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教学建议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教案:《修辞无处不在》(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教案:《修辞无处不在》(新人教版必修2)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这次活动,要使学生树立“大修辞”观念,不要把目光局限在一些修辞格上。

2.引导学生好好体会作者选择和锤炼字词的妙处,并在说话和写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仅要把字词用准、用好,而且还要注意创新,使用词达到最佳效果。

【教学重点】1.修辞“无所不在”,建立“大修辞”观念。

2.重点把握“词语修辞”。

【教学形式】多媒体演示;教师点拨;学生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整理生活中运用修辞的例子。

2.将学生分组,并推选出小组发言人。

【教学设想】在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修辞的学习更多地停留在修辞格学习的狭小圈子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其实,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我们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都是在进行修辞活动。

可以说“修辞无处不在”。

本堂课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以修辞活动为主线,串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使用修辞的各种例子,比如;课本以及课外阅读中所积累的优美语句、广告语、歌词、日常生活用语等等。

【教学建议】1.安排学生搜集生活中使用修辞方法的各种例子,主要从文章、歌词、广告语、日常生活用语等中搜集(体会其修辞效果)。

2.各项活动最好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只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督促。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以下用幻灯片展示)一、导入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朱自清的散文诗《匆匆》中的几段文字,悉心领悟、体味它的妙处。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你觉得这首散文诗美吗?美在哪里?(让学生讨论,然后给予讲解)这首散文诗抛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它的音乐美,从诗人的内在情绪的涨落和语言节奏的有机统一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修辞无处不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梳理探究

修辞无处不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梳理探究

修辞无处不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梳理探究03、修辞无处不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梳理探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大修辞"的观念。

2、通过少量练习,引导学生把学过的修辞知识串联起来,进行系统的复习。

3、积累部分优美语句,学会修饰自己的文句。

导语:什么是修辞?比喻、拟人、夸张…,这些被称为修辞格。

修辞格仅仅是众多修辞方式中的一种。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早就指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

主要是为着情和意,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可惜这种观念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修辞的学习更多地停留在辞格学习的狭小圈子里。

虽然修辞学界对这个问题早已达成共识,但新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及时引入我们的语文教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修辞"从概念讲,有三重含义:一指运用语言的方式、方法或技巧规律(即"修辞手段"),如: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应该用什么修辞才好呢?二指说话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活动(即"修辞活动"),如:我最不会修辞,你别问我。

三指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如:李老师是专门研究修辞的。

小张买了一本《修辞》。

修辞作为一种艺术,不仅在书面文字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大到领导人讲话、广告媒体,小到日常谈话、演讲报告,修辞可谓无处不在。

我们常发现,同样的文字,同样的说话,这个人说出来,是那么的苍白、无趣,而那个人说出来却是这样的生动、新鲜。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掌握了语言这把变化万端、奇妙无比的魔杖--修辞。

高中语文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教案7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教案7新人教版必修2

修辞无处不在——修辞在诗词中的运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大修辞”概念,理解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在诗词中的运用效果。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鉴赏品味,点拨引导总结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1、重点:借鉴比喻、比拟诗句品味理解诗词意蕴内涵。

2、难点:把握“词语修辞”的运用效果,鉴赏优美诗词语句。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品读鉴赏、小组探究、指导点拨【教学过程:】一、诗歌情境导入:学生齐读齐背婉约派词人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指导品读鉴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句历来被人们称道,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赏析,指出其中的妙处。

词人李煜把心中无形抽象的亡国之痛比喻成一江向东滚滚而逝的江水,形象的表达出愁绪的连绵不断,写出愁之多,愁之长。

这是运用表达技巧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理解“大修辞”概念“大修辞”——语音修辞、词语修辞、语句修辞《左传》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早就指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

主要是为着情和意,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张志公先生说:“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结论:修辞就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

