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考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中考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光合作用实质是()
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详解】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释放氧气,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的过程。
因此,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实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若探究镁元素是否为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最可行的方法是()
A.测量正常叶片中镁元素的含量
B.检测根系对镁元素的吸收过程
C.分析影响镁元素吸收的环境条件
D.比较正常植株在完全营养液和缺镁的完全营养液中的生长状况
【答案】D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
本实验中所要探究的问题是镁元素是否为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变量应该是镁。
【详解】
根据探究实验的要求,要探究植物生长是否需要镁元素,就要设置以是否含镁元素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选项A测量的是镁元素的含量,得到的是数量值;选项B测量根系对镁元素的吸收,侧重在吸收的多少,选项C分析影响镁元素吸收的环境条件,重点在环境的影响,ABC均未设置以镁元素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而选项D比较正常植株在完全营养液和缺镁的完全营养液中的生长状况,设置了以镁元素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符合探究实验的要求。
故选D。
【点睛】
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图中②表示呼吸作用。
【详解】
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图中②表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所有的活细胞,有光无光都能够进行,A错误;
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决定了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错误;
因为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因此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应该促进光合作用①,减弱呼吸作用②,C错误;
①光合作用和②呼吸作用都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D正确。
【点睛】
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下列关于种子植物的相关描述全部正确的是
①红豆杉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②种子萌发时,首先是胚芽突破种皮
③针叶林以松、杉等植物为主④植物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发黄
⑤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胚⑥导管在植物结构层次中属器官
A.②③⑥B.②④⑤C.①⑤⑥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较高等的一个类群,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因此裸子植物只有种子,无果实.裸子植物也无花,只有孢子叶球,孢子叶球还不能看作真正的花,其形态结构上与被子植物的花是不同的,只是有些裸子植物的孢子叶球(球花)相当于被子植物的花的功能,因此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而被子植物则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又叫绿色开花植物。
【详解】
①红豆杉是雌雄异株,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正确;②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错误;③针叶林是以针叶树为主要种所组成的各类森林的总称.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耐旱和喜温、喜湿等类型的针叶纯林和混交林.主要由云杉、冷杉、落叶松和松树等属一些耐寒树种组成.通常称为北方针叶林,也称泰加林.其中由落叶松组成的称为明亮针叶林,而以云杉、冷杉为建群树种的称为暗针叶林。
针叶林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是分布最靠北的森林,正确;④氮肥作用能促使植物的茎、叶(营养生长)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花芽分化延迟,花芽数减少,④正确;⑤裸子植物只有种子(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无果实,错误;
⑥导管属于输导组织,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下图为豌豆果实示意图,豌豆果实开裂时,果皮向内蜷缩,能将种子弹射出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②由受精卵发育而成B.弹射种子是依靠自身力量来传播种子C.①是种子,②是果皮D.形成该果实的花的子房中最少有5个胚珠【答案】A
【解析】
【分析】
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只有子房才继续发育,发育情况为:
【详解】
A.图中的②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故A错误。
B.豌豆的果皮各层细胞的含水量不同,成熟干燥后,收缩的程度也不同,因此种子是依靠自身力量来传播种子,故B正确。
C.图中的①是种子,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②是果皮,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故C正确。
D.图中的①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形成该果实的花的子房中最少有5个胚珠,故D正
确。
故选A。
【点睛】
明确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即能正确答题。
6.植物可以进行无土栽培的原因是()
A.植物吸收的并不是土壤中的无机盐
B.植物的根只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土壤对植物的生长并没有作用
D.根只吸收水分和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由于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中的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
所以植物可以采取无土栽培的方式进行。
故选:B。
【点睛】
植物的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7.与被子植物植物相比,裸子植物特有的特征是()
A.受精作用离不开水B.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C.能进行光合作用D.根系发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知识,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思考答题。
【详解】
绿色植物的分类一般要考虑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
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
可见B符合题意。
【点睛】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是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
8.大葱埋在土中的部分是白色的,而暴露在外的部分是绿色的,这说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A.无机盐B.水分C.温度D.光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叶绿素的形成条件,可以从植物所处的环境来考虑。
【详解】
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
大葱暴露在外的部分见光,能够形成叶绿素,故颜色是绿色的;而埋在土中的部分不能够接收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叶绿素,因而是白色的,说明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
【点睛】
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
9.某片桃树园旁新建了一个养蜂厂,那么这片桃树的产量将会 ( )。
A.由于蜜蜂大量增加,会吃掉大量的花粉,因而产量会大量减少
B.由于桃花是虫媒花,蜜蜂会帮助桃花传粉,因而产量会增加
C.由于桃花是风媒花,蜜蜂对桃子的产量没有影响
D.桃子虽然是虫媒花,但蜜峰对桃子的产量不会产生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有利于果实种子的形成,因而产量会大量增加,据此解答。
【详解】
桃花是虫媒花,不能自己传粉,必须依靠昆虫传粉,如蜜蜂采集花粉、花蜜,获取食物;无意中蜜蜂帮助桃花传粉,提高了桃花传粉的效率,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有利于果实种子的形成,因而产量会大量增加,故B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传粉是果实种子的形成的前提。
10.“小草依依,踏之何忍”,校园里的这些提示语随时提醒大家不要践踏草坪,否则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
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影响了根毛对水分的吸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详解】
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
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
11.下图为某同学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量的影响实验绘制的坐标曲线,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A点时只进行呼吸作用
B.AB段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小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C.B点时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D.C点之后,光合作用暂时停止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要吸收二氧化碳使其浓度降低。
呼吸作用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
(2)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其中A点吸收二氧化碳为0但能释放出二氧化碳说明A点植物进行呼吸作用,B点为零界点,从A 到B都有光,只是光越来越强,到B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也就是分解的物质与合成的物质相等。
而BC段表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制造的有机物逐渐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有机物开始积累,BD段表示光合作用趋于稳定。
