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ppt】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__18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第37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索引
考点1
3.(2016北京东城综练)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某国的国民收入增长情况,该
图是指 ( D )
栏目索引
(注:柱条代表某年的数值,每个柱条之间相隔10年) A.16世纪的中国 B.17世纪的意大利 C.18世纪的荷兰 D.19世纪的英国
考点1
答案 D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图中信息可知,该国 的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海外贸易得到 发展,海外市场不断扩大。19世纪工业革命影响下的英国符合题意,故 选D项。
考点1
(3)工业革命结束的标志:19 世纪中期,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 (用机器制造机器)。 误区警示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 而不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工业取代 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4)工业革命的影响 a.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新的 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蒸汽时代”。 b.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城市化的进程加 快。
栏目索引
考点1
思维启迪 《共产党宣言》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生 产的革命。”由此我们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是导致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手工工 场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的需要。 术语必背 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人类进 入“蒸汽时代”;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 级诞生,工人运动兴起;近代城市兴起,自然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列 强对外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栏目索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考点1
巧思妙记 第一次工业革命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 一个中心:英国。 两个标志:以“珍妮纺纱机”开始,以机器制造机器完成。 三个领域:纺织、动力、交通运输。 四大影响: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社会关系、世界市场。 五点条件:政治前提、资本、劳动力、市场、技术。
栏目索引
考点1
拓展延伸 1.工业革命前后殖民扩张的不同 工业革命前,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掠夺金银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工业革命后,列强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适应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 发展需要,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及资本输出的场所。 2.如何理解“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 (1)从生产方式上看: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从生产组织形式上看:工业革命使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 (3)从产业结构上看:工业革命后产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中心发展到以工 业为中心。
考点1
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 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问题;等。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 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典例 (2017北京顺义二模)“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其强大 的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接下来是中产阶 级……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
栏目索引
考点1
4.(2017北京石景山一模)以下是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的部分法律:1843 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
年,《河流防污法》。其主要背景是 ( B )
A.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B.工业革命造成严重污染 C.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法 答案 B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厂的发展规模并不大,并不需要进 行立法限制,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林立的工厂对 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危害,这促使英国政府不得不通过立法手段来应 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故B项正确;“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是工业 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的附属品,故C项错误;“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 法”,这种说法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故D项错误。
——1835年托克维尔评论曼彻斯特
考点1
◆读史指导 (1)史料1是现代评论史料。依据史料中“改造了”“引发了”和“产 生了”等信息可知,史料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工业革命 引发了英国全方位的变革并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①是工业革命对 英国的具体影响。 (2)史料2是近代评论史料。依据史料中“污秽的”“肮脏的”和“野 蛮的”等信息可知,史料主要强调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托克维尔认为 通过工业革命,资产阶级加紧剥削工人阶级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同 时也污染了环境。②③体现了工业革命对社会环境的影响;④体现了资 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栏目索引
考点1
栏目索引
主题 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影响
◆史料呈现 史料1 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
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①引发 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 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
——《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 史料2 从这②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 整个世界;从这③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 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 而④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
考点1
2.(2017北京顺义一模)“在17世纪,(英国)煤的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 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
了。”材料现象反映了 ( C )
A.煤炭已成为工业主要能源 B.英国急需煤炭的大量进口 C.煤主要依靠铁路来运输 D.近代的电力工业发展迅速 答案 C 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煤的运输问题得到解决,没有说明其是 否成为工业主要能源,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英国煤的来源,故B项错 误;“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即用蒸汽火车来运输煤,故C项正确;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栏目索引
考点1
◆史料应用
(1)史料1体现了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工业革命促
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和政治的变革,从而提高了英国
的
和国家实力。
提示 国际地位
(2)结合以上史料,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提示 工业革命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
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工业文明在取代农业
考点1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工业革命 (1)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与条件 a.前提:英国资本主义① 政治 制度较早建立。 b.资金:通过国内② 圈地运动 及海外的殖民扩张、③ 黑奴贸易 等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c.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d.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知识,政府对发明创造的支持 和奖励。 e.市场:圈地运动、殖民扩张开拓了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市场需求的日益 扩大。
栏目索引
考点1
c.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 阶级,工业资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逐渐 兴起。 d.⑧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基本形成,机器大工业把国际交流推向全球 化,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加强了各地之间的交 往,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e.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贫困落后,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 观念。 f.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到来,确立了资 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g.造成环境污染、人际关系冷漠和残酷的殖民统治。
(2)主要成就 a.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② 发电机 ;19 世纪 70 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生发明了一系列 家用电器。 b.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柴油机的研制,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诞生。 c.新的通讯工具的发明:电话与电报问世。 d.化学工业的建立:炸药、人造纤维出现。 e.传统工业的进步:钢铁工业的发展。 (3)影响 a.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③ 电气时代 ”。 b.垄断组织的出现。
巧思妙记 工业革命的条件
考点1
栏目索引
(2)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
部门
发明创造
年份
棉纺织业
动力 交通运输业
纺纱
④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机
织布
水力织布机
改良蒸汽机
蒸汽轮船
1765 1769 1779 1785 1785 1807
国家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⑥ 美国
发明人 哈格里夫斯 阿克莱特 克隆普顿 卡特莱特 ⑤ 瓦特 富尔顿
(a)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重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 分。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庞大,生产④ 社会化 趋 势也日益加强。 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 求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着手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b)出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 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垄 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 要特征。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列强掀 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美等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 半殖民地,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栏目索引
考点2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条件 a.前提条件: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主要国家相继确立。 b.物质条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和殖民掠夺。 c.市场条件: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① 世界市场 基本形成。 d.技术条件:科技不断积累和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 特别提醒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美、德、英、法等几个国家同时开始 的,并且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 业革命,因此出现了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情况。
文明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在加紧剥削工人阶级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
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
栏目索引
考点1
栏目索引
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 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 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 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 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 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
以上言论意在说明工业革命 ( B)
A.推动了经济转型 B.造成了阶级分化 C.加速城市化进程 D.激化了社会矛盾
栏目索引
考点1
解题关键 理解材料中“富可敌国”与“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 答案 B 根据题干材料中“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军 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可知,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 级实力上升,原有的贵族阶层衰落;从材料中“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 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可得出工业革命产生了工业无产 阶级。由此判断工业革命造成了阶级分化,故选B项。
栏目索引
考点1
栏目索引
1.(2015北京东城期末)亚当·斯密说:“没有广阔的国外市场,那么在幅员 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
能。”他论证的是 ( A )
A.市场和工业革命的关系 B.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 C.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关系 D.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 答案 A 根据材料中“狭小国内市场……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 的可能”可知,亚当·斯密指出没有市场就不会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市场 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
栏目索引
考点1
2.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条件 a.市场: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 b.交通:蒸汽机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表现 a.⑨ 19世纪中后期 ,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 本形成。 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c.影响: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面貌。
栏目索引
第37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37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考纲要求
1.两次工业革命:①工业革命;②第二次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本讲考点
考点1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考点2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栏目索引
考点1
栏目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