从这个角度来讲,修辞无处不在。

三、理解修辞——比喻在诗歌中的运用1、理解比喻概念及在诗歌中作用效果比喻概念:以此物喻彼物,分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效果: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2、分小组品读鉴赏比喻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专题课设计《修辞无处不在》新课标指出:“在生活和跨学科中学语文。

”基于新课标的理念,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一、课前自学笔者要求学生课前自学课文,了解语音修辞、词语修辞、语句修辞。

一定知识的积累是探究的基础。

梳理与探究,是基于一定的知识。

如果没有任何一点这方面的知识,自然谈不上梳理,更加谈不上探究。

二、教师提出问题在正式上课时,笔者共提出了5个典型的问题: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周杰伦的歌曲《七里香》。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这位来自火箭班的美眉好萌。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习近平主席的名言:系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

5.从修辞的角度,鉴赏顾城的《一代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多个语文核心素养。

具体说来,让学生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歌曲、句子、名言、诗歌,是对语言现象的梳理与整合,有利于培养语言核心素养。

让学生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歌曲、句子、名言、诗歌,赏析自然包含着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分析思维属于思维核心素养。

让学生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歌曲、句子、名言、诗歌,也就是引导学生从修辞的角度欣赏作品,有利于培养审美核心素养。

这些名言以及歌曲,包含了不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意象文化、自强不息文化等,也有利于培养文化核心素养。

三、小组合作交流以及分享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了5个合作小组,让每个合作小组探讨研究一个问题,在探讨结束后选出中心发言人进行发言分享。

第一组合作小组针对第一个问题进行了发言。

生1:“麻雀在多嘴。

”我觉得这句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麻雀的鸣叫写成了人的多嘴,写出了一种欢乐活泼的气氛。

师:生1分析得很正确。

指出了具体的修辞手法,分析了为什么说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还说了该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有时候一个句子包含了多种手法,同学们还有其它见解吗?生2:我同意生1的赏析。

另外我觉得这句也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用麻雀微小的鸣叫衬托周围环境的美好宁静,进而烘托出初恋的宁静美好。

高中语文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教案17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教案17新人教版必修2

修辞无处不在【教材依据】《修辞无处不在》是义务教育高中语文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梳理与探究”板块的教学内容。

课文第一段纠正学生对修辞的误解,给出修辞正确的解读。

课文主体部分从语音修辞,词语修辞,语句修辞三方面设计活动,谈及修辞现象和效果,把众多的修辞格和修辞手段串联了起来,知识编排的系统性较强。

课文侧重“积累与梳理”,目的有两个。

其一:通过一些简短的文字介绍和少量的练习,把学生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对修辞进行系统的认知。

其二:以修辞为主线,例析学生课内外阅读中所积累的优美语句,指导学生学会修饰自己的文句,最终达到应用的目的。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将知识的传授、学习放在课外。

课外(上课前),学生在明确的任务指导下,借助开放的网络资源达成自己的知识构建。

而课堂则成了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上课是学生相互质疑、讨论、完善、补充、提高的过程。

教学目标的达成分解为课前和课堂两个循序渐进的阶段。

教师在上课前设计导学案,列举生活中成功运用修辞的语句或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为课堂分析和学生展示提供素材。

针对课文从三个层面(语音、词语、句子)编排内容的特点,教师提供的例句也应该分为三部分。

语料的选择上,既要照顾到学生以前所学,又要触及现实生活,运用学生的语言,靠近学生的情感。

学习“语音修辞”,提供语料为学生熟悉的歌词,有利于学生体会其中的音乐美。

学习“词语修辞”和“句子修辞”例子来自微信、新闻、热播影视剧,达到启发及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师利用导学案在提供例析语料方面为学生做好服务,课堂活动则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给予一定的指导、督促。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纠正误解,使学生树立“大修辞”观念,从而正确理解修辞无处不在。