【详解】
A.图中a点时,没有光照,植物释放二氧化碳为负值,说明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
B.曲线AB段,AB段随着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AB段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AB段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小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B正确。
C.B点为零界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也就是分解的物质与合成的物质相等,此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C正确。
D.C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趋于平衡,说明BC段植物此时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并且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D 错误。
【点睛】
知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关系,能正确的读懂曲线所代表的含义是关键。
1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检验菠菜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某种生理活动释放某种气体的装置图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装置可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B.该装置可检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C.该装置可检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D.该装置可检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分析】
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图中有澄清的石灰水,而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本装置的实验目的是可以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详解】
用手挤压塑料袋会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菠菜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不进行光合作用,本装置的实验目的是可以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发生场所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在线粒体氧化分解有机物食物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13.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取桑树的枝条甲和乙,将甲剥掉树皮,乙不做任何处理,将它们分别插入盛有稀释的红墨水的锥形瓶中,并放在温暖的阳光下。
当看到叶脉有点发红时,他将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进行观察。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树皮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B.被染红的部位是韧皮部
C.被染红的部位是木质部
D.该实验说明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筛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
导管位于木质部,具有运输水分与无机盐的作用;据此解答。
【详解】
A.由题干与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故A错误。
BC.木质部中含有导管,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所以观察看到被染红的结构是木质部的导管,故B错误,C正确。
D.通过实验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口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木质部被染成红色。
在茎的木质部中,导管是上下相通的:这个实验说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明确木质部中的导管是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管道。
14.给一棵刚移栽的树木输液(主要营养成分是水和无机盐),应将输液管的针头插入树干的()
A.任意部分B.木质部C.韧皮部D.树皮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
【详解】
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
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
彼此相通。
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
所以给一些刚移栽的树木输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为提高树的成活率,输液管的针头必须插入到树干的木质部。
故选B。
【点睛】
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15.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要先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
()
A.使叶片内的淀粉储藏到叶绿体中
B.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储藏到叶肉细胞中
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步骤是: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
【详解】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方法步骤是: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
要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6.在我们校园的草坪上常有爱心提示牌:“请勿践踏,爱护我”.经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缺少氧气,影响光合作用B.缺少有机盐,影响生长
C.气孔关闭,影响呼吸作用D.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的影响。
【详解】
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
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
17.在“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A.叶片的大小 B.有无叶绿体
C.有光或无光 D.有无碘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详解】
此实验设计的是一个对照试验,实验中,遮光的部分叶片不能制造淀粉,所以脱色后滴加碘液叶片不变蓝;不遮光的部分制造了淀粉,所以脱色后滴加碘液叶片变蓝色,证明了光是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实验的对照组是未遮光叶片,实验组是黑纸片遮住的部分叶片,是以变量有无光照。
【点睛】
注意对照试验中变量的设置,能够对对照试验的变量做出正确的判断。
18.下列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正确的是()
A.种子的萌发一定需要光B.种子萌发需从外界获得有机物
C.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会增多D.种子萌发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详解】
A.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错误。
B.种子萌发的初期不需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种子自身,子叶或胚乳内储存的营养物质,错误。
C.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当幼苗长出绿叶以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不断增多,错误。
D.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种子的萌发过程和种子萌发的条件。
19.关于用天竺葵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遮光处理之前要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
B.实验中的变量是光,需要在常温下进行
C.实验结果应该是叶片遮光部分呈蓝色
D.本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需要光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合作用,根据相关实验步骤和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
A、遮光处理之前要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转运走,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故A正确。
B、该实验的变量是光,除变量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合实验条件,故B正确。
C、叶片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能产生淀粉,加入碘液后,不变蓝,故C错误。
D、本实验中,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蓝色,说明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原理。
20.下列做法中,比较科学合理的一项是()
A.卧室内多放置一些观赏植物
B.早上在树林中运动,多吸收新鲜空气
C.适当施用农家肥,及时对农作物进行松土
D.夏天中午给萎蔫的花卉浇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解答时可以从呼吸作用的概念方面来切入.
解: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A、卧室内多放置一些观赏植物,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人的呼吸作用也要消耗氧气,因此人花争氧不利于人体健康.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树林在夜间不进行光合作用,而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早晨树林内氧气较少,早上在树林下不能吸收新鲜空气.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适当施用农家肥,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及时对农作物进行松
土,使土壤疏松,土壤中的氧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夏天中午温度较高,植物蒸腾作用旺盛,失水较多而萎蔫,而水的温度较低,水温应尽量与土温接近,水温过高、过低都会对根系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在烈日曝晒下的中午,花卉叶面温度可高达40℃左右,蒸腾作用强,水分蒸发快,根系需不断地吸收水分.如果突然给盆花大量浇水,土壤温度突然降低使根系受到低温刺激,阻碍对水分的正常吸收.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