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中医药治疗的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塞中医药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药在急性心肌梗塞疾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病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中有20例患者治疗显效,7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中有16例患者治疗显效,5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5.0%。
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利用中医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其疾病的好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急性心肌梗塞;中医药;临床疗效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常见的内科急症,通常而言,入院就诊患者不仅存在发病急、症状重等特征,而且以高龄患者为主。
高龄患者机体抵抗能力比较差,患者的耐受性也非常差,若未及时采取措施治疗,便会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
为了使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必须找出最佳治疗方法。
本文主要分析中医药在急性心肌梗塞疾病中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方法
以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病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药治疗,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在35至78岁间,平均年龄55.38±5.97岁,广泛前壁梗塞12例、下壁梗塞10例、正后壁梗塞1例、前间壁梗塞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在34至79岁间,平均年龄55.21±5.15岁,广泛前壁梗塞13例、下壁梗塞9例、正后壁梗塞2例、前间壁梗塞4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并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患者需食用易消化食物,并且要保持大便通畅。
以患者病情为依据,给予其服用阿司匹林,前3天每天服用300毫克,以后每天服用50毫克。
观察组:采用中医药治疗。
取6克红参、6克生大黄(后下)、6克檀香、3克三七粉(冲服)、9克红花、30克黄芪、10克郁金、6克薤白、8克桂枝、3克水蛭粉(冲服)、15克瓜蒌,每天给予患者服用1剂,利用开水煎煮后服用,持续治疗4周。
1.3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经复查得知,患者心肌酶无异常,心电图无异常,或者仅仅存在病理性Q波,ST段显示为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有效:患者经心电图检查得知其处于稳定状态,心肌酶无异常,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较无明显变化[2]。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研究得知,观察组中治疗显效患者20例,治疗有效患者7例,治疗无效患者1例,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中治疗显效患者16例,治疗有效患者5例,治疗无效患者7例,总有效率为75.0%。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重症疾病,这类疾病的主要特征有发病急、并发症率高等,且患者死亡率非常高。
病理改变为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其官腔变得狭窄,且冠脉痉挛。
右壁、下壁、前壁部位极易并发梗塞,若患者仅有轻微疾病症状,则主要表现为胸闷隐痛,对于疾病症状偏重的患者而言,会产生剧烈疼痛,且会合并其他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供血发生中断后,其心肌会产生严重供血不足现象,以至于其心脏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心肌扩张与收缩功能均显示为异常。
心肌梗塞疾病发病较急,在发病初期,患者表现主要有胸痛、胸闷症状,伴随年龄增长,便会出现气血衰微现象,且会合并其他疾病。
若未及时治疗,便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进而增加死亡病例。
为了使疾病心肌梗塞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必须找出有效治疗方法。
在以往的治疗中,主要采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并未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使用西药易引发并发症或副作用,这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医药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治疗中可发挥作用,基本药物组成要具备益气活血、化浊通脉的功效,可以患者疾病产生的原因为依据,积极采取措施,实施针对性治疗[2]。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了红参、生大黄(后下)、檀香、三七粉(冲服)、红花、黄芪、郁金、薤白、桂枝、水蛭粉(冲服)、瓜蒌对患者进行治疗,红花、三七粉(冲服)、水蛭粉(冲服)可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这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红参、黄芪、桂枝具备益气通阳之功效,檀香、郁金有着理气化痰的作用,通过将这几种药物联合使用,便能够使心肌梗死患者疾病症状有所缓解。
从本次研究中可了解到,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后,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治疗有效率高达96.4%,其中治疗显效患者20例,治疗有效患者7例,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中医药治疗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可达到扩张冠状动脉的目的,同时使患者心肌缺血现象得以改善,控制急性心肌梗塞疾病的死亡率。
与传统西医治疗相较,这种治疗方式具备更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药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治疗,可促进患者疾病症状的改善,具备豁痰散结、活血化瘀的功效,中药治疗在抗血栓、抗休克、抗心衰、抗心律失常等方面也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使患者心肌耐受能力提升。
有相关资料表明,利用中药治疗,可节约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生活负担,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闵照国.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应用与研究[J].光明中医,2009(03):478.
[2]李联社,肖海娟,朱晓娜等.急性心肌梗塞中医药治疗状况调查[J].陕西中医,2009(06):644-645.
[3]郭畅.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