●了解一般修辞,并能够辨识、归类、运用。

过程与方法:●课前完成导学案和牛刀小试部分的练习题●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成功运用修辞的语料,讨论、体会修辞的妙处,从而理解修辞在生活中的运用无处不在。

高中语文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2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一)比喻比拟教学目标:1、明确比喻比拟的基本概念和修辞特征、效果。

2、了解高考考察比喻比拟修辞的基本题型,并锻炼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比喻和比拟的区别和转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过程:一、考点解读1、命题的范围——“常见”,《说明》明确了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9种修辞手法。

2、考查规律———“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名词术语(修辞的概念),而是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动态考查,即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运用。

二、命题规律1、选择题中,辨析辞格,分析其表达作用。

2、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和鉴赏;3、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来考查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及作用意义。

4、语言综合运用题中,根据表达需要按要求运用修辞方法扩句、仿句(造句),重点是比喻、拟人、排比和对偶句的拟写。

5、作文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以使文章“有文采”。

三、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⑴本质不同⑵有相似点非比喻的几种情况:像我这样的人不多,为何还要让我难过。

(同类相比)他像是碰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臆断猜测)他似乎看到了胜利女神那迷人的微笑(表示想象)这次考试,很多同学都有很大的进步,像……(表示举例)4、比喻的种类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例1、生活像一杯酒,甜的时候,让你心醉,辣的时候让你心碎。

例2、最早的春雨便如纯情的姑娘,追着季节的期盼,姗姗而来。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例1、那些细碎的往事,当时只是寻常,如今却全变成钻石一样晶莹纯粹的回忆。

高中语文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教案10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教案10新人教版必修2

修辞无处不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积累教材上介绍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辨识、归类;使学生树立“大修辞”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成功的修辞现象;学生讨论体会选择、锤炼词句的妙处;体会到修辞在生活中的运用无处不在,并能尝试着在语言实践中有所创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语言的奇妙,在广泛的语言实践中应用所学修辞手法,并努力使之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1.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2.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教学方法:点拨讨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以问题“你知道哪些修辞手法?”引入新课的学习。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高考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几种修辞手法)引用、双关、通感、顶真、反复、回环、互文等,这些被称为修辞格。

二、分析修辞在高考中怎么考。

三、学生自学P70-72页,小组合作讨论思考题1·什么是修辞?修辞等于修辞格吗?2·在语言的表达中,修辞可分为几大类?3·语音修辞主要指什么?采取的手段是?效果如何?包括哪些修辞格?4·词语修辞主要指什么?包括哪些修辞格?5·语句修辞主要指什么?包括哪些修辞格?四、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点修辞概念狭义:就是修辞格。

比如:比喻、排比等。

广义: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

修辞分类(一)语音修辞富于节奏,语音和谐1·对偶、联绵词、叠音词;2·平仄变化;3·押韵;4·排比、反复、顶真、回环等修辞(二)词语修辞词语的选择与锤炼1·炼字;2·词语超常搭配;3·比喻、借代、比拟、夸张、通感、双关、仿词、婉曲等(三)语句修辞句子的选择、组合与锤炼1·句序调整(倒装等);2·句子组合(整散句、长短句等);3·句式选择(反问句、设问句等)五、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品析下列语言的修辞美1.俗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1)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1)

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教案一、课题:修辞无处不在(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二梳理探究第2课)二、教学目标:1、掌握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通过练习,把学过的修辞知识串联起来,进行系统的复习。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写作中灵活使用各类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研究法五、教学时数: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下列一则短信,说说其中的妙处:天冷了,大树发抖了,小草打冷颤了,小强冬眠了,老牛烧炭取暖了,小白兔穿羽绒服了,蚂蚁买暖水袋了。

你还不多穿件衣服?要问我是谁?当然是这世上最关心你的人!短信用了拟人、排比、设问等手法,日常口语,如果学生犯错了,会说:“难道你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吗?”。

