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配合浮针临床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针治疗:取肾俞穴、大肠俞穴、腰阳关穴、命门穴、脊旁
投稿邮箱:sjzxyx22@
华佗夹脊穴(与腰背肌病变处对应)。患者呈俯卧姿势,皮肤 常规消毒后选用某牌 0.3mm×40mm 一次性针灸针迅速刺 入。 接 着 接 通 电 针 仪,选 取 患 者 承 受 度 的 连 续 波 强 度,针 留 30 分钟,1 日 1 次,1 疗程为 7 次,1 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390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75
·经验交流·
针刀配合浮针临床案例分析
刘文英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洛阳)
摘要:目的 观察在治疗过程中,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浮针结合针刀(浮针刀)的临床效果如何。 方法 共有 80 例腰背 肌筋膜炎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 2 组,平等分,第一组为浮针刀治疗组,采用浮针结合针刀治疗,第二组为针灸对照组,采 用传统针灸治疗。治疗中,没有按要求完成治疗的,治疗组 2 例,对照组 1 例。其他全部完成治疗,3 个疗程且进行了比较。 结果 浮针刀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100%,针灸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9.5%;治疗组治疗后 6 个月的复发率为 9.7%,对照组为 30%,两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浮针刀临床效果很好,对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优于针灸治疗。 关键词:腰背肌筋膜炎;浮针刀;针灸;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75.327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痊 愈:疼 痛 部 位 的 疼 痛 消 失,硬 结 或 者 条 索 带 也 基 本 消
失,能自如活动。显效:患部的肌肉疼痛点不很明显,硬结或 者 条 索 带 明 显 减 少 或 消 失,大 致 能 正 常 活 动。 有 效:患 部 疼 痛 感 及 活 动 有 所 改 善,硬 结 或 者 条 索 带 有 所 减 少。 无 效:与 未治疗前相比,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的改善。 3.2 治疗效果 3.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 1)
诊断标准来自于《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腰背 肌筋膜炎的内容:①②发病部位多在背、腰部,发病节奏快慢 不 一;③ 曾 患 劳 损、外 伤 等 疾 病;④ 受 天 气 的 影 响、减 少 劳 累 病情会有所缓解;⑤肌肉劳损后会有发板或者痉挛,呈索状, 在 检 查 时 可 以 向 前 弯 曲,向 后 弯 曲 会 感 觉 疼 痛 加 剧;⑥ 直 接 接触发病部位会发现纤维条走向的索样变,按压一边或两边 的背肌筋膜有疼痛感;⑦ X 线、CT 检查时表现无阳性。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38 26(68.4) 7(18.4) 5(13.2) 0
100
对照组 39 14(35.9) 9(23.1) 8(20.5) 8(20.5)
79.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2 两组患者半年内痊愈显效病人随访复发率比较(见表 2)
0 引言
腰背肌筋膜炎,大多患者年龄 20~50 岁,气候寒冷、潮湿、负 重劳损等,会出现腰背部酸痛或胀痛,尤其疼痛感表现在腰的两 侧和髂嵴上方。并且,阴雨天气或是劳累过度也会加重病情,虽 然治疗这类病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容易反复,不易根治 [1]。为此, 我们探究新的方法,力求减少患者的病痛。通过 40 例治疗组与 40 例对照组的试验,我们发现如果用浮针刀治疗,会比针灸治疗 的效果明显提升不少,复发率也远低于针灸治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 取 在 我 院 住 院 的 患 者 80 例,为 2014 年 3 月 至 2016
年 5 月期间住院治疗。患者基本情况:年龄 23~53 岁,男 48 例,女 31 例。患病时长 13 天 ~4.5 年。患者中从事体力工作 的有 50 例,其中有 12 人有外伤病史。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80 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因为其他因素,最终只 有 77 例是有效数据,可对此分析。一般情况下,两组患者的 病情、发病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病人随访结果比较
组别
n
随访例数 复发例数 复发率 /%
治疗组
33
31
3
9.7
对照组
23
20
6
30
经 对 比,治 疗 半 年 内 两 组 患 者 的 复 发 率 结 果 显 示,对 照 组的痊愈显效病人的复发率远高于治疗组。
4 讨论
腰 背 肌 筋 膜 炎,病 在 经 筋。 缓 解 筋 膜 内 压 增 高,消 除 骨 筋膜骨骼附着处无菌性炎症对于腰背肌筋膜炎的根本性治 疗具有重要意义 [4]。浮针疗法是一种物理疗法,其治疗效果 非常显著,扫散动作是其真正的特色。这种手法主要可以把 治 疗 面 积 扩 大,从 而 加 强 疏 松 结 缔 组 织 的 疗 效,加 强 血 液 循 环,减少产痛因素,从而止痛且对炎症进行修复。本研究所采 用的浮针刀,是基于中医针灸学、针刀理论之上,结合现代临床应 用而创立的一种新疗法 [5]。结合针刀的松解粘连,浮针的止痛效 应对腰背肌筋膜激痛点有很好的影响,切断肌腱和肌肉的神经传 导,缓解痉挛、疏气通经,从而能防病治病。
2 方法
2.1 治疗组 2.1.1 浮针治疗。患者俯卧在一处,然后选出 2~3 个主要的 压痛点。用食指或中指指腹在其腰背部触摸,一一做好标记, 医生常规步骤的消毒,选用直径 0.6mm,长 32mm 的中号浮 针,由符氏研制。在距压痛点 5~10cm 处,呈 15~35 度,将 针刺入皮肤,到达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后,对准痛点直接将 针体推入,过程中,并无酸麻感、痛感 [2]。 2.1.2 针刀治疗。若浮针后没有留有套管针的患者做针刀治 疗,留有套管针的则会在隔天把针取出后进行治疗。依然 是俯卧姿状,找到并在疼痛部位的最痛中心处标记,再进 行消毒。然后在局部麻醉,在各进针点的皮下注射 2% 利多 卡因 2mL,至于针刀型号则根据患者病变的面积大小、胖 瘦程度选择汉章牌来操作。医生用左手的拇指在进针点处 切压,另一只手持针刀,迅速垂直刺到皮下,注意需避开 浅表血管,然后慢慢进针。控制刀口线的方向,需沿着治 疗部位神经、肌纤维、血管、肌腱韧带的走行方向,沿着 痛性筋束和肌群的起止点、痉挛条索、瘢痕硬结处采用松、 剥、插、刮等手法做疏通和剥离,直到针下松动出针 [3]。 2.2 对照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