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字幕翻译的现状和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6戏曲分为案头剧和场上剧,过去几十年,传统的戏曲翻译主要将
重点放在案头剧的翻译上,即戏曲文本的翻译。

而戏曲是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只有通过舞台表演才能充分展现其魅力。

如今电子字幕被引入剧院中,字幕被播放在电子显示屏中,大多竖立于舞台的两侧,这使得场上剧的翻译,即戏曲现场演出翻译成为可能。

这使国外观众可以通过英文字幕了解台词大意,从而能够欣赏真正的传统戏曲演出,许多戏曲也借此良机开始走向世界,而如今,戏曲字幕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也缺乏一定的行业标准,因此,对戏曲字幕翻译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通过探讨戏曲字幕的翻译规范,给行业带来一定借鉴意义,从而使国外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传统戏曲,以最终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1 戏曲字幕翻译现状
戏曲演出字幕是时代发展的衍生物,在过去几千年,传统戏曲的表演一直不依赖这一媒介,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显示屏诞生,许多剧院都已配有这种电子屏幕,特别是话剧和歌剧等演出。

在戏曲演出方面,字幕的使用也很有限。

据《戏曲字幕双语化与传统文化的传播》论文对浙江省8家剧团研究显示,“现有双语字幕的使用频率不高。

仅有12.5%的剧团“经常”使用双语字幕,大多数剧团“有时”(占25%)、“很少”(占25%)或“从不”(占37.5%)使用。

调查中,除了2个剧团是只要有外宾的演出中都会使用双语字幕外,其余都仅限于到国外的演出使用。

这就意味着,即使已经具备了双语字幕,也并没有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此外,该研究还显示,“字幕显示屏技术支持不完全令人满意。

演出条件下,存在字幕屏显示中英文字幕时不同步,以及英语字幕与演员表演不同步的情况。

五级调查表中,选择“经常”和“有时”的各占一半。

造成此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字幕显示屏显示中英文的字数各有限制,二是由于中英文句型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翻译时未能考虑到剧场演出情况下的“时空限制”,从而出现“瞬时不对应”的情况。


2 戏曲字幕的特点
国内的戏曲翻译主要以文学翻译为主,这种翻译以文化以阅读和文化传播为主,对象是读者,因而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什么限制。

国内学者在翻译理念和策略的运用上比较一致,主张“译文加注”的方式,以保持戏曲的民族特点,最大限度地保持戏曲原典性及其原貌。

对于戏曲作品中某些富有诗性和意境的东西,某些中国文化独有的称谓、双关语、专有名词、俚语、谚语、典故等,要尽最大可能保留源语中的鲜活性和陌生性。

但这种方式不适用于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字幕翻译。

汪榕培曾提出中国戏剧在英美等国的传播有三难:翻译难、表演难、接受难,对于戏剧翻译,他提出“传神达意”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一、语言流畅,明白如话;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三、使用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四、注重译入语的音美、形美。

对于戏剧的翻译,国外许多的翻译理论家并没有直接的论述,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他们所提出的翻译方法和标准,推知他们对戏剧翻译所持的观点。

奈达曾提出“动态对等”的翻译原则,目的是希望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它把焦点放在了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上。

由此,奈达成功地把人们对翻译研究的焦点转移到不同翻译策略可能导致不同译文的效果上来。

奈达提倡“读者反应说”。

他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读者或言语接受者,要评价译文质量的优劣,必须看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何,同时必须把这种反应和原作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进行对比,看两种反应是否基本一致。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直接作用于观众,接受途径是视觉和听觉,所以它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根据奈达的观点,戏剧作品的翻译不仅涉及到语言外表的变化,还有文化的移植和接受,从而译语接受者与原语接受者所获得的艺术感染力相似,即对同一部戏剧、戏剧中的每一句台词都产生同样的反应,这就是动态对等,或动能对等。

3 总 结
而对于当前戏曲行业,建议重视字幕,包括双语字幕,认识到字幕和文学文本本身的差异,以及在虚拟性、程式性、综合性基础上的中国戏曲字幕的特殊性,对于一些大型的戏院或者对外演出的剧团,建议配备优秀的英文字幕。

可以培养一些古文深厚、了解戏曲并且英文水平高的专职翻译人员,也可以邀请相关领域国内外专家进行合作。

国家也应重视戏曲字幕的发展,在文化“走出去”的契机下,鼓励戏曲字幕的发展,可以落实专项拨款,设立相应专业。

此外,剧团还应升级字幕设备,同时确保配有合格的字幕播放者。

做到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而不是一味的迎合市场,先通过原汁原味的戏曲培养一批高素养的国外戏迷,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参考文献:
[1] Nida, E.A. (1964) 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Beijing.
[2] 余光中. 戏剧的翻译 [A]. Seymour R K, Liu C C.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Bridging the East and West [C].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1994.
[3] 吴宗麟. 戏曲字幕在戏曲整体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J]. 中国京剧,2000.
[4] 戏曲字幕双语化与传统文化的传播[J]. 张晓娟.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4(01).
戏曲字幕翻译的现状和特点
吴 昊
(广东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肇庆 526040)
摘 要:戏曲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飞跃,国家也提出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迎此良机,应鼓励戏曲走出去,宣扬中华传统文化。

而字幕作为沟通桥梁,其作用十分重要,本文挖掘戏曲字幕翻译的特殊性,从而给翻译工作者以及戏曲行业带来启示,以更好的向国外推广戏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戏曲;走出去;字幕翻译;传统文化
student Parent socie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