歌词: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

丰田汽车广告词: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

可知用心体味生活,修辞无处不在。

(二)修辞含义:狭义: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广义:在语言运用中,针对特定的表达内容,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就是修辞。

(三)修辞分类:分为语音修辞、词语修辞、语句修辞(四)深入分析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选自朱自清《匆匆》,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什么叫排比:把结构相同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起来。

作用:增强气势、强化情感排比和反复的区别:例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选自《木兰诗》)用了排比。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用了反复。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的句子或短语连在一起,反复是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二次以上。

2、“拖延症是生命的盗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和“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都用了比喻,前一句把“拖延症”比作“盗贼”后一句把“金柳”比作“新娘”新娘娇羞、美丽、挚爱。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11)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11)

修辞无处不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修辞,树立“大修辞”的观念。

2.能体会选择、锤炼词句的妙处,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丰富文章的文采。

3.体会作品通过修辞传达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修辞这一概念的理解往往是狭义的,也就是所谓的修辞格。

修辞格是人们在组织、调整、修饰语言,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的语言模式。

如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

语言的主要功能在于沟通思想,便于人们互相交流。

作为思想与情感纽带的语言,修辞就是其中最华美的片段。

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

要让高中阶段的学生开阔眼界,打开思维,不能把目光局限在一些修辞格上,以期更充分地鉴赏与运用修辞知识。

所以本课从语言的三个层面(语音、词语、句子)分别设计活动,把众多的修辞格和修辞手段串联起来,达成修辞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并且为作文增添文采创造条件。

此外,通过预习,大部分学生能对“大修辞”的观念有了初步认识与了解。

部分同学可能在具体写作实践中不能很好地区分“大修辞”和修辞格。

这也是本课亟待解决的重难点之一。

三、教学重难点1.将修辞手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丰富的文采。

2.体会作品通过修辞传达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下列一则短信,说说其中的妙处:天冷了,大树发抖了,小草打冷颤了,小强冬眠了,老牛烧炭取暖了,小白兔穿羽绒服了,蚂蚁买暖水袋了。

你还不多穿件衣服?要问我是谁?当然是这世上最关心你的人!明确:运用了拟人、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

二、展示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修辞,树立“大修辞”的观念。

2.能体会选择、锤炼词句的妙处,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丰富文章的文采。

3.体会作品通过修辞传达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三、课堂检测:检查预习情况。

1.分清修辞格与修辞的概念。

修辞格是人们在组织、调整、修饰语言,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的语言模式。

高中语文 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有关资料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有关资料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有关资料一、超常组合与语言规范问题有时候,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我们会采用一些超常规的组合,它可能不合语法规范,甚至违背事理。

有人认为这不可取,因为我们要学习和运用规范的语言,准确是修辞的前提;有人则认为如果只求规范,就会扼杀语言的表现力。

比如杜牧的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历来为人所称道,但明代的杨慎却认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映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杨慎《升庵诗话》卷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联系广告中成语的“仿词”现象,以及现在许多文章生造词语、故作朦胧的现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可作为本课课外延伸的一个补充)二、“消极修辞”在现代语文学中的地位(节选)(吴德升)在文学作品中,选择、搭配相应的词语和句式,不仅是作者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而且常可获得一石数鸟的功效。

古今中外的文学精品,大都不仅在主题的开掘、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排列组合等方面匠心独运,而且在语言的使用方面也往往各展其长,这当然少不了词语和句式的选择与搭配,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例如《红楼梦》第三回,同是写大家闺秀出场,选用的词语不同,从而显示出人物身份、地位以及个性的差异。

迎春、探春、惜春出场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环,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

”写王熙凤出场时,则是“一群媳妇丫环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一群”与“三个”并“五六个”不同,“围拥”与“簇拥”也差异明显。

写王熙凤既讨好林黛玉也讨好贾母时,语言简练,效果理想:“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一个“嫡亲”,既使黛玉无可挑剔,又使喜欢听恭维话的贾府“老祖宗”顿时心花怒放。

