应突出对教育教学实际工作有直接支持作用的那些内容,并与教学实践挂钩,使教师能够将学到的东西切实转化为实际技能,真正做到通过培训学
以致用。

第四,提高培训员素质。

要求培训辅导人员掌握全面的教育技术学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教育技术培训经验、过硬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较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还要与时俱进,及时跟踪最前沿的教育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

第五,优化培训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培训本身是一个教学过程,不同的是,教学对象是教育工作者,所以教学设计的理论完全适用于教育技术培训。

采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对教育技术培训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策略制定和教学评价等工作。

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保持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保证。

因此,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应把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赵兰清.混合培训模式在高校教育技术培训中的行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7):21
[2]张爱平、陈继明、蒲和平等.高校教育技术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甘肃科技,2008(2):166
[3]张晓夫、李金中、魏星.高校教育技术培训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1):127
〔责任编辑:王以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