鲁迅在描写阿Q与小D的一场龙争虎斗时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可谓惟妙惟肖:“阿Q进三步,小D便退三步,都站着;小D进三步,阿Q便退三步,又都站着。

”“他们的头发里便都冒烟,额上便都流汗,阿Q的手放松了,在同一瞬间,小D的手也正放松了,同时直起,同时退开,都挤出人丛去。

高中语文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教案6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教案6新人教版必修2

修辞无处不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积累教材上介绍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辨识、归类;使学生树立“大修辞〞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成功的修辞现象;学生讨论体会选择、锤炼词句的妙处;体会到修辞在生活中的运用无处不在,并能尝试着在语言实践中有所创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语言的奇妙,在广泛的语言实践中应用所学修辞手法,并努力使之到达更好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1、建立“大修辞〞观念2、重点把握“词语修辞〞【教学方法】点拨讨论【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在语文教学中,长期以为,修辞的学习更多地停留在辞格学习的狭小圈子里,这实在是一种遗憾。

其实,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我们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都是在进行修辞活动,可以说“修辞无处不在〞。

【教学过程】一、导入故事导入:和绅:纪侍郎,纪大人,这是何物?是狼〔侍郎〕是狗?纪晓岚:和尚书和大人,这好办,看尾巴尖呀,下垂是狼,上竖〔尚书〕是狗,记住了,尚书是狗。

旁一御史:巧言舌辩!狼吃肉,狗吃粪,它吃肉,是狼(侍郎)是狗毫无疑问!纪晓岚:狼性固然吃肉,狗也不是不吃,它是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御史吃屎!短信导入:欣赏以下一那么短信,说说其中的妙处:天冷了,大树发抖了,小草打冷颤了,小强冬眠了,老牛烧炭取暖了,小白兔穿羽绒服了,蚂蚁买暖水袋了。

你还不多穿件衣服?要问我是谁?当然是这世上最关心你的人!明确:运用了拟人、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二、修辞概念狭义:就是修辞格。

比方:比喻、排比等。

广义: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

三、修辞分类修辞可分为:语音修辞,词语修辞,语句修辞。

〔一〕语音修辞A什么是语音修辞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以取得语言的音乐美。

一切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的修辞方法。

通过对语音的调配,使语音整齐和谐、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

B语音修辞的手段1、调节音节就是恰中选用不同音节的词或者短语,以使音节匀称整齐,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高中语文 梳理探究 修辞无处不在预习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梳理探究 修辞无处不在预习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修辞的定义以及修辞与修辞格的区别,明确大修辞的分类及各类的特点。

2、明确并熟记语音、词语、语句修辞各自的表达效果,能应用修辞的相关知识进行语句的鉴赏。

3、能在生活及学习实际中应用相关的修辞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点拔、检测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高考打基础;丰富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审美能力与应用能力。

预习任务一阅读文章,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二、熟记修辞的定义:狭义:运用修辞格(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广义:在语言运用中,针对特定的表达内容,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就是修辞。

三、写出修辞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语音修辞:〔〕修辞:语句修辞:四、认真读教材,体会每一个例子应用修辞的效果。

并划出表现效果的词句。

自主检测1、品味以下句子,体会其中修辞的妙处:俗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歌曲: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

2、仔细推敲,选择适当的字填入括号内并品味其妙处:红杏枝头春意〔〕——宋祁·《玉楼春》3、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郁达夫《故都的秋》4、判断以下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①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③看着金黄的麦浪,他仿佛闻到了馒头的清香〔〕④有些人满口公理,满心“婆理〞〔〕⑤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是上摩天〔〕⑦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某某〔〕问题意见。

高中语文 修辞无处不教学设计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修辞无处不教学设计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修辞无处不在》教学设计[教学设想] 在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修辞的学习更多地停留在辞格学习的狭小圈子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早就指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

主要是为着情和意,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其实,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我们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都是在进行修辞活动。

可以说“修辞无处不在〞。

本堂课设计思路主要是就是以修辞活动为纲,串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使用修辞的各种例子,比如;初中、高中课本以及课外阅读中所积累的优美语句、广告语、歌词、日常生活用语等等。

[教学目标]一、通过这次活动,要使学生树立“大修辞〞观念,不要把目光局限在一些修辞格上。

二、引导学生好好体会作者选择和锤炼词义的妙处,并在说话和写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仅要把词用准用好,而且还要注意创新,使用词达到最正确效果。

[教学重点]一修辞“无所不在〞建立“大修辞〞观念。

二重点把握“词语修辞〞。

[教学建议]1安排学生收集生活中使用修辞方法的各种例子,主要从文章中、歌词、广告语、日常生活用语〔体会其修辞效果〕2各项活动最好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只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督促。

[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生活中运用修辞的例子。

2、将学生分为四小组,并推选出小组发言人[修辞内容]一、“语音修辞〞,主要是从语音的调配上所进行的修辞活动,可以造成语音上的整齐与和谐,形成一种节奏回环往复的旋律美。

常见的修辞格比如排比、反复、顶真、对偶,以及叠音词、联绵词的运用、古典诗词中的平仄相间、押韵等都属于此类。

这一类的修辞活动主要见于诗歌和一些抒情性的散文中,可以通过分析一些古典诗词,体会其中的音乐美。

二、“词语修辞〞,着眼于词语的选择和搭配,类似于古人的“炼字〞。

“炼字〞应属于比较典型的消极修辞。

可以引导学生平时注意搜集这样的例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文采。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修辞无处不在4-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修辞无处不在4-人教版

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教学设计《修辞无处不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语音修辞”“词语修辞”“语句修辞”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展示、交流生活中的修辞现象,感受修辞的无处不在,从而树立“大修辞”的观念。

3、激发我们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从而在平时的语言实践中运用修辞提高自身的语言魅力。

教学重点:修辞“无所不在”,建立“大修辞”观念。

教学难点:把握“词语修辞”及其效果。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对于炼字词、常见的修辞格、特殊句型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只是不清楚原来这些都属于“大修辞”的范畴,通过本节课的引导、分析与训练,结合对学过的修辞知识的串联、梳理和探究,让学生树立“大修辞”观念并掌握三种修辞的使用是完全能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说起修辞大家肯定不会陌生,现在我们就来欣赏钱钟书先生写在《围城》里面的一段话,看看其中运用了什么修辞?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

——钱钟书《围城》钱钟书正是运用了比喻才把非常普通的东西描写得如此形象,让人读来幽默风趣,由此看来啊使用修辞是有极大的好处的,那除了比喻我们还经常提到哪些修辞呢?(生齐说:拟人、夸张、排比……)的确这些修辞都美化了我们的语言,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不过,同学们提到的这些修辞严格地来说是属于狭义的修辞,叫做修辞格,而我们今天主要来说的是广义大修辞,它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走进新课:昨天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想请大家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修辞?第二:修辞分为哪几类?学生回答: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

师:明确:简单来说,“修”就是修饰;“辞”就是言词,“修辞”就是修饰言辞。

只要能够对我们的语言起到修饰作用,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之为“修辞”。

因此修辞不仅包括修辞格(比喻、比拟、夸张……)还包括音节调配、炼字、炼句等。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5)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5)

《修辞无处不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常用的修辞手法2、建立大修辞观念3、学会发现生活中的修辞【教学重点与难点】1、建立“大修辞”观念2、重点把握“修辞手法”【教学方法】点拨讨论【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在语文教学中,长期以为,修辞的学习更多地停留在辞格学习的狭小圈子里,其实,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是在进行修辞活动,可以说“修辞无处不在”。

【设计思路】先复习修辞手法,学生对有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对语言美的追求,善于发现无处不在的修辞。

一、导入播放《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歌曲《凉凉》(让学生判断几个生活中的例句中的修辞手法:凉凉夜色为你思念成河,化作春泥呵护着我。

比喻拟人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仿词顶真我的眼里只有你双关)孔子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杜甫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对语言美的追求,是我们写作文必须要做的事。

要想让语言美,必须会修辞。

学修辞并不难,套用罗曼罗兰说的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修辞,而是缺少发现修辞的眼睛”。

也就是说修辞无处不在。

二、修辞概念狭义:就是修辞格。

比如:比喻、排比等。

广义: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

三、修辞分类考试说明语言文字运用包括9钟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教学建议
一、各项活动最好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只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督促。

二、正如一开头所说,“一提起修辞,大家就会想到‘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格。

其实,修辞格只是众多的修辞方式中最典型的一种,远不是修辞的全部。

”因此,通过这次活动,要使学生树立“大修辞”观念,不要把目光局限在一些修辞格上。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早就指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

主要是为着情和意,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可惜这种观念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修辞的学习更多地停留在辞格学习的狭小圈子里。

虽然修辞学界对这个问题早已达成了共识,但新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及时引入我们的语文教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其实,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我们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都是在进行修辞活动。

可以说“修辞无处不在”。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一种新的思路:从语言的三个层面(语音、词语、句子),分别设计活动,把众多的修辞格和修辞手段串联起来,以达到知识的系统性。

三、第一项是“语音修辞”,主要是从语音的调配上所进行的修辞活动,可以造成语音上的整齐与和谐,形成一种节奏回环往复的旋律美。

常见的修辞格比如排比、反复、顶真、对偶,以及叠音词、联绵词的运用、古典诗词中的平仄相间、押韵等都属于此类。

这一类的修辞活动主要见于诗歌和一些抒情性的散文中,可以通过分析一些古典诗词,体会其中的音乐美。

四、第二项“词语修辞”,着眼于词语的选择和搭配,类似于古人的“炼字”。

“炼字”应属于比较典型的消极修辞。

可以引导学生平时注意搜集这样的例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文采。

五、第三项“句子修辞”,着眼于句子的选择。

比如长句和短句、肯定句和否定句、整句和散句、顺序句和倒装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等,各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各有不同的适用场合,如果你的选择适合语境,就会造成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这样的句子在以前的教学中都学过,这里就是要唤起学生的记忆,系统复习一下。

六、虽然前面分成了三个方面,作了重新的整合,但需要明确,大部分辞格是横跨几个层面的,像“排比”句,从语音上来说,有一种整齐匀称的美感;从句子组合的角度讲,这又是运用了整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

七、课外延伸的题目涉及到词语选择与语境配合的问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它们的关系。

任何一种修辞手段,必须受到上下文的约束,如果与上下文所设定的语境不符,即使辞藻再华美,用词再巧妙,也只能成为败笔。

除了这个典故,还有两则故事,一是《世说新语•言语》中的“白雪纷纷何所似”,一是推敲的故事。

这两则故事流传很广,恐怕我们大多数人认为“柳絮因风起”和“僧敲月下门”要好一些,因为柳絮因风而起,飘然落地,写出了雪的轻柔;而“敲”字,动作轻,仿佛使人听到敲门的清脆声音,在宁静的夜晚,更显其幽远。

但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见。

他们认为“撒盐空中”也很美,因为有的雪确实像空中撒盐,就像鲁迅所说的朔方的雪“像尘像沙”“决不粘连”,有一种力量含在里边。

而“僧敲月下门”之后,必定有应门的僧人,于是呼应声、开门声、脚步声,就会杂沓而至,反而破坏了宁静的氛围,而用“推”,说明僧人独居古寺,深夜归来,轻轻一推,“吱呦──”一声,反而衬托了周围的宁静。

两种观点好像都有